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杆轴震动养护的室内消防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3665发布日期:2019-01-05 10:59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杆轴震动养护的室内消防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装置,特别的,是一种通过杆轴震动养护的室内消防栓。



背景技术:

室内消火栓是室内管网向火场供水的,带有阀门的接口、为工厂、仓库、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及船舶等室内固定消防设施,通常安装在消火栓箱内,与消防水带和水枪等器材配套使用,但是由于使用的频率较少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由于消防栓壳体都是使用的是铸铁材质,而长期固定的情况下经常生锈卡死,卡死后由于安设在消防箱内的边角用手极难开启,在紧急情况下十分不便,并且通过工具敲击容易造成螺杆中部变形关闭后造成漏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杆轴震动养护的室内消防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通过杆轴震动养护的室内消防栓,其结构包括:旋转阀、阀座、连套螺母、出水管、快速接头,所述旋转阀底部的水平固定在阀座的顶端并且连接处通过密封处理,所述连套螺母焊接固定在阀座的底部并且呈一体结构,所述出水管安设在阀座的右侧并且内部相通,所述出水管右侧的管口与快速接头相互嵌套,所述旋转阀其内部结构包括:转轮、中心阀杆、润油装置、阀门、防卡螺头、密封下盖,所述转轮通过中部的螺母与中心阀杆顶部的接合螺纹相互咬合,所述阀门安设在润油装置的底部并且中轴与中心阀杆相连接,所述密封下盖紧密在防卡螺头的底部,所述防卡螺头中部的螺纹块与中心阀杆底部的外螺纹相嵌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润油装置由中路油管、油箱、连轴、活动环、润油盘、润油套管组成,所述中路油管固定在油箱的顶部,所述连轴固定在油箱与润油盘之间并且内部为中通状态,所述润油套管固定在润油盘的底部,且内表面嵌套在中心阀杆光滑外壁的四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卡螺头由电磁块、吸附块、弹性外杆、撞击球头、咬合螺头组成,所述电磁块安设在吸附块的右侧,所述吸附块后端嵌套在弹性外杆的右侧表面,所述弹性外杆嵌入撞击球头顶部的槽座内并且通过焊接加强固定,所述咬合螺头固定在电磁块的底部并且相互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润油盘由集油下盘、拉油杆、旋转上盘、分流细管、连接器组成,所述集油下盘中心与拉油杆底杆相固定,所述拉油杆顶部的表壁与旋转上盘中心的轴套相互契合,所述分流细管设有四个并且呈环形阵列安设在旋转上盘的内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合螺头由撞击杆、压缩轴、弹簧、限位卡盘、螺头组成,所述撞击杆通过中部的压缩轴呈45°固定在螺头两侧的活动槽内,所述限位卡盘紧贴弹簧的底部,所述紧贴弹簧顶端与压缩轴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油下盘为固定式,顶部的旋转上盘为活动式并且与带有旋转外槽的油箱联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头接近中心阀杆处设有许多小气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油杆在集油下盘与旋转上盘分离的情况下会产生吸力。

有益效果:

本发明内部装有润油装置,当消防栓需要使用发生卡死的情况下,旋转底部油箱外壳致使润油盘旋转通过润油套管对螺纹处进行浸润,消防系统发生报警就会触发消防栓内部的线圈使球头高频率撞击螺纹块使螺纹锈迹松动,顶部的油体在螺纹对接合面进行润滑避免出现卡死的状态,且不会损伤阀杆。

综上所述,本发明改进后通过内部撞击球头精准对发生锈蚀位置的螺纹进行高频率撞击使其松动,并且能够通过敲击管道提醒人群疏散,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出现消防栓无法使用造成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通过杆轴震动养护的室内消防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转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润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卡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润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咬合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油箱与中心阀杆连接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旋转阀-1、阀座-2、连套螺母-3、出水管-4、快速接头-5、转轮-11、中心阀杆-12、润油装置-13、阀门-14、防卡螺头-15、密封下盖-16、中路油管-131、油箱-132、连轴-133、活动环-134、润油盘-135、润油套管-136、电磁块-151、吸附块-152、弹性外杆-153、撞击球头-154、咬合螺头-155、集油下盘-1351、拉油杆-1352、旋转上盘-1353、分流细管-1354、连接器-1355、撞击杆-1551、压缩轴-1552、弹簧-1553、限位卡盘-1554、螺头-155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图1~图7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旋转阀的结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杆轴震动养护的室内消防栓,其结构包括:旋转阀1、阀座2、连套螺母3、出水管4、快速接头5,所述旋转阀1底部的水平固定在阀座2的顶端并且连接处通过密封处理,所述连套螺母3焊接固定在阀座2的底部并且呈一体结构,所述出水管4安设在阀座2的右侧并且内部相通,所述出水管4右侧的管口与快速接头5相互嵌套,所述旋转阀1其内部结构包括:转轮11、中心阀杆12、润油装置13、阀门14、防卡螺头15、密封下盖16,所述转轮11通过中部的螺母与中心阀杆12顶部的接合螺纹相互咬合,所述阀门14安设在润油装置13的底部并且中轴与中心阀杆12相连接,所述密封下盖16紧密在防卡螺头15的底部,所述防卡螺头15中部的螺纹块与中心阀杆12底部的外螺纹相嵌套,上述润油装置13外部有旋转的壳体并且中心有套管与中心阀杆12分离,避免中部卡死导致润油装置13也无法进行排油润滑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润油装置13由中路油管131、油箱132、连轴133、活动环134、润油盘135、润油套管136组成,所述中路油管131固定在油箱132的顶部,所述连轴133固定在油箱132与润油盘135之间并且内部为中通状态,所述润油套管136固定在润油盘135的底部,且内表面嵌套在中心阀杆12光滑外壁的四周,上述润油套管136固定在中心阀杆12的周围存在微小的缝隙便于对油路进行引导的同时,内部在每次工作后会有一定的油膜存在对中心阀杆12的杆体进行保护,以及油会逐渐滴落至螺纹口进行长期的润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卡螺头15由电磁块151、吸附块152、弹性外杆153、撞击球头154、咬合螺头155组成,所述电磁块151安设在吸附块152的右侧,所述吸附块152后端嵌套在弹性外杆153的右侧表面,所述弹性外杆153嵌入撞击球头154顶部的槽座内并且通过焊接加强固定,所述咬合螺头155固定在电磁块151的底部并且相互平行嘛,上述撞击球头154在弹性外杆153的支撑下进行活动,在电磁块151产生的不间断的磁性吸力中活动,产生撞击,撞击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将锈蚀的位置不断撞松动,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就能够快速开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润油盘135由集油下盘1351、拉油杆1352、旋转上盘1353、分流细管1354、连接器1355组成,所述集油下盘1351中心与拉油杆1352底杆相固定,所述拉油杆1352顶部的表壁与旋转上盘1353中心的轴套相互契合,所述分流细管1354设有四个并且呈环形阵列安设在旋转上盘1353的内槽,上述使用分流细管1354主要是控制油量,一旦每次吸出的油量过多容易造成润滑油的浪费,出现润滑油干涸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合螺头155由撞击杆1551、压缩轴1552、弹簧1553、限位卡盘1554、螺头1555组成,所述撞击杆1551通过中部的压缩轴1552呈45°固定在螺头1555两侧的活动槽内,所述限位卡盘1554紧贴弹簧1553的底部,所述紧贴弹簧1553顶端与压缩轴1552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油下盘1351为固定式,顶部的旋转上盘1353为活动式并且与带有旋转外槽的油箱132联动,使旋转上盘1353在旋转的时候与底部的集油下盘1351产生的上下活动进而使拉油杆1352进行抽油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头1555接近中心阀杆12处设有许多小气管,在压缩轴1552受到装置的时候气管内不断有气体吹出将一些干燥的锈粉吹掉,使不断撞击的过程中锈蚀的部位缝隙逐渐变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油杆1352在集油下盘1351与旋转上盘1353分离的情况下会产生吸力。

工作原理:

在使用中连套螺母3将阀座2固定在消防总管上然后通过旋转阀1控制出水管4的水流情况,然后通过快速接头5外接水管进行室内灭火工作。

其中的转轮11固定在中心阀杆12的顶部控制阀门14的开合装状,并且与润油装置13间存在空隙,避免了中心阀杆12卡死而润油装置13无法工作的情况。

一旦出现紧急的情况楼层的报警系统就会启动,然后连接报警系统的电磁块151就会产生间歇性的磁力吸引撞击球头154,使撞击球头154在弹性外杆153的支撑下高频撞击咬合螺头155,螺头155受到撞击一方面能够先对中心阀杆12螺纹进行松动处理避免锈迹卡死的情况,一方面能够通过管道发声更加明显提醒到周围的人们。

在开启转轮11前可以先转动润油盘135使润油套管136渗油对中心阀杆12位置的螺纹进行润滑开合的时候更加的省力快速,同时能够对中心阀杆12进行保养减少锈蚀的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