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用救生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83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用救生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井用救生杆,包括套筒和支撑装置,套筒下部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设有一连接有第一牵引绳的滑动件,第一牵引绳从套筒内穿过并从套筒顶部穿出,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臂和支架条,支撑臂的一端位于滑动槽的下方并与套筒下部铰接,支架条一端与滑动件铰接,支架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臂铰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深入深井内作业,通过拉紧第一牵引绳实现支撑装置的收缩,随后放松第一牵引绳依靠支撑装置自身的重力实现张开,支撑装置张开时有效地支撑住深井内的被困者不再次滑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将被困者拉至地面,完成救援行动。而且能够避掉救援人员亲自下井带来的风险,克服井口窄、小、深带来的不便,方便开展救援工作。
【专利说明】一种井用救生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设备,尤其是一种井用救生杆。
【背景技术】
[0002]近些年,常有行人不慎落入深井或下水道口的事故发生,针对于此,目前只能采取一些预警或者防掉落的措施,而对于行人落入深井后,还没出现一种比较成熟有效的办法或救助器材。当发生事故时,救助人员需亲自下井把落井人捆上然后拉出,这种方式不仅比较麻烦,而且缺氧容易造成救助人员生命危险;而对于窄井来说,由于救助人员无法亲自下去,只能动用大型挖掘设备,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0003]现有专利中,已经出现针对此种事故发生的救助器材。比如专利号2006101662134.9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口深井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套管、锁杆、拉绳、内空的手杆和座杆,所述手杆和座杆首尾铰联接,拉绳一端在手杆顶端外部,一端固定在座杆尾部,拉绳从手杆和座杆内穿过;套管一端斜向固定在座杆上,锁杆一端斜向固定在手杆上,套管和锁杆活动扣接。实施救人时,需先将套管和锁杆分开,使手杆和座杆成一条直线形状,手握手杆,将该装置放入井内被困者的两腿之间,然后牵引拉绳,使座杆随之折合至水平位置,接着锁杆会穿入套管内锁定,此时手杆、座杆相互垂直,被困者坐在座杆上,然后提升手杆将落井人拉出井外。此发明中,套管及锁杆扣接成一体,与手杆和座杆呈三角形固定从而形成支撑,但放入井口前需将套管及锁杆分离解开,才能使手杆和座杆下垂呈一条直线,从而使其能沿井壁紧贴被困者身侧下放至救助者的两腿之间。
[0004]再如,专利号2008200821313.6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深井救援防坠杆,该防坠杆包括套筒和支撑装置,套筒上部设有套筒拉环,套筒拉环上连接第一牵引绳,套筒内同轴设有操纵杆,操纵杆顶端设置有操纵拉环,操纵拉环上连接有第二牵引绳,支撑装置分别与操纵杆下部和套筒底部铰接。使用前需将操纵杆压到套筒底部,使支撑臂收缩至紧贴套筒,从而使支撑臂与套筒呈一条直线,然后操纵第一牵引绳使防坠杆下放顺利通过深井内被捆着的身体和井壁之间的间隙到达适当的支撑位置,接着操纵第二牵引绳提起操纵杆,使支撑臂撑开。此发明中,支撑臂能顺利撑开的条件需保证套筒跟操纵杆之间摩擦力不会过大,以致出现卡住的情况。如果套筒过长(此结构中套筒与操纵杆长度差不多)或者套筒的重力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当第二牵引绳拉动提起操纵杆时,连带套筒一起被拉起的情况,这样支撑臂就无法撑开,也就达不到救援的效果。
[0005]上述两种专利,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便。需要寻求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步骤更为简便的救援器材。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用救生杆,其目的在于寻求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步骤更为简便的井用救援器材。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8]一种井用救生杆,包括套筒和支撑装置,所述套筒下部沿套筒长度方向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有一在滑动槽内滑动并连接有第一牵引绳的滑动件,所述第一牵引绳从套筒内穿过并从套筒顶部穿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臂和支架条,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位于滑动槽的下方并与套筒下部铰接,所述支架条一端与滑动件铰接,所述支架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臂铰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采用合页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与支撑臂之间连接有第二牵引绳。
[0011]进一步的,救生杆还包括一探查装置。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下部设有一开口槽,所述探查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开口槽内
的一摄影装置。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还包括两根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一侧的平行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套筒铰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为一销轴。
[0015]进一步的,所述套筒顶部设有连接部。
[0016]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0017]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深入深井内作业,通过拉紧第一牵引绳实现支撑装置的收缩,随后放松第一牵引绳依靠支撑装置自身的重力实现张开,支撑装置张开时有效地支撑住深井内的被困者不再次滑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将被困者拉至地面,完成救援行动。而且能够避掉救援人员亲自下井带来的风险,克服井口窄、小、深带来的不便,方便开展救援工作。
[0018]2.本实用新型通过摄影装置将图像传送到地面,方便救援人员在井口外通过接收设备查看被困者所卡位置及受伤情况,如果被困者处于清醒状态,还可通过通讯设备对被困者安抚,了解被困者的伤情等,在随后的实际操作救生杆时,能够更为有效、准确、快速进行救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合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的A视图;
[0022]图4为图1的B视图。
[0023]图示标识:
[0024]IO套筒、11滑动槽、12第一牵引绳、13销轴、14第二牵引绳、15连接部、20支撑装置、21支撑臂、211第一支撑板 、212第二支撑板、213支撑条、22支架条、30摄影装置、31微型摄影机、32反射镜、40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0026]如图1所示,一种井用救生杆,包括套筒10和支撑装置20,所述套筒10下部的两侧沿套筒10长度方向分别设有滑动槽11,两个滑动槽11内设有一在两滑动槽11内滑动并连接有第一牵引绳12的销轴13,所述第一牵引绳12从套筒10内穿过并从套筒10顶部穿出,所述支撑装置20包括支撑臂21和支架条22,所述支撑臂21的一端位于滑动槽11的下方并与套筒10下部铰接,所述支架条22 —端与销轴13铰接,所述支架条2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臂21铰接。
[0027]该支撑臂2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多样,例如支撑网、支撑板、支撑袋、支撑套箍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臂21包括第一支撑板211和第二支撑板212,所述第一支撑板211和第二支撑板212采用合页连接。所述销轴13分别与第一支撑板211和第二支撑板212连接有第二牵引绳14,方便支撑臂21的抬起。所述套筒10顶部设有连接部15,当被困者落入深井的距离过深,单一的套筒距离不足,通过连接部,可以在套筒10上端再增加一个加长套筒或绳索,保证救援距离。连接部可采用螺纹、嵌入、扣接、插接等常用手段进行加接。
[0028]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
[0029]第一阶段,如图2所示,实施救人时,将套筒10放入井中,将第一牵引绳12拉紧,销轴13沿滑动槽11提至顶端,由此带动支架条22连带支撑臂21从水平方向往竖直方向提起,上提过程中,第二牵引绳14始终处于绷直状态,因而销轴13与支撑臂21 二者连接有第二牵引绳14的位置连线在拉动下始终保持固定距离,又因为第一支撑板211与第二支撑板212合页连接,所以当销轴13沿滑动槽11提至顶端时,使得第一支撑板211与第二支撑板212呈V型紧贴套筒10,从而救生杆整体接近呈一条直线,保证救生杆的横截面面积达到最小。实际产品中,允许支撑臂21和套筒10 二者存在一定的小角度,方便后面操作流程中支撑臂21依靠重力下落。
[0030]第二阶段,将救生杆通过深井内被困者的身体和井壁之间的间隙下放到适当的支撑位置,然后,如图1所示,松开第一牵引绳12,支撑臂21在重力作用下由竖直方向向水平方向下落,此时销轴13沿滑动槽11落至底端,支撑臂21随之撑开,最后套筒10与支撑臂21相互垂直,支架条22、支撑臂21和套筒10呈三角形固定形成支撑。
[0031]第三阶段,将支撑臂21置于被困者的腿部或臀部下方,被困者可以坐在支撑臂21上,阻止被困者再次滑落。之后井口上方的救援人员提拉套筒10将被困者拉出井外。如被救者处于清醒状态,可以坐在支撑臂21上,手握套筒10被轻松安全拉出;如被困者处于昏迷或死亡状态,支撑臂21卡在被困者的两腿之间,也容易拉出,避免救援人员亲自下井所带来的风险,并克服井口窄、小、深带来的不便,方便开展救援工作。
[0032]另外,由于通常井内没有安装照明,尤其是行人掉入深井后,救援行动由于缺少没有照明设备,被困者的位置无法确定,而现有探查方法只是采用高射光由井口向内照入,但这种方式也只能大致确认被困者的所在位置,被困者是否受伤,肢体位置是否有碍等这些现场状况,救援队都无法准确确认,所以,在救生杆中加设探查装置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探查装置可有多种,本实施方式列举其中一种,套筒下部设有开口朝向支撑臂一侧的开口槽40,该开口槽内设有一摄影装置30。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所示,支撑臂21的具体结构中,第一支撑板211和第二支撑板212的右侧固定连接两根支撑条213,支撑条213的另一端再与套筒10铰接,两支撑条213刚好围成一个没有视线阻挡的空间,这样在救生杆呈一条直线的状态时就不会挡住摄影装置30的运作。如图4所示,摄影装置30包括微型摄影机31、反射镜32、光源(图中未显示)、通讯设备(图中未显示)。图4为方便看到套筒10内的结构视图进行部分剖视(箭头显示摄像方向),图中,微型摄影机31处于下方,套设在套筒10内;反射镜32斜向固定于开口槽40内,在光源照射下,井内图像通过反射镜32成像于微型摄影机31上,微型摄影机31将图像传送到地面,方便救援人员在井口外通过接收设备查看被困者所卡位置及受伤情况,如果被困者处于清醒状态,还可通过通讯设备对被困者安抚,了解被困者的伤情等,在随后的实际操作救生杆时,能够更为有效、准确、快速进行救援。
[0033]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例如各从属权利要求的排列组合或者是一些常规技术添加或修改。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井用救生杆,包括套筒和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下部沿套筒长度方向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有一在滑动槽内滑动并连接有第一牵引绳的滑动件,所述第一牵引绳从套筒内穿过并从套筒顶部穿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臂和支架条,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位于滑动槽的下方并与套筒下部铰接,所述支架条一端与滑动件铰接,所述支架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臂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用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采用合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井用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支撑臂之间连接有第二牵引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用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救生杆还包括一探查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用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下部设有一开口槽,所述探查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开口槽内的一摄影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用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为一销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用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顶部设有连接部。
【文档编号】A62B99/00GK203634687SQ201320879708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叶翌帆 申请人:叶翌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