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0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是属于建筑工程楼房门窗的一种固定机构。现有的窗子固定机构,不管是挂钩式还是拉杆式,开关窗时都少不了两个工序,即开窗时先用手松开固定机构再开窗,当窗子完全打开时,又要重新把窗子固定好,这样即费时又费力。
该“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比现有的窗固定机构,节约了一半时间省去了后面的重新固定窗子的工序,只需要在开(或关)窗时用手提一下手提螺钉5(见图2)就可以开(或关)窗,当窗子完全打开(或关好)时,固定销自动定位把窗子固定好。
“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分A型、B型两种型号,附图所示主要是A型结构,B型和A型的唯一区别在于后支撑杆2的结构不同(图4为A型后支撑杆,图5为B型后支撑杆)。附图共有五张图1为A型安装装配图,图2为A型立体安装图,由“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把窗子和窗框连接起来;图3是局部放大剖视图。
整个“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主要由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2组成(见图2)。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2通过销轴3相连接,前支撑杆4依靠销子连接用螺钉固定在窗子上的上弯耳6;后支撑杆2依靠销子连接用螺钉固定在窗框上的直角耳1。
在前支撑杆4的大头部分,中央开有大口带螺纹具有两个台阶的通孔,在通孔的中心装有固定销7(见图3),固定销7的周围是压缩弹簧8,弹簧8的上面是固定螺帽9,它用螺纹和前支撑杆的大头部分通孔连接,起到固定弹簧8的作用,固定销7下部有定位凸台,上部有螺纹内孔;手提螺钉5靠螺纹和固定销7相连接。
后支撑杆2有半圆形的凸耳和两个定位孔,位于销轴3前的孔是开窗时的定位孔叫前定位孔,位于销轴3后的孔是关窗时的定位孔叫后定位孔;半圆形的凸耳为固定销7的运行轨道。
B型和A型的唯一区别是后支撑杆2不同,为了节约铜材,减少制造成本,去掉了半圆形凸耳,分别在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的一边开一道45°的斜槽,固定销7可以顺着斜坡槽,进入定位孔。
本附图所示为右窗的“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其左窗未示出它们的区别在于上弯耳6、后支撑杆2的半圆凸耳(及B型所开斜槽),形状跟右窗对称,其它件相同。
使用说明“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的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处于重叠状态,在窗子关好时,窗与窗框的相对位置划线定位安装,即固定销7处于后定位孔中时,把机构安装好。
要想开窗,先用右手向上提一下手提螺钉5,固定销7使弹簧压缩,固定销的下部离开后支撑杆的后定位孔,左手就可以把窗子推开,随着窗子向外开,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由重叠到交叉成90°角,再由90°角到180°成直线,固定销7就沿后支撑杆的半圆形凸耳的圆周运动,当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成180°时,固定销7的下部正好对准后支撑杆前定位孔,在弹簧8的弹力下固定销7进入后支撑杆的前定位孔,达到开窗自动定位的目的。
如果需要关窗时,右手提一下螺钉5,左手拉窗子,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2就离开直线状态,分别绕销轴3向中间旋转,固定销7又沿半圆形轨道运动,当窗子关到底时,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2正好重叠,固定销7的下部又对准了后支撑杆2的后定位孔,在弹簧8的弹力下固定销7进入后支撑杆2的后定位孔,达到关窗自动定位的目的。
权利要求
1.“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一种结构主要由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2组成(见图2);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2通过销轴3相连接;前支撑杆4依靠销子连接用螺钉固定在窗子上的上弯耳6;后支撑杆2依靠销子连接用螺钉固定在窗框上的直角耳1;后支撑杆2具有半园形的凸耳和两个定位孔,位于销轴3前的叫前定位孔,位于销轴3后的叫后定位孔,两个定位孔到中间的销轴3的距离相等;在前支撑杆4的大头部分中央开有大口带螺纹且具有两个台阶的通孔(见图3),通孔中央装有固定销7,它的周围是压缩弹簧8;弹簧的顶部是固定螺帽9,用螺纹和前支撑杆4的大头部分的中央孔连接;固定销7的下部有定位凸台,上有螺纹内孔,手提螺钉5靠螺纹和固定销7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后支撑杆2的半园形凸耳其直径要大于前后两定位孔之间的距离,销轴3所插入孔的园心为半园凸耳的园心。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一种后支撑杆2的结构不同(见图5),它没有半园形的凸耳,分别在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的一边开有一个45°的斜槽,固定销7沿斜槽进入定位孔实现自动定位。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建筑工程楼房窗子的一种固定机构。与现有的窗子固定机构相比,它省去了后面的一步固定工序,只要在开(或关)窗时先松开固定销窗子就可以开(或关)。当窗子开(或关)好时,该实用新型能自动定位把窗子固定好。其结构主要有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组成,中间有销子连接,后支撑杆的前后两个定位孔分别实现开窗和关窗后的自动定位,自动定位是由固定销按一定的轨道进入定位孔实现的。
文档编号E05C17/00GK86207661SQ86207661
公开日1987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86年9月27日
发明者徐宝儒 申请人:徐宝儒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