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呆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486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型呆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五金工具,专指一种握持角度易于调整并且有反向棘动效果的扳手。
现有的呆扳手,其握柄中心线与螺帽含夹口中心线约成15度的夹角,这种扳手当遇到握柄旋移空间受到限制或约束时,使用者只能利用15度的狭窄空间进行旋移,使扳手作正、反两面重复地扳转,旋动直到旋紧或松释螺帽、螺丝为止,这种呆扳手虽然结构简单,但操作繁琐,浪费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呆扳手,使其握柄部相对于其含夹口能进行相对旋移,从而简化操作,提高功效,节约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种改进型呆扳手,主要包括一嵌合座、二夹片、二卡块、一轴柱、一拉伸弹簧及一调整座,其中一嵌合座,略呈圆片状,其中央向外形成一含夹口,其周边设有环列齿,嵌合座上、下面层上设有对称凹设的环槽;二夹片,略呈“丫”字形,其顶部形成对称凹弧,在靠近凹弧的周边内侧凸设有与嵌合座之环槽相互嵌合的环肋,二夹片上开设有对称的轴孔及基孔;
二卡块,略呈弧月状,在其内弧侧设有卡齿部,卡齿部可与嵌合座之环列齿啮合,卡块一端侧部设有对称套孔,轴柱的轴颈套于夹片的轴孔中,卡块的套孔套在轴柱中间,在卡块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可供一拉伸弹簧在其间勾挂的穿孔,同时在卡块的一端侧具有突出的抵制端;一调整轴,略呈圆柱状,在其轴体部的前端设有突轴,轴体部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套颈,套颈分别套在二夹片的握持部上所开的基孔中,在其中一个套颈上有一突起的顶块,该顶块可套固于拨钮的顶孔中。
本实用新型其握柄部相对于嵌合座的含夹口可做正、反向旋移,且具有反向棘动效果,因而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功效可得到较大的提高。


图1是改进型呆扳手外观示意图图2是元件分解图图3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顺时针方向施力示意图图5是未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逆时针方向施力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2,一种改进型呆扳手,主要包括一嵌合座(1),二夹片〔2、3〕,二卡块〔4、5〕,一轴柱(6),一拉伸弹簧(7)及一调整座(2),其中一嵌合座(1),略呈圆片状,其中央向外形成一含夹口〔11〕,其周边设有环列齿〔12〕,嵌合座(1)上、下面层上设有对称凹设的环槽〔13、14〕;二夹片〔2、3〕,略呈“丫”字形,其顶部形成对称凹弧〔21、31〕在靠近凹孤〔21、31〕的周边内侧凸设有与嵌合座(1)之环槽〔13、14〕相互嵌合的环肋〔22、32〕,环槽〔13、14〕与环肋〔22、32〕间可做相对旋移,二夹片〔2、3〕上开设有对称的轴孔〔23、33〕及基孔〔24、34〕;二卡块〔4、5〕,略弧孤月状,在其内弧侧设有卡齿部〔41、51〕,卡齿部〔41、51〕可与嵌合座(1)之环列齿〔12〕啮合,卡块〔4、5〕一端侧部设有对称套孔〔42、52〕,轴柱(6)的轴颈〔61、62〕套于夹片〔2、3〕的轴孔〔23、33〕中,卡块〔4、5〕的套孔〔42、52〕套在轴柱(6)中间,在卡块〔4、5〕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可供一拉伸弹簧(7)在其间勾挂的穿孔〔43、53〕,同时在卡块〔4、5〕的一端侧具有突出的抵制端〔44、54〕;一调整轴(8),略呈圆柱状,在其轴体部〔81〕的前端突设有突轴〔82〕,轴体部〔8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套颈〔83、84〕,套颈〔83、84〕分别套在二夹片〔2、3〕的握持部〔26、36〕上所开的基孔〔24、34〕中,在套颈〔83〕上有一突起的顶块〔85〕,顶块〔85〕可套固于拨钮〔86〕的顶孔〔87〕中。
在夹片〔2、3〕的两端可各设一套结构相同的组合部件,如图1所述,两套组合部件之含夹口〔11〕的宽度不同。
同时,在二夹片〔2、3〕的握持部〔26、36〕上开有对称通孔〔25、35〕,二夹片〔2、3〕之间设有一夹层〔91〕,由铆钉(9)穿过通孔〔25、35〕将夹片〔2、3〕与夹层〔91〕铆固。
籍由上述元件之组合,当需将扳手顺时针方向旋动施力时,先拨动拨钮〔86〕使调整轴(8)的突轴〔82〕推开右卡块(4)而仅以左卡块(5)的卡齿部〔51〕卡住嵌合座(1)的环列齿〔12〕,则可得以有效施力做顺时针方向旋动,如图4所示,当需做返程运动时,则左卡块(5)的卡齿部〔51〕与嵌合座(1)的环列齿〔12〕形成无力卡掣的松驰状态而产生棘轮声响,此时嵌合座(1)不动。逆时针方向旋动施力的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其动作过程与顺时针方向旋动施力时相反。
扳手未使用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弹簧所受到的来自两侧的拉力为最小,因此使用者在未使用该扳手时,应将调整轴(8)的突轴〔82〕向正前方摆置形成空档状态,以尽力避免使拉伸弹簧(7)弹性疲乏。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呆扳手,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一嵌合座(1),二夹片[2、3],二卡块[4、5],一轴柱(6),一拉伸弹簧(7)及一调整座(8),其中一嵌合座(1),略呈圆片状,其中央向外形成一含夹口[11],其周边设有环列齿[12],嵌合座(1)上、下面层上设有对称凹设的环槽[13、14];二夹片[2、3],略呈“丫”字形,其顶部形成对称凹弧[21、31],在靠近凹弧[21、31]的周边内侧凸设有与嵌合座(1)之环槽[13、14]相互嵌合的环肋[22、32],二夹片[2、3]上开设有对称的轴孔[23、33]及基孔[24、34];二卡块[4、5],略呈弧月状,在其内弧侧设有卡齿部[41、51],卡齿部[41、51]可与嵌合座(1)之环列齿[12]啮合,卡块[4、5]一端侧部设有对称套孔[42、52],轴柱(6)的轴颈[61、62]套于夹片[2、3]的轴孔[23、33]中,卡块[4、5]的套孔[42、52]套在轴柱(6)中间,在卡块[4、5]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可供一拉伸弹簧(7)在其间勾挂的穿孔[43、53],同时在卡块[4、5]的一端侧具有突出的抵制端[44、54];一调整轴(8),略呈圆柱状,在其轴体部[81]的前端突设有突轴[82],轴体部[8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套颈[83、84]套颈[83、84]分别套在二夹片[2、3]的握持部[26、36]上所开的基孔[24、34]中,在套颈[83]上有一突起的顶块[85],顶块[85]可套固于拨钮[86]的顶孔[8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呆扳手,其特征在于在夹片〔2、3〕的两端各设有一套结构相同的组合部件,两套组合部件之含夹口〔11〕的宽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呆扳手,其特征在于在二夹片〔2、3〕的握持部〔26、36〕上开有对称通孔〔25、35〕,二夹片〔2、3〕之间有一夹层〔91〕,由铆钉(9)穿过通孔〔25、35〕将夹片〔2、3〕与夹层〔91〕铆固。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呆扳手,专指一种握持角度易于调整且具有反向棘动效果的扳手,主要包括一嵌合座,二夹片,二卡块,一轴柱、拉伸弹簧及一调整轴等主要元件组合而成,它藉由二卡块分别以卡齿部与嵌合座之环列齿啮合,以达到本实用新型得以在狭窄的动作空间内做有效的施力动作且返程时具有棘动效果,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且易于辨别施力方向。
文档编号B25B13/00GK2196003SQ9422648
公开日1995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29日
发明者蔡振昌 申请人:蔡振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