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49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深井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井救生装置。适用于消防救生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田间废弃灌溉井、施工工地现场的打桩井都是潜在的隐形杀手。由于田间杂草密布,很多儿童、甚至大人防护意识不足,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儿童或者大人不慎坠入枯井的事件。由于井下环境复杂,如水温较低,含有CO有毒气体,如果坠井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施救,会危及到坠落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灌溉井和打桩井深而狭窄,施救人员无法下去直接救人。有些消防武警战士采用倒挂金钟的方式实施救人,费尽力气,不但救人时间长, 甚至被救人员和救人者本身在施救过程中由于环境复杂均处于危险的境地;在救人完成以后,救人者自身身体也会出现一些不适。目前有些深井救生装置采用夹钳的方式来施救,由于结构过于简单,对于自救能力不够的人,容易在救生过程中夹伤被救人员或者起吊过程中掉落,造成二次伤害。因此,迫切需要借助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装置来安全和方便地实施井下救人,同时保证施救者的安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深井救生装置,可快速顺利地解救被困于深井中的人员并能确保被救人员和施救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井上固定部分和井下活动部分,井上固定部分为架设在井口的三角钢支架及支架顶部的手拉葫芦,手拉葫芦上绕有起吊锁链;井下活动部分包括依次与起吊锁链连接的吊钩、防缠绕柔性支架和无底钢笼,该无底钢笼的底部安装收缩装置,无底钢笼的顶部安装照明系统和监视系统。所述收缩装置包括安装在无底钢笼下边缘的一圈防护网和接在防护网下边缘的一圈牛皮管;在无底钢笼一侧和该侧防护网上分别固定有侧部套管和底部套管;所述牛皮管管内穿有控制绳索,该控制绳索两端共同穿过底部套管和侧部套管后沿防缠绕柔性支架和起吊锁链向上伸出井外;控制绳索上设有止回夹,该止回夹固定于侧部套管上。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蓄电池、救生电缆和探照灯,其中蓄电池置于井外,探照灯装于无底钢笼顶部,两者经救生电缆连接。所述监视系统包括便携计算机、数据线和安装于无底钢笼顶部的摄像头,摄像头与井外的便携计算机经数据线连接。所述防护网设置多层,防护网上挂设有重锤。所述无底钢笼四周安装橡胶垫。所述无底钢笼侧部设置有扶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深井救生装置的设计是通过设置无底钢笼的方式进行施救。借助设置在钢笼上部的探照灯和摄像头,观测被救人员的位置,通过释放的钢笼罩住被困人员,拉动设置在钢笼上方的控制绳索,收缩设置在钢笼底部的防护网来固定被救人员的双脚或者身体,在起吊钢笼的过程中,控制绳索上的止回夹固定在侧部套管上,防止被救人员滑落,保证了被施救人员能够安全的吊运至地面。该装置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安
全可靠。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救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装置下降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装置起升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三角钢支架19、手拉葫芦20、起吊锁链21、无底钢笼9以及安装在无底钢笼9底端的收缩装置等,其中三角钢支架19架设在困有人员的深井井口,并且在三角钢支架的顶端放置手拉葫芦20,手拉葫芦20上绕有起吊锁链21,起吊锁链的另一端经吊钩I和防缠绕柔性支架5连接井内的无底钢笼9顶部。所述收缩装置包括沿所示无底钢笼9底部边缘安装的一圈防护网10,该防护网采用尼龙网且其下边缘接有牛皮管11 ;在所述的无底钢笼9 一侧布置有侧部套管17 (本例中采用无缝钢管),沿侧部套管17向下设有一固定于防护网10上的底部套管18 (可采用塑料套管)。为达到控制防护网收缩的目的,在牛皮管11内穿有控制绳索4,控制绳索4两端共同穿过底部套管18和侧部套管17并且沿着防缠绕柔性支架5和起吊锁链21向上伸至井夕卜,供施救人员操控。在控制绳索4上设有止回夹16,本例中止回夹16使用弹簧逆止夹且该止回夹固定在侧部套管17上。在无底钢笼9底部防护网10上挂设有重锤12,有助于防护网防漂浮物阻挡,顺利放置在井下被困人员底部。无底钢笼9四周安装橡胶垫8,该无底钢笼的内侧部设有扶手22,有利于帮助被救人员平衡身体。由设置在井外的蓄电池2、救生电缆3和无底钢笼9顶部的探照灯6组成照明系统。通过此照明系统,为井下待救人员提供照明,有助于井上施救人员和井下待救人员了解四周情况,稳定待救人员的情绪,甚至提高待救人员的信心。本实施还包括便携式计算机13、数据线14和设置在无底钢笼9顶部的摄像头15组成的监视系统。通过此监视系统,并借助照明系统,地面施救人员可了解井下情况和被救人员所处的位置和状态,有助于地面施救人员确定更加合适的救援方案和措施。本实施例救人过程如下救生人员到达事发现场后,首先根据现场环境和被困人员情况,沿井口四周架起三角钢支架19,并在其顶端放置手拉葫芦20。然后根据现场人员描述井深和被困人员情况,确定救人用的起吊锁链21长度,调整控制绳索4中弹簧逆止夹的位置,并连接完成照明系统和监视系统。连接无底钢笼9和手拉葫芦20,打开照明系统和监视系统,沿井缓缓下放无底钢笼(如图5)。借助照明系统和监视系统,观察井下受困人员所在的位置。观察到被困人员时,继续缓缓下放无底钢笼,并提醒救生人员不要使无底钢笼碰撞其身体。继续放下无底钢笼时,确保无底钢笼套在被救人员上方,再次下放无底钢笼,将整个被困人员套住。当被困人员整个被无底钢笼9套住时,停止下放无底钢笼9,拉动控制绳索4,并提醒被困人员适当调整脚下位置,保证底部尼龙网顺利完成收缩(见图3、图4)。同时应观察设置在侧部套管17内的弹簧逆止夹是否保持在侧部套管上端面位置。弹簧逆止夹的位置可以调整至即使被困人员双脚没有在防护网10以内也可以保证被困人员不会从吊笼中脱落。设置在尼龙网四周的牛皮管11可以防止箍伤被困人员,设置在吊笼四周的橡胶垫8可以保证救生装置在起升过程中,不会与四周产生大的撞击,可以充分保证被救人员的安全(见图6)。与以往方案相比,本救生装置解决了井下被困人员的脚下支撑、固定和起升的问题,同时借助了控制绳索4上的弹簧逆止夹可保证底部尼龙网的收缩空隙不会大于被困人员,可保证救生人员的安全。同时,增加的照明和监视系统,有助于施救人员准确定位,顺利和快速地营救井下被困人员。
权利要求1.一种深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井上固定部分和井下活动部分,井上固定部分为架设在井口的三角钢支架(19)及支架顶部的手拉葫芦(20),手拉葫芦(20)上绕有起吊锁链(21);井下活动部分包括依次与起吊锁链(21)连接的吊钩(I)、防缠绕柔性支架(5)和无底钢笼(9),该无底钢笼的底部安装收缩装置,无底钢笼的顶部安装照明系统和监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深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装置包括安装在无底钢笼(9)下边缘的一圈防护网(10)和接在防护网下边缘的一圈牛皮管(11);在无底钢笼(9)一侧和该侧防护网(10)上分别固定有侧部套管(17)和底部套管(18);所述牛皮管(11)管内穿有控制绳索(4),该控制绳索两端共同穿过底部套管(18)和侧部套管(17)后沿防缠绕柔性支架(5)和起吊锁链(21)向上伸出井外;控制绳索(4)上设有止回夹(16),该止回夹固定于侧部套管(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深井救生装置,其特诊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蓄电池(2)、救生电缆(3)和探照灯(6),其中蓄电池(2)置于井外,探照灯(6)装于无底钢笼(9)顶部,两者经救生电缆(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深井救生装置,其特诊在于所述监视系统包括便携计算机(13)、数据线(14)和安装于无底钢笼(9)顶部的摄像头(15),摄像头(15)与井外的便携计算机(13)经数据线(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井救生装置,其特诊在于所述防护网(10)设置多层,防护网上挂设有重锤(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井救生装置,其特诊在于所述无底钢笼(9)四周安装橡胶垫(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底钢笼(9)侧部设置有扶手(2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井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深井救生装置,可快速顺利地解救被困于深井中的人员并能确保被救人员和施救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井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井上固定部分和井下活动部分,井上固定部分为架设在井口的三角钢支架及支架顶部的手拉葫芦,手拉葫芦上绕有起吊锁链;井下活动部分包括依次与起吊锁链连接的吊钩、防缠绕柔性支架和无底钢笼,该无底钢笼的底部安装收缩装置,无底钢笼的顶部安装照明系统和监视系统。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消防救生领域。
文档编号A62B99/00GK202506021SQ20122003613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6日
发明者周杰, 方杰, 李胜兵, 邱绍平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