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01684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轴承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锁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轴承锁。
【背景技术】
[0002]门锁是最普遍的日常用品,分为很多类。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执手门锁。
[0003]例如申请号为2008201752246的中国实用新型文件就公开了一种轴承锁,该专利产品的结构简单、执手安装方便,而且安装后执手旋转稳定、手感好的执手门锁其执手与门锁面板间的连接结构特点深受本申请人的喜爱,但是本申请人发现该专利产品还是存在有以下问题:参照上述专利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可知,在所述门锁面板(2)上靠近轴承(3)的外缘部位设有螺孔,在该螺孔内装有固定所述轴承的固定螺钉(7),螺孔的开设破坏了门锁面板(2)的整体结构,降低了该专利产品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锁,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锁,包括有门锁面板、装于门锁面板上的轴承和插装于轴承内孔的执手转轴,所述轴承通过其上设置的连接结构连接于门锁面板上;
所述轴承内孔背离门锁面板的外边缘沿轴承内圈延伸形成有凹沿,且所述凹沿与轴承夕卜圈相抵触。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在轴承上设置有连接结构,使安装于轴承内孔的轴承通过连接结构卡接于轴承内孔上,而通过轴承内孔背离门锁面板的外边缘沿轴承内圈延伸形成有凹沿,且所述凹沿与轴承外圈相抵触的设置,使得卡接于轴承内孔上的轴承始终在轴承内孔内,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滑移出轴承内孔,本发明较【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申请号为2008201752246的中国实用新型文件相比,由于减少了螺孔和固定螺钉的设置,使本发明专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或者说轴承锁的寿命就较之显著增强。
[000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结构为在轴承外圈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以及在轴承内孔设置有与卡槽等数的突块;
所述轴承与门锁面板通过其上设置的卡槽与突块形成抵触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外圈上挖设有若干个卡槽,且在轴承内孔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连接的突块,使得在将轴承安装于轴承内孔后,通过突块与卡槽的相适配连接,使轴承抵触连接于门锁面板上,避免了螺孔和固定螺钉的设置,使本发明专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或者说轴承锁的寿命就较之显著增强。
[000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突块与轴承内孔一体成型。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突块与轴承内孔一体成型,使突块与轴承内孔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强。
[00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结构为在轴承外圈以及轴承内孔上均滚压有齿槽;
所述轴承与门锁面板通过其上设置的齿槽形成抵触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外圈以及轴承内孔上均滚压有齿槽,使得在将轴承安装于轴承内孔后,通过齿槽与齿槽的相适配连接,使轴承抵触连接于门锁面板上,避免了螺孔和固定螺钉的设置,使本发明专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或者说轴承锁的寿命就较之显著增强。
[00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执手转轴上还包括有环形凸沿,且所述环形凸沿的内径大于轴承内孔的内径,而小于轴承内孔的内径。
[00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凸沿与执手转轴一体成型。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凸沿与执手转轴一体成型,使环形凸沿与执手转轴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强。
[00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凸沿距离轴承内孔大小在0.1至0.5m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执手转轴在转动过程中,环形凸沿与轴承内孔相间隔设置,避免执手转轴与轴承内孔间的磨损。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轴承锁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一种轴承锁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轴承锁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C处放大图。
[0020]图中:1、门锁面板;2、轴承;3、轴承内孔;4、执手转轴;5、凹沿;6、卡槽;7、突块;8、齿槽;9、环形凸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一种轴承2锁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2]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申请号为2008201752246的中国实用新型文件就公开了一种轴承2锁,由于该专利产品还是存在有以下问题:在所述门锁面板I上靠近轴承2的外缘部位设有螺孔,在该螺孔内装有固定所述轴承2的固定螺钉,螺孔的开设破坏了门锁面板I的整体结构,降低了该专利产品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下两个具体实施例来更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23]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轴承2锁,包括有门锁面板1、装于门锁面板I上的轴承2和插装于轴承内孔3的执手转轴4,所述轴承2通过其上设置的连接结构连接于门锁面板I上。
[0024]参照图1和图4所示的,所述轴承内孔3背离门锁面板I的外边缘沿轴承2内圈延伸形成有凹沿5(在安装轴承2于轴承内孔3前,其凹沿5是垂直于门锁面板I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凹沿5与轴承2外圈相抵触。
[0025]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在第一具体实施例中。
[0026]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所述连接结构为在轴承2外圈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6(优选的,N个卡槽6将轴承2外圈N等分最佳)以及在轴承内孔3设置有与卡槽6等数的突块7。
[0027]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所述轴承2与门锁面板I通过其上设置的卡槽6与突块7形成抵触连接。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2外圈上挖设有若干个卡槽6,且在轴承内孔3上设置有与卡槽6相适配连接的突块7,使得在将轴承2安装于轴承内孔3后,通过突块7与卡槽6的相适配连接,使轴承2抵触连接于门锁面板I上,避免了螺孔和固定螺钉的设置,使本发明专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轴承2或者说轴承2锁的寿命就较之显著增强。
[0029]另外,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本发明卡槽6数量优选的是设置有三个,且三个卡槽6排列成正三角形设置,有以下两个好处:首先,卡槽6数量开设的不多,减少了在轴承2外圈上开设多个卡槽6而带来的整体结构破坏;另外,三角形设置的卡槽6,在执手转轴4转动时,可有效的分散轴承2作用于轴承内孔3的作用力,增强轴承2/轴承2锁的使用使用。
[0030]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突块7与轴承内孔3 —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突块7与轴承内孔3—体成型,使突块7与轴承内孔3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强。
[0031]参照图4至图5所示的,在第二具体实施例中。
[0032]参照图4至图5所示的,所述连接结构为在轴承2外圈以及轴承内孔3上均滚压有齿槽8 ;
参照图4至图5所示的,所述轴承2与门锁面板I通过其上设置的齿槽8形成抵触连接。
[0033]参照图4至图5所示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2外圈以及轴承内孔3上均滚压有齿槽8,使得在将轴承2安装于轴承内孔3后,通过齿槽8与齿槽8的相适配连接,使轴承2抵触连接于门锁面板I上,避免了螺孔和固定螺钉的设置,使本发明专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轴承2或者说轴承2锁的寿命就较之显著增强。
[0034]另外,参照图4至图5所示的,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执手转轴4上还包括有环形凸沿9,且所述环形凸沿9的内径大于轴承内孔3的内径,而小于轴承内孔3的内径。
[0035]参照图1、图4所示的,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凸沿9与执手转轴4 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凸沿9与执手转轴4 一体成型,使环形凸沿9与执手转轴4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强。
[0036]参照图1、图3所示的,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凸沿9距离轴承内孔3距离大小在0.1至0.5_。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执手转轴4在转动过程中,环形凸沿9与轴承内孔3相间隔设置,避免执手转轴4与轴承内孔3间的磨损。
【主权项】
1.一种轴承锁,包括有门锁面板、装于门锁面板上的轴承和插装于轴承内孔上的执手转轴,其特征是:所述轴承通过其上设置的连接结构连接于门锁面板上; 所述轴承内孔背离门锁面板的外边缘沿轴承内圈延伸形成有凹沿,且所述凹沿与轴承夕卜圈相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锁,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结构为在轴承外圈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以及在轴承内孔设置有与卡槽等数的突块; 所述轴承与门锁面板通过其上设置的卡槽与突块形成抵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锁,其特征是:所述突块与轴承内孔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锁,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结构为在轴承外圈以及轴承内孔上均滚压有齿槽; 所述轴承与门锁面板通过其上设置的齿槽形成抵触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轴承锁,其特征是:所述执手转轴上还包括有环形凸沿,且所述环形凸沿的内径大于轴承内孔的内径,而小于轴承内孔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锁,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凸沿与执手转轴一体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锁,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凸沿距离轴承内孔大小在0.1至 0.5mmο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锁,涉及锁具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有门锁面板、装于门锁面板上的轴承和插装于轴承内孔的执手转轴,所述轴承通过其上设置的连接结构连接于门锁面板上;所述轴承内孔背离门锁面板的外边缘沿轴承内圈延伸形成有凹沿,且所述凹沿与轴承外圈相抵触。本发明通过连接结构和凹沿的设置,使得卡接于轴承内孔上的轴承始终在轴承内孔内,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滑移出轴承内孔,本发明较【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申请号为2008201752246的中国实用新型文件相比,由于减少了螺孔和固定螺钉的设置,使本发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或者说轴承锁的寿命就较之显著增强。本发明适用于轴承锁。
【IPC分类】E05B15/00
【公开号】CN105019723
【申请号】CN201510439529
【发明人】朱小春
【申请人】朱小春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