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84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装置的启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技术的火灾探测装置,均需 要用到电能或内部贮能,通过带电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等进行火灾探测,实现对火灾信号的探测和分析后输出启动灭火装置。现有技术在实际工况应用中存在不足之处,如需电传感器易出现火灾现场电源损坏或火灾发生时由于缺乏维护,内部电源已耗尽而未能及时探测到火灾信号,并且在实际应用场所中,经常遇到保护区域无电能或需要高成本加装电力设备等情况,导致需电传感器应用造价成本高,无法顺利投入使用;内部贮压式传感器经常由于内部贮存压力出现泄漏等,导致误报警或无法在真正发生火灾时探测到火灾信号而启动灭火器,其次,因内部贮存压力,使用环境温度大大受限,无法在极寒或高温环境中长期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电能或内部贮能的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该无电启动装置可以适用于较多场合的对火灾进行探测启动灭火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包括侦测装置(10)、第一导热管(20)、传导线(30)、第二导热管(40)以及传导装置(50);其中,侦测装置(10)设置于第一导热管(20)的管体内,且侦测装置(10)内装有预先调配好的受温度变化而进行热反应的化学组合物;传导线(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管(20)和第二导热管(40)连接,传导线(30)用于将第一导热管(20)的热能信号传递给第二导热管(40);第二导热管(40)汇集第一导热管(30)传递过来的热能并将汇集的热能传送给传导装置(50);传导装置(50)为一种具有高热能输出的化工合成材料组成,由传导装置(50)将第二导热管(40)汇集的热能放大并启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电启动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热管(20)的管壁上设有排气通孔(22),排气通孔(22)用于释放化学组合物热反应时所生成的剩余气体。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电启动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侦测装置(10)的启动温度范围是 90°C -200°C。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电启动装置的优选方案,传导线(30)的外壁包束有防护套管(32),该防护套管(32)用于加强传导线(30)的聚热管道效应及阻燃防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聚集着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无需电源供给即可有效完成火灾探测和自动启动灭火装置,不存在非火灾误报警启动灭火装置,工作可靠性高;另外,其安装使用过程简便,应用领域广,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多种火灾探测和启动装置,特别适合应用于汽车发动机舱、风力发电机舱、高低压配电柜和变压器站、地下电缆隧道等环境恶劣的工况场所及野外没有消防电源的火灾自动探测和自动启动灭火装置及时实施灭火。(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侦测装置其启动温度可以按受温度变化而进行热反应的化学组合物中的成份不同配比,将启动温度在90°C-20(TC内进行调节,从而尽最大可能地适用于较多的场合。(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在传导线的外壁包束有防护套管,从而使热能的传递更加有效。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
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包括侦测装置10、第一导热管20、传导线30、第二导热管40以及传导装置50。其中,侦测装置10设置于第一导热管20的管体内,且侦测装置10内装有预先调配好的受温度变化而进行热反应的化学组合物;侦测装置10、第一导热管20优选放置在火灾容易发生处的上方或周围,以提高探测灵敏度;侦测装置10的启动温度范围是90°C -200°C。第一导热管20与第二导热管40可以选用铜管或铝管。第一导热管20的管壁上设有排气通孔22,排气通孔22用于释放化学组合物热反应时所生成的剩余气体。传导线30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导热管20与第二导热管40连接,传导线30用于将第一导热管20的热能信号传递给第二导热管40 ;优选地,传导线30的外壁包束有防护套管32,该防护套管32用于加强传导线30的聚热管道效应及阻燃防护,防护套管32的两端设置在第一导热管20与第二导热管40的管体内,防护套管32可以采用高硅氧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第二导热管40汇集第一导热管30传递过来的热能并将汇集的热能传送给传导装置50。传导装置50为一种具有高热能输出的化工合成材料组成,由传导装置50将第二导热管40汇集的热能放大并启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传导装置50通过灭火装置60的插口 62进行插接。使用时,将无电启动装置固定安装在防护区域内,并将侦测装置10、第一导热管20放置在火灾容易发生处的上方或周围。当火灾信号F发生时,侦测装置10通过第一导热管20探测到火灾信号F,侦测装置10内部的化学组合物因达到预定的启动工作温度,则化学组合物自动发生热化学反应,并将火灾信号F通过传导线30在防护套管32聚热管道效应中高速传递至第二导热管40中,由第二导热管40汇集热量后传递至传导装置50中,通过传导装置50将火灾信号F持续有效地转换传递至灭火装置60的启动部件,促使灭火装置60工作,实现灭火。对于传导装置50内部的工作原理,是一种负氧燃烧的工作方式,属阴燃,可短时间内持续保持高温的能量输出。传导装置50主要是采用红丹粉为50-65重量份,硅胶粉为3-7重量份,硅铁粉为25-40重量份,铝粉为5-10重量份的化工合成材料合成,以来提高稳定的热能放大输出,当第二导热管40接收到传导线30高速传递过来的热能信号,通过热能汇集后传递到传导装置50上,再由传导装置50进行热能放大,并短时间持续的将热能转换后传递至灭火装置60上的启动部件,促发灭火装置工作实施灭火。对于侦测装置10内的化学组合物可以是一种预先调配好的受温度变化而进行热反应的化学组合物,它的组份配重为一种氧化剂50 70重量份;一种还原剂10 35重量份;一种催化剂3 15重量份;一种高氮促发剂 10 30重量份;一种粘合剂3 10重量份。其中,氧化剂为四氧化三铅、氯酸钾或过氯酸钾中的一种。还原剂为硼粉、木炭粉、硅铁粉或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催化剂为铝粉和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高氮促发剂为高氮纤维素硝酸酯。粘合剂为化学丙酮溶剂胶。下面针对一种预先调配好的受温度变化而进行热反应的化学组合物的实施例1-3的具体所述实施例I(I)按如下重量份称取侦测装置10内所盛物料氯酸钾70重量份,硅铁粉和木炭粉共35重量份,铝粉15重量份,高氮纤维素硝酸酯30重量份,化学丙酮溶剂胶10重量份。(2)在常温下,空气中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环境下,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充分混合,得胶状混合料。(3)将上述胶状混合料涂覆于第一导热管20管内底部,同时将传导线30的一端装入第一导热管20管内并接触于管内底部的胶状混合料涂层中。(4)待胶状混合料涂层干燥后,将防护套管32套入传导线30上,防护套管32 —端与传导线30 —同配合在第一导热管20管内,通过压紧工装将传导线30及护套管32 —端已装入第一导热管20管内部分密封压紧。(5)将已套入防护套管32的传导线30及护套管32的另一端装入第二导热管40中并紧密配合与传导装置50上的化工合成材料中,通过压紧工装将第二导热管40管体的两端压紧。传导装置50的合成组份为红丹粉为65重量份,硅胶粉为7重量份,硅铁粉为40重量份,铝粉为10重量份。工作时,将无电启动装置固定安装在防护区域内,并将侦测装置10、第一导热管20放置在火灾容易发生处的上方或周围。当火灾信号F发生时,侦测装置10通过第一导热管20探测到火灾信号F,侦测装置10内部的化学混合物因达到预定的启动工作温度,则化学混合物自动发生化学热反应,并将火灾信号F通过传导线30在防护套管32聚热管道效应中高速传递至第二导热管40中,由第二导热管40汇集热量后传递至传导装置50中,通过传导装置50将火灾信号F放大并持续有效地转换传递至灭火装置60的启动部件,促使灭火装置60工作,实现灭火。实施例2(I)按如下重量份称取侦测装置10内所盛物料四氧化三铅60重量份,硼粉10重量份,镁粉3重量份,高氮纤维素硝酸酯10重量份,化学丙酮溶剂胶8重量份。(2)在常温下,空气中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环境下,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充分混合,得胶状混合料。(3)将上述胶状混合料涂覆于第一导热管20管内底部,同时将传导线30的一端装入第一导热管20管内并接触于管内底部的胶状混合料涂层中。(4)待胶状混合料涂层干燥后,将防护套管32套入传导线30上,防护套管32 —端与传导线30 —同配合在第一导热管20管内,通过压紧工装将传导线30及护套管32 —端已装入第一导热管20管内部分密封压紧。(5)将已套入防护套管32的传导线30及护套管32的另一端装入第二导热管40中并紧密配合与传导装置50上的化工合成材料中,通过压紧工装将第二导热管40管体的两端压紧。传导装置50的合成组份为红丹粉为50重量份,硅胶粉为3重量份,硅铁粉为25重量份,铝粉为5重量份。工作时,将无电启动装置固定安装在防护区域内,并将侦测装置10、第一导热管20放置在火灾容易发生处的上方或周围。当火灾信号F发生时,侦测装置10通过第一导热管20探测到火灾信号F,侦测装置10内部的化学混合物因达到预定的启动工作温度,则化学混合物自动发生化学热反应,并将火灾信号F通过传导线30在防护套管32聚热管道效应中高速传递至第二导热管40中,由第二导热管40汇集热量后传递至传导装置50中,通过传导装置50将火灾信号F放大并持续有效地转换传递至灭火装置60的启动部件,促使灭火装置60工作,实现灭火。实施例3(I)按如下重量份称取侦测装置10内所盛物料过氯酸钾50重量份,蔗糖28重量份,镁粉和铝粉8重量份,高氮纤维素硝酸酯15重量份,化学丙酮溶剂胶3重量份。(2)在常温下,空气中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环境下,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充分混合,得胶状混合料。(3)将上述胶状混合料涂覆于第一导热管20管内底部,同时将传导线30的一端装入第一导热管20管内并接触于管内底部的胶状混合料涂层中。(4)待胶状混合料涂层干燥后,将防护套管32套入传导线30上,防护套管32 —端与传导线30 —同配合在第一导热管20管内,通过压紧工装将传导线30及护套管32 —端已装入第一导热管20管内部分密封压紧。(5)将已套入防护套管32的传导线30及护套管32的另一端装入第二导热管40中并紧密配合与传导装置50上的化工合成材料中,通过压紧工装将第二导热管40管体的两端压紧。传导装置50的合成组份为红丹粉为60重量份,硅胶粉为5重量份,硅铁粉为30重量份,铝粉为8重量份。工作时,将无电启动装置固定安装在防护区域内,并将侦测装置10、第一导热管20放置在火灾容易发生处的上方或周围。当火灾信号F发生时,侦测装置10通过第一导热管20探测到火灾信号F,侦测装置10内部的化学混合物因达到预定的启动工作温度,则化学混合物自动发生化学热反应,并将火灾信号F通过传导线30在防护套管32聚热管道效应中高速传递至第二导热管40中,由第二导热管40汇集热量后传递至传导装置50中,通过传导装置50将火灾信号F放大并持续有效地转换传递至灭火装置60的启动部件,促使灭火装置60工作,实现灭火。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
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侦测装置(10)、第一导热管(20)、传导线(30)、第二导热管(40)以及传导装置(50);其中, 侦测装置(10)设置于第一导热管(20)的管体内,且侦测装置(10)内装有预先调配好的受温度变化而进行热反应的化学组合物; 传导线(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管(20)和第二导热管(40)连接,传导线(30)用于将第一导热管(20)的热能信号传递给第二导热管(40); 第二导热管(40)汇集第一导热管(30)传递过来的热能并将汇集的热能传送给传导装置(50); 传导装置(50)为ー种具有高热能输出的化工合成材料组成,由传导装置(50)将第二导热管(40)汇集的热能放大并启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20)的管壁上设有排气通孔(22),排气通孔(22)用于释放化学组合物热反应时所生成的剩余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装置(10)的启动温度范围是90°C _200°C。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其特征在干,传导线(30)的外壁包束有防护套管(32),该防护套管(32)用于加强传导线(30)的聚热管道效应及阻燃防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灾自动探测无电启动装置,包括侦测装置、第一导热管、传导线、第二导热管以及传导装置;侦测装置设置于第一导热管的管体内,且装有预先调配好的受温度变化而进行热反应的化学组合物;传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连接;第二导热管汇集第一导热管传递过来的热能并将汇集的热能传送给传导装置,传导装置为一种具有高热能输出的化工合成材料组成;传导装置将第二导热管汇集的热能放大并启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采用上述方案,结构简单,聚集着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无需电源供给即可有效完成火灾探测和自动启动灭火装置,不存在非火灾误报警启动灭火装置,工作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A62C37/00GK202569266SQ20122018746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洪清泉, 洪伟艺 申请人: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