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3460发布日期:2019-02-12 21:4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领域的紧急逃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操作简单、无需借助电源且可靠性高的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高楼火灾具有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和扑救难度大的特点,由于高楼结构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失火难以控制和逃离。目前人们在遇到高楼火灾时,最常用的是寻找绳索或使用床单等物品连成绳索攀爬而下,但是这种措施极易发生绳索断裂或绳索被火烧断从而造成逃生人员的伤亡;另外,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帮助人们高楼火灾逃生的缓降器、缓降吊篮等,要不操作复杂,不利于人们快速逃离,特别是对孩童或者老年人不易使用;要不需要利用电源来保持缓降器的正常运转,然而,火灾发生时,往往大楼的电力系统都比较容易遭到毁损无法提供电力,因此这种缓降器也不能发挥良好的使用效果。而且,利用电源来工作的缓降器往往成本比较高,也不适合大规模普及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高楼火灾逃生装置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可以在火灾发生时帮助人们快速撤离,逃生装置操作简单、无需借助电源且可靠性高。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包括与建筑物墙面固定且设置在窗台或阳台附近的箱体,固定在箱体内部的救生索缠绕机构,救生索减速机构以及人员承重及固定带,救生索缠绕在救生索缠绕机构上并穿过所述的救生索减速机构,所述的救生索的一端设有开口可闭合的吊钩,所述的承重及固定带设有与吊钩连接的连接环;所述的救生索减速机构包括与箱体固定的上槽钢,与箱体连接且可上下移动的下槽钢,所述的上槽钢上固定有多个上压辊,所述的下槽钢上固定有与上压辊对应的下压辊,所述的上槽钢与下槽钢的两端通过可以调整两者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螺栓连接;所述的救生索缠绕机构包括与箱体固定的绕线架,设置在绕线架之间的绕线轴,救生索缠绕在绕线轴上,所述的绕线轴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螺栓上标有调整刻度,对应不同的体重数值。

再优选的,所述救生索的长度设置为放下后其末端距离地面0.5米到1米。

再优选的,所述的承重及固定带设有一根或两根。

再优选的,所述的上压辊与下压辊的边缘带有一定弧度,救生索从上压辊与下压辊的弧形槽中穿过。

再优选的,所述的绕线轴与绕线架之间设有轴承。

再优选的,所述的救生索缠绕机构与救生索减速机构之间设有第一引导轮,在救生索减速机构之后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引导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无需电力即可实施高楼被困人员的安全降落,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工作可靠且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的救生索减速机构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的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的救生索缠绕机构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的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的人员承重及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及优点详述如下。

参照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逃生装置包括与建筑物墙面固定且设置在窗台或阳台附近的箱体100,固定在箱体100内部的救生索缠绕机构10,救生索减速机构20以及人员承重及固定带40,救生索30缠绕在救生索缠绕机构10上并穿过所述的救生索减速机构20,所述的救生索的一端设有开口可闭合的吊钩34,所述的承重及固定带40设有与吊钩34连接的连接环42;参见图2,所述的救生索减速机构20包括与箱体100固定的上槽钢211,与箱体100连接且可上下移动的下槽钢213,所述的上槽钢211上固定有多个上压辊251,所述的下槽钢213上固定有与上压辊251对应的下压辊253,所述的上槽钢211与下槽钢213的两端通过可以调整两者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螺栓23连接;参见图3,所述的救生索缠绕机构10包括与箱体固定的绕线架12,设置在绕线架12之间的绕线轴14,救生索30缠绕在绕线轴14上,所述的绕线轴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6。

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发生火灾时,被困高楼的人首先根据脱困人员的体重数据通过调节螺栓23调整上压辊251和下压辊253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救生索负重后的下降速度,保证下降过程中人身安全,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螺栓23上标有调整刻度,对应不同的体重数值;然后用承重及固定带40将脱困人员的臀部及/或腰部固定,将承重及固定带40一端的连接环与救生索一端的吊钩扣接,然后即可以从窗台或阳台实施高空降落。为保证自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所述救生索的长度以可以降落到距离地面0.5米到1米的距离为宜;所述的承重及固定带设有一根或两根。

为了保证降落过程中救生索不至于在减速机构中发生移位,避免脱困人员坠落,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压辊251与下压辊253的边缘带有一定弧度,救生索从上压辊251与下压辊253的弧形槽中穿过。

另外,为了方便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的多次使用,所述的救生索缠绕机构10的绕线轴14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6,当前一个脱困人员安全降落后,后面的待脱困人员先将救生索减速机构20的调节螺栓23松开,然后旋转把手16即可将救生索收回,重复上述的操作,即可进行下一个脱困人员的降落过程。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为了使救生索缠绕机构10顺利的放绳和收绳,所述的绕线轴14与绕线架12之间设有轴承124。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降落过程的顺利进行,所述的救生索缠绕机构10与救生索减速机构20之间设有第一引导轮102,在救生索减速机构20之后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引导轮203。

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自助逃生装置,无需电力即可实施高楼被困人员的安全降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且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