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灭火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粉式灭火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消防车由于举高的高度有限,针对高层火灾没有有效的扑救方法,所以很多厂家都在想通过地面或者是无人机发射灭火弹来灭火,但由于发射器对灭火弹重量有要求,所以弹头带的干粉限有限,弹头进入屋内不一定就爆炸在火点周围,同时弹头的爆炸产生的弹片极易给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驱粉式灭火炮,实现对粉末灭火剂的火炮持续喷射,实现灭火,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驱粉式灭火炮,包括装粉箱、炮管和主压力源,所述主压力源从所述炮管的炮尾给所述炮管加压,所述装粉箱固定在所述炮管的外周面上;
所述装粉箱包括副加压管、箱体、流量控制板和舵机,所述副加压管和所述箱体的顶部连通,所述箱体和所述炮管连通,所述箱体和所述炮管连接处为合流岔口,所述流量控制板将所述箱体和所述炮管的连通通道隔断,所述舵机控制所述流量控制板。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主压力源从炮尾给炮管加压,加压以后的气流向炮口处流通,副加压管单独接一个副压力源或者和主压力源连通,副加压管流经加压气流,将装粉箱内的粉状灭火剂向下压挤压,控制舵机,打开流量控制板,粉状灭火剂从合流岔口并入炮管内,两股加压气流一起流向炮口,将粉末灭火剂持续喷出。
一种并列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副加压管连通副压力源。
单独给副加压管配置一个副压力源,可以方便控制加压的压力大小,从而控制粉末灭火剂从箱体到炮管的进粉压力大小。
一种并列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副加压管将所述箱体顶部和所述炮管的炮膛连通,所述副加压管将所述主压力源产生的气流部分引入所述箱体,所述副加压管和所述炮管连接处为分流岔口。
仅适用一个主压力源,精简了结构,减少整个灭火炮的重量,使得在高层救火时,飞行器携带更加容易。
进一步限定,所述分流岔口处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固定在所述炮管内壁。
保证从主压力源的气流,被分流板阻挡一部分进入副加压管,从而保证副加压管的加压压力,使得粉状灭火剂可以顺利进入到炮管内。
进一步限定,所述合流岔口处设有阻回流板,所述阻回流板固定在所述炮管的内壁。
阻回流板的作用在于,防止从箱体内流出的气流和炮管内的气流发生相反方向的混流,保证了喷射出的粉状灭火剂可以被更大的气流压力冲击,提高灭火炮的射程。
进一步限定,所述炮管上设有坡膛,所述坡膛位于所述炮管的炮口和所述合流岔口之间。
坡膛的作用在于,将炮管的口径由大口径逐渐过渡到小口径,气流的压力变大,增加灭火炮的射程。
进一步限定,所述舵机输出端套有齿轮,所述流量控制板上设有齿条,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
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直线运动,齿条带动流量控制板同步运动,从而实现箱体和炮管的连通通道的关闭和打开。
进一步限定,所述箱体为喇叭口结构,且和所述炮管连接端为小径端。
方便粉状的灭火剂集中进入炮管内,保证灭火的效果。
进一步限定,所述箱体内壁设有挡粉板,所述挡粉板和所述炮管平行,且所述挡粉板上开有通气孔,所述挡粉板将所述箱体顶部隔出一个导向腔,所述副加压管和所述导向腔连通,所述导向腔通过所述通气孔和所述箱体底部连通。
在副加压管内的气流挤压粉状灭火剂时,灭火剂容易向上运动,挡粉板将部分粉状的灭火剂挡住,同时,挡粉板和炮管平行,且挡粉板上开有通气孔,使得副加压管的压力气流经过通气孔后,垂直于炮管对粉状灭火剂进行挤压,保证挤压效果,粉末可以更高效的进入到炮管内。
进一步限定,所述主压力源为涵道风扇。
涵道风扇较同样直径的孤立风扇能产生更大的风力,且风扇环括在涵道内,既可阻挡风扇气动声向外传播,又结构紧凑、安全性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主压力源对气流进行加压,通过副加压管通入副加压气流,对粉状灭火剂进行挤压,使其顺利进入到炮管内,然后被两股加压气流混合后,从炮口喷射出,且喷射的状态为持续喷出状态,减少了炮管的瞬间动量,从而使得炮管的后座力减少,在使用飞行器进行挂载时,小后座力可以让飞行器保持飞行稳定,始终对准灭火点,保证灭火的效果;副加压管的加压气流由主压力源产生,精简了结构,减少了整个灭火炮的体积和重量;分流板的设置,保证了副加压管中能持续进入压力气流,保证粉状灭火剂可以从箱体内被挤压到炮管内,通过阻回流板的设置,减少了紊流的发生,保证喷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我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舵机14控制流量控制板1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驱粉式灭火炮,包括装粉箱1、炮管2和主压力源3,如图1所示,所述主压力源3为涵道风扇。所述主压力源3从所述炮管2的炮尾给所述炮管2加压,所述装粉箱1固定在所述炮管2的外周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装粉箱1包括副加压管11、箱体12、流量控制板13和舵机14,所述副加压管11和所述箱体12的顶部连通,所述副加压管11连通副压力源111,副压力源111为涵道风扇。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2为喇叭口结构,且和所述炮管2连接端为小径端。所述箱体12和所述炮管2连通,所述箱体12和所述炮管2连接处为合流岔口,所述合流岔口处设有阻回流板22,所述阻回流板22固定在所述炮管2的内壁。
如图3所示,所述流量控制板13将所述箱体12和所述炮管2的连通通道隔断,所述舵机14控制所述流量控制板13。所述舵机14输出端套有齿轮141,所述流量控制板13上设有齿条131,所述齿轮141和所述齿条131啮合。
如图1所示,所述炮管2上设有坡膛23,所述坡膛23位于所述炮管2的炮口和所述合流岔口之间。
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2内壁设有挡粉板121,所述挡粉板121和所述炮管2平行,且所述挡粉板121上开有通气孔1211,所述挡粉板121将所述箱体12顶部隔出一个导向腔122,所述副加压管11和所述导向腔122连通,所述导向腔122通过所述通气孔1211和所述箱体12底部连通。
工作原理:主压力源3给气流加压,流向炮口,副加压气源给粉状灭火剂施压,将粉状灭火剂挤到炮管2内,在合流岔口处混合,在阻回流板22的作用下,避免了两股气流相反方向的流动,粉状灭火剂随气流一起被持续喷射到火源,实现灭火,且后坐力小。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驱粉式灭火炮,包括装粉箱1、炮管2和主压力源3,所述主压力源3为涵道风扇。所述主压力源3从所述炮管2的炮尾给所述炮管2加压,所述装粉箱1固定在所述炮管2的外周面上;
如图2所示,所述装粉箱1包括副加压管11、箱体12、流量控制板13和舵机14,所述副加压管11和所述箱体12的顶部连通,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12为喇叭口结构,且和所述炮管2连接端为小径端。所述箱体12和所述炮管2连通,所述箱体12和所述炮管2连接处为合流岔口,所述合流岔口处设有阻回流板22,所述阻回流板22固定在所述炮管2的内壁。所述流量控制板13将所述箱体12和所述炮管2的连通通道隔断,所述舵机14控制所述流量控制板13。如图3所示,所述舵机14输出端套有齿轮141,所述流量控制板13上设有齿条131,所述齿轮141和所述齿条131啮合。
如图2所示,所述副加压管11将所述箱体12顶部和所述炮管2的炮膛连通,所述副加压管11将所述主压力源3产生的气流部分引入所述箱体12,所述副加压管11和所述炮管2连接处为分流岔口。所述分流岔口处设有分流板21,所述分流板21固定在所述炮管2内壁。
如图2所示,所述炮管2上设有坡膛23,所述坡膛23位于所述炮管2的炮口和所述合流岔口之间。
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12内壁设有挡粉板121,所述挡粉板121和所述炮管2平行,且所述挡粉板121上开有通气孔1211,所述挡粉板121将所述箱体12顶部隔出一个导向腔122,所述副加压管11和所述导向腔122连通,所述导向腔122通过所述通气孔1211和所述箱体12底部连通。
工作原理:主压力源3从炮尾处给炮管2加压,被加压的气流在分流板21的作用下,进入到副加压管11内,从箱体12的顶部挤压粉状灭火剂,进粉状灭火剂进入到炮管2内,在合流岔口处,由于阻回流板22的作用,避免气流相反方向混合,粉状灭火剂从炮口持续喷出,实现灭火,且后座力小,结构精简,重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