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9146发布日期:2021-02-09 17:1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


背景技术:

[0002]
在建筑领域安全带是高空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必须工具之一,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或发生坠落后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的个体防护装备,随着近年的工程技术的提高,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高空作业越来越多,高空安全防护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但高空作业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建筑施工人员往往都是在户外进行作业,特别是在夏天作业时,气温特别高,施工人员很容易出现中暑甚至出现晕厥的现象,此时发生坠落的几率会增高。
[0003]
在高空坠落事件中,因为中暑或意外发生坠落时即使安全带将高空工作人员及时拉住,此时高空作业人员处于悬空状态,高空作业人员因中暑或心情紧张而情绪不稳无法及时自我救护,而高空作业施工人员较多,现场监工人员不可能查看到每个施工人员,此时,如果发生意外很难被及时发现,又因为安全带将高空工作人员瞬间由下坠状态瞬间拉紧至悬空状态,动能变化太大,对高空工作人员的身体负荷很大,使高空工作人员容易因拉扯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包括背部保护块,所述背部保护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全盒,所述背部保护块的外表面位于安全盒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通过安全钩栓挂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三连接环的内部栓挂有安全绳。
[0008]
可选的,所述安全盒内侧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微处理器、定位模块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蓄电池、定位模块和无线信号发射器与微处理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0009]
可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主滑动孔,所述主滑动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主减震柱,所述主减震柱的外表面套接有主减震弹簧,所述主减震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壳体的内顶壁的一侧插接有触碰开关所述触碰开关与微处理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0010]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次级减震筒,所述次级减震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次滑动孔,所述次滑动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次减震柱,所述次减震柱的外表面套接有次减震弹簧,所述次减震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次减震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
[0011]
可选的,所述次级减震筒在壳体的内底壁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尺寸大于对称设置的第三限位块之间的尺寸。
[0012]
可选的,所述背部保护块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安全带和第二安全带。
[0013]
(三)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该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通过背部保护块的设置,在下坠时可以将拉力均匀分散,不会使安全带瞬间拉紧导致工作人员的不适,使该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具备了安全保护的效果,通过触碰开关和安全盒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在减震装置完全减震时,第三限位块拉升至减震装置的内顶壁触发触碰开关,触碰开关启动微处理器控制定位模块和无线信号发射器发射危险信号和位置信息,地面现场监工人员可根据信息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援,解决了高空作业人员处于中暑或情绪不稳时无法实施有效自救行动的问题,达到了保护高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目的。
[0016]
2、该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通过减震装置的设置,坠落初始时,主减震柱向外滑动,带动第一限位块压缩主减震弹簧,构成一级减震,当第一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块相接触时带动第三限位块共同运动,第三限位块带动次减震柱压缩次减震弹簧构成二级减震,使该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具备了多级减震的效果,达到了降低冲击力,保护高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全盒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次减震筒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背部保护块;2、安全盒;201、蓄电池;202、微处理器;203、定位模块;204、无线信号发射器;3、固定块;4、第一连接环;5、第二连接环;6、减震装置;601、壳体;602、主滑动孔;603、主减震柱;604、主减震弹簧;605、第一限位块;7、第三连接环;8、安全绳;9、次级减震筒;901、筒体;902、次滑动孔;903、次减震柱;904、次减震弹簧;905、第二限位块;906、第三限位块;10、触碰开关;11、第一安全带;12、第二安全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包括背部保护块1,背部保护块1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安全带11和第二安全带12,通过背部保护块1的设置,在下坠时可以通过第一安全带11和第二安全带12将拉力均匀分散,不会使安全带瞬间拉紧导致工作人员的不适,使该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具备了安全保护的效果,背部保护块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全盒2,安全盒2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01、微处理器202、定位模块203和无线信号发射器204,蓄电池201、定位模块203和无线信号发射
器204与微处理器202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背部保护块1的外表面位于安全盒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4,第一连接环4通过安全钩栓挂有第二连接环5,第二连接环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6,减震装置6包括壳体601,壳体6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5,壳体601的上表面开设有主滑动孔602,主滑动孔6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主减震柱603,主减震柱603的外表面套接有主减震弹簧604,主减震柱60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605,壳体6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次级减震筒9,次级减震筒9在壳体601的内底壁对称设置,次级减震筒9包括筒体901,筒体901的上表面开设有次滑动孔902,次滑动孔9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次减震柱903,次减震柱903的外表面套接有次减震弹簧904,次减震柱90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905,次减震柱9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906,第一限位块605的尺寸大于对称设置的第三限位块906之间的尺寸,通过减震装置6的设置,坠落初始时,主减震柱603向外滑动,带动第一限位块605压缩主减震弹簧604,构成一级减震,当第一限位块605与第三限位块906相接触时带动第三限位块906共同运动,第三限位块906带动次减震柱903压缩次减震弹簧904构成二级减震,使该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具备了多级减震的效果,达到了降低冲击力,保护高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目的,壳体601的内顶壁的一侧插接有触碰开关10触碰开关10与微处理器202通过导线电性连接,通过触碰开关10和安全盒2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在减震装置6完全减震时,第三限位块906拉升至减震装置6的内顶壁触发触碰开关10,触碰开关10启动微处理器202控制定位模块203和无线信号发射器204发射危险信号和位置信息,地面现场监工人员可根据信息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援,从而起到了自动报警的作用,解决了高空作业人员处于中暑或情绪不稳时无法实施有效自救行动的问题,达到了保护高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目的,减震装置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环7,第三连接环7的内部栓挂有安全绳8。
[0024]
使用时,先检查蓄电池201电量是否充足,检查减震装置6是否可以正常减震和触发触碰开关10并发出危险信号,检查完毕确定可以正常使用后,将第一安全带11和第二安全带12将身体固定,在发生意外坠落时,减震装置6的多级减震效果会有效降低冲击力,保护高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减震装置6内部的第三限位块906在减震装置6完全减震时触发触碰开关10,触碰开关10启动微处理器202控制定位模块203和无线信号发射器204向监工人员发射危险信号和位置信息,使地面现场监工人员在收到信号后可根据信息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援,保护了高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该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通过背部保护块1的设置,在下坠时可以将拉力均匀分散到整个背部,不会使胸部的安全带瞬间拉紧导致工作人员的不适,使该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具备了安全保护的效果,通过减震装置6的设置,坠落初始时,主减震柱603向外滑动,带动第一限位块605压缩主减震弹簧604,构成一级减震,当第一限位块605与第三限位块906相接触时带动第三限位块906共同运动,第三限位块906带动次减震柱903压缩次减震弹簧904构成二级减震,使该建筑施工用的安全带具备了多级减震的效果,达到了降低冲击力,保护高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目的,通过触碰开关10和安全盒2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在减震装置6完全减震时,第三限位块906拉升至减震装置6的内顶壁触发触碰开关10,触碰开关10启动微处理器202控制定位模块203和无线信号发射器204发射危险信号和位置信息,地面现场监工人员在收到信号后可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援,解决了高空作业人员处于中暑或情绪不稳时无法实施有效自救行动的问题,起到了
及时报警的作用,达到了保护高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目的。
[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