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9093发布日期:2018-12-05 19:15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里程越来越多,大型输电铁塔数量也日益增多,由于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对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输电线路铁塔一般设置脚钉供高空作业人员攀登,并且安装防坠落导轨,与防坠器配合防止作业人员坠落,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现有人工登塔防坠落导轨,一般截面形状为T型,为Q345材质,功能较为单一,单位长度自重较重,搬运困难,导轨加工质量不理想,安装过程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防坠落导轨连接安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该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单位长度重量轻,便于搬运安装,防腐蚀性能好。导轨本体截面形状采用挤压加工,导轨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可为人力登塔所使用的防坠器或者人力登塔助爬设备提供良好的攀爬工作平面,易于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导轨本体之间连接安全可靠,尺寸精度高,可保证防坠自锁器等顺利通过;铁塔与导轨连接位置可调,安装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包括导轨本体和导轨连接杆,导轨本体含有第一底部条板、第二底部条板和顶部条板,第一底部条板与第二底部条板左右间隔设置,第一底部条板的顶部和第二底部条板的顶部均与顶部条板的底面连接,第一底部条板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二底部条板凸出的第一内凸出部,第二底部条板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一底部条板凸出的第二内凸出部,第一底部条板和第二底部条板之间形成导轨内通槽,第一内凸出部和第二内凸出部之间形成导轨外通槽,导轨内通槽与导轨外通槽连通,导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相邻的两个导轨本体的导轨内通槽内。

顶部条板的顶面内设有顶部避让槽,顶部避让槽位于第一底部条板和第二底部条板之间,顶部避让槽的开设方向与导轨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顶部避让槽的断面为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的顶端朝向导轨内通槽,顶部避让槽内设有连接沉孔,连接沉孔为通孔,连接沉孔位于导轨本体的两端。

第一底部条板的左侧面与第二底部条板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顶部条板的宽度,第一底部条板的左侧面到顶部条板的左侧边的距离等于第二底部条板的右侧面到顶部条板的右侧边的距离。

第一底部条板的左侧面到顶部条板的左侧边之间的顶部条板为顶部条板左翼板,第二底部条板的右侧面到顶部条板的右侧边之间的顶部条板为顶部条板右翼板,顶部条板左翼板与顶部条板右翼板与互为镜像。

该等腰梯形的顶端与导轨内通槽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顶部条板左翼板的厚度,顶部条板左翼板的顶面与顶部条板左翼板的左侧面之间设有外倒角。

第一底部条板和第二底部条板均与顶部条板垂直,第一底部条板和第二底部条板相互平行,第一底部条板和第二底部条板互为镜像,导轨内通槽的开设方向和导轨外通槽的开设方向均与导轨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顶部条板的顶面内设有顶部避让槽,顶部避让槽内设有连接沉孔,连接沉孔为通孔,连接沉孔位于导轨本体的两端,顶部避让槽的断面为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的顶端朝向导轨内通槽,导轨内通槽的宽度等于该等腰梯形的底端的宽度。

第一底部条板的右侧面与导轨内通槽的底面之间设有倒圆,第一底部条板的右侧面与第一内凸出部的顶面之间设有第一倒角,第一内凸出部的右侧面与第一内凸出部的顶面之间设有第二倒角,导轨连接杆的断面与导轨内通槽的断面相匹配,导轨连接杆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位置与连接沉孔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还包括导轨固定件,所述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能够通过导轨固定件与铁塔连接固定,导轨本体通过螺栓和螺母与导轨固定件连接固定,螺栓的头部位于导轨内通槽内,螺栓的头部与第一内凸出部和第二内凸出部卡接,螺栓依次穿过导轨外通槽、导轨固定件和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铁塔防坠落导轨单位长度重量重,运输及安装困难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铁塔防坠落导轨加工精度差,导轨对接处导向性差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登塔作业人员使用的防坠器的运行通道,也可为其它自动化设备登塔提供了精度较好的工作平面,有效解决了铁塔防坠落导轨功能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的导轨本体与导轨连接杆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导轨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导轨本体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导轨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轨连接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的分解示意图。

10、导轨本体;20、导轨连接杆;30、导轨固定件;

11、第一底部条板;12、第二底部条板;13、顶部条板;14、导轨内通槽;15、导轨外通槽;16、倒圆;17、左工作面;18、右工作面;

111、第一内凸出部;112、第一倒角;113、第二倒角;121、第二内凸出部;

131、顶部避让槽;132、连接沉孔;133、顶部条板左翼板;134、顶部条板右翼板;135、外倒角;

21、螺纹孔;22、沉头螺钉;

31、螺栓;3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包括多根导轨本体10和多根导轨连接杆20,导轨本体10含有第一底部条板11、第二底部条板12和顶部条板13,第一底部条板11与第二底部条板12左右间隔设置,第一底部条板11的顶部和第二底部条板12的顶部均与顶部条板13的底面连接,第一底部条板11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二底部条板12凸出的第一内凸出部111,第二底部条板12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一底部条板11凸出的第二内凸出部121,第一底部条板11和第二底部条板12之间形成导轨内通槽14,第一内凸出部111和第二内凸出部121之间形成导轨外通槽15,导轨内通槽14与导轨外通槽15连通,且导轨内通槽14与导轨外通槽15连通后形成倒凸字形结构,导轨连接杆20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相邻的两个导轨本体10的导轨内通槽14内,如图1至5所示。

该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的导轨本体10和导轨连接杆20可以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单位长度重量轻,便于搬运安装,防腐蚀性能好。导轨本体截面形状采用挤压加工,导轨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导轨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可为人力登塔所使用的防坠器或者人力登塔助爬设备提供良好的攀爬工作平面,易于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导轨本体之间连接安全可靠,尺寸精度高,可保证防坠自锁器等顺利通过;铁塔与导轨连接位置可调,安装简单快捷。

在本实施例中,顶部条板13的顶面内设有顶部避让槽131,顶部避让槽131位于顶部条板13的顶面的中央,在顶部条板13的顶面上,顶部避让槽131的左侧为左工作面17,顶部避让槽131的右侧为右工作面18,左工作面17与右工作面18位于同一平面内,顶部避让槽131位于第一底部条板11和第二底部条板12之间,顶部避让槽131的开设方向与导轨本体10的延伸方向相同,即顶部避让槽131的开设方向和导轨本体10的延伸方向均为垂直于图3的纸面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顶部避让槽131的断面为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的顶端朝向导轨内通槽14,顶部避让槽131内设有连接沉孔132,连接沉孔132为通孔,连接沉孔132位于导轨本体10的两端。具体的,如图4所示,导轨本体10的两端各设有三个连接沉孔132,导轨连接杆20插入导轨本体10的导轨内通槽14后,沉头螺钉22能够依次穿过导轨本体10和导轨连接杆20将导轨本体10和导轨连接杆20连接固定,从而连接相邻的两根导轨本体10,导轨内通槽14可以称为导向孔,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部条板11的左侧面与第二底部条板12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L1小于顶部条板13的宽度L2,第一底部条板11的左侧面到顶部条板13的左侧边的距离L3等于第二底部条板12的右侧面到顶部条板13的右侧边的距离L4,如图3所示。每根导轨本体10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每根导轨本体10的断面均为左右对称结构,如图3所示,导轨本体10的断面的左侧和右侧关于图3中的中心线互为镜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部条板11的左侧面到顶部条板13的左侧边之间的顶部条板13为顶部条板左翼板133,第二底部条板12的右侧面到顶部条板13的右侧边之间的顶部条板13为顶部条板右翼板134,顶部条板左翼板133与顶部条板右翼板134与互为镜像,如图3所示。该等腰梯形(即顶部避让槽131)的顶端与导轨内通槽14的底端之间的距离L5大于顶部条板左翼板133的厚度L6,顶部条板左翼板133的顶面与顶部条板左翼板133的左侧面之间设有外倒角13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部条板11和第二底部条板12均与顶部条板13垂直,如图3所示,第一底部条板11和第二底部条板12相互平行,第一底部条板11和第二底部条板12互为镜像,导轨内通槽14的开设方向和导轨外通槽15的开设方向均与导轨本体10的延伸方向相同。即导轨内通槽14的开设方向和导轨外通槽15的开设方向均为垂直于图3的纸面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内通槽14的宽度L7等于该等腰梯形(顶部避让槽131)的底端的宽度L8。第一底部条板11的右侧面与导轨内通槽14的底面之间设有倒圆16,第一底部条板11的右侧面与第一内凸出部111的顶面之间设有第一倒角112,第一内凸出部111的右侧面与第一内凸出部111的顶面之间设有第二倒角113,导轨连接杆20的断面与导轨内通槽14的断面相匹配,导轨连接杆20上设有螺纹孔21,螺纹孔21的位置与连接沉孔132的位置相对应。

具体的,导轨连接杆20上设有六个螺纹孔21,当需要将两根导轨本体10连接固定时,如图1所示,需要先将导轨连接杆20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导轨本体10的导轨内通槽14,沉头螺钉22能够依次穿过导轨本体10的连接沉孔132和导轨连接杆20的螺纹孔21从而将导轨本体10和导轨连接杆20连接固定,以实现连接相邻的两根导轨本体10,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还包括导轨固定件30,所述铁塔用多功能防坠落导轨能够通过导轨固定件30与铁塔连接固定,导轨固定件30为片状金属件,导轨固定件30的断面呈直角形,导轨固定件30的一端与导轨本体10连接固定,导轨固定件30的另一端能够与铁塔连接固定,如图6所示。导轨本体10通过螺栓31和螺母32与导轨固定件30连接固定,螺栓31的头部位于导轨内通槽14内,第一底部条板11和第二底部条板12能够夹持螺栓31的头部以防止(或限制)螺栓31转动,螺栓31的头部能够在导轨内通槽14内沿垂直于图6的纸面方向滑动,螺栓31的头部与导轨内通槽14相匹配,螺栓31的头部与第一内凸出部111和第二内凸出部121卡接,螺栓31依次穿过导轨外通槽15、导轨固定件30和螺母32,从而将导轨本体10与导轨固定件30连接固定。

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绝对位置关系进行表述,其中的方位词“顶”表示图3中的上侧方向,“底”表示图3中的下侧方向,“左”表示图3中的左侧方向,“右”表示图3中的右侧方向。但表示方式不适用于导轨内通槽14和顶部避让槽131,导轨内通槽14的底端为图3中导轨内通槽14的上端,导轨内通槽14的顶端为图3中导轨内通槽14的下端。上述方位词不能理解或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在图3中,L1=28mm,L2=50mm,L3=L4=11mm,L5=L6=5mm,L7=18mm,L8=18mm。

在本实用新型中,导轨本体10的长度可根据铁塔安装需要设定,导轨本体10为登塔作业人员使用的防坠器或者人力登塔助爬设备提供运行通道,减轻登塔作业人员登塔强度并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导轨连接杆20将所有标准长度的导轨本体10连接为一体;导轨固定件30将导轨本体10固定到铁塔对应的安装位置处,固定结构点位之间的距离根据设计及安装需要进行设置。

导轨本体10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挤压加工成型,导轨本体10的中部为完全贯穿的导向孔(导轨内通槽14),导向孔下方为紧固面,两侧为限制面,紧固面、限制面与螺栓31配合使用,该导向孔可作为导轨对接处的导向孔,也是导轨安装固定点的安装孔;导轨本体两端分别设置若干个连接沉孔132;导轨本体上表面为工作面,工作面加工有避让槽,防止连接螺栓影响对防坠器等工具的使用;防坠器或者人力登塔助爬设备通过夹持顶部条板左翼板133与顶部条板右翼板134的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在导轨上运行。防坠器在正常状态下,沿着导轨自由滑动,当登塔人员发生坠落时,防坠器通过锁死结构牢固锁死该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保障登塔作业人安全;人力登塔助爬设备通过夹持并压紧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产生正压力,进而产生相应的摩擦力,为登塔人员提供一定的提升力,来帮助减轻和缓解登塔人员的作业强度。

导轨连接杆20的截面与导轨本体10的导向孔为形状配合,其尺寸大小相一致,导轨连接杆20的四周面与导向孔的四周面相互接触配合,保持导轨对接处的直线性。导轨连接杆20分别插入相邻导轨端部,两端分别通过若干沉头螺钉22与导轨端部的连接沉孔132相连接紧固。导轨连接杆20在将导轨本体10连接为一体的同时,也增加了导轨的刚性。

导轨本体10在与铁塔固定时,如图6和图7所示,若干六角头螺母32放置在导轨导向孔结构中,导向孔下侧的紧固面与螺母32的端面接触,与连接螺母一起,将导轨固定件30与导轨本体10固定在一起;导轨导向孔两侧的限制面距离尺寸大小处于螺栓31的头部的六边形的对边距离尺寸与对角距离尺寸范围内,对连接螺栓帽起限位作用,保证连接螺栓不会绕轴向转动;连接板通过螺栓与铁塔上对应的安装位置处的结构相互连接,导轨固定件30的角度可根据导轨在铁塔上的安装角度进行调整以适应铁塔安装结构。由于导轨导向孔为通孔结构,起紧固作用的六角头螺栓可在导向孔中任意位置固定,故导轨固定结构可以具有位置的通用性,对铁塔上安装点的位置要求不再苛刻,连接位置可调,能够很好的适应多变的铁塔结构,极大的提高了该导轨在铁塔上安装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