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活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607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活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活动扳手,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可以替代常用的呆扳手,活动扳手和月牙扳手。且可以作为配套特制的小管径管子钳头和管子割刀头的多功能活动扳手。
公知的呆扳手的主要功能是呆扳手卡口(钳口)系按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公英制尺寸与相同规格尺寸的六方角螺栓,螺母能对号入座,最大限度地保护其不受损坏,延长使用寿命。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仍热存在被损坏的现象,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是螺栓,螺母的因素、即同一规格尺寸的螺栓,螺母,国家技术标准规定允许有上、下公差范圈,而呆扳手的卡口(钳口)是不允许有上下公差范围的,于是便产生了当一把卡口(钳口)尺寸为12mm的呆扳手卡住一棵12mm尺寸的螺栓,螺母时,恰好该螺栓,螺母是在规定允许的下公差范围内,也就是说<12mm,于是该卡口(钳口)与螺栓,螺母的接触面便产生了间隙,当呆板旋动时产生的扭力便集中在螺栓,螺母的两个对角,重复旋动便会使螺栓,螺母的六方角变形而被扳圆角打滑,从而报废。如果螺栓,螺母的材质不符合规定要求,也会出现上述情况。二是呆扳手的因素,如果该呆扳手因粹火时硬度不够、也会造成呆扳手卡口(钳口)因扭力作用而变大,使之与螺栓、螺母的接触面产生间隙,于是也会出现上述情况,显然该呆扳手不能继续使用而应报废。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因素而造成报废螺栓螺母或呆扳手,均是一种损失。
公知的活动扳手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蜗轮蜗杆(或齿轮齿条)原理使活动扳手的卡口(钳口)可以在规定的尺寸范圈内任意调大或调小,给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其卡口(钳口)在工作中由于重复卡旋退插、容易出现因蜗轮蜗杆(或齿轮齿条)的松动现象,使其卡口(钳口)与螺栓,螺母的接触面产生间隙,从而出现上述情况,而该情况甚至比呆扳手出现的比例更大。
公知的月牙扳手是一种专用工具,主要功能是松紧环形状的螺栓、螺母,是其它扳手所不能替代的。
综上所述,公知的呆扳手和活动扳手各有其主要功能,但也有其共同的缺陷,月牙扳手的功能又太单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集呆扳手,活动扳手,月牙扳手的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扳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动扳手,在于手柄1的端部有凹槽10与手柄上的水平槽20相通,滑动钳口3的凸部5位于凹槽10内与其配合,摆动钳口4位于手柄1端部上方的凹槽30内与其铰连,水平槽20与凹槽10交接处有弧形槽16,半园杠杆15位于槽16内并与凸部5上的园弧受力段14配合,凸部5有弹簧座12,凹槽6有弹簧座11,弹簧13位于其间,楔形滑块17的楔端与半园杠杆15的弦面配合,平端通过簧18与接滑块19连接,滑块17,簧18,滑块19却位于水平槽20内,滑块19有手动调节面。
手柄1的两端有凹槽10,一个槽口向上,另一个槽口向下,各与一相反方向的滑动钳口3和摆钳口4配合,所说的簧18为橄榄推拉连接簧,两连接滑块19由调距滑块22两端连接,滑块22位于手柄1中部的条形穿孔21内和水平槽20内。
手柄1和端部扳手头2之间的结合部有月牙弧形面26,弧形面26上端有月牙钩头27,下端有月牙凸台杠杆支点28。
手柄1由两块对称的件组合而成。中部条形穿孔21内有两块相同的调距滑块22外夹手柄水平槽内的连接滑块19,有连接件2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件少替代件多其比例为2∶16,即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只有2件,便可替代8件呆扳手,4件活动扳手,4件月牙扳手共计16件。
2,量轻替代量重其比例为1.5∶5.5,即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2件重量为1.5公斤,使可替代呆扳手2.5公斤,活动扳手2公斤,月牙扳手1公斤,共计5.5公斤。
3,多功能替代单功能其比例为6∶1,即本实用新型主体件1件便具有以下功能①呆扳手功能,②活动扳手功能,③月牙扳手功能,④棘轮功能,⑤不损坏螺栓、螺母,⑥能紧松已变形圆角的螺栓,螺母。
4,加工量少本实用新型加工量少主要体现在件数少,相应地减少了模具量,机器设备占用量,包装量、运输量等。
5,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的成本低廉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折旧低、耗电低、综合工时低等。
6,携带轻便;本实用新型只需一个小巧的工具盒或工具袋便可随身携带随需随用。
7,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由于功能多且效果好,给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8,应急性强本实用新型在现场使用,野外使用及维修检修拆装不同规格的螺栓、螺母,省时提效,应急性极强。
9,适用性广本实用新型可作为机器设备,汽车轮船、摩托车自行车,电器装配,各种维修行业,甚至家庭使用的必备工具,适用性极广。
10,效益卓越可使生产厂家降低成本三分之二左右,使用单位节约费用二分之一左右。
如下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零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功能示意图。
如下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功能活动扳手,具有一个手柄1和两端的扳手头2。扳手头2由滑动钳口3和摆动钳口4组成。滑动钳口3的下端呈凸形5与手柄1左端头制有的凹形槽10配合,可以左右调节滑动。摆动钳口4的凸形中部制有孔7与手柄1右端头的凹形夹墙中部制有孔8对位嵌入后形成穿孔通过铆钉9铆合为上下有空间并以铆钉为轴心可小幅度摆动的整体。
手柄1由两块外形完全相同的冲压件扣接铆焊为具有空心夹墙的整体。空心夹墙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滑动钳口3的工作仓位10。工作仓位10内右端制有弹簧座11,滑动钳口3在工作仓位10内右上端亦制有弹簧座12,当弹簧13置入时则处于弹簧座11和12之间,起推顶滑动钳口3张开作用。滑动钳口在工作仓位10内的右下端制有半圆块杠杆受力点14供半圆块杠杆15工作时传递杠杆力。中段为半圆块杠杆15的工作仓位16,下段为楔形滑块17,橄榄形推拉连接簧18,连接滑块19的工作仓位20。楔形滑块17的后端和连接滑块的前端均钻有两小孔,分别被橄榄形推拉连接簧置入楔紧为可联动的整体。手柄1的中部制有条形穿孔21供两块相同的调距滑块22外夹手柄1内接连接滑块19时用。连接滑块19和调距滑块22的连接是通过连接滑块19制有的孔23和调距滑块22制有的孔24用铆钉25的铆接而成。形成了只要用手握住手柄1并用大拇指向前推动调距滑块22将推力传递给可联动的19、18、17,至此,楔形滑块17和楔形面与半圆块杠杆15的支撑点接触,并由于推力使其产生楔形摩擦力,此时,楔形滑块17被推力由下段工作仓位20逐渐送至中段工作仓位16的右方,而半圆杠杆15运动,该运动的结果是除让出中段工作仓位16的右方供楔形滑块19占据外,半圆块杠杆15的上端与滑动钳口3在上段工作仓位10内下端制有的半圆杠杆受力点接触,因杠杆原理作用迫使滑动钳口3向右滑动并压迫弹簧13收缩,直至达到能初始钳紧螺栓,螺母时停止推动调距滑块22,从而结束旋动扳手前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动扳手在手柄1两端同时制有不同规格尺寸的两个扳手头2,因两个扳手头2在手柄1夹墙内的联动装置是连接为一体的,因此,其推力和拉力是同时进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与上述工作原理完全一样,不同之处是当调距滑块22向大端的扳手头2推时,滑动钳口3开始向小变距,而小端的扳手头2的滑动钳口3则开始向大变距,而向大变距的工作原理是向回拉调距滑动22使杠杆力消失,楔形滑块17由中段工作仓位16退回到下段工作仓位20让出空间,由弹簧13的弹力把滑动钳口3向左滑动,在滑动的同时,滑动钳口3在上段工作仓位10内下端制有的半圆杠杆受力点使半圆块杠杆15在中段工作仓位16的已被让出的空间复位,呈现为推动前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活动扳手在手柄1和两端扳手头2之间外形上、中、下的结合部制有半圆月牙弧形面26,在半圆月牙弧形面26上端制有月牙钩头27,在半圆月牙弧形面26下端制有月牙凸台杠杆支点28,该技术方案的设计完全可以解决松紧在规定尺寸范围内的圆形(环状)制有对称凹形口的专用螺栓,螺母,尤其是利用半圆月牙弧形面26的几何结构和月牙钩头27可以配套特制的管子钳头和管子割刀头实现装拆和切割管予以及松紧无螺栓,螺母的圆柱丝杆的功能。
当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拆卸机器的螺栓,螺母时,首先应针对该螺栓,螺母的尺寸大小,选用本实用新型两件套的其中一件符合该尺寸范围内的一头,用手握住手柄1,再用大拇指按住调距滑块22向后拉,使滑动钳口3处于最大开启状态,然后收卡口(钳口)呈松驰状地卡住(钳住)螺栓、螺母、再将调距滑块22向前推,使滑动钳口3向摆动钳口4方向滑动收缩,直至初始卡紧(钳紧)螺栓,螺母时停止推动动作,从而完成了旋动扳手前的第一步工作。此时进入旋紧螺栓,螺母的第二步工作,即将手柄1向顺时针方向旋动,因扭力作用,滑动钳口3的上角A和摆动钳口4的下角B开始受力,但就在受力的同时,摆动钳口4的凸形中部制有的孔7由于与手柄1右端头的凹形夹墙中部制有孔8嵌入后形成穿孔,通过铆钉9铆合为上下有空间C和D并以铆钉为轴心可作小幅度摆动的整体,因此当摆动钳口4的下角B受力向下空间D右让时,由于有铆钉9作轴心,故摆动钳口4的上角E便产生向左进的力,此时螺栓、螺母的受力点便产生了变化,由摆动钳口4的下角B移至上角E,根据对称受力原理,滑动钳口3的下角也开始受力,由于A、B、E、F四角同时受力,其应力便扩散为面受力,而面受力的产生还来源于滑动钳口3和摆动钳口4的两个面在卡住(钳住)螺栓,螺母的两个面时呈正方形,因手柄1的顺时针旋转的扭力作用使上述力点产生变化,与此同时导致正方形向平行四边形变形(变窄),只有这一几何形状才能始终保持面接触和面受力,而该面受力的传递又分别由滑动钳口3和摆动钳口4通过与手柄1的嵌接面传递给手柄1,因此,当手柄1旋动时的扭力大于螺栓,螺母与机械接触的摩擦力时,从而完成了在完全保护螺栓,螺母不受损的同时又旋动了螺旋螺母。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连续旋动的棘轮功能,故在完成第一次旋动(通常为60°动作后不需退出扳手头2再重新换角度卡插,此时只需将手柄1向逆时方向回旋,使摆动钳口4的上角E因受力而以铆钉9为轴心向上空间C右让,于是使螺栓,螺母与滑动钳口3的平行面产生的间隙能够绕过六方角螺栓,螺母的对角,使扳手头2顺利回旋到新的起点,如此重复往返,实现了连续旋动的棘轮功能,直至螺栓、螺母完全旋紧为止,若需要旋松螺栓、螺母,则只需将扳手翻面卡住(钳住)螺栓,螺母,其操作程序及扳手的工作原理与旋紧螺栓,螺母完全相同。(见示意图6,7,8)。
本实用新型合理地利用手柄1与扳手头2结合部的外观几何结构造形,使其具有松紧在规定尺寸范围内的圆形(环状)螺栓、螺母(见示意
图10)。即用手握住手柄1,将制有半圆月牙弧形面26上端制有的月牙钩头27卡住圆形(环状)带有对称凹形口29的螺栓、螺母、此时,月牙钩头27和凹形口29的咬合即成为杠杆受力点,而半圆月牙弧形面26下端制有的月牙凸形28则成为杠杆支撑点支撑于圆形(环状)螺栓、螺母>45°的外圆点处,此时用手握住手柄1的位置为杠杆加力点,当加力旋动手柄1的扭力大于圆形(环状)螺栓、螺母与机器接触部位的摩擦力时,螺栓、螺母被旋动,始此往返重复,从而达到松紧圆形(环状)螺栓、螺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科学地利用手柄1与扳手头2结合部外观几何造形,使其具有配套特制的管子钳头和管子割刀头实现装拆和切割管子以及旋动无螺栓、螺母的圆柱形丝杆、该结合部的外观几何造形所起的作用是,当特制的管子钳头或管子割刀头套入本实用新型的扳手头2时,月牙钩头27便发挥了定位作用,使管子钳头的下端调距轴30定位于月牙钩头27的凹形处31,而半圆月牙弧形面26的几何造形则成为管子钳头下端制有的调距轴30的工作滑轨。当管子钳头卡住(钳住)管子旋动手柄1时、随着扭力的增加迫使调距轴30必须沿半圆月牙弧形面26)即工作滑轨)向下滑动,该滑动产生的力(收紧力)将通过管子钳头将管子或无螺栓,螺母的圆柱丝杆钳紧而随手柄1的旋动而旋动达到了松紧的目的。(见示意图9)。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手柄(1)的端部有凹槽(10)与手柄上的水平槽(20)相通,滑动钳口(3)的凸部(5)位于凹槽(10)内与其配合,摆动钳口(4)位于手柄(1)端部上方的凹槽(30)内与其铰连,水平槽(20)与凹槽(10)交接处有弧形槽(16),半园杠杆(15)位于槽(16)内并与凸部(5)上的园弧受力段(14)配合,凸部(5)有弹簧座(12),凹槽(10)有弹簧座(11),弹簧(13)位于其间,楔形滑块(17)的楔端与半园杠杆(15)的弦面配合,平端通过簧(18)与接滑块(19)连接,滑块(17),簧(18),滑块(91)却位于水平槽(20)内,滑块(19)有手动调节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手柄(1)的两端有凹槽(10),一个槽口向上,另一个槽口向下,各与一相反方向的滑动钳口(3)和摆钳口(4)配合,所说的簧(18)为橄榄推拉连接簧,两连接滑块(19)由调距滑块(22)两端连接,滑块(22)位于手柄(1)中部的条形穿孔(21)内和水平槽(2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手柄(1)和端部扳手头(2)之间的结合部有月牙弧形面(26),弧形面(26)上端有月牙钩头(27),下端有月牙凸台杠杆支点(2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手柄(1)由两块对称的件组合而成,中部条形穿孔(21)内有两块相同的调距滑块(22)外夹手柄水平槽内的连接滑块(19),有连接件(2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活动扳手。手柄1的端部有凹槽10与手柄上的水平槽20相通。滑动钳口3位于凹槽10内与其配合,摆动钳口4位于手柄1端部方的凹槽30内与其铰连,水平槽20与凹槽10交接处有弧形槽16,半圆杠杆15位于其内与凸部5上的圆弧受力段14配合。有弹簧座11,12和弹簧13。楔形滑块17的楔端与半圆杠杆15的弦面配合,平端通过簧18与连接滑块19连接,滑块17,簧18,滑块19都位于水平槽20内。
文档编号B25B13/18GK2392642SQ9923151
公开日2000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30日
发明者陈德沛 申请人:葛莫华, 葛渝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