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防疫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4393阅读:1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卫生防疫口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涉及一种卫生防疫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卫生防疫工作中一种常用的工具,现有的口罩结构要么太简单,为一次性的,用完即扔掉,这种口罩防护效果较差,而且会造成大量的生活垃圾,不符合环保型社会发展需求,另外一种适合重复使用的口罩,结构设计越来越符合人体口鼻结构,但是这种口罩大都使用弹性带,多次使用后出现不紧或者损坏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同时带口罩的舒适性和防护效果都较差,夜间使用不兼具安全功能,使用效果比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卫生防疫口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生防疫口罩,具有更好连接带功能,同时兼具了吸附性好、屏蔽性好、抗菌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的综合效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卫生防疫口罩,包括面罩体、连接带和呼吸阀,所述连接带分别设置在面罩体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连接带通过插扣与面罩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设有调节扣,所述面罩体表层设有网格,所述插扣一端设置在网格的上部,所述插扣另一端设置在连接带上,所述网格下部依次设有熔喷布层、喷胶滤棉层、过滤层和竹纤维布层,所述网格、熔喷布层、喷胶滤棉层和过滤层和竹纤维布层一体固定连接形成面罩体,所述呼吸阀依次穿过网格、熔喷布层、喷胶滤棉层和过滤层和竹纤维布层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面罩体表层边沿设有反光布层。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体符合人体口鼻结构设计,所述连接带为弹性带且配有多根。

进一步地,所述熔喷布层、喷胶滤棉层和过滤层的层数为1-3层。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由活性炭纤维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网格由食品级PE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卫生防疫口罩,通过连接带、插扣和调节扣的设置,可以实现调节连接带适合的长度,同时可以避免因连接带损坏而导致的浪费现象,可以更换连接带,由于网格的设置,使得口罩外形美观,同时可以更好的贴合脸部轮廓,由于熔喷布层、喷胶滤棉层、过滤层和竹纤维层的设置,兼具了吸附性好、屏蔽性好、抗菌性以及舒适性的综合效果,防护效果好,面罩体边沿的反光布层的设置,方便夜间使用时,可以起到提醒别人的作用,兼具了安全性,整个卫生防疫口罩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口鼻结构,功能性强,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卫生防疫口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卫生防疫口罩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卫生防疫口罩面罩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罩体;2、连接带;3、插扣;4、网格;5、熔喷布层;6、喷胶滤棉层;7、过滤层;8、竹炭纤维布层;9、呼吸阀;10、反光布层;11、调节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卫生防疫口罩,包括面罩体1、连接带2和呼吸阀9,所述连接带2分别设置在面罩体1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连接带2通过插扣3与面罩体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2设有调节扣11,所述面罩体1表层设有网格4,所述插扣3一端设置在网格4的上部,所述插扣3另一端设置在连接带2上,所述网格4下部依次设有熔喷布层5、喷胶滤棉层6、过滤层7和竹纤维布层8,所述网格4、熔喷布层5、喷胶滤棉层6和过滤层7和竹纤维布层8一体固定连接形成面罩体1,所述呼吸阀9依次穿过网格4、熔喷布层5、喷胶滤棉层6和过滤层7和竹纤维布层8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面罩体1表层边沿设有反光布层10。

其中,所述面罩体1符合人体口鼻结构设计,所述连接带2为弹性带且配有多根,弹性带使用方便,适合各种人群使用,多根方便更换使用,使用效果好。

其中,所述熔喷布层5、喷胶滤棉层6和过滤层7的层数为1-3层,根据需求选择防护层。

其中,所述过滤层7由活性炭纤维组成,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更大,吸附效果更好。

其中,所述网格4由食品级PE材料制成,使得口罩外形美观,同时可以更好的贴合脸部轮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卫生防疫口罩,工作时,将连接带2与面罩体1通过插扣3固定好,通过调节扣11调节连接带2长度,使其适合,将竹炭纤维布层8的那一面对准口鼻处,带好口罩,呼出气体通过呼吸阀9迅速排出,吸入空气时呼吸阀9关闭有效阻挡,外部空气只能经过熔喷布层5、喷胶滤棉层6、过滤层7和竹炭纤维布层8再进入呼吸道,兼具了吸附性好、屏蔽性好、抗菌性以及舒适性的综合效果,夜间使用时,有光时反光布层10发挥作用,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兼具了安全性效果,整个卫生防疫口罩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口鼻结构,功能性强,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