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5850发布日期:2024-04-18 20:4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门智能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


背景技术:

1、房车(rv)的车门锁通常与普通汽车的车门锁类似。大多数房车的车门锁设计为电动或机械组合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房车车门锁类型:

2、电子锁:这是一种使用数字密码、指纹识别或无线遥控等技术来解锁的车门锁,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3、机械组合锁:这是一种传统的机械锁,使用旋钮和密码组合来解锁。您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打开车门。

4、磁卡锁:这种锁使用磁卡或rfid标签来解锁车门。只有携带有效卡片或标签的人才能进入车内。

5、大多的房车乘员门锁仅为电子锁,采用密码、磁卡与机械方式进行解锁,而房车车门的控制钥匙无法联动控制房车乘员门锁,影响了房车乘员门打开的效率与便捷性,导致房车的使用体验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包括有用于控制房车车门开启的电子机械锁,所述电子机械锁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遥控接收器,所述遥控接收器的接收端信号连接有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的遥控钥匙;

4、所述电子机械锁包含有乘员门机械锁、副驾门机械锁与主驾门机械锁,所述乘员门机械锁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安装于房车乘员门上的乘员密码锁。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遥控钥匙包含有微处理器、无线发射器与第一电源,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无线发射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与微处理器及无线发射器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器的输出端与遥控接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第一电源为纽扣电池,所述无线发射器上集成有用于放大控制信号的天线。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乘员密码锁包含有触摸屏、数据处理器与第二电源,所述数据处理器与触摸屏及第二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乘员门机械锁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二电源为车载电源或锂电池中的一种。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乘员密码锁还包含有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本方案,远程联动控制房车车门的主驾车门、副驾车门以及乘员车门,同时保留了传统乘员车门上安装的乘员密码锁,防止钥匙遗落人或物被误锁于车内,保证了安全性的同时,通过遥控与密码锁同步控制电子机械锁,提高了房车的科技感与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钥匙(3)包含有微处理器(31)、无线发射器(32)与第一电源(33),所述微处理器(31)的输出端与无线发射器(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源(33)与微处理器(31)及无线发射器(32)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器(32)的输出端与遥控接收器(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33)为纽扣电池,所述无线发射器(32)上集成有用于放大控制信号的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密码锁(4)包含有触摸屏(41)、数据处理器(42)与第二电源(43),所述数据处理器(42)与触摸屏(41)及第二电源(43)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42)的输出端与乘员门机械锁(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43)为车载电源或锂电池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密码锁(4)还包含有指纹识别模块(44),所述指纹识别模块(44)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4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房车车门智能解锁,包括有用于控制房车车门开启的电子机械锁,所述电子机械锁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遥控接收器,所述遥控接收器的接收端信号连接有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的遥控钥匙;所述电子机械锁包含有乘员门机械锁、副驾门机械锁与主驾门机械锁,所述乘员门机械锁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安装于房车乘员门上的乘员密码锁。该技术,远程联动控制房车车门的主驾车门、副驾车门以及乘员车门,同时保留了传统乘员车门上安装的乘员密码锁,防止钥匙遗落人或物被误锁于车内,保证了安全性的同时,通过遥控与密码锁同步控制电子机械锁,提高了房车的科技感与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佳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北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