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室内消防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5356发布日期:2021-09-10 23:3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室内消防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领域,特别的,是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室内消防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等工作,传统的消防机器人由移动平台、消防喷水装置等结构组成,然而,传统的消防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若面上的障碍物过多,消防机器人无法将这些障碍物清除,从而便会严重的影响消防机器人的前进,影响工作效率,如果废弃物还在燃烧中,在消防机器人通过的同时甚至会使消防机器人产生损伤,降低消防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导致消防工作无法进行的情况出现,且维修机器人的费用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提出的传统的消防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若面上的障碍物过多,消防机器人无法将这些障碍物清除,从而便会严重的影响消防机器人的前进,影响工作效率,如果废弃物还在燃烧中,在消防机器人通过的同时甚至会使消防机器人产生损伤,降低消防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导致消防工作无法进行的情况出现,且维修机器人的费用过高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室内消防机器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室内消防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清障装置、水枪、摄像机、水箱机座、履带式脚轮,所述履带式脚轮的上端套设有机座,所述水箱固定在机座上,所述机座的外表面设有水枪与摄像机,该水枪与摄像机相配合,所述清障装置采用铰接连接的方式与机座相互配在一起。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清障装置设置有防护板、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贴合在靠近防护板一端的两侧,且所述防护板为型结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板内设有第一防护板、自保护装置、第二防护板,在所述自保护装置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自保护装置内部包括弹簧、压力传感器、第三防护板、输水管、回流导管、控制阀、电机,所述自保护装置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三防护板,所述第三防护板的顶端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和第三防护板之间还连接有两个以上个弹簧,所述第三防护板的中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回流导管上与控制阀通过活动卡合的方式相互配合在一起,所述控制阀与电机电性相接,可以预先承受下落物体的重力,降低火势对防护板的损害,还通过弹簧的弹力缓冲重力,避免重物直接砸在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上,有利于保护水枪和摄像头,避免其损坏,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转轴装置由螺母、螺杆、隔热护罩、轴承、旋转电机,所述轴承与旋转电机采用电性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安装在隔热护罩封闭空间中,在所述隔热护罩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且与该护罩内部相通,根据障碍物电机带动螺母实
现水平往复运动,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损失。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输水管的内部设有与水箱对接的管道,使得防护板外部降温,提高了消防机器人在灾害现场使用寿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母焊接在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各自一端,推动防护板向前,避免火源靠近水枪。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清障装置采用铰接连接的方式与机座相互配在一起,从而将位于消防机器人本体前方的杂物引导至消防机器人本体的行走道路的两侧,避免其阻挡消防机器人本体的前进,使灭火或救援能够顺利进行。
1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自保护装置中输水管和防护板之间还连接有两个以上个弹簧,在遇到障碍物或火源时,可以预先承受下落物体的重力,降低火势对防护板的损害,还通过弹簧的弹力缓冲重力,避免重物直接砸在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上,有利于保护水枪和摄像头,避免其损坏,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承与旋转电机采用电性连接,在隔热护罩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且与该护罩内部相通,正反转电机控制防护板位于消防机器人前侧的位置,通过防护板前端自我保护装置将障碍物推至消防机器人两侧,提高了该种消防机器人在灾害现场的生存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室内消防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障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的动态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保护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轴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清障装置

1、水枪

2、摄像机

3、水箱

4机座

5、履带式脚轮

6、防护板

11、转轴装置

12、第一防护板

111、自保护装置

a、第二防护板

112、弹簧

a1、压力传感器

a2、防护板
ꢀ‑
a3、输水管

a4、回流导管

a5、控制阀

a6、电机

a7、螺母

121、螺杆

122、隔热护罩

123、轴承

124、旋转电机

125。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室内消防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清障装置1、水枪2、摄像机3、水箱 4机座5、履带式脚轮6,所述履带式脚轮6的上端套设有机座5,所述水箱4固定在机座5上,所述机座5的外表面设有水枪2与摄像机3,该水枪2与摄像机3相配合,所述清障装置1采用铰接连接的方式与机座5相互配在一起,所述清障装置
1设置有防护板11、转轴装置12,所述转轴装置12贴合在靠近防护板11一端的两侧,且所述防护板11为u型结构,所述防护板11内设有第一防护板111、自保护装置a、第二防护板112,在所述自保护装置a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所述第一防护板111与所述第二防护板 112,所述自保护装置a内部包括弹簧a1、压力传感器a2、第三防护板a3、输水管a4、回流导管a5、控制阀a6、电机a7,所述自保护装置a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三防护板a3,所述第三防护板a3的顶端有输水管a4,所述输水管a4和第三防护板a3之间还连接有两个以上个弹簧a1,所述第三防护板a3的中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a2,所述回流导管a5上与控制阀a6通过活动卡合的方式相互配合在一起,所述控制阀a6与电机a7电性相接,可以预先承受下落物体的重力,降低火势对第三防护板a3的损害,还通过弹簧a1的弹力缓冲重力,避免重物直接砸在第一防护板 111与第二防护板112上,有利于保护水枪和摄像头,避免其损坏,可以降低维修成本,所述轴承124与旋转电机125采用电性连接,所述螺母121与所述螺杆122安装在隔热护罩123封闭空间中,在所述隔热护罩123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124,且与该护罩内部相通,根据障碍物电机带动螺母实现水平往复运动,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损失,所述输水管a4的内部设有与水箱4对接的管道,使得防护板外部降温,提高了消防机器人在灾害现场使用寿命,所述螺母121焊接在第一防护板111与第二防护板112各自一端,推动防护板向前,避免火源靠近水枪。
24.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基于烟雾报警器的室内消防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说明:
25.本实用新型在履带式脚轮6的带动下,消防机器人向火源前进,在碰到障碍物时,清障装置1采用铰接连接的方式与机座5 相互配在一起,通过转轴装置12贴合在靠近防护板11一端的两侧,且所述防护板11为u型结构,从而将位于消防机器人本体前方的杂物引导至消防机器人本体的行走道路的两侧,避免其阻挡消防机器人本体的前进,使灭火或救援能够顺利进行,在靠近火源时,自保护装置a中输水管和防护板之间连接有两个以上个弹簧,在输水管a4导入凉水,在遇到障碍物或火源时,可以预先承受下落物体的重力,降低火势对第三防护板a3的损害,通过弹簧 a1的弹力缓冲重力,避免重物直接砸在第一防护板111与第二防护板上112,有利于保护水枪2和摄像头3,避免其损坏,可以降低维修成本,通过轴承124与旋转电机125采用电性连接,在隔热护罩123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且与该护罩内部相通,正反转电机125控制防护板位于消防机器人前侧的位置,通过防护板11 前端自我保护装置a将障碍物推至消防机器人两侧,提高了该种消防机器人在灾害现场的生存率和使用寿命。
26.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清障装置将位于消防机器人本体前方的杂物引导至消防机器人本体的行走道路的两侧,避免其阻挡消防机器人本体的前进,使灭火或救援能够顺利进行,自保护装置避免重物直接砸在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上,有利于保护水枪和摄像头,避免其损坏,可以降低维修成本,旋转电机控制防护板位于消防机器人前侧的位置,提高了该种消防机器人在灾害现场的生存率和使用寿命。
2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