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39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急时将搭乘在吊舱装置的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救出的方法和装置。上述吊舱装置是从一个由配设在建筑物上部的吊下机构垂下的吊下缆绳构件、将作业平台能升降地吊下支持而构成的。
背景技术
在对高层建筑物的窗户进行清扫时、或者在对高层建筑物的外壁面进行维护检查时,使用一种从建筑物上部垂下的吊下缆绳构件、将作业平台能升降地吊下而加以支持的吊舱装置。
现有的作业平台的升降结构是将一个与作业平台相结合的吊下缆绳构件卷取在建筑物的屋上所配设的升降滚筒上、或从那里将吊下缆绳构件送出(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1);另一种结构是将设置在作业平台上的卷绕机与从建筑物上部垂下的吊下缆绳构件相结合,由卷绕机的驱动而沿着吊下缆绳构件进行升降(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2)。
在上述吊舱装置中,有作业中由于停电或驱动部位出现故障等原因而作业平台不能升降的情况出现,在该场合,从地面使用梯子车,从建筑物的屋上侧降下救助用缆绳。
(日本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0-320133号(日本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10-169183号但是,由于用梯子车能达到的范围有限、其不能与高层建筑物的规定楼层以上相对应,而即使从房屋上侧将救助用的缆绳放下、也会因大楼引起的风而使救助用缆绳飘流,很难使救助用的缆绳降下到所要求的目的位置;无论怎样、救助活动都是相当困难的,而且需要时间,这样,就有一个使作业者的痛苦增加的问题。考虑过一种方案,即、在救助用的缆绳顶端,安装一个有游隙地嵌合在吊下缆绳构件上的导引构件,使救助用缆绳沿着吊下缆绳构件降下,从而使它确实地降下到作业平台上;但在这种场合下,由于救助用缆绳的卷绕性所形成的捻拧或由风引起的使救助用缆绳卷紧在吊下缆绳构件上,因而有不能降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方法和装置,它能容易而且确实地在短时间内、将搭乘在作业平台中的作业人员救出的救助用缆绳降下到作业平台上,能顺利地救出作业人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方法,它是由配设在建筑物上部的吊下机构垂下的吊下缆绳构件、能升降地将作业平台吊下并加以支持而构成的吊舱装置中,在紧急时将搭乘在上述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救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建筑物的上部开始、使顶端部由上述吊下缆绳构件导引的救助缆绳构件、沿着水平方向进行规定距离的往复移动的同时、将其放出,使其沿着吊下缆绳构件降下而到达作业平台,用上述救助缆绳将搭乘在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救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装置,它是用在由配设在建筑物上部的吊下机构垂下的吊下缆绳构件、能升降地将作业平台吊下并加以支持而构成的吊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能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摆动地枢轴支承在上述吊下机构上的救助臂构件;使上述救助臂构件摆动驱动的臂摆动驱动机构;顶端设有能沿着上述吊下缆绳构件移动的导引部、沿着上述救助臂构件配设的救助缆绳构件;以及使上述救助缆绳移动驱动的救助缆绳驱动机构,上述救助装置是在由上述摆动驱动机构使上述救助臂构件摆动的同时;由上述救助缆绳驱动机构、把由上述导引构件的作用而沿着上述吊下缆绳构件移动的上述救助缆绳构件放出、并使它下降到作业平台,用上述救助缆绳救出搭乘在上述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吊舱装置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它是一个用本发明的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方法的作业人员救助装置的例子。
图2(A)是放大地表示吊下头的示意图,图2(B)是臂基端部的平面图。
图3是吊下头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从正面侧看到的悬吊吊下头的钢丝绳布线示意图。
图5是说明救助装置作用的平面图。
图6是说明救助顺序的示意图。
图7(A)、(B)是说明救助顺序的示意图。
发明的实施方式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吊舱装置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它是一个用本发明的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方法的作业人员救助装置的例子;图2(A)是放大地表示吊下头的示意图,图2(B)是臂基端部的平面图。
图中所示的吊舱装置10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它设有作业人员救助装置20,这个作业人员救助装置20由救助臂21和救助用升降装置22构成;救助用升降装置22是作为设置在伸缩臂12的基端部上侧的救助缆绳驱动机构;救助臂21是作为救助臂构件,其安装在吊下头13上、而且用悬吊钢丝绳14将作为作业平台的吊舱厢体15能升降地吊下并加以支持;而上述悬吊钢丝绳14是从吊下头13垂下的作为吊下缆绳构件的左右一对悬吊钢丝绳14(14L、14R)构成;上述吊下头13是作为伸缩臂12顶端的吊下机构,该伸缩臂12是配设在建筑物1房屋上的机械室11中而作为支持臂的。
机械室11的内部设有图中没有表示的升降装置和液压装置,由液压马达使回转轴11A回转驱动,由这回转轴11A支持伸缩臂12。
伸缩臂12由多段构成,由设置在内部的液压缸而伸缩驱动,而且由设置在它的基部上的俯仰缸12A使其能沿上下方向进行摆动。
吊下头13的结构如图3的平面图、图4的从正面侧看到的悬吊着吊下头的钢丝绳布线示意图所示,两端设有垂下滑轮13J的垂下梁13B是借助前后摆动臂13A而装在伸缩臂12的顶端上,而且在上述垂下梁13B上设有救助臂21。
前后摆动臂13A是用它的下部、借助与伸缩臂12的起伏摆动面垂直相交的前后摆动轴13C、能摆动地枢轴支承在上述伸缩臂12上;在它的的前方上部、由与上述前后摆动轴13C垂直相交的梁旋转轴13D、能自由回转地支持着垂下梁13B。在它的前方下部和伸缩臂12的顶端部下侧之间设置着前后摆动缸13E,由这前后摆动缸13E的作用就能使上述前后摆动臂13A相对于伸缩臂12、以前后摆动轴13C为中心地在垂直平面内、上下前后地进行摆动。
在前后摆动轴13C上,能自由回转地装着对悬吊钢丝绳14和救助缆绳23进行导引的摆动支点滑轮13F,使它的卷挂直径的切线大致与梁回旋轴13D的中心轴一致。这个摆动支点滑轮13F是做成五层结构,在悬吊钢丝绳14L用的两个滑轮和悬吊钢丝绳14R用的两个滑轮之间装着救助缆绳23用的滑轮。而梁旋转轴13D是形成中空的,从摆动支点滑轮13F开始到下述的分支滑轮13G的悬吊钢丝绳14配置在它的内部。
垂下梁13B具有与吊舱厢体15的横宽相对应的长度、在两端部上分别设有垂下滑轮13J,垂下梁13B是借助梁旋转轴13D、能回旋地支持在前后摆动臂13A上,而且在与这个梁旋转轴13D相对应的中央部设有左右分支滑轮13G。在与前后摆动臂13A之间、设有水平摆动缸13H,由这个水平摆动缸13H的作用,就能以梁旋转轴13D为中心、相对于伸缩臂40、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回旋。
分支滑轮13G是设置成使它的回转面与垂下梁13B相平行,它的卷挂直径的切线与梁旋转轴13D的中心轴几乎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悬吊钢丝绳14L、14R是分别由两根钢丝绳构成,从机械室11内的升降装置开始、沿着伸缩臂12而配设到臂顶端滑轮12B,而且以同样的路线、一直配设到吊下头13内的摆动支点滑轮13F之后,由分支滑轮13G使它的方向朝垂下梁13B延伸设置的方向偏转,然后借助垂下滑轮13J而垂下,与吊舱厢体15的侧端部相结合。
在上述这样结构的吊下头13上,垂下梁13B由前后摆动缸13E的驱动而以前后摆动轴13C为中心地进行摆动;由水平摆动缸13H的驱动而以梁旋转轴13D为中心地进行回旋。由于悬吊钢丝绳14由与前后摆动轴13C同一中心的摆动支点滑轮13F和分支滑轮13G的作用而被配设在梁旋转轴13D内,因而即使因垂下梁13B的回旋,也不会使它的布线路径长度发生变化,因此,不会由于吊下头13的回旋引起的布线路径长度之差而使吊下支持的吊舱厢体15发生倾斜。而且,与俯仰缸12A的驱动所形成的伸缩臂12的俯仰角度一起联动,使前后摆动缸13E经常将前后摆动臂13A保持垂直(即、将吊下头13保持水平)。
吊舱厢体15是由悬吊钢丝绳14将两端吊下支持,而且在与建筑物1相对着的一侧突出地设置着导引块,这个导引块是能移动地与垂直地形成在建筑物1的壁面1A上的导引沟1B嵌合,由悬吊钢丝绳14的卷取·放出而沿着导引沟1B进行升降。
作业人员救助装置20的结构是借助伸缩臂12基端部的救助用升降装置22、将作为卷取·放出的救助缆绳构件的救助缆绳23沿着伸缩臂12配设、从装在吊下头13上的救助臂21垂下、由救助用升降装置22的驱动而能够使它的顶端部进行升降。
救助臂21的断面形状是呈下侧开着的倒U字状,救助臂21具有与垂下梁13B的从回旋中心(梁旋转轴13D)开始的一侧长度大致相等的长度,由设置在基端部的垂下梁13B上面、梁旋转轴13D的延长线上的轴承13K的作用,能在水平的平面内进行回转、摆动地安装着。救助臂21的顶端部延续地设置着盖子部21A,它能达到垂下梁13B的垂下滑轮13J的下侧,如下所述、当救助臂21处在沿垂下梁13B的退避位置时,盖子部21A正好处在覆盖垂下滑轮13J外侧的位置上,可以将救助缆绳23配设在它的内侧。
在救助臂21的基端部还设置着与回旋平面平行的马达底座21B,在这马达底座21B上、朝下地安装着作为臂摆动驱动机构的法兰安装式臂摆动马达24,而且回转轴突出在它的下侧,安装在回转轴上的驱动齿轮24A与垂下梁13B的轴承13K外周的固定齿轮13L相互啮合。这样,由臂摆动马达24的回转就能使救助臂21回旋驱动。由图中没有表示的控制装置对上述臂摆动马达(驱动机构)24进行回转驱动控制,使救助臂21回旋到与垂下梁13B相交成规定角度的位置上,而且以这位置为中心、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往复摆动。平常如图所示地收容在沿垂下梁13B的退避位置上。
在救助臂21内部的基端部和顶端部上、分别配设着对救助缆绳23进行导引的滑轮21A、21B、21C,各自的回转轴都配设成水平、而且使回转面与上述救助臂21平行地配设。将基端部的滑轮21A设定成使它的卷挂直径的切线大致与梁旋转轴13D的中心轴一致;顶端部的滑轮21C设定成当上述救助臂21处于沿着垂下梁13B的退避位置时,它的卷挂直径的切线以规定的间隔、接近垂下梁13B的垂下滑轮13J的卷挂直径的切线外侧。由此使救助缆绳23与从垂下梁13B的垂下滑轮13J垂下的悬吊钢丝绳14邻接地从顶端部的滑轮21C垂下。
救助用升降装置(救助缆索驱动机构)22是由马达等驱动源使滚筒22A回转驱动,能将救助缆绳23卷取在这个滚筒22A上、或从这里放出。
救助缆绳23从救助用升降装置22、沿着伸缩臂12到臂顶端滑轮12B、借助摆动支点滑轮13F、救助臂21内的滑轮21A、21B、21C进行布线之后,邻接一方的悬吊钢丝绳14(图中、是邻接悬吊钢丝绳14R)而垂下。在它的顶端设置着作为导引部的导引配件(导引部)25,它是有间隙地与悬吊钢丝绳14嵌合的。由上述导引配件25就能使上述救助缆绳23顶端部的移动沿着悬吊钢丝绳14而进行。上述导引配件25上安装着图中没有表示的、使救助缆绳23降下所需要的重量平衡块。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吊舱装置10是借助伸缩臂12围绕着回转轴11A的回转以及伸缩和俯仰、使借助悬吊钢丝绳14吊下支持的吊舱厢体15移动到与建筑物1的任意外壁面1A相对应的位置上;而且由吊下头13的垂下梁13B的回旋而形成沿着外壁面1A的姿势;能由吊下钢丝绳14的卷取·放出而使其沿着导引沟1B进行升降,由此能进行窗户清扫等工作。在伸缩臂12进行俯仰时,由吊下头13的前后摆动臂13A的摆动而将垂下梁13B的回旋轴(梁旋转轴13D)保持成垂直。包含作业人员救助装置20的上述吊舱装置10的驱动控制是由建筑物内部的控制室的远距离操作进行的。
当由于作业中的任何原因使吊舱厢体15在中途不能升降的场合下,可如下所述地用作业人员救助装置20救出吊舱厢体15中的作业人员。
即、如图5(A)所示,由臂摆动马达24使救助臂21回旋而与垂下梁13B构成规定的角度(图中表示的是90°),进而如图5(B)所示,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使其左右摆动的同时,如图6所示地,由救助用升降装置21的驱动,放出救助缆绳23。由此使救助缆绳23的顶端(即、导引配件25)沿着吊下钢丝绳14而上下移动地降下,使它能不与吊下钢丝绳14绕上地到达吊舱厢体15。在图5(B)中,用实线表示使吊下臂13B摆动成与建筑物相对应的状态。
救助臂21相对于垂下梁13B的回旋角度设定成能考虑到上述降下时的风向;在有风吹过时、降下的救助缆绳23不能接近悬吊钢丝绳14等情况。而且设定成在救助缆绳23降下时的摆动角度范围内能得到与悬吊钢丝绳14不发生干涉、能充分防止绕上的顶端移动量(譬如以设定回旋位置为中心的±22.5°=45°的程度)。
当救助缆绳23达到吊舱厢体15时,停止救助臂21的摆动,由搭乘的作业人员将救助缆绳23从导引配件25卸下,并将其与自己的或其他作业人员3的吊起皮带相结合,如图7(A)的正面图、图7(B)的侧面图所示地、由救助用升降装置21的驱动、吊下并移动到屋上或地上等较近的一侧(屋上一侧或者地上一侧的避难场所)。在进行吊下移动时、在下降到地上一侧的场合下,应根据需要、将垂下梁13B的摆动位置设定成不使救助缆绳23与吊舱厢体15发生干涉。被救助的作业人员3也可将连接在吊起皮带上的导块3A与建筑物1的导引沟1B嵌合,以阻止摆动。
虽然上述结构例是将本发明的救助装置使用在这样的吊舱装置上,即、这个吊舱装置是由设置在屋上的机械室中的升降装置的悬吊钢丝绳的卷取·放出而使吊舱厢体升降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它也可以用于这样的吊舱装置上,即、它是将配设在吊舱厢体上的卷取机与建筑物上部垂下的悬吊钢丝绳相结合,由这卷取机的驱动而进行升降的吊舱装置。而且,救助用升降装置的升降装置也可以作成不是将救助缆绳卷取在滚筒上、而是使用卷取机的结构。
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方法,它是从建筑物的上部开始、使顶端部由吊下缆绳构件导引的救助缆绳构件、沿着水平方向进行规定距离的往复移动的同时、将其放出,使其沿着吊下缆绳构件降下而到达作业平台,用上述救助缆绳将搭乘在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救出。因为由放出时的往复移动而使救助缆绳构件的顶端部是沿着吊下缆绳构件在上下移动的同时进行下降,所以不会由于卷绕性引起的捻拧或由风的作用而绕在吊下缆绳构件上,能顺利·迅速地到达作业平台而进行救助。
由于本发明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装置设有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能摆动地支持在吊下机构上的救助臂构件;使救助臂构件摆动驱动的臂摆动驱动机构;在顶端设有能沿着吊下缆绳构件移动的导引部、沿着救助臂构件配设的救助缆绳构件;以及使救助缆绳移动驱动的救助缆绳驱动机构等,而且,在由摆动驱动机构使救助臂构件摆动的同时;由救助缆绳驱动机构、把由上述导引构件的作用而沿着吊下缆绳构件移动的救助缆绳构件放出、并使它下降到作业平台,用上述救助缆绳救出搭乘在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因而在放出时,救助缆绳构件由救助臂构件的摆动,使顶端的导引构件沿着吊下缆绳构件进行上下移动的同时进行下降,所以不会由于卷绕性引起的捻拧或由风的作用而绕在吊下缆绳构件上,能顺利·迅速地到达作业平台而进行救助。
权利要求
1.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方法,它是由配设在建筑物上部的吊下机构垂下的吊下缆绳构件、能升降地将作业平台吊下并加以支持而构成的吊舱装置中,在紧急时将搭乘在上述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救出的方法,从建筑物的上部开始、使顶端部由上述吊下缆绳构件导引的救助缆绳构件、沿着水平方向进行规定距离的往复移动的同时、将其放出,使其沿着吊下缆绳构件降下而到达作业平台,用上述救助缆绳将搭乘在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救出。
2.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装置,它是用在由配设在建筑物上部的吊下机构垂下的吊下缆绳构件、能升降地将作业平台吊下并加以支持而构成的吊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能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摆动地枢轴支承在上述吊下机构上的救助臂构件;使上述救助臂构件摆动驱动的臂摆动驱动机构;顶端设有能沿着上述吊下缆绳构件移动的导引部并沿着上述救助臂构件配设的救助缆绳构件;以及使上述救助缆绳移动驱动的救助缆绳驱动机构,在由上述摆动驱动机构使上述救助臂构件摆动的同时;由上述救助缆绳驱动机构、把通过上述导引构件而沿着上述吊下缆绳构件移动的上述救助缆绳构件放出、并下降到作业平台,用上述救助缆绳救出搭乘在上述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吊舱装置中的作业人员救助方法和装置,它能容易而且确实地在短时间内将搭乘在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救出的救助用缆绳降下到作业平台上,能顺利地救出作业人员。其中的吊舱厢体(15)是由吊下头(13)借助悬吊钢丝绳(14)将其吊下而加以支持,在使救助臂(21)摆动的同时、从上述吊下头上能摆动地设置的救助臂(21),将顶端部由导引配件(25)受悬吊钢丝绳(14)导引的救助缆绳(23)放出,并沿着悬吊钢丝绳(14)降下而到达吊舱厢体(15),用救助缆绳(23)将搭乘在吊舱厢体(15)中的作业人员(3)救出。
文档编号A62B1/00GK1492118SQ0313072
公开日2004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4日
发明者荒木千博, 林国男 申请人:日本比索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