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38520发布日期:2021-04-20 20:4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口罩防憋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


背景技术:

2.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3.目前,我国口罩标准主要规范了民用防护和医用防护两大领域。民用防护型口罩标准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主要适用于颗粒物防护,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复工复产大量使用的阻隔型口罩(平面型口罩为主)无法满足上述两个标准要求,医用领域标准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主要适用于医疗机构场所;但是,根据口罩使用场景及使用人群,普通群众使用的卫生(阻隔型)口罩没有合适标准。
4.除了居家隔离外,口罩作为传统的防疫装置变得非常紧缺,目前,被公众认可的具有预防效果的口罩包括医用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n95口罩、医用kn95口罩等,这些口罩的材质大多都是由防水层、过滤层、亲肤层构成,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疫效果,但依然存在着如下的缺陷:1、在口罩佩戴的时候,由于口罩腔内空间有限导致呼吸困难,长时间佩戴会引起肺部不适甚至会产生肺部损害,因此,一般的口罩都需要佩戴2

4小时取下,更不能佩戴口罩剧烈运动。
5.2、口罩与鼻腔之间距离过小,供空气流动的空间很小,透气性差,人体呼出的废气积留在口罩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缓慢,导致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量大幅下降;呼气与吸气共用一个过滤器,致使空气流通不畅。
6.3、由于人呼吸出的空气中包含有大量的水分,现有的口罩仅靠内层亲肤层防水性能有限,很快就会被打湿,打湿之后的水分进入过滤层——通常是带有静电的熔喷布——而水分会导致过滤层快速失效,从而影响到防护效果。
7.4、事实上,很多人佩戴的口罩都是多次重复使用,其形式意义已经大于实际意义,防护效果甚微,而如何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既节约成本又能满足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8.基于现有口罩设计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
9.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包括口罩主体,所述口罩主体设置为与人体面部口鼻处轮廓贴合的碗型,所述口罩主体的外壁设置有吸气颈和出气颈,且吸气颈位于出气颈两侧呈对称分布,所述吸气颈和出气颈的一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吸气网框和出气网框,所述出气颈和吸气颈的内壁均设置有螺纹槽,且出气颈和吸气颈的内壁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出气过滤器和吸气过滤器,所述出气过滤器和出气网框之间卡接有单向通气片,所述吸气过滤器与吸气网框之间同样卡接有单向通气片,所述单向通气片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滤气网,所述单向通气片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单向浮动片,所述出气过滤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管,且出气过滤器和金属管相对应的位置开有集水槽,且集水槽的底部开有开有排液孔,且排液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水管,且导水管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导水管的外壁卡接有配位连接管,且配位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配位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吸水管,且吸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头,所述吸水管的内壁设置有吸水棉,所述出气过滤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所述吸气过滤器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机构主要由防水滤片、纳米纤维膜滤片、初级滤热风棉滤片、抗菌滤片组成,且防水滤片位于最靠近集水槽的一侧,纳米纤维膜滤片、初级滤热风棉滤片、抗菌滤片依次向外侧排列,且防水滤片与集水槽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循环空间。
11.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机构主要由第二防水滤片、第二纳米纤维膜滤片、第二初级滤热风棉滤片和固片环组成,且第二防水滤片、第二纳米纤维膜滤片、第二初级滤热风棉滤片与固片环的内壁之间均粘接,固片环与吸气过滤器之间卡接。
12.优选地,所述吸气过滤器的一端卡接有限位网罩,且限位网罩与吸气过滤器之间放置有第二抗菌滤片,且第二抗菌滤片与固片环之间形成第二空气循环空间。
13.优选地,所述出气过滤器的外壁开有多个等距离排列主气孔,且出气过滤器一端卡接有固网罩,且固网罩的外壁开有多个微孔。
14.优选地,所述口罩主体的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开有集液槽且集液槽的一端开有备用排水孔,且备用排水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备用吸水罐头。
15.优选地,所述口罩主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硅胶垫。
16.优选地,所述口罩主体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的固带块,且固带块的外壁开有夹槽,且夹槽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上侧固定带和下侧固定带。
17.优选地,所述上侧固定带和下侧固定带的一端均缝接有魔术贴,且魔术贴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18.优选地,所述上侧固定带和下侧固定带上位于魔术贴两侧均设置有收紧器。
19.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口罩主体、出气过滤器、吸气过滤器,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过滤机构、单向通气片、金属管、吸水管等部件,能够弥补现有口罩的不足,进气与排气分开,缓解过滤器压力,使过滤效果最大化,空气流通也能更加顺畅,设置为碗型且与面部贴合的口罩主体增大了鼻腔与口罩之间的空隙,设置的第一空气循环空间和第二空气循环空间进一步增大口罩中空气能流通的部分,大空间和进、排气分开的设计配合,能够防止使用者有憋气感,佩戴更舒适,金属管导热速率快,能够让水汽快速凝结成水滴,从而排出,降低口罩内部的湿度,可拆卸式吸水管、出气过滤器、吸气过滤器便于使用者更换滤片,重复使用。
20.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集液槽和备用吸水管头,位置与使用者嘴部对应,如此,使用者说话时,呼出的大量水汽冷凝后可通过集液槽滑入备用吸水管头,通过内部的吸水棉吸收,保持内部干燥。
21.3、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收紧器,分别在各固定带两侧安装,因为使用者的脸型不同,自由调节固定带可使口罩主体更贴合面部,佩戴更舒适,且能够让口罩内部空间更稳定,空气流通只能通过出气过滤器和吸气过滤器,保证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的单向通气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的出气过滤器内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的吸水管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的口罩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的吸气过滤器内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的固定带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口罩主体、2硅胶垫、3上侧固定带、4下侧固定带、5防滑垫、6魔术贴、7吸气颈、8备用吸水管头、9出气颈、10固带块、11螺纹槽、12单向通气片、13金属管、14出气过滤器、15固网罩、16吸水管、17滤气网、18单向浮动片、19集水槽、20导水管、21主气孔、22防水滤片、23纳米纤维膜滤片、24初级滤热风棉滤片、25抗菌滤片、26配位连接管、27卡槽、28吸水棉、29过滤头、30出气网框、31吸气网框、32集液槽、33第二防水滤片、34第二纳米纤维膜滤片、35第二初级滤热风棉滤片、36固片环、37吸气过滤器、38第二抗菌滤片、39限位网罩、40收紧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实施例1:参照图1

7,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包括口罩主体1,口罩主体1设置为与人体面部口鼻处轮廓贴合的碗型,口罩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吸气颈7和出气颈9,且吸气颈7位于出气颈9两侧呈对称分布,吸气颈7和出气颈9的一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吸气网框31和出气网框30,出气颈9和吸气颈7的内壁均设置有螺纹槽11,且出气颈9和吸气颈7的内
壁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出气过滤器14和吸气过滤器37,出气过滤器14和出气网框30之间卡接有单向通气片12,吸气过滤器37与吸气网框31之间同样卡接有单向通气片12,单向通气片12的一侧外壁粘接有滤气网17,单向通气片12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单向浮动片18,出气过滤器14的内壁粘接有金属管13,且出气过滤器14和金属管13相对应的位置开有集水槽19,且集水槽19的底部开有开有排液孔,且排液孔的内壁粘接有导水管20,且导水管2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导水管20的外壁卡接有配位连接管26,且配位连接管26的一端设置有卡槽27,配位连接管26的一端设置有吸水管16,且吸水管16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头29,吸水管16的内壁设置有吸水棉28,出气过滤器1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吸气过滤器3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
26.本发明中第一过滤机构主要由防水滤片22、纳米纤维膜滤片23、初级滤热风棉滤片24、抗菌滤片25组成,且防水滤片22位于最靠近集水槽19的一侧,纳米纤维膜滤片23、初级滤热风棉滤片24、抗菌滤片25依次向外侧排列,且防水滤片22与集水槽19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循环空间。
27.本发明中第二过滤机构主要由第二防水滤片33、第二纳米纤维膜滤片34、第二初级滤热风棉滤片35和固片环36组成,且第二防水滤片33、第二纳米纤维膜滤片34、第二初级滤热风棉滤片35与固片环36的内壁之间均粘接,固片环36与吸气过滤器37之间卡接。
28.本发明中吸气过滤器37的一端卡接有限位网罩39,且限位网罩39与吸气过滤器37之间放置有第二抗菌滤片38,且第二抗菌滤片38与固片环36之间形成第二空气循环空间。
29.本发明中出气过滤器14的外壁开有多个等距离排列主气孔21,且出气过滤器14一端卡接有固网罩15,且固网罩15的外壁开有多个微孔。
30.本发明中口罩主体1的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开有集液槽32且集液槽32的一端开有备用排水孔,且备用排水孔的内壁粘接有备用吸水罐头8。
31.本发明中口罩主体1的一侧外壁粘接有硅胶垫2。
32.本发明中口罩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的固带块10,且固带块10的外壁开有夹槽,且夹槽的内壁分别粘接有上侧固定带3和下侧固定带4。
33.本发明中上侧固定带3和下侧固定带4的一端均缝接有魔术贴6,且魔术贴6的一侧外壁粘接有防滑垫5。
34.使用时,由于单向通气片12自身的特殊结构,一侧有空气流动空间,另一侧被滤气网17挡住,如此,气体只能单向流通,空气在口罩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从吸气过滤器37进入,从出气过滤器14排出,空气流通的过程中经过层层滤片过滤,碗型的口罩主体1有较大的空气流通空间,出气过滤器14、吸气过滤器37中分别设置有第一空气循环空间和第二空气循环空间,使用者佩戴时憋气感大大降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水汽,由于金属管13的导热性能好,温度较低,水汽经过时可快速凝结,汇入集水槽19中,进而流入吸水管16,利用洗水棉28吸收。
35.实施例2:参照图8,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上侧固定带3和下侧固定带4上位于魔术贴6两侧均设置有收紧器40。
36.使用时,由于单向通气片12自身的特殊结构,一侧有空气流动空间,另一侧被滤气网17挡住,如此,气体只能单向流通,空气在口罩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从吸气过滤器37进
入,从出气过滤器14排出,空气流通的过程中经过层层滤片过滤,碗型的口罩主体1有较大的空气流通空间,出气过滤器14、吸气过滤器37中分别设置有第一空气循环空间和第二空气循环空间,使用者佩戴时憋气感大大降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水汽,由于金属管13的导热性能好,温度较低,水汽经过时可快速凝结,汇入集水槽19中,进而流入吸水管16,利用洗水棉28吸收,由于使用者的面部轮廓不同,通过收紧器40调节上侧固定带3和下侧固定带4可使口罩主体1更贴合于面部。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