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286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直流液压技术的手持操作的破碎工具,该工具适用于矿山、石方、建筑、公路、市政工程、水泥路面的开采、破碎作业。
目前,公知的破碎工具是沿用几十年,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的风镐。其不足表现在与风镐配套的空气压缩机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不易搬运;噪声大,环境污染严重,操作者劳动条件差;耗能大,破碎能量小,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善风镐作业的不足,减少整体配套价,降低噪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耳环外壳中由控制阀、液控换向阀以及缸体和冲击杆等零件组成。设在缸体上端的控制阀和液控换向阀与缸体紧密连接。由液压泵站提供的直流液压源通过高压软管经由控制阀进入缸体,缸体内上腔是由固定的柱塞与活塞在差动作用下作往复运动。由于活塞宽度等于活塞行程,因此与液控换向阀之间作相互配流,形成交变液流,使系统产生脉冲振动;活塞与冲击杆是一个整体,因此在运动中活塞连同冲击杆一起打击钎杆产生脉冲冲击。增加泵站系统压力可加大冲击能量,提高破碎效率。液压镐要达到卸荷或工作状态,只要改变控制阀阀芯的位置即可实现。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液压镐的液压力远比气动的压力高,因此破碎能量大,破碎效率高,是风镐的1.5至2倍;耗能仅为风镐的20%至25%;与之配套的液压泵站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操作,易于搬运;液压镐比风镐整体配套价格低25%,且噪声低,无雾气,可显著改善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在建筑业和市政建设中可用于晚间作业,为普及使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一是液压镐外形图。
图二是液压镐结构图。(去除外壳)
图中1、耳环外壳2、缸体3、钎杆4、与液压泵站连接的高压软管5、控制阀阀芯6、液控换向阀阀芯7、弹簧8、控制阀9、液控换向阀10、柱塞11、活塞12、冲击杆在图二中,图示为卸荷位置,p为高压油进口,o为回油口。工作时,控制阀阀芯(5)右移,p口压力油由控制阀(8)经液换向阀(9)进入缸体(2)的油室“a”,由于活塞(11)面积略大于冲击杆(12)面积,因此,在油液压力作用下推动上行,当活塞(11)上行终止(活塞宽度等于行程),压力油进入液控换向阀(9)左端,推动液控换向阀阀芯(6)克服弹簧(7)右移,此时压力油由油室“a”经由柱塞(10)进入腔“b”,由于“b”腔面积远远大于活塞上行面积,因此,在差动作用下冲击杆(12)下行,打击钎杆(3)。下行终止液控换向阀阀芯(6)左端卸荷,在弹簧力作用下液控换向阀阀芯(6)左移,腔“b”卸荷,由于“c”腔始终通回油口,“a”腔始终通入高压油,因此,活塞(11)在油室“a”压力油作用下推动上行。这样周而复始,活塞(11)在缸体内连同冲击杆(12)做往复运动,打击钎杆(3)形成脉冲冲击。为避免冲击损伤及降低噪声,在油室“a”上下两端及液控换向阀阀芯(6)两端均设有缓冲区。
权利要求1.一种以液压传动的液压镐,在耳环外壳中由控制阀、液控换向阀、以及缸体和冲击杆等零件组成,其特征是缸体内的活塞宽度等于活塞行程,固定的柱塞与活塞在盖动作用下与液控换向阀之间作相互交替配流,形成交变液流,产生脉冲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镐,其特征是缸体内油室“a”始终通入高压油,“c”腔与回油口(o口)连通,冲击功的大小取决于“b”腔(柱塞)有效面积及液压泵站系统输出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镐,其特征是液控换向阀阀芯(6)是在活塞(11)运行到两个终端位置时,才改变液控换向阀(9)的配流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以液压传动的液压镐,在耳环外壳中,由控制阀、液控换向阀、以及缸体和冲击杆等零件组成。由液压泵站提供的直流液压源,通过高压软管经由控制阀进入缸体,缸体内上腔,是由固定的柱塞与活塞之间,在差动作用下与液控换向阀作相互交替配流,形成交变液流,使系统产生脉冲振动;活塞与冲击杆是一个整体,因此活塞连同冲击杆一起打击钎杆产生脉冲冲击。该液压镐适用于矿山、石方以及水泥路面的开采、破碎作业。
文档编号B25D9/00GK2326395SQ9721710
公开日1999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21日
发明者王惠民 申请人:王惠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