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井救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01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井救援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井救援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农田灌溉投资力度的加大,每年都有大量新的机井出现,并且由于上个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机井逐渐被弃之不用,人员掉入机井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由机井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也逐渐增多。由于救援设备的缺乏和落后,目前主要采用倒挂式装备将救援人员吊入机井中实施救援,此方法较为常见,但容易造成救援人员长时间大脑充血而昏迷造成伤害。另外,现有的机井救援设备如机械手等,由于其与被救者作用的受力面积小、夹持不稳定,容易对被救者造成二次掉落,并且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无法实时获取被救者的准确状态信息,容易对被救者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且安全有效的机井救援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且安全有效的机井救援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井救援机,包括:

机架;

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驱动电机;

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并且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的主动齿轮;

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并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

固定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第一力臂杆,所述第一力臂杆连接有第一夹板;

固定于所述从动齿轮的第二力臂杆,所述第二力臂杆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布置的第二夹板;

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板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防坠杆。

优选地,在上述机井救援机中,还包括夜视摄像机。

优选地,在上述机井救援机中,还包括语音通话器。

优选地,在上述机井救援机中,所述夜视摄像机通过固定杆悬挂于所述机架下方,所述语音通话器连接于所述夜视摄像机的一侧。

优选地,在上述机井救援机中,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均位于所述机架下方并且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均为中部向外侧凸出的弧形板。

优选地,在上述机井救援机中,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均设置有多个镂空开孔。

优选地,在上述机井救援机中,所述第一力臂杆与所述第一夹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力臂杆与所述第二夹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机井救援机中,所述主动齿轮固定有第一芯轴,所述第一力臂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芯轴,所述从动齿轮固定有第二芯轴,所述第二力臂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芯轴。

优选地,在上述机井救援机中,所述防坠杆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板的下端。

优选地,在上述机井救援机中,所述第一夹板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夹板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井救援机,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的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主动齿轮固定有第一力臂杆,第一力臂杆连接有第一夹板,从动齿轮固定有第二力臂杆,第二力臂杆连接有与第一夹板相对布置的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还设置有防坠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利用吊索等工具与机架固定,然后将该机井救援机逐渐下降进入机井内部,需要展开夹板时,启动驱动电机旋转,主动齿轮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第一力臂杆以及第一夹板旋转并向外侧展开,同时,从动齿轮在主动齿轮的驱动下带动第二力臂杆以及第二夹板旋转并向外侧展开。此时,被困人员就可以在救援人员帮助下或者自行进入两个夹板之间。夹合夹板时,控制驱动电机反向旋转,主动齿轮则带动第一力臂杆和第一夹板旋转并向内侧夹合,同时,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带动第二力臂杆和第二夹板旋转并向内侧夹合,从而将被困人员牢固地夹持在两个夹板之间。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夹板式结构对被困人员进行夹持,增大了受力面积,提高了救援设备的安全系数以及夹持稳定性,防坠杆能防止被困人员在被救援的过程中不慎二次摔落,能大大减少对被困人员的二次伤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有助于在缺少专业救援人员的地区推广,该机井救援机体积小巧、安全系数高,有助于快速解救井下被困人员,同时可减小救援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危险系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机井救援机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机井救援机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机井救援机的结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夜视摄像机与语音通话器以及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芯轴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防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

1-主动齿轮、2-第一芯轴、3-机架、4-夜视摄像机、5-第一力臂杆、6-紧固螺母、7-连接杆、8-第一夹板、9-防坠杆、10-第二夹板、11-第二力臂杆、12-语音通话器、13-固定杆、14-第二芯轴、15-从动齿轮、16-驱动电机、17-键、18-卡接槽、19-镂空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且安全有效的机井救援机。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机井救援机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机井救援机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机井救援机的结构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夜视摄像机与语音通话器以及固定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芯轴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防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机井救援机,该机井救援机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机架3;

固定于机架3的驱动电机16;

设置于机架3上的并且由驱动电机16驱动旋转的主动齿轮1;

设置于机架3上的并且与主动齿轮1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15;

固定于主动齿轮1的第一力臂杆5,第一力臂杆5连接有第一夹板8;

固定于从动齿轮15的第二力臂杆11,第二力臂杆11连接有与第一夹板8相对布置的第二夹板10;

固定于第二夹板10并且位于第二夹板10和第一夹板8之间的防坠杆9。

在上述各个部件之中,机架3作为整个机井救援机的支撑部件,还作为驱动电机16的固定基座,便于驱动电机16驱动主动齿轮1进行旋转。驱动电机16作为夹板展开和夹合的动力源,驱动电机16通过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15的啮合传动以带动两个夹板进行开合,具体的,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可以同轴固定连接一个齿轮,以便与主动齿轮1啮合传动,当然,本方案也可以直接将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同轴固定连接。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15均可旋转地连接于机架3上。第一力臂杆5和第二力臂杆11分别用于连接固定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10,从而利用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15的旋转来带动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10进行开合。防坠杆9固定在第二夹板10的内侧,在救援时可置于被困人员的两腿之间,防止被困人员发生二次掉落,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利用吊索等工具与机架3固定,同时可以将救援人员与吊索等工具连接固定,然后将机井救援机和救援人员一通逐渐下降进入机井内部,直至到达被困人员上方或预定位置处,需要展开夹板时,启动驱动电机16旋转,主动齿轮1在驱动电机16的驱动下带动第一力臂杆5以及第一夹板8旋转并向外侧展开,同时,从动齿轮15在主动齿轮1的驱动下带动第二力臂杆11以及第二夹板10旋转并向外侧展开。此时,被困人员就可以在救援人员帮助下或者自行进入两个夹板之间。夹合夹板时,控制驱动电机16反向旋转,主动齿轮1则带动第一力臂杆5和第一夹板8旋转并向内侧夹合,同时,从动齿轮15与主动齿轮1啮合,带动第二力臂杆11和第二夹板10旋转并向内侧夹合,从而将被困人员牢固地夹持在两个夹板之间。利用夹板牢固夹持住被困人员之后,停止驱动电机16的转动,救援人员将被困人员拉离机井并给予有效的救助。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夹板式结构对被困人员进行夹持,增大了受力面积,提高了救援设备的安全系数以及夹持稳定性,防坠杆9能防止被困人员在被救援的过程中不慎二次摔落,能大大减少对被困人员的二次伤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有助于在缺少专业救援人员的地区推广,该机井救援机体积小巧、安全系数高,有助于快速解救井下被困人员,同时可减小救援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危险系数。

优选地,本方案提供的机井救援机还设置有夜视摄像机4,利用夜视摄像机4可实时获取井内的图像,使救援人员和地面人员了解井内被困人员的实时状况,有利于后续救援计划的制定与开展。

优选地,本方案提供的机井救援机还设置有语音通话器12,如此设置,可以使地面人员通过该语音通话器12与被困人员以及救援人员进行实时语音通话,有利于救援人员对还未昏厥的被困人员进行沟通与鼓励,有利于后续救助方案的制定,同时,救援人员也能对被困人员开展心理安慰与平复,提高被困人员的生存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夜视摄像机4和语音通话器12可以设置在该机井救援机的任意位置,例如固定于机架3、驱动电机16等位置,只要保证其能够正常顺利地工作即可。优选地,本方案中的夜视摄像机4通过固定杆13悬挂于机架3的下方,语音通话器12连接于夜视摄像机4的一侧,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16作为夹板展开和夹合的动力源,其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启停和正反转控制,例如由救援人员手动控制,或者由地面人员遥控,优选地,本方案中的驱动电机16连接有无线控制装置,地面人员可以通过该无线控制装置对驱动电机16实施无线远程控制,以实现驱动电机16的正转、反转和停止等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电机16优选采用步进电机。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如直流电机或三相交流电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10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对被困人员进行夹持固定,优选地,本方案中的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10均位于机架3下方并且向下延伸,也就是说,两个夹板的开口朝下布置,被困人员可以从夹板下方或侧方进入到两个夹板之间,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10均为中部向外侧凸出的弧形板,如图3所示,如此设置,将夹板设计成弯曲的弧形板,更加符合人体力学,能进一步减少夹板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优选地,本方案中的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10均设置有多个镂空开孔19,如图2所示,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夹板与被困人员身体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牢固夹持,而且还能大大减轻救援机整体重量,减少救援人员的救助负担,有利于安全救助的顺利展开。

优选地,本方案中的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10均采用铝合金板,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夹板的强度和刚度,为被困人员提供有效夹持,而且还可以减轻重量,便于救援工作的进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作夹板,本文不再赘述。

优选地,本方案中的第一力臂杆5与第一夹板8可拆卸连接,第二力臂杆11与第二夹板10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可以根据被困人员不同的身材大小等因素来任意更换不同规格大小的夹板,提高了该机井救援机的适用性和使用便利性。

具体的,本方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力臂杆与夹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卡扣结构、螺栓结构或紧固螺母等结构等,优选地,本方案中的第一力臂杆5和第二力臂杆11均采用紧固螺母6和连接杆7分别实现与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10的可拆卸连接固定,该固定方式简单可靠,便于拆装。具体的,连接杆7设有用于套接力臂杆的卡套,紧固螺母6可以将在安装时,将力臂杆的端部贯穿在卡套内,然后利用紧固螺母6将卡套锁紧,从而实现力臂杆与连接杆7的牢固连接。其中,连接杆7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一体成型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夹板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可以通过多种结构形式实现力臂杆与齿轮的相对固定连接,例如焊接、卡接、螺纹连接或通过其他紧固件或连接部件连接等等。优选地,主动齿轮1固定有第一芯轴2,第一力臂杆5固定连接于第一芯轴2,从动齿轮15固定有第二芯轴14,第二力臂杆11固定连接于第二芯轴14,第一芯轴2优选通过键17实现与主动齿轮1的同步转动,第二芯轴14也优选通过键17实现与从动齿轮15的同步转动,如图5所示。当然,上述结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第一芯轴2和第二芯轴14设置成为方轴或其他截面为异形的轴来实现各自与齿轮的同步转动,或者采用过盈配合、花键连接、焊接固定等方式以实现与齿轮的同步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选用合适的固定连接方式,本文不再赘述。两个力臂杆则可以通过焊接、套接、键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对应的芯轴,本文不再赘述。

优选地,防坠杆9固定于第二夹板10的下端,便于被困人员进入两个夹板之间,以及便于对被困人员进行有效支撑。如图6所示,防坠杆9的端部设置有卡接槽18,以便与第二夹板10的下边缘卡接固定。当然,为了保证连接牢固,可以通过紧固件辅助固定,也可以将防坠杆9直接焊接在第二夹板10上,实现连接的方式有很多,本文不再赘述。通过设置防坠杆9,可以加强安全防护效果,防止被困人员在被救助的过程中不慎二次摔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增加救援的成功率。

优选地,第一夹板8的上端高于第二夹板10的上端,如此设置,可以使被困人员的头部承托在第二夹板10的上边缘,并且使第一夹板8支撑被困人员的头部后方,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夹压式机井救援机采用夹持被困人员身体的胸前和背后的方式,能减少对被困人员的二次伤害,也减小了被困人员二次掉落的概率,救援成功率大大提高;

(2)、本方案提供的机井救援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修,有助于在农村等缺少专业救援人员的地区推广,从而达到自救、互救的目的,有助于减少消防事业的负担;

(3)、该救援机改变了传统用倒挂式将救援人员吊入机井中实施救援或采用机械或人力挖掘将井管挖出的方式,减少救援人员的救助危险,减少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与消耗;

(4)、该救援机体积小巧、机动灵活,能够使被困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机井中被救出;

(5)、夜视摄像机4可充分考察井底的自然环境,可大大提高救援人员对井底被困人员实时状况的了解,有利于后续救援任务的制定与开展;

(6)、语音通话器12有利于救援人员与还未昏厥的被困人员沟通与鼓励,有利于救援人员随时更改救援方案,同时,救援人员还可以对被困人员开展心理安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