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深井救援用之转轮式绳索拉控独杆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6163发布日期:2019-05-24 20:39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小口径深井救援用之转轮式绳索拉控独杆拉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拉式钩件,尤其是一种小口径深井救援用之转轮式绳索拉控独杆拉钩。



背景技术:

当有人跌入直径在50cm以内的深井中时,很难依靠他人入井进行救援,往往只能挖去井壁外围的积物到达被困者位置后再破壁施救,既费力又费时,往往耽误了最佳救援时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能快速有效地对相关人员实施营救,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口径深井救援用之转轮式绳索拉控独杆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了一只顶部控制架、一套制动杆、一只下部控制架和二只残缺齿轮式构件和二只转轮式杠杆;顶部控制架由一段槽形构体加一只用于缠绕绳索的转轴组成,其槽形构体的两侧槽壁上设有用来装置转轴的装置口,在组装该转轴的下侧的槽底上设有一个绳索通道,在所装转轴后侧的槽底上设有一个制动杆组装螺口;制动杆为一种圆杆体,每根杆体的下端设有一个螺柱,杆体的顶部断面中央设有一个与相关的组合螺钉和杆体下端的螺柱相配应的螺孔;底部控制架由一块横卧板体在两端担置两根长方体立柱构成,并在横卧板体的正中区段上侧设置一只墩状体,在该墩状体的正上方平面中设置一个跟所述制动杆下端的螺柱配应的制动杆定位螺孔,在两根立柱的两个相互对望的立面下段各设一组相互对应的、贯穿柱体的残缺齿轮式构件组装孔和转轮式杠杆组装孔,并在两组组装孔的上位各设置一个挡绳杆;在两根立柱的后侧面上部,各设置一个竖式框口,在两个框口间搁置一根横卧式挂绳轴,在该挂绳轴的中段上侧设置一个挂索扣;转轮式杠杆是在一个圆形板块的圆周沿上设置有一段齿轮式构体并在该板体临近齿轮式构件的圆周板面上设有一条搀扶杆的构件;残缺齿轮式构件是将一个圆形板块相对于其圆心的一个侧沿周边打制成一段齿轮体而在相对于该圆心的另一侧边沿的一个板面上设置了一根垂直于该板面的拴绳杆的构件;将制动杆组合于底部控制架的墩状体的制动杆定位螺孔和顶部控制架的制动杆组装螺口间;将转轮式杠杆组合于底部控制架两立柱下位的转轮式杠杆组装孔上,也将残缺齿轮式构件组合于所述转轮式杠杆组装孔上方的组装孔上,将一条绳子的一头拴于横卧式挂绳轴上,将该绳子从挡绳杆上侧挂过后将该绳子的下端拴于残缺齿轮式构件上的拴绳杠上,另将一条绳索缠绕于顶部控制架的转轴上,将该绳索的下端穿过绳索通道后联结于卧式挂绳轴上的挂索扣上;需用时,先放松顶部绳索使相关搀扶杆呈倒垂状态,将所述钩体下放至适当位置后将顶部绳索往上拉紧而使相关搀扶杆上扬至水平状态即可形成实用挂钩。

本发明在面对直径50cm的井体时拟用如下方法实施:1、用铝合金制作顶部控制架:用一块长50cm、宽20cm、厚1cm的平板外加两块长30cm、高25cm、厚2cm的平板制作槽形体,该槽形体的两侧槽壁各距底板前沿和后沿均为10cm,在两块槽壁的垂直中线上、距其上沿10cm处各设置一个相互对应的、直径1cm的转轴入位口,在两槽壁的夹持间设置一个以一条直径0.9cm的轴芯为载体的直径28cm的转轴,在转轴上缠绕上一条0.5cm粗的绳索;在转轴底侧的槽体底板中部设置一个直径1cm的绳索通道,在距绳索通道中心点1cm-5cm处设置一个直径4cm的、上下贯通的制动杆组装螺口;2、用铝合金圆条体制作制动杆,其直径为5cm,长度分为三种,其中一款杆体长度为2米,另一款长度为1米,再一款长度为0.5米。在每根杆子的顶端断面中央设置一个直径4cm、深5cm的螺孔,每根杆子的下端制成一段直径4cm、高5cm的螺柱;3、用铝合金制作底部控制架和转轮式杠杆,其中底部控制架为在一条长21cm、宽5cm、厚5cm的横卧板体的两头下侧各挂持一条高19cm、上下断面均为4cm×5cm的长方柱体组成的门架式构件,在横卧板体的纵长中部上侧竖置一只高出板面5cm、上下断面均为5cm×5cm的方块体形墩状体,在该墩状体的最高断面中央设置一个直径4cm、深5cm的螺孔,在两根立柱两个相互对望的立面垂直中线的下段、距底沿2cm-3cm处各设置一个直径1cm的转轮式杠杆组装孔,并在各个组装孔同一垂线上方距所述底沿6.5cm-7.5cm处设置一个直径1cm的残缺齿轮式构件入装口,再在所述同一垂线上的齿轮式构件入装口的圆心上方4.5cm处设置一根与本板面垂直的、直径0.5cm、长4cm的卧式挡绳杆;在每条立柱的后侧各附设一个高10cm、三条边均厚0.5cm、内腔高9cm、宽0.5cm的口字形框体,框体上沿距门架上沿2cm,在框体内腔中横置一条长23cm、粗0.4cm的圆轴作挂绳轴,另以一块高10cm、底边长12cm、厚1cm的等腰三角形板块制作挂索扣体;将所述等腰三角形块底边的两头各截去1cm长段而使该板块临近底沿的两端形成一个垂立的截面,再在该两个截面间打通一条直径0.45cm的腔道;转轮式杠杆是以一块半径2.5cm、厚4cm的圆形铁板为基础制作的带有残缺齿轮和一条搀扶杆的杠杆式构件,在所述圆形板块的约等于该圆形板块的九分之二长的圆周上设置成齿深为0.5cm的齿轮体,然后在该齿轮体的斜下侧设置一条长15cm、粗3cm的搀扶杆;残缺齿轮式构件是将一块半径为2.5cm、厚4cm的圆形板块打造成占有该圆形板块的九分之二周长的残缺齿轮体,齿深为0.5cm,能与所述转轮式杠杆上的齿轮体相吻合;在所述残缺齿轮式构件位于所述残缺齿轮体对侧的板面上距相关圆周外沿0.5cm-1cm处设置一条与所在板面垂直的、粗0.5cm、长4cm的拴绳杠;将转轮式杠杆组装于下部控制架上的立柱的转轮式杠杆组装孔上,也将残缺齿轮式构件组装于转轮式杠杆组装孔上侧的残缺齿轮式构件入装口上,将挂索扣体套置于挂绳轴上后通过挂绳轴搁置于口字形框体的框腔中的最低位处,将二段粗0.5cm的制动绳的上端分别拴于挂绳轴的两头,然后将该绳索往下拉直越过挡绳杆上侧后拴在相关转轮式杠杆上的拴绳杠上,另将缠绕于顶部控制架上的转轴上的绳索的一头拉出穿过绳索通道再拉下拴在搁置于相关框腔内的挂绳轴上的三角形挂索扣体上。应用时,先将一根制动杆通过其下端的螺柱组合于下部控制架上的墩状体的螺孔上,再根据井深将制动杆逐节组接至所需长度后以其最上端的螺孔用一种长7cm、粗4cm的螺钉组合于上部控制架上的制动杆组装螺口下侧;放松从上部转轴拉出的绳索使相关搀扶杆呈下垂态势,等下部控制架下达到落井人员的双腋以下位置后,拉紧上部绳索使相关搀扶杆转为水平状态而搀住落井人员的两腋即可通过绳索或制动杆往上拉而将落井人员拉上去。本发明的技术优势是,在拉杆钩放入井中尚未到达受困者腑下区位时,搀扶杆可通过上部控制架绳索的控制使之处于下垂状态以利于拉杆钩的下行,而拉杆钩到达受困者腋下区位后,搀扶杆可通过所述绳索的拉紧使搀扶杆转变至水平状态而钩住受困者的双腋实施拉升,可达到不须救援人员下井或挖开井壁外部积物而救出落井者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顶部控制架主体;图2为底部控制架;图3为残缺齿轮式构件;图4为转轮式杠杆;图5为制动杆外观图;图6为图5的立剖图;图7为本发明备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应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是制动杆组装螺口,2是绳索,3是绳索通道,4是框口,5是制动杆定位螺孔,6是挡绳杆,7是残缺齿轮式构件入装口,8是转轮式杠杆组装孔,9是拴绳杠,10是搀扶杆,11是螺孔,12是制动杆杆体,13是螺柱,14是挂绳轴,15是制动绳,16是挂索扣。

具体实施方式:

先如图7所示,将图4所示的转轮式杠杆用螺钉串置于转轮式杠杆组装孔8处,再将图3所示的残缺齿轮式构件组装于残缺齿轮式构件入装口7上,再将制动绳15的下端拴结于拴绳杠9上然后从挡绳杆6的上侧挂过拴结于挂绳轴14上;将缠绕于顶部控制架转轴上的绳索2拉出从绳索通道3中穿过后拴结于挂绳轴上的挂索扣16上;将第一根制动杆的螺柱13旋入墩状体的制动杆定位螺孔5中,然后将其余制动杆逐节组接至所需高度后,将最顶端的螺孔11用相应的螺钉组合于制动杆组装螺口1的下侧。应用时,先放松绳索2使搀扶杆10处于下垂势态,待搀扶杆下行至受困者双腋下位时,拉紧绳索2使搀扶杆10的头端上扬至水平状态而挂在受困者双腋中,即可通过拽拉绳索2或制动杆12将受困者往上拉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