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高层火灾逃生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7439发布日期:2020-03-20 06:29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高层火灾逃生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火灾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高层火灾逃生包。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消防应急救援装备能力与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严重失衡,一是装备的举高和远射能力远远落后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发展,现有的消防水罐车喷水灭火能力仅仅为8层楼高,最高的云梯车举高能力也只有15层左右,对于更高的高层建筑火灾来说,这些应急救援装备只能是“望楼兴叹”;二是装备的体积庞大、机动性差,受道路交通、建筑周边环境影响严重,经常因复杂的地形、障碍阻挡而延误时机,三是装备的救援能力差,现有云梯车一次升降只能营救2至3人,一旦遇上高楼火灾,不能满足现场实际救援需要。

现有的高层火灾逃生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在人员由高处向低处传送途中人员不与墙壁摩擦,需要人的手脚去托扶墙壁使身体受反向力而与墙壁保持距离,这增加了手脚不便的人员在使用逃生包时的难度,而在下层建筑也有烟雾排出时,人员的视野受阻,更会增加处于高层人员使用逃生包下降时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高层火灾逃生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高层火灾逃生包,其特征在于:包括逃生包本体、旋转气囊、缓降器、电动气球泵、通气管;所述逃生包本体包括包体、左绑带、右绑带、下绑带,所述左绑带、右绑带、下绑带之间通过锁扣连接,所述缓降器安装在所述包体内部,所述电动气球泵安装在所述包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缓降器的下方;所述左绑带和所述右绑带都可旋转的连接有一个所述旋转气囊;所述通气管一端与所述旋转气囊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动充气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气囊包括气囊本体、气囊连接头、通气管固定盖和轴承,所述气囊连接头固定在所述气囊本体的开口处;所述通气管固定盖与所述气囊连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气囊连接头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左绑带和所述右绑带上固定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轴承的外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旋转气囊连接一端固定有一气管连接头,所述气管连接头外侧面还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在所述气囊连接头和所述气管连接头之间起密封作用;所述气管连接头套接入所述气囊连接头内,通过旋紧所述通气管固定盖,所述气囊连接头相对所述气管连接头在轴向固定,径向可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逃生包左右绑带上连接旋转气囊,在高层人员使用逃生包下降过程中,旋转气囊代替人的手脚来支托墙壁,降低了逃生包的使用难度,也为手脚不便的人员在使用高层逃生包时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气囊、左绑带和通气管处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3,一种多功能高层火灾逃生包,其特征在于:包括逃生包本体1、旋转气囊2、缓降器3、电动气球泵4、通气管5;所述逃生包本体1包括包体11、左绑带12、右绑带13、下绑带14,所述左绑带12、右绑带13、下绑带14之间通过锁扣连接,所述缓降器3安装在所述包体11内部,所述电动气球泵4安装在所述包体11内部且位于所述缓降器3的下方;所述左绑带12和所述右绑带13都可旋转的连接有一个所述旋转气囊2;所述通气管5一端与所述旋转气囊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动充气泵4连接。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气囊2包括气囊本体21、气囊连接头22、通气管固定盖23和轴承24,所述气囊连接头22固定在所述气囊本体21的开口处;所述通气管固定盖23与所述气囊连接头2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轴承24的内圈与所述气囊连接头22配合。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绑带12和所述右绑带13上固定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与所述轴承24的外圈配合。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5与所述旋转气囊2连接一端固定有一气管连接头51,所述气管连接头51外侧面还套设有密封圈52;所述密封圈52在所述气囊连接头22和所述气管连接头51之间起密封作用;所述气管连接头51套接入所述气囊连接头22内,通过旋紧所述通气管固定盖23,所述气囊连接头22相对所述气管连接头51在轴向固定,径向可旋转运动。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缓降器3包括绳索收容体31、绳索32和吊钩33,所述绳索32固定并缠绕在所述绳索收容体31上,所述吊钩33连接在所述绳索32的头部,使用过程中所述吊钩33与建筑物窗口预置的支撑环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启动所述电动气球泵4,所述旋转气囊2胀大成型,直到所述旋转气囊2中的气体在进气口处向外的压力等于所述电动气球泵4向内充气的压力时,所述旋转气囊2完成充气过程,由于此时仍受所述电动气球泵4的充气作用,所述旋转气囊2中的气体不会泄露;穿装高层逃生包的人员在下降过程中,所述旋转气囊2与墙壁接触且相对墙壁进行滚动向下运动,当人员降落至地面后,关闭所述电动气球泵4,所述旋转气囊2泄气后收起,完成使用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