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逃生自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596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层住宅逃生自救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刹车片实现速度可调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当发生诸如火灾、地震等突发事故时,必须采用从建筑物或类似物上使人降落的装置,对高层建筑中的人们进行救援。目前常用的下降设备多为简单的绳索,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利用绳索下降非常危险;某些大型设备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体积大,只有专业消防部门才会配备。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专利号为200820053316. 7,名称为"高楼全自动缓降救生器"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用于高楼逃生的救
生设备,该设备中包含车辆刹车用刹车片,当人们利用该设备从高处下落时,刹车片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对人体的重力起到缓冲作用,大大降低了人体下降速度,从而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但是利用该设备下降时其速度为恒定值,下降过程不可人为地即时控制速度以躲避障碍物,速度值过大时,不适用于老人或孩子使用;当该速度过小时,虽然扩大了适用范围,但又降低了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降落装置不能同时满足适用范围广,且使用效
率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即时可控刹车片来控制下降速度的逃生自救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层住宅逃生自救设备,包括钢
丝绳和保护座椅,其中,该设备还包括速度控制装置,所述的速度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
内部固定一内轴,内轴上套有外轴,外轴的一端与内轴之间设有轴承,另一端与内轴之间设
置离合调速装置,所述的离合调速装置包括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设
置在支撑盘和压板之间,支撑盘与内轴固定连接,内摩擦片与外摩擦片呈间隔交叉设置,其
中外摩擦片固定在外轴的内表面上,内摩擦片固定在支撑盘与外轴内壁的相对面上,内轴
上设有弹性元件推板,支撑盘与弹性元件推板之间连接有长弹性元件,对应的弹性元件推
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短弹性元件,压板推杆的一端与压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盘、长弹
性元件、弹性元件推板、短弹性元件,并连接有短弹性元件锁止螺母,弹性元件套在压板推
杆外部,弹性元件推板的中部与推动装置连接,钢丝绳一端穿过壳体并缠绕在外轴上,壳体
的外部与保护座椅连接。锁止螺母拧在压板推杆上用来调整自然状态下弹性元件的涨力。
弹性元件推板自然状态下的初始位置由被锁止螺母压紧的两侧长、短弹性元件共同决定,
调整锁止螺母的同时改变弹性元件的压縮量,从而调整弹性元件推板的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板推杆与压板可以呈一体式结构。弹性元件推板与内轴
之间为键连接或花键连接,即弹性元件推板只能沿内轴轴向移动,不能绕其转动。 所述的轴向推动装置可以为两个相对的圆柱体,其相对面上设有多个齿,其中一
个圆柱体与弹簧推板固定连接,另一圆柱形上设有旋转操作装置,该圆柱形与限位装置连
3接,通过旋转操作装置使其旋转,并通过相互之间的齿推动与其相对的圆柱体带动弹性元件推板轴向移动。轴向推动装置也可以为凸轮机构,通过凸轮旋转,使其推动弹性元件推板产生轴向移动。其中,旋转操作装置可以为拉绳、摇把或拨杆。另外,也可以不采用旋转操作装置,即直接对弹性元件推板施加一轴向力,使其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两部分弹性元件,其中一部分固定在支撑盘与弹性元件推板之间;另一部分固定在弹性元件推板与锁止螺母之间。当整个设备处于未工作状态时,弹性元件处于压紧状态,弹性元件的涨力通过锁止螺母带动压板推杆,从而带动压板向摩擦片方向增加压力,内、外摩擦片之间相互紧密接触,通过多组摩擦片之间的较大的摩擦力,使外轴与内轴连接,即外轴与内轴之间没有相互运动;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轴向推动装置使弹性元件推板轴向移动,对弹性元件推板和支撑盘之间的长弹性元件施加较大的压縮力,此时短弹性元件内的涨力减小,即作用在锁止螺母的推力减小,通过锁止螺母带动压板推杆,从而减小压板对摩擦片的压力,原本相互紧密接触的内、外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外轴开始绕内轴旋转,绕在外轴上的钢丝绳逐渐放开,并带动人体下降。通过控制轴向推动装置的位移,使内、外摩擦片之间的间隙可调,间隙越大,内、外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越小,下降速度越快,因此该设备实现了下降速度的随时可调。同时,短弹性元件对速度的变化起到缓冲作用,提高了使用舒适性。 所述的保护座椅的头部和肩部靠背表层为海绵或泡沫,以保护头部和脊椎免受碰
伤,座椅上设有安全带,用于将人体固定在靠背上,保证人们的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当发生地震或火灾等突发事故时,利用该装置可
以使人们从高层建筑中安全下降逃生,并且下降速度随时可调,使用时人们可以根据自身
需要来调节下降速度,因此该设备适用于各类人群,并提高了使用效率;在安全座椅的保护
下,其使用安全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另外其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速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1] 图2为轴向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2] 图3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 图4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该逃生自救设备包括钢丝绳2、保护座椅13和速度控制装置12,速度控制装置12分别与钢丝绳2和保护座椅13连接。为了提高该设备的使用安全性,防止人体下落过程中,其他物体与人体接触摩擦,对人体造成伤害,保护座椅13的头部和背部靠背表层为海绵或泡沫,能够保护头部和脊椎免受碰伤。同时在靠背上设置安全带14,用于将人体固定在靠背上。 如图1所示,速度控制装置12包括外壳1,该装置通过外壳1与保护座椅13连接。外壳内固定有内轴8,外轴4套在内轴8上。其中,外轴4较细的一端与内轴8之间设有轴承,通过轴承实现外轴4与内轴8之间的相互转动。外轴4较粗的一端与内轴8之间设有
4离合调速装置。离合调速装置包括内摩擦片10和外摩擦片3。内、外摩擦片设置在压板11和支撑盘9之间,内、外摩擦片之间呈相互交叉设置,通过压板11与支撑盘9之间的压紧,使内、外摩擦片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压板11和支撑盘9通过过盈配合与内轴8固定连接。外摩擦片3固定在外轴4的内表面上,相对于外轴只能有微小的轴向滑动,内摩擦片10固定在支撑盘9与外轴内壁的对应面上,相对于支撑盘只能有微小的轴向滑动。同时,内轴8上设有弹簧推板17,其设置在外轴直径较大的一端,弹簧推板17与内轴8之间呈键连接,即推板17只能沿内轴8轴向运动,而不能绕其转动。弹簧推板17与支撑盘9之间通过长弹簧5连接,对应弹簧推板17的另一侧设有短弹簧19。压板11上垂直固定多根压板推杆21,压板推杆21 —端固定在压板上,另一端由依次穿过支撑盘9、长弹簧5、弹簧推板17、短弹簧19,并拧紧有弹性元件锁止螺母20。长弹簧5和短弹簧19套在压板推杆21上,短弹簧19的另一端的位置由锁止螺母20限制。压板11与压板推杆21呈一体式结构。弹簧推板17的中部固定圆柱形推块6,该推块6与推块18呈对应设置,如图2所示,推块6与推块18的相对面上均设有齿,对应的推块18另一面上设有限位装置,同时推块18与拉绳7连接,在拉绳7的拉动下,推块18只能在固定位置处绕内轴旋转。钢丝绳2的一端穿过壳体1,并缠绕在外轴4上。 通过该设备实现人们从高处安全逃生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当该设备处于未工作状态时,压板11与支撑盘9之间呈压紧状态,此时内摩擦片10与外摩擦片3之间的摩擦力非常大,分别与内、外摩擦片固定连接的内轴8和外轴4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没有相互运动,由于内轴8固定在壳体1上,此时的外轴4处于静止状态,缠绕在外轴4上的钢丝绳2不动作。当发生诸如火灾或地震等突发事故时,人们坐在保护座椅13上,通过安全带14将人体固定在座椅13上,如图3所示,钢丝绳的上端通过挂钩固定在某一位置,通过控制握把15操作速度控制装置12,并实现下落。控制握把15中的拉绳与速度控制装置的拉绳连接,当人手握住控制握把15时,拉绳7拉动并使推块18转动。推块18转动的同时,与其相配合的推块6产生轴向移动,并推动弹簧推板17向支撑盘方向移动,对长弹簧5施加一定的推力,长弹簧5会被进一步压縮,短弹簧19自动伸展,短弹簧19内的涨力减小,即作用在锁止螺母20的推力减小,通过锁止螺母20带动压板推杆21,从而减小压板对摩擦片的压力,原本相互紧密接触的内、外摩擦片之间压力减小,内轴8和外轴4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外轴4开始绕内轴8旋转,缠绕在外轴4上的钢丝绳2开始逐渐放开。人体下降的速度即为钢丝绳的打开速度,而钢丝绳的打开速度是由外轴4的旋转速度决定的。控制握把15握得越紧,长弹簧5被压縮越紧,内、外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越小,外轴4的转速越大,人体下降速度越快。当人手完全松开握把时,回复自然未工作状态,钢丝绳2停止放开,人体立即停止下降。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控制握把时的力度,从而随时调节下降速度。短弹簧19可以适当缓冲长弹簧5中的弹力变化,使其速度改变比较均匀,保证了使用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除了可以采用圆柱形的推块作为轴向推动装置外,还可以采用凸轮机构或相类似的装置,只要能起到将转动转化为轴向移动即可。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只设置轴向推动装置,此时可以在壳体的外部设置一推杆或者类似机构,通过推杆直接使推动装置轴向移动。[0019] 实施例2[0020] 图4为使用摇把16来操作速度控制装置,摇把16的一端设置在速度控制装置的壳体外侧,另一端设置在壳体内,与推块18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转动摇把16,带动推块18转动,从而对压板与支撑盘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并实现了人体的下落。摇把16的转动角度越大,内、外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越小,人体的下降速度越大。因此通过调整摇把16的转动角度即能随时控制人体的下降速度。当摇把复位时,人体立即停止下降。[0021] 其他同实施例l。
权利要求一种高层住宅逃生自救设备,包括钢丝绳和保护座椅,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速度控制装置,所述的速度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固定一内轴,内轴上套有外轴,外轴的一端与内轴之间设有轴承,另一端与内轴之间设置离合调速装置,所述的离合调速装置包括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设置在支撑盘和压板之间,支撑盘与内轴固定连接,内摩擦片与外摩擦片呈间隔交叉设置,其中外摩擦片固定在外轴的内表面上,内摩擦片固定在支撑盘与外轴内壁的相对面上,内轴上设有弹性元件推板,支撑盘与弹性元件推板之间连接有长弹性元件,对应的弹性元件推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短弹性元件,压板推杆的一端与压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盘、长弹性元件、弹性元件推板、短弹性元件,并连接有短弹性元件锁止螺母,弹性元件套在压板推杆外部,弹性元件推板的中部与推动装置连接,钢丝绳一端穿过壳体并缠绕在外轴上,壳体的外部与保护座椅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住宅逃生自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推杆与压板呈一体式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住宅逃生自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元件推板与外轴之间为键连接或花键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住宅逃生自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装置为两个相对的圆柱形,其相对面上设有多个齿,其中一个圆柱形与弹性元件推板固定连接,另一圆柱形上设有旋转操作装置,该圆柱形与限位装置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住宅逃生自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装置为凸轮机构,凸轮上连接有旋转操作装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层住宅逃生自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操作装置为拉绳、摇把或拨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刹车片实现速度可调的机械装置。高层住宅逃生自救设备包括钢丝绳和保护座椅,其中,该设备还包括速度控制装置,所述的速度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固定一内轴,内轴上套有外轴,外轴的一端与内轴之间设有轴承,另一端与内轴之间设置离合调速装置,所述的离合调速装置包括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设置在支撑盘和压板之间,支撑盘与内轴固定连接,内摩擦片与外摩擦片呈间隔交叉设置,其中外摩擦片固定在外轴的内表面上,内摩擦片固定在支撑盘与外轴内壁的相对面上,内轴上设有弹性元件推板,支撑盘与弹性元件推板之间连接有长弹性元件,对应的弹性元件推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短弹性元件,压板推杆的一端与压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盘、长弹性元件、弹性元件推板、短弹性元件,并连接有短弹性元件锁止螺母,弹性元件套在压板推杆外部,弹性元件推板的中部与推动装置连接,钢丝绳一端穿过壳体并缠绕在外轴上,壳体的外部与保护座椅连接。
文档编号A62B1/14GK201543128SQ200920315468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3日
发明者闫胜利 申请人:闫胜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