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烟排烟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6499发布日期:2019-04-16 23:2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烟排烟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烟排烟控制柜。



背景技术:

防烟排烟控制柜内安装双电源开关、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和消防联动模块等装置。发生火灾时,防烟排烟控制柜启动消防风机,防止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等空间聚集,并将走道、房间等内的烟气排至建筑物外,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消防风机有三种启动方式,即火灾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内可手动启动;控制柜上手动启动。

而上述技术具有以下缺点:自动启动需经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远离控制柜手动启动时需经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故障或防烟排烟控制柜设置于手动状态时,防烟排烟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消防联动模块安装于控制柜中,消防联动模块和电力设备互相干扰,导致消防联动控制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24V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线缆和380V的电力线缆贴邻敷设,线路繁杂,安装和维护较困难,故障排除耗时长;纸质消防标志在潮湿环境中易破损,需要经常更换;箱体顶部开敲落孔,安装时敲掉铁片,操作麻烦,空洞边缘损伤线缆;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防烟排烟控制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烟排烟控制柜,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烟排烟控制柜,包括柜体、柜门、常闭加压送风口和排烟阀,所述柜体内部分为消防联动区和电力控制区两个功能单元,中间通过分隔板隔离;所述消防联动区和电力控制区外端均安装有柜门,且通过合页与柜体连接,所述柜门上通过铆钉固定安装有消防标志,消防标志采用1mm厚镜面不锈钢;所述柜体两侧上端均安装有通风格栅;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空洞,该空洞内安装有消防联动线路接线端子,所述消防联动区和电力控制区内的线路通过消防联动线路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电力控制区内垂直安装有控制接线端子,水平安装PE线接线排和N线接线排;所述防烟排烟控制柜连接防烟风机和排烟风机,所述常闭加压送风口和排烟阀带有一对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该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通过中间继电器接入到防烟排烟控制柜。

进一步的,所述电力控制区的柜门上安装有多功能数显表、标示牌、柜门把手、转换开关、启停控制按钮和过载声光报警器及试验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消防联动区的柜门上安装有柜门把手和消防电话。

进一步的,所述消防联动区和电力控制区上均设有矩形接线洞。

进一步的,所述消防联动区内安装有消防短路模块、消防电源监控模块和消防联动输入输出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力控制区内还安装有源转换开关、断路器、接触器、电流互感器、热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继电器可采用直流中间继电器或交流中间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加压送风口或排烟阀开启时,不需经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风机能自动启动;常闭加压送风口和排烟阀的常闭触点或常开触点通过直流中间继电器或交流中间继电器接入防烟排烟控制柜;将控制柜分为消防联动区和电力控制区两个功能单元,单元之间通过冷轧钢板分隔,冷轧钢板预留安装消防联动线路接线端子,将消防联动模块和电力设备隔离,减低干扰,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24V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线缆和380V的电力线缆分别敷设于不同的功能单元中,通过消防联动线路接线端子连接,接线简单,安装、检修和维护方便;控制接线端子于电力控制区内垂直安装,方便中间继电器于接触器间线路连接;消防联动线路接线端子于消防联动区和电力控制区间分隔板下垂直安装,方便两区线路连接;消防标志采用镜面不锈钢;控制柜两侧顶部设置通风格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烟排烟控制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烟排烟控制柜主回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烟排烟控制柜柜内器件布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烟排烟控制柜控制线路接线示意图。

图中:1、柜体;2、柜门;3、消防标志;4、多功能数显表;5、合页;6、标示牌;7、柜门把手;8、转换开关;9、启停控制按钮;10、过载声光报警器及试验按钮;11、消防电话;12、通风格栅;13、矩形接线洞;14、消防联动区;15、分隔板;16、双电源转换开关;17、断路器;18、接触器;19、电流互感器;20、热继电器;21、中间继电器;22、PE线接线排;23、N线接线排;24、控制接线端子;25、消防联动线路接线端子;26、消防短路模块;27、消防电源监控模块;28、消防联动输入输出模块;29、电力控制区;30、防烟风机;31、排烟风机;32、常闭加压送风口;33、排烟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防烟排烟控制柜,包括柜体1、柜门2、常闭加压送风口31和排烟阀32。柜体1内部分为消防联动区14和电力控制区29两个功能单元,中间通过分隔板15隔离,分隔板15采用2.0mm冷轧钢板,焊接后表面采用环氧树脂粉末喷涂,避免信号交叉干扰;分隔板15上设置有空洞,该空洞内安装有消防联动线路接线端子25,消防联动区14和电力控制区29内的线路通过消防联动线路接线端子25连接,消防联动线路接线端子25垂直安装于消防联动区14和电力控制区29,方便两区线路连接;消防联动区14和电力控制区29外端均安装有柜门2,且通过合页5与柜体1连接,柜体1和柜门2采用3.0mm厚冷轧钢板,焊接后表面采用环氧树脂粉末喷涂;柜门2上通过铆钉固定安装有消防标志3,消防标志3采用1.0mm厚镜面不锈钢;柜体1两侧上端均安装有通风格栅12,通风格栅12采用1.2mm厚不锈钢网,用于散热,格栅避免小动物进入柜中破坏设备;电力控制区29内垂直安装有控制接线端子24,方便中间继电器21和接触器18间线路连接;电力控制区29内水平安装PE线接线排22和N线接线排23,PE线接线排22和N线接线排23均采用50X5铜排制作,方便线路连接。

防烟排烟控制柜连接防烟风机30和排烟风机31,所述常闭加压送风口32和排烟阀33带有一对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该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通过中间继电器21接入到防烟排烟控制柜;防烟风机30和排烟风机31的统称为消防风机,防烟风机安装于防烟机房,排烟风机安装于排烟机房,当防烟风机和排烟风机安装于同一机房时,机房名称为防烟排烟机房。图2所示的消防风机数量仅为示意,具体数量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常闭加压送风口31和排烟阀32带有一对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该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通过中间继电器21接入到防烟排烟控制柜。中间继电器21可采用直流中间继电器或交流中间继电器。常闭加压送风口32可手动打开,安装于消防前室;排烟阀33可手动打开,安装于走道和房间等;

图4中,C2为防烟排烟控制柜控制线路,连接消防控制室和防烟排烟控制柜,用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自动启动消防风机;C3为防烟排烟控制柜控制线路,连接消防控制室和防烟排烟控制柜,用于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消防风机;C4为防烟排烟控制柜控制线路,不需经过消防控制室,直接连接常闭加压送风口和防烟排烟控制柜,或直接连接烟阀或排烟口和防烟排烟控制柜,用于不经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风机。

电力控制区29的柜门2上安装有多功能数显表4、标示牌6、柜门把手7、转换开关8、启停控制按钮9和过载声光报警器及试验按钮10;多功能数显表4全面显示电压、电流、电能、功率、频率及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标示牌6采用0.5mm厚镜面不锈钢,铆钉装于柜门2,用于标注控制开关、按钮或指示灯的功能;柜门把手7为无锁,不需要借助其他设备可直接开启,方便检修维护,尤其是发生火灾时,消防员等可直接打开柜门进行操作和维护;转换开关8可以设定消防风机工作于自动、手动、停止状态中的一种;启停控制按钮9按下复位型,自带指示灯,红色为停止按钮,绿色为启动按钮,不需要打开柜门就可以直接启动或者停止消防风机;并显示消防风机的运行或停止状态;对于过载声光报警器及试验按钮10,线路过载时,灯亮声响控制按钮,按动试验按钮可以检验过载声光报警器能否正常工作,按钮为按下复位型;消防联动区14的柜门2上安装有柜门把手7和消防电话11;消防电话11直接连接至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无需拨号,拿起话筒即可直接对话;

消防联动区14和电力控制区29上均设有矩形接线洞13;电力控制区29上预留的矩形接线洞13用于电力线缆和直接启动线缆进出,与电气槽盒相连接,孔洞装有护线圈,用于保护线缆;消防联动区14上预留的矩形接线洞13用于火灾自动报警线缆进出,与消防槽盒相连接,孔洞装有护线圈,用于保护线缆;

消防联动区14内安装有消防短路模块26、消防电源监控模块27和消防联动输入输出模块28。消防短路模块26线路接至消防控制室,防止故障范围扩大;消防电源监控模块27线路接至消防控制室,方便于消防控制室内远程监控消防线路运行状况;消防联动输入输出模块28线路接至消防控制室,用于消防联动控制,同时反馈控制柜信息至消防控制室。

电力控制区29内还安装有源转换开关16、断路器17、接触器18、电流互感器19、热继电器20和中间继电器21。双电源转换开关16两路电源引自上级配电柜;断路器17内设瞬时脱扣器,用于短路保护和检修隔离;接触器18控制消防风机;电流互感器19的测量精度0.5;热继电器20线路过载时只报警不动作,与柜门2上的过载声光报警器及试验按钮10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范围内。本申请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