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预警防火功能的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5196发布日期:2020-12-29 13:2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预警防火功能的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预警防火功能的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成为各大汽车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了保证车载电池在不同外界工作温度下的高效能,电池防护装置的研究越来越多,电池箱内的车载电池可能会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火灾,容易引起事故等,因此设计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灭火装置对于消除汽车火灾、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电池存放装置对电池降温是采用鼓风机将风吹到电池存放装置内,来对电池进行降温,这种方式虽然能实现降温,但是风不能够直接的输送到电池的表面,会导致对电池的降温较慢且降温效果不理想,同时现有的电池存放装置在灭火时同样存在不能将灭火材质快速的输送到电池的表面,会导致灭火不及时,进而会错过最佳的灭火时间。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预警防火功能的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预警防火功能的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鼓风机将风吹到电池存放装置内对电池进行降温,虽然能实现降温,但是风不能够直接的输送到电池的表面,会导致对电池的降温较慢且降温效果不理想,现有的电池存放装置在灭火时不能将灭火材质快速的输送到电池的表面,会导致灭火不及时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预警防火功能的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包括放置箱和密封盖,所述放置箱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两个半环形通气管一,且两个半环形通气管一为环形设置,所述放置箱的底侧壁和左右侧壁设置有两个半环形通气管二,所述密封盖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半环形通气管三,两个所述半环形通气管三的左右两端端口处均设置有对接套,且对接套与半环形通气管二的端口相适配,所述半环形通气管一和半环形通气管二朝向放置箱的一侧位于放置箱上、半环形通气管三朝向密封盖的一侧位于密封盖上均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放置箱的内壁和密封盖的底侧壁均设置有若干圆环,若干所述圆环与若干所述通气孔一一相对应,所述放置箱的前侧壁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半环形通气管一的左侧与圆管一,所述圆管一的中部与圆管二相连通,所述圆管二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圆管二的左端与储存箱相连通,所述储存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警报器,所述储存箱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鼓风机,且鼓风机的出风口与圆管一的左侧相连通,且鼓风机的进风口设置有进风管,所述放置箱内壁后侧固定设置有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放置箱的顶端四角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密封盖的四角均固定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螺纹连接有螺杆,且螺杆与螺纹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放置箱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板,且l形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警报器和鼓风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环的圆周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圆环的圆周面上设置有防护垫。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具有预警防火功能的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通过在放置箱和密封盖的外侧壁设置的半环形通气管一、半环形通气管二和半环形通气管三,当鼓风机作业吹风时,能够通过圆管一将风输送到半环形通气管一,通过将半环形通气管二与和半环形通气管一的连通,半环形通气管三与半环形通气管二的连通,能够将风通过多个通气孔输送到放置箱内,可实现将风直接的吹到电池的每个面上,进而实现对电池的快速降温,同时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有烟雾产生时,控制器会打开电磁阀,储存箱内的惰性气体会依次的经过圆管二和圆管一进入到半环形通气管一、半环形通气管二和半环形通气管三,然后通过多个通气孔输将惰性气体直接的吹到电池的每个面上,进而实现对电池的快速的灭火降温,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圆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置箱、2密封盖、3半环形通气管一、4半环形通气管二、5半环形通气管三、6通气孔、7圆环、8对接套、9螺纹孔、10螺纹套、11螺杆、12排气管、13l形固定板、14圆管一、15圆管二、16电磁阀、17储存箱、18控制器、19警报器、20鼓风机、21烟雾传感器、22温度传感器、23圆孔、24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预警防火功能的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包括放置箱1和密封盖2,放置箱1内可用来放置电池,密封盖2可对放置箱1进行密封,放置箱1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两个半环形通气管一3,且两个半环形通气管一3为环形设置,放置箱1的底侧壁和左右侧壁设置有两个半环形通气管二4,密封盖2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半环形通气管三5,通过设置的半环形通气管一3、半环形通气管二4和半环形通气管三5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相连通的圆管围绕在放置箱1的六个面上,进而可实现将气体均匀的输送到放置箱1内,可实现对电池的快速降温,两个半环形通气管三5的左右两端端口处均设置有对接套8,且对接套8与半环形通气管二4的端口相适配,当将密封盖2对放置箱1密封后,对接套8可将半环形通气管三5的端口与环形通气管二4的端口对接,将半环形通气管三与环形通气管二4连通起来,同时方便对密封盖2进行拆卸,半环形通气管一3和半环形通气管二4朝向放置箱1的一侧位于放置箱1上、半环形通气管三5朝向密封盖2的一侧位于密封盖2上均开设有若干通气孔6,通气孔6可将半环形通气管一3、半环形通气管二4和半环形通气管三5输送的风或气体直接的排入到放置箱1内,实现将气体或风直的吹到电池上,放置箱1的内壁和密封盖2的底侧壁均设置有若干圆环7,若干圆环7与若干通气孔6一一相对应,放置箱1的前侧壁设置有排气管12,半环形通气管一3的左侧与圆管一14,圆管一14的中部与圆管二15相连通,圆管二15上设置有电磁阀16,圆管二15的左端与储存箱17相连通,储存箱1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8和警报器19,储存箱17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鼓风机20,且鼓风机20的出风口与圆管一14的左侧相连通,且鼓风机20的进风口设置有进风管,当温度传感器22检测到温度较高时,鼓风机20作业吹风能够通过圆管一14将风输送到半环形通气管一3,通过将半环形通气管二4与和半环形通气管一3的连通,半环形通气管三5与半环形通气管二4的连通,进而可实现将风通过多个通气孔6输送到放置箱1内,进而可实现将风直接的吹到电池的每个面上,进而实现对电池的快速降温,放置箱1内壁后侧固定设置有烟雾传感器21和温度传感器22,当烟雾传感器21检测到烟雾时,控制器18会打开电磁阀16和警报器19,储存箱17内压缩的的惰性气体会依次的经过圆管二15和圆管一14进入到半环形通气管一3、半环形通气管二4和半环形通气管三5内,然后通过多个通气孔6将惰性气体直接的吹到电池的每个面上,进而实现对电池的快速的灭火降温。

放置箱1的顶端四角均开设有螺纹孔9,密封盖2的四角均固定设置有螺纹套10,螺纹套10内螺纹连接有螺杆11,且螺杆11与螺纹孔9相适配,通过设置的螺杆11、螺纹套10和螺纹孔9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将密封盖2固定在放置箱1的顶端,进而实现将电池固定在放置箱1内。

放置箱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板13,且l形固定板13上开设有固定孔,l形固定板13上开设的固定孔可将该放置箱1进行安装固定。

控制器18的输出端与警报器19和鼓风机20的输入端电连接,烟雾传感器21和温度传感器22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8的输入端电连接,当烟雾传感器21检测到烟雾时会通过控制器18会打开电磁阀16和警报器19,当温度传感器22检测到温度较高时会打开鼓风机20作业,使该防护装置具有自动降温防火的功能,不再需要人为的进行干涉。

圆环7的圆周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圆孔23,所述圆环7的圆周面上设置有防护垫24,通过设置的圆孔23可使流动的风或惰性气体进行扩散,实现将风或惰性气体均匀的流动到电池的表面,可提高对电池进行降温或灭火时的速度。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为:

s1、使用时,可直接的将电池放入到放置箱1内,然后将密封盖2与放置箱1的顶端对接,然后通过转动螺杆11使其底端与螺纹孔9螺纹连接,实现对电池的密封防护;

s2、当温度传感器22检测到放置箱1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18会启动鼓风机20,鼓风机20作业吹风能够通过圆管一14将风输送到半环形通气管一3,通过将半环形通气管二4与和半环形通气管一3的连通,半环形通气管三5与半环形通气管二4的连通,进而可实现将风通过多个通气孔6输送到放置箱1内,进而可实现将风直接的吹到电池的每个面上,进而实现对电池的快速降温,当烟雾传感器21检测到烟雾时,控制器18会打开电磁阀16和警报器19,储存箱17内压缩的的惰性气体会依次的经过圆管二15和圆管一14进入到半环形通气管一3、半环形通气管二4和半环形通气管三5内,然后通过多个通气孔6将惰性气体直接的吹到电池的每个面上,进而实现对电池的快速的灭火降温,同时鼓风机20的作业会加速惰性气体在半环形通气管一3、半环形通气管二4和半环形通气管三5内扩散的速度,使灭火速度更快。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