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16306发布日期:2023-12-29 17:2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夹具,特别涉及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1、在电芯生产过程中,电芯装入壳体后需要在壳体上焊接顶盖,在顶盖与电芯壳体焊接后通过上料机械手将电芯壳体上料转移至夹具上,再将夹具输送至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焊后检测工序通过轮廓仪对电芯扫描并进行焊接质量检测,通过辊压工序将焊缝磨平整,再输送至电芯短路检测工序。现有夹具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电芯的放置位,放置位之间的距离适应于上料机械手的抓取间距,实现同时对多个电芯上料。然而由于现有夹具无法实现调整电芯之间的距离,夹具输送至焊后检测工序或辊压工序时,夹具上电芯之间的距离与轮廓仪扫描的间距或辊压间距不一致,导致夹具无法同时适应上料机械手抓取间距和在焊后检测中轮廓仪扫描的间距或辊压间距,在不同工序生产时需要将电芯转移至不同夹具上,对生产造成不便,生产效率低,且增加夹具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包括安装座、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且用于承载电芯的承载板、以及设置于安装座上且用于调节所述承载板距离的调距组件,所述承载板设置有抵接于电芯侧面的基准组件,所述承载板上位于所述基准组件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夹持所述电芯侧面。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持固定电芯后,将安装座移动至焊后检测和辊压工位时,通过调距组件驱使承载板沿第一方向相互远离,进而实现调节两块电芯之间的间距,使得扫描件可以对电芯与顶盖的焊接位置进行扫描检测,达到检测的目的。再通过调距组件电芯之间的间距以满足辊压间距,进而实现一个夹具可以同时适应于机械手上料、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生产效率高,降低夹具成本。

2、优选的,所述调距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驱动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板。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承载板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两块承载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从而实现调整两块承载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调整电芯之间的距离。

3、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侧面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承载板侧面设置有可抵接于所述限位件的限位块。当承载板移动到极限位置时,通过限位件抵接限位块实现对承载板进行限位,避免两块承载板相互靠近时发生碰撞。

4、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一驱动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端的第一压板。通过第一驱动器驱使第一压板压紧于电芯长边侧面,进而配合基准组件夹持于电芯长边两侧面。

5、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安装立板,所述安装立板通过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压板连接。导向件分布于安装立板的四周,进而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压板压紧于电芯时,通过导向件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压板压力均匀作用于电芯侧面。避免电芯长边侧面受力不足而导致检测不良的问题,提高检测质量。

6、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板远离电芯的表面。进而第一驱动器通过压块作用于第一压板表面,同时通过导向件使得第一压板压力均匀作用于电芯侧面,进一步避免电芯长边侧面受力不均的情况。

7、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二驱动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端的第二压板。通过第二驱动器驱使第二压板压紧于电芯短边侧面,进而配合基准组件夹持于电芯短边两侧面。

8、优选的,所述基准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基准板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基准板。第一基准板抵接于电芯长边的侧面,第二基准板用于抵接于电芯短边的侧面,再配合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实现夹持固定电芯,避免电芯在后续的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时发生位置偏移。

9、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承载板一侧设置有顶升组件,所述承载板开设有供所述顶升组件的驱动端穿过的通槽。在电芯上料至承载板上时,通过顶升组件顶升并承接于电芯,使得电芯顶部的顶盖伸出基准组件以上,再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将电芯夹紧固定。

10、优选的,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杆以及驱动所述顶杆升降移动的第三驱动器。示例性的,第三驱动器可以是气缸,第三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于顶杆,顶杆穿过通槽并抵接于电芯底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采用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的承载板,在安装座上设置有调距组件,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机械手将两个电芯放置在两个承载板上后,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夹持于电芯另长边侧面和短边侧面,进而实现夹持固定电芯。将安装座移动至焊后检测工位时,通过调距组件驱使承载板沿第一方向相互远离,进而实现调节两块电芯之间的间距,使得扫描件可以对电芯与顶盖的焊接位置进行扫描检测,达到检测的目的。再通过调距组件电芯之间的间距以满足辊压间距,进而实现一个夹具可以同时适应于机械手上料、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生产效率高,降低夹具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0)、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上且用于承载电芯的承载板(20)、以及设置于安装座(10)上且用于调节所述承载板(20)距离的调距组件(30),所述承载板(20)设置有抵接于电芯侧面的基准组件(50),所述承载板(20)上位于所述基准组件(50)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分别夹持所述电芯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组件(30)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的驱动组件(31)和导向组件(32),所述安装座(10)与所述承载板(20)通过所述导向组件(32)滑动配合,所述驱动组件(31)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板(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侧面设置有限位件(11),所述承载板(20)侧面设置有可抵接于所述限位件(11)的限位块(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0)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上的第一驱动器(4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器(41)驱动端的第一压板(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器(41)的安装立板(44),所述安装立板(44)通过导向件(43)与所述第一压板(4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41)的驱动端设置有压块(45),所述压块(45)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板(42)远离电芯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60)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上的第二驱动器(6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器(61)驱动端的第二压板(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组件(50)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基准板(51)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基准板(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座(10)远离所述承载板(20)一侧设置有顶升组件(70),所述承载板(20)开设有供所述顶升组件(70)的驱动端穿过的通槽(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70)包括顶杆(71)以及驱动所述顶杆(71)升降移动的第三驱动器(7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在安装座上设置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的承载板,在安装座上设置有调距组件,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将电芯放置在承载板上后,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夹持于电芯长边侧面和短边侧面,进而实现夹持固定电芯。将安装座移动至焊后检测工位时,通过调距组件驱使承载板沿第一方向相互远离,进而实现调节两块电芯之间的间距,使得扫描件可以对电芯与顶盖的焊接位置进行扫描检测,达到检测的目的。再通过调距组件电芯之间的间距以满足辊压间距,进而实现一个夹具可以同时适应于机械手上料、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生产效率高,降低夹具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舜元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