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栓水位压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5959发布日期:2020-07-29 03:1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栓水位压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栓水位压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消防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消防栓随处可见,它也承担着消防用水输送的重任,同样也构成了消防系统组成的关键环节,如果消防栓出现问题,致使消防用水不能正常供应,在危急时刻极有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

故此,对消防栓中的消防用水的压力测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消防栓检测设备的工作方式比较单一,在消防员对消防栓调节,使得出水管的出水量出现变化之后,常常不能及时检测出经过调节后该出水管处于出水端端部的水压,并不能充分检验消防栓的供水压力情况,当消防员需要调节水压时对火患处进行扑救时,难以及时得知该时候的消防栓出水管处的水压示数,只能凭借经验调节水压进行火患处的扑灭,当经验不准确时极有可能会导致重大消防事故,既降低了火情的扑灭效率也增加了消防员的危险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栓水位压力检测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连接和拆卸,能够及时有效地检测出水管内出水端的压力,保障了消防人员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消防栓水位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消防栓接口处的接水管;与所述接水管相连接的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出水管端部的、可调节出水量的出水端头;以及将所述接水管与所述出水管进行连接、设置在所述接水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用于检测出水压力的检测组件,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的压力表;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位于所述压力表一侧、用于调节出水管内压力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消防栓接口处的接水管以及出水管之间连接设置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有压力表以及调节件,调节件能够改变水管内部水流的截面面积,消防人员可以通过调节调节件,对从消防栓接口处流出的水流量进行调节,安装在出水管上的压力表能够对经由调节件调节出来水流量进行及时的测压,该设置能够及时有效地显示经过调节后出水管中的水压的状况,使得消防人员的工作得到保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接水管端部上、端部固定有筒管、且端部开设有螺纹的转头;设置在所述出水管端部上与所述转头螺纹连接的座头;以及开设在所述出水管螺纹连接端端部内、与所述筒管尺寸相匹配的槽腔,所述槽腔内壁开设有贯穿槽,所述槽腔内设置有充气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调节件采用转头以及座头的结构将接水管与出水管进行螺纹连接,在座头的内部开设的槽腔能够供筒管伸入,在槽腔内设置有充气件,而且槽腔的内壁开设有贯穿槽,当转头通过螺纹的设置逐渐转入座头时,筒管会抵触、挤压槽腔内的充气件,由于气体具备流动性,使得充气件能从贯穿槽中被挤压出来,从而改变水流从该调节件流过时横截面,达到改变动态水流水压的效果,同时在出水管上设置的压力表能够及时显示水流流过调节件时的水压示数,使得消防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到出水管水压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充气件包括:多块设置在所述槽腔内的弯板;所述弯板上固定有弹性气囊;以及对所述弯板与所述槽腔远离所述贯穿槽的一侧内壁进行弹性连接的伸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充气件包括有弯板、弹性气囊、以及伸缩弹簧,弹性气囊设置在弯板上,弯板与槽腔的内壁通过伸缩弹簧进行连接,当转头通过螺纹的设置逐渐转入座头时,筒管会抵触、挤压弹性气囊,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弹性气囊能够随着螺纹管的转动而被筒管逐渐挤压直至从贯穿槽中伸出,转头的螺纹连接越深,弹性气囊的伸出度变大;转头的螺纹连接越浅,气囊受到水流流过的推动力以及伸缩弹簧的压力,会逐渐回位,弹性气囊的伸出度变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接水管靠近所述转头的一端设置有截面呈“工”字型的转动槽,所述转头靠近所述接水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槽相匹配的环条,所述转头与所述接水管通过所述转动槽以及所述环条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槽以及环条的结构可以使得转头与接水管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在对转头以及座头的螺纹连接过程中,不会对接水管进行扭曲,使得消防人员能够较为方便地对转头以及座头进行转动,有效地调节出水管内的水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贯穿槽的开口处贴设有橡胶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贯穿槽的开口处贴设的橡胶条,能够防止弹性气囊从贯穿槽中伸出时,被贯穿槽的开口处部位刮蹭,避免弹性气囊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筒管的端部开设有环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筒管的端部开设有环形凹槽能够较好地对弹性气囊进行抵触挤压,使得弹性气囊内的气体能够较好地沿着筒管的挤压方向流动,避免弹性气囊内的气体沿着筒管的挤压方向的反方向流动,使得弹性气囊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头侧壁开设有磨砂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头的侧壁开设的磨砂纹能够使消防人员对转头进行转动时能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出水端头端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出水量的水压调节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出水端头端部设置的调节出水量的水压调节阀,能够对从出水端头处的出水的水压进行调节,有效地确保消防人员救援时适应多种情况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组件包括有压力表以及调节件,通过调节件可以对接水管以及出水管进行螺纹连接,在转头的端部设置有筒管,而且在座头处设有槽腔,在槽腔内设置有弹性气囊,转头以及座头在进行螺纹连接时,能够对水管内部水流的截面面积进行改变,因而在消防人员对转头以及座头进行扭紧时,能够调节从消防栓接口处流出的水流的截面,从而实现对水压的调节。而且安装在出水管上的压力表能够对经由座头处流出来水流量进行及时的测压,能够及时有效地显示经过调节后出水管中的水压的状况,使得消防人员的工作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部分剖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气囊挤压状态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消防栓接口;2、接水管;21、筒管;211、环形凹槽;22、转头;221、转动槽;222、环条;23、槽腔;24、座头;25、贯穿槽;251、橡胶条;26、弯板;27、弹性气囊;28、伸缩弹簧;3、出水管;31、压力表;4、出水端头;41、水压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

一种消防栓水位压力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接水管2、出水管3、出水端头4、以及检测组件,该接水管2设置在消防栓接口1处,而且该出水管3与接水管2相连接,该出水端头4设置在出水管3的端部,该出水端头4的端部设置有水压调节阀41,通过调节水压调节阀41能够对从出水端头4中的出水量进行调节,而该检测组件设置在接水管2与出水管3之间,该检测组件能够对接水管2以及出水管3进行连接,其中,该检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出水管3上的压力表31,以及设置在出水管3上且位于压力表31一侧的、能够调节出水管3内压力的调节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调节件包括有安装在接水管2端部上的转头22,该转头22的端部固定有筒管21,该筒管21的端部开设有环形凹槽211,而且该转头22的端部外壁开设有螺纹,在转头22侧壁开设有方便对转头22进行转动的磨砂纹,而且在出水管3端部上安装有座头24,该座头24的内壁同样开设有螺纹,因而该座头24能够与转头22进行螺纹连接,而且该座头24在与接水管2螺纹连接的一端部内壁开有槽腔23,在槽腔23的内壁开设有贯穿槽25。

另外,在槽腔23内设置有充气件,在本实施例中,该充气件包括有多块设置在槽腔23内的弯板26,弯板26上固定有弹性气囊27,在弯板26远离弹性气囊27的一侧与槽腔23远离贯穿槽25的一侧内壁之间弹性连接有伸缩弹簧28,而且该贯穿槽25的开口处贴设有橡胶条251,由于橡胶条251的弹性力,使得弹性气囊27在被挤压出贯穿槽25时,贯穿槽25的边缘不会造成弹性气囊27损坏,而且在筒管211远离接水管2的端部上设置的环形凹槽211能够更好地对弹性气囊27进行抵触挤压,使得弹性气囊27内的气体能够沿着筒管21的挤压方向流动,避免弹性气囊27内的气体沿着筒管21的挤压方向的反方向流动,使得弹性气囊27被损坏。

而且该接水管2靠近转头22的一端设置有截面呈“工”字型的转动槽221,转头22靠近接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与转动槽221相匹配的环条222,转头22与接水管2通过转动槽221以及环条222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消防人员可以通过转动转头22对从消防栓接口1流出水流的截面作调整,从而达到调整水压的效果。当消防人员转动转头22时,由于转头22以及座头24采用螺纹连接,因而转头22转动时,会使设置在转头22端部的筒管21作沿出水管3延伸方向上的移动,当达到一定距离时,筒管21会抵触到充气件中的弹性气囊27。

随着转头22作深入转动时,筒管21会逐渐从抵触弹性气囊27到挤压弹性气囊27,弹性气囊27受到挤压后,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弹性气囊27会从贯穿槽25中伸出,对水流的截面作调整,随着弹性气囊27越来越伸出贯穿槽25,水流经过的截面会变小,从而可以增强水压。

但随着转头22作转出转动时,筒管21会慢慢离开弹性气囊27,弹性气囊27由于受到水流的冲击以及弯板26、伸缩弹簧28的拉力,会逐渐从贯穿槽25中收回到槽腔23内,而随着弹性气囊27的越来越收缩,水流经过的截面会变大,从而可以减少水压。水压的变大以及减少均能被设置在出水管3上的压力表31进行及时有效的测量以及显示,能够有效保障消防人员的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