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99523发布日期:2024-03-13 20:47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设计电动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1、电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特别是一些结构紧凑的电动工具,如电锯,需要对电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但是现有的电动工具的散热结构不合理,电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不能很好地排出,这些热量会堆积在电动工具的内部,在高温下工作就可能会烧坏电动工具内部的电机等元器件,进而影响并缩短电动工具本身的寿命,甚至可能引起电路短路造成火灾。

2、一些电动工具对散热结构进行了改进,加强了电动工具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但是有一些电动工具是使用一体移动式电源,这些电动工具中包含供电电池,而供电电池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大量热量供电电池处堆积,使供电电池温度过高,有损害供电电池的可能,会缩短电动工具单块供电电池使用时长,但是现有电动工具没有对供电电池进行散热或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工具没有对供电电池进行散热或散热效果不好,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解决供电电池的散热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内腔,以及设置在机壳上的电池仓和控制器,所述电池仓内连接有供电电池,所述内腔中设有用于将内腔中的空气抽到内腔外的散热风扇,所述控制器上设有与机壳外部连通第一进风口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电池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电池仓的内壁之间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电池仓外部。

4、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风扇将内腔中的空气抽到内腔外,在内腔中形成负压,与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受到负压影响吸入控制器内的空气,同时与第一通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吸入外界空气,外界空气流经控制器带走控制器的热量,并通过第一通风口被吸入内腔中;此外与内腔连通的第二通风口受到负压影响吸入电池仓内的空气,同时与第二通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吸入外界空气,外界空气流经电池仓带走电池的热量,并通过第二通风口被吸入内腔中;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两股空气被吸入内腔中带走内腔的热量,并通过散热风扇排出内腔。上述技术方案中,外界空气首先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控制器内和通过进风通道进入电池仓内,对控制器内、电池仓内进行散热,其次才进入内腔中,外界空气首先进入控制器、电池仓内,外界空气直接对控制器、电池仓散热,此时的散热风因为没有吸收热量是冷却风,对控制器和供电电池的散热效果更好。另外分别通过第一进风口和进风通道吸入外界空气,空气吸入量增加,增大了进入内腔的散热风量,对内腔内的元器件的散热效果更佳。此外通过与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散热风扇设置在内腔中,能同时对控制器、电池和内腔进行散热,仅通过一个散热风扇即可实现对多个部位的同时散热,减少散热风扇的数量,降低成本。除此之外,外界空气流经了电池仓、控制器、内腔,空气流经区更广,机壳内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更大,散热面积更大,空气带走的热量更多,散热效果更佳。

5、作为优选,所述内腔中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连通电机内部和所述内腔的电机进风口,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电机的另一端上,用于将电机内的空气抽出并吹到内腔外。

6、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电机设置于内腔中,风扇设置在电机的另一端,散热风扇运作时,会首先抽取去电机内部的空气,进而带动空腔中的空气排出空腔,受到空腔负压影响,外界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口和进风通道进入,空气先经过电池仓及控制器对其进行散热,此时散热风为冷风,对电池包及控制器的散热效果更好,而电机发热量大所需的散热风量也大,此时空气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一同进入内腔,内腔中的散热风量最大,能有效地给电机散热,让散热过程更合理,使得所述电动工具工作时状态更稳定。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风口、控制器和所述第一通风口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在所述电机进风口处汇合。

8、上述技术方案中,流经第一气流通道的空气可以对控制器进行散热,流经第二气流通道的空气可以对电池仓内的电池进行散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在所述电机进风口处汇合,使进入内腔的散热空气量相对单一的通道更大,对内腔内的元器件的散热效果更佳。

9、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外侧设有散热板,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准所述散热板。

1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电路板的外侧设置散热板,将电路板产生的热量集中到散热板上,且第一进风口对准所述散热板,使得气体能直接和散热板接触,带走散热板上的热量;同时设置散热板还能对控制器等电器元件进行遮蔽,防止在使用所述电动工具时水滴从第一进风口飞溅到控制器等电器元件上。

11、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板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翅片用于增加散热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设置散热翅片,增加散热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空气与散热板接触更加充分,空气能带走更多热量,增加散热效果。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在所述电池仓的下半部。

14、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二通风口设置在所述电池仓的下半部,通过进风通道进入的外界空气能够更充分地覆盖电池仓,使得空气能带走更多的热量,散热效果更好。

15、作为优选,所述电池仓各个方向的内壁上均设有所述第二通风口。

16、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池仓各个方向的内壁上均设有所述第二通风口,使得电池仓周围都在进行空气的交换,使得电池仓的散热更充分。

17、作为优选,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电池仓可拆卸连接。

18、上述技术方案中,供电电池与所述电池仓可拆卸连接,可以更方便地更换电池。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外界空气首先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控制器内和通过进风通道进入电池仓内,对控制器内、电池仓内进行散热,其次才进入内腔中,外界空气首先进入控制器、电池仓内,外界空气直接对控制器、电池仓散热,此时的散热风因为没有吸收热量是冷却风,对控制器和供电电池的散热效果更好。2)将电机设置于内腔中,风扇设置在电机的另一端,散热风扇运作时,会首先抽取去电机内部的空气,进而带动空腔中的空气排出空腔,受到空腔负压影响,外界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口和进风通道进入,空气先经过电池仓及控制器对其进行散热,此时散热风为冷风,对电池包及控制器的散热效果更好,空气最后才经过电机,使得散热过程更合理,使得所述电动工具工作时状态更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内腔,以及设置在机壳上的电池仓和控制器,所述电池仓内连接有供电电池,所述内腔中设有用于将内腔中的空气抽到内腔外的散热风扇,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上设有与机壳外部连通第一进风口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电池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电池仓的内壁之间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电池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其特征是,所述内腔中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连通电机内部和所述内腔的电机进风口,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电机的另一端上,用于将电机内的空气抽出并吹到内腔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进风口、控制器和所述第一通风口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在所述电机进风口处汇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外侧设有散热板,所述电路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准所述散热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板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在所述电池仓的下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其特征是,所述电池仓各个方向的内壁上均设有所述第二通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其特征是,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电池仓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内腔,以及设置在机壳上的电池仓和控制器,所述电池仓内连接有供电电池,所述内腔中设有用于将内腔中的空气抽到内腔外的散热风扇,所述控制器上设有与机壳外部连通第一进风口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电池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电池仓的内壁之间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电池仓外部。上述方案可以解决供电电池的散热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邹斌,余凡,张进,倪泽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亚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