对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5037发布日期:2024-02-20 21:29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对位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对位平台,具体为对位平台。


背景技术:

1、对位平台是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设备,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位平台能够提高了零件加工的要求和精度,并且其良好的性能可以有效的缩短加工的时间及避免人为因素的加工误差,对位平台广泛应用于丝网印刷机、贴合机、玻璃压层设备、切割机以及钻孔装置等设备上。

2、cn217317888u公开了一种双工位对位平台,包括第一对位平台和第二对位平台,第一对位平台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第一安装板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板运动的第一动力基座,第二对位平台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第二安装板以及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板运动的第二动力基座,第一动力基座部分插设于第二对位平台内,第二动力基座部分插设于第一对位平台内。相对于传统的双工位对位平台中两个单体对位平台的底板均为矩形,两个单体对位平台连接在一起时,占用的空间较大的方案,本方案的双工位对位平台中第一对位平台和第二对位平台连接在一起时,占用的空间较小。

3、上述专利中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使用时只能进行水平移动,无法对进行转动,降低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因此,我们需要提出对位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位平台,具备在使用时可以进行转动,提高了对位平台实用性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对位平台,包括对位底板和对位顶板,所述对位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凹腔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腔的顶部安祖行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齿牙,所述驱动齿轮的表面与齿牙啮合,所述对位顶板底部的四角均安装有驱动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角且位于驱动板的对应处均设置有驱动机构。

3、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分别安装在安装板顶部的四角,所述驱动电机之间安装有调节盒,所述驱动板的底端分别贯穿调节盒并延伸至调节盒的内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且分别位于丝杆的对应处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丝杆的一端分别依次贯穿驱动板和调节盒并延伸至调节盒的外部与固定板的一侧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支撑滑圈,所述凹腔的底部且位于支撑滑圈的对应处开设有支撑滑槽,所述支撑滑圈的表面与支撑滑槽的内腔转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一侧且位于驱动齿轮的对应处开设有开口,所述驱动齿轮的一侧贯穿开口并延伸至开口的外部与齿牙啮合。

6、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四角均安装有弧形限位板,所述凹腔的内部且分别位于弧形限位板的对应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弧形限位板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调节盒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滑条,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于滑条的对应处开设有滑道,所述滑条的表面与滑道的内腔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调节盒的两侧且位于丝杆的对应处开设有长口,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距离感应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板、伺服电机、驱动齿轮和齿牙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通过齿牙带动安装板,即可根据需求进行转动,提高了该对位平台的实用性;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位顶板、驱动机构和驱动板的设置,在使用时,根据需求通过驱动机构带动驱动板移动,驱动板即可带动对位顶板进行移动,使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水平移动。



技术特征:

1.对位平台,包括对位底板(1)和对位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安装板(3),所述凹腔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4)内腔的顶部安祖行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齿轮(6),所述安装板(3)的顶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齿牙,所述驱动齿轮(6)的表面与齿牙啮合,所述对位顶板(2)底部的四角均安装有驱动板(7),所述安装板(3)顶部的四角且位于驱动板(7)的对应处均设置有驱动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电机(81),所述驱动电机(81)分别安装在安装板(3)顶部的四角,所述驱动电机(81)之间安装有调节盒(82),所述驱动板(7)的底端分别贯穿调节盒(82)并延伸至调节盒(82)的内腔,所述驱动电机(81)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83),所述驱动电机(81)的一侧且分别位于丝杆(83)的对应处连接有固定板(84),所述丝杆(83)的一端分别依次贯穿驱动板(7)和调节盒(82)并延伸至调节盒(82)的外部与固定板(84)的一侧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的底部安装支撑滑圈(9),所述凹腔的底部且位于支撑滑圈(9)的对应处开设有支撑滑槽,所述支撑滑圈(9)的表面与支撑滑槽的内腔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4)的一侧且位于驱动齿轮(6)的对应处开设有开口,所述驱动齿轮(6)的一侧贯穿开口并延伸至开口的外部与齿牙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的四角均安装有弧形限位板,所述凹腔的内部且分别位于弧形限位板的对应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弧形限位板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盒(82)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滑条,所述安装板(3)的顶部且位于滑条的对应处开设有滑道,所述滑条的表面与滑道的内腔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盒(82)的两侧且位于丝杆(83)的对应处开设有长口,所述安装板(3)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距离感应器(1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对位平台,属于对位平台技术领域,包括对位底板和对位顶板,所述对位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凹腔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腔的顶部安祖行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齿轮;通过安装板、伺服电机、驱动齿轮和齿牙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通过齿牙带动安装板,即可根据需求进行转动,提高了该对位平台的实用性,通过对位顶板、驱动机构和驱动板的设置,在使用时,根据需求通过驱动机构带动驱动板移动,驱动板即可带动对位顶板进行移动,使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水平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涂新江,凌巧英,谢德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恒力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