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灾救生现场用防护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1868发布日期:2021-02-26 15:4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灾救生现场用防护面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面罩,具体为一种火灾救生现场用防护面罩,属于防护面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火灾自救面具装置装备一个能遮盖头部、颈部、肩部的防火焰头罩,头罩上有一个清晰、宽阔、明亮的观察视窗。逃生型呼吸器可分为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和化学氧自救呼吸器。空气呼吸器的工作时间一般为30~360min,根据呼吸器型号的不同,防护时间的最高限值有所不同。自给式压缩空气呼吸保护装置,仅用于从危险气体的场所逃生。不得用于救火、进入缺氧舱或液货舱,也不得供消防队员穿着使用;火灾自救面具的压缩气瓶上装有一个压力表。在贮存过程中,压力表不显示气源压力;火灾自救面具装备一个能遮盖头部、颈部、肩部的防火焰头罩,头罩上有一个清晰、宽阔、明亮的观察视窗;操作简便,打开气瓶阀上头罩即可,无其它任何附加动作。是一种保护人体呼吸器官不受外界有毒气体伤害的专用呼吸装置,它利用滤毒罐内的药剂、滤烟元件,将火场空气中的有毒成份过滤掉,使之变为较为清洁的空气,供逃生者呼吸用。
[0003]
传统的火灾自救面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头罩会完全将使用者的头部罩住,同时火场内部噪音较大,虽然为使用者提供了较为完善的防护效果,但使用者可能会出现难以听清周围声音的情况,甚至延误救援时机。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火灾救生现场用防护面罩,能够对使用者起到防护效果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接收外界的声音讯息,利于使用者在火场内逃生。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火灾救生现场用防护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透明视窗,所述面罩本体的两侧设有传声结构,所述传声结构包括安装筒、旋盖、挡板、防尘隔网和第一弧杆,所述面罩本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安装筒,两个所述安装筒相近端的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弧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防尘隔网,所述防尘隔网背离所述第一弧杆的一侧设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呈半圆形结构,且所述挡板的侧面与所述安装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一侧设有所述旋盖,所述旋盖的面积大于所述挡板,所述旋盖与所述挡板滑动连接,所述旋盖的侧面与所述安装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弧杆上设有防护结构。
[0006]
优选的,即为了阻止烟雾直接进入面罩内部,同时提升佩戴时的舒适度,所述传声结构还包括耳垫圈,两个所述安装筒相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耳垫圈。
[0007]
优选的,为了增加旋盖与安装筒之间的摩擦效果,保证旋盖的密封性,所述传声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和定位块,所述旋盖的侧面相对设有两个所述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旋盖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块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筒相抵触,所述定位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盖。
[0008]
优选的,即为了方便使用者通过旋盖的转动实现对安装筒的封闭和开启,所述传声结构还包括卡槽,所述安装筒的内侧相对开设有两个所述卡槽,所述定位块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安装筒相抵触。
[0009]
优选的,为了对头罩的顶部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避免因火场加热的头罩直接接触使用者,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第二弧杆,所述第二弧杆与所述第一弧杆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弧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弧杆的中部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对于头罩顶部的支撑效果,同时提升佩戴的舒适度,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支撑滑块和软垫,所述第一弧杆与所述第二弧杆上均滑动连接有所述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滑块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软垫。
[0011]
优选的,为了方便使用者对支撑滑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滑杆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弧杆和所述第二弧杆的底侧均设有齿形结构,所述支撑滑块内滑动连接有所述滑杆,所述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滑块固定连接。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面罩本体采用防火材料制成,在火场内可以对使用者的头部起到防护效果,通过位于面罩本体的两侧设置的安装筒,可以将使用者的耳部与面罩内的其他部分分离开,保证对使用者面部的防护效果的同时,保持使用者听力的清晰,位于安装筒的中部设有防尘隔网,可以有效阻隔烟气中存在的灰烬等杂质进入面罩内,而在安装筒的端部设有挡板和旋盖,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转动旋盖来对安装筒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在安装筒关闭时保持面罩的防火以及呼吸性能,而安装筒开启时,使用者可以更好地接受外界的声音讯息,方便救援,同时两只安装筒之间通过第一弧杆相连接,保证安装筒固定于使用者耳部的同时,对较软的头罩顶部进行支撑,避免可能较烫的头罩直接接触使用者。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所示的面罩本体和传声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图2所示的面罩本体和防护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图1所示的传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图2所示的传声结构和防护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面罩本体,2、透明视窗,3、传声结构,31、安装筒,32、旋盖,33、挡板,34、防尘隔网,35、耳垫圈,36、第一弧杆,37、第一弹簧,38、定位块,39、卡槽,4、防护结构,41、支撑滑块,42、第二弧杆,43、软垫,44、滑杆,4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火灾救生现场用防护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所述面罩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透明视窗2,所述面罩本体1的两侧设有传声结构3,所述传声结构3包括安装筒31、旋盖32、挡板33、防尘隔网34和第一弧杆36,所述面罩本体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安装筒31,两个所述安装筒31相近端的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弧杆36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筒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防尘隔网34,所述防尘隔网34背离所述第一弧杆36的一侧设有所述挡板33,所述挡板33呈半圆形结构,且所述挡板33的侧面与所述安装筒3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33的一侧设有所述旋盖32,所述旋盖32的面积大于所述挡板33,所述旋盖32与所述挡板33滑动连接,所述旋盖32的侧面与所述安装筒31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弧杆36上设有防护结构4。
[002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传声结构3还包括耳垫圈35,两个所述安装筒31相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耳垫圈35。
[002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传声结构3还包括第一弹簧37和定位块38,所述旋盖32的侧面相对设有两个所述定位块38,所述定位块38与所述旋盖32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块38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筒31相抵触,所述定位块3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37,所述第一弹簧3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盖32。
[002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传声结构3还包括卡槽39,所述安装筒31的内侧相对开设有两个所述卡槽39,所述定位块38通过所述卡槽39与所述安装筒31相抵触。
[002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防护结构4包括第二弧杆42,所述第二弧杆42与所述第一弧杆36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弧杆36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弧杆42的中部固定连接。
[002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防护结构4还包括支撑滑块41和软垫43,所述第一弧杆36与所述第二弧杆42上均滑动连接有所述支撑滑块41,所述支撑滑块4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软垫43。
[002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防护结构4还包括滑杆44和第二弹簧45,所述第一弧杆36和所述第二弧杆42的底侧均设有齿形结构,所述支撑滑块41内滑动连接有所述滑杆44,所述滑杆4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45,所述第二弹簧45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滑块41固定连接。
[0027]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使用者需要将面罩本体1完全展开并佩戴至头部,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透明视窗2获得良好的视野,同时将安装筒31内侧通过耳垫圈35佩戴于耳部,并尽量使得耳垫圈35与耳部抵触紧密,在火场内,面罩本体1采用防火材料制成,在火场内可以对使用者的头部起到防护效果,通过位于面罩本体1的两侧设置的安装筒31,可以将使用者的耳部与面罩内的其他部分分离开,保证对使用者面部的防护效果的同时,保持使用者听力的清晰,位于安装筒31的中部设有防尘隔网34,可以有效阻隔烟气中存在的灰烬等杂质进入面罩内,而在安装筒31的端部设有挡板33和旋盖32,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转动旋盖32来对安装筒31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在安装筒31关闭时保持面罩的防火以及呼吸性能,而安装筒31开启时,使用者可以更好地接受外界的声音讯息,方便救援,旋盖32的侧面设有定位块38,可以对旋盖32的开启或关闭状态进行固定,同时两只安装筒31之间通过第一弧杆36相连接,配合与第一弧杆36垂直设置的第二弧杆42,可以保证安装筒31固定于使用者耳部的同时,对较软的头罩顶部进行支撑,避免可能较烫的头罩直接接触使用者,为
了提升佩戴的舒适度,同时提升对于头罩顶部的支撑效果,位于第一弧杆36和第二弧杆42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滑块41,同时使用者还可以按动位于支撑滑块41侧面的滑杆44来对支撑滑块41进行滑动,改变支撑滑块41的位置来获得更好的支撑效果。
[002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9]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