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带连接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9139发布日期:2020-09-25 18:1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保险带连接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连接物或绳索连接至保险带的保险带连接点。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挂绳(lanyard)连接至防坠器、绳索访问口或绳索救援保险带的保险带连接点。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险带连接点,包括:

主体;

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用于将所述主体连接至保险带;以及

一个或多个摩擦孔,所述一个或多个摩擦孔限定在所述主体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摩擦孔被构造且被尺寸设计成容纳以环状结构和以摩擦配合的方式两次穿过其中的绳索,当所述绳索处于张紧状态时,所述环状结构在由所述摩擦配合提供的摩擦力下闭合,从而用作减震器。

应当理解,当设置一个摩擦孔时,环状结构可以成环的形式。此外,应当理解,当设置两个或更多个摩擦孔时,环状结构可以成发夹环(hairpin-loop)的形式。

可以设置有用于将任何其它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连接至所述主体的第二连接部分。所述一个或多个设备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安全钩、绳索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可以为传统的d形环结构。

所述连接部分可以为限定在所述主体中的用于允许所述保险带的束带穿过其中的狭缝的形式。所述狭缝可以限定在d形环结构与摩擦孔之间。因此,束带可以从主体的第一侧进入并穿过狭缝,然后从主体的第二侧进入并穿过d形环结构的开口。

所述主体可以是任何几何形状,优选地,在侧视图中成u形,其中,所述连接部分位于所述主体的弯曲部的中间附近,使得,在使用时,所述d形环结构和主体的包括一个或多个摩擦孔的孔部分远离佩戴所述保险带的人延伸,从而使人易于访问所述摩擦孔和所述d形环结构。所述主体可以由选自包括不锈钢、合金、铝合金、碳和塑料的组的任何合适的刚性和/或弹性材料制成。

可替选地,所述主体可以被构造成扁平的,其中,所述连接部分可以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部区域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位于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端部区域相对的第二端部区域处,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摩擦孔位于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主体中限定一对摩擦孔,以允许绳索通常以波浪状方式两次编织穿过所述摩擦孔。按照波浪状方式,绳索可以从主体的进入侧进入所述一对摩擦孔中的第一摩擦孔,并在主体的出口侧上离开第一摩擦孔,然后,绳索可以从主体的出口侧进入所述一对摩擦孔中的第二摩擦孔,并在主体的进入侧上离开所述一对摩擦孔中的第二摩擦孔。绳索可以被编织/布置成在各个摩擦孔之间形成发夹环,使得绳索的形成发夹环的长度大于所述一对摩擦孔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主体中限定四个摩擦孔,从而允许绳索通常以波浪状方式编织穿过所述摩擦孔而形成三个环状结构。中间的环状结构可以更大,并且可以为发夹环,其中,绳索的形成发夹环的长度大于之间形成该发夹环的摩擦孔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主体中限定五个摩擦孔,用于允许第一绳索四次编织/布置穿过所述摩擦孔,以形成类似于第二实施方式的三个环状结构。第五摩擦孔和中间摩擦孔可以允许第二绳索横向于第一绳索穿过其中并穿过由第一绳索形成的中心减震发夹环而被容纳。

应当理解,可以以多种构造来设置摩擦孔的数量,以容纳具有或不具有减震环的多个绳索之一。

附图说明

现在将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非限制性示例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保险带连接点。

在附图中:

图1和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示出孔部分和其中所示的特征的尺寸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仰视图;

图4为保险带连接点的替选版本的三维示意图;

图5包括:(a)图4的侧视图,以及(b)图4的平面图,这两个图均指示了其中所示的特征的尺寸;

图6为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俯视图;

图7为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透视图;

图8为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侧视图;

图9为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后视图;

图10为包括绳索的如图7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透视图;

图11为包括绳索的如图9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后视图;

图12为包括绳索的如图8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侧视图;

图13为包括绳索的如图6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俯视图;

图14为包括保险带的束带的如图13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俯视图;

图15为包括保险带的束带的如图10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透视图;

图16为包括保险带的束带的如图12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侧视图;

图17为包括保险带的束带的如图11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后视图;

图18为包括第二绳索的如图14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俯视图;

图19为包括第二绳索的如图15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透视图;

图20为包括第二绳索的如图16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侧视图;

图21为包括第二绳索的如图17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后视图;

图22为包括安全钩的如图18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俯视图;

图23为包括安全钩的如图19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透视图;

图24为包括安全钩的如图20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侧视图;以及

图25为包括安全钩的如图21所示的保险带连接点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总体参照附图标记10,其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保险带连接点的实施方式。保险带连接点10包括主体12、限定在主体12中的以狭缝14的形式的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用于允许保险带(未示出)的束带16穿过其中,从而将主体12连接至保险带。在主体12中限定有一个或多个摩擦孔18,摩擦孔18被构造且被尺寸设计成容纳以环状结构和以摩擦配合的方式两次穿过所述摩擦孔的绳索20,当绳索20处于张紧状态时,该环状结构在由摩擦配合提供的摩擦力下闭合,从而用作减震器。当设置两个或更多个摩擦孔18时,环状结构可以成发夹环22的形式(如图7所示)。

如在图1和图2中最佳所示的,设置有成d形环结构24的形式的用于将任何其它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连接至主体12的第二连接部分。该一个或多个设备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安全钩(如图22至图25所示)、绳索和支撑结构(未示出)。在连接状态下,可以通过所述支撑结构优选地经由连接至d形环结构24的绳索和/或安全钩26来支撑人的体重。

狭缝14在主体12中限定在d形环结构24与一个或多个摩擦孔18之间。狭缝14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变化的尺寸,以允许变化尺寸的(一个或多个)束带16穿过其中。

主体12由任何刚性和/或弹性材料制成,通常由不锈钢制成。

在图1和图2中,主体12被构造成在侧视图中成u形,其中狭缝14大体上位于u形主体12的弯曲部28的中间。因此,d形环结构24和主体12的限定一个或多个孔18的孔部分30在弯曲部28的两侧并且因此在狭缝14的两侧,使得,在使用时,d形环结构24和孔部分30远离佩戴保险带的人(未示出)延伸,从而允许人易于访问一个或多个摩擦孔18和d形环结构24。

孔部分30具有限定在其中的以梯形布置的五个摩擦孔18.1至18.5。这五个摩擦孔中的四个摩擦孔18.1至18.4被构造且被尺寸设计成允许绳索20通常以波浪状方式编织穿过其中(如图10至图13中最佳可见)。按照波浪状方式,绳索20从主体12的进入侧32进入第一摩擦孔18.1,并且在主体12的出口侧34上离开第一摩擦孔18.1,然后,绳索20从主体12的出口侧34进入第二摩擦孔18.2,并且在主体12的进入侧32上离开第二摩擦孔18.2。如上面所解释的,波浪状方式继续,直到绳索20编织穿过所有四个摩擦孔18.1至18.4。绳索20被编织成在摩擦孔18.2和摩擦孔18.3之间形成发夹环22,使得绳索20的形成发夹环22的长度大于摩擦孔18.2和摩擦孔18.3之间的距离。参照图18至图21,第五摩擦孔18.5被尺寸设计且被构造成允许第二绳索36相对于编织的绳索20横向穿过地被容纳。第二绳索36被布置成穿过发夹环22。限定在孔部分30中的摩擦孔18.1至18.5的梯形布置允许在使用时由绳索施加的张力均匀分布。因此,且参照图3,摩擦孔18.1和摩擦孔18.2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摩擦孔18.2和摩擦孔18.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以及摩擦孔18.3和摩擦孔18.4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分别是120°,而摩擦孔18.1的中心、摩擦孔18.5的中心和摩擦孔18.4的中心是等距间隔的。摩擦孔18.1至摩擦孔18.5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变化的尺寸,以便容纳穿过其中的变化的绳索20的直径。通常,摩擦孔18.1至18.5的每一者被尺寸设置成具有11mm的直径。

如在图14至图17中最佳可见的,束带16从主体12的第一侧38进入并穿过狭缝14,然后从主体12的与第一侧38相对的第二侧40进入并穿过d形环结构24的开口46,从而允许将保险带连接至主体12。狭缝可以被尺寸设计成分别具有+/-最小3mm至最大5mm的宽度以及+/-最小25mm至最大50mm的长度。d形环结构24被尺寸设计成分别具有+/-最小70mm×70mm的宽度和长度。

可替选地,并且参照图4和图5,主体12被构造成扁平的,其中,狭缝14被限定在主体12的第一端部区域42处,并且d形环结构24设置在主体12的与第一端部区域42相反的第二端部区域44处。限定在主体12中的一个或多个摩擦孔18位于狭缝14与d形环结构24之间。一对摩擦孔18.1和18.2被限定在主体12中,这一对摩擦孔被成形且被构造成容纳通常以如上所述的波浪状方式两次编织穿过其中的绳索20。绳索20被编织以在一对摩擦孔18.1和18.2之间形成发夹环22,使得绳索20的形成发夹环22的长度大于一对摩擦孔18.1和18.2之间的距离。该对摩擦孔18.1和18.2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变化的尺寸,以便容纳穿过其中的变化的绳索20的直径。通常,每个摩擦孔18.1和/或18.2被尺寸设计成具有11mm的直径。距每个摩擦孔18.1和18.2的中心的距离为17mm。狭缝14被尺寸设计成具有5mm的宽度和高达55mm的长度。d形环结构24被尺寸设计成具有44mm的宽度和34mm的长度。

在使用时,摩擦孔18允许经由保险带连接点10将一根或多根绳索20和36连接至保险带,而无需使用在使用传统的d形环时的传统打出的笨重的结。在由于人下落而使绳索20拉伸的情况下,发夹环22在由摩擦孔18提供的摩擦力下闭合,其中,绳索20相对于摩擦孔18的运动的阻力随着发夹环22闭合而增大,从而允许发夹环22逐渐闭合,因此在下落的情况下用作减震器,进而减少了使用者受伤害的可能性。

尽管本文仅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的其它修改、变型和可能性是可以的。因此,这种修改、变型和可能性被认为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并因此形成如本文中描述和/或例示的本发明的一部分。还应理解的是,提供了示例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且不意味着将其解释为过度限制本发明的合理范围。

申请人认为,根据本发明的保险带连接点允许将绳索或挂绳连接至保险带,而无需使用笨重的结,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好的运动自由度,并因此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舒适度。由于保险带连接点提供了减震功能,因此保险带连接点还有助于减少由于因下落而可拉紧的绳索造成的伤害。保险带连接点允许连接多根绳索,并且易于调节这些绳索。保险带连接点沿该保险带连接点更均匀地分配拉伸载荷,避免了传统的结被解开的风险,避免了使用者承受多个传统的结的重量,并减少了绳索缠结的可能性。保险带连接点提供了一种将绳索或挂绳连接至保险带的更安全、更有效且更方便的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