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巡检功能的消防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4572发布日期:2021-05-25 12:3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巡检功能的消防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电气控制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巡检功能的消防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消防设备在现代化城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任何公共场所,私人家庭中都需要进行防火、以及灭火;如果消防设备出现故障,将会对灭火工作的展开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消防设备包含消防控制设备和消防泵,消防控制设备是用于控制消防泵的,是操作消防泵启停的窗口平台,消防泵顾名思义,消防上用的泵,是用来抽送各类液体,是保证消防管网内水压的核心部分,消防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防系统是否能正常投入使用,因此消防泵在安装使用后需要定期对消防泵进行检查,防止水泵出现腐蚀锈蚀现象而影响使用。

消防设备包含消防控制设备和消防泵,在正常不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消防控制设备和消防泵很少会启用,消防泵内部因长期接触水极易发生腐蚀锈蚀现象,导致水泵锈死或损坏,而消防控制设备因内含许多电子部件长时间不动作也易出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消防设备关键时刻能正常使用,需要维保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去启动一下设备,已检测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但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维保人员的主观意识,极其不稳定,一旦人员变动或遗忘极易遗漏对消防设备的检测,这样消防设备很容易出现问题,同时由于消防管网内本身就具有压力,维保人员在手动运行设备时如不能合理的掌握运行时间,极易将消防管网因压力过高而打爆,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带有巡检功能的消防控制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巡检功能的消防控制设备,解决了检修人员容易遗漏对消防设备的检测和管网压力过高容易导致爆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巡检功能的消防控制设备,包括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圆周侧壁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所述出水管道上固定安装有泄压控制器、消防水池、消防泵和柜体,所述柜体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照明灯管,所述柜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源进线端子、断路器、熔断器、电流互感器和开关电源,所述电流互感器位于电源进线端子的底端,所述电源进线端子的底端设置有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的底端设置有可编程控制器、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且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均与柜体固定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底端设置有动力接线端子、信号接线端子和地排,所述动力接线端子、信号接线端子和地排均与柜体固定连接,所述地排位于动力接线端子的底端,所述柜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消防报警灯,所述柜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人机界面,所述人机界面的底端设置有手动旋钮和急停按钮。

优选的,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断路器、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消防报警灯、电源进线端子、动力接线端子、信号接线端子和开关电源均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人机界面的底端设置有状态指示灯和启停按钮。

优选的,所述熔断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手动旋钮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源与人机界面、信号接线端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线端子与压力开关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人机界面的顶端设置有电压表和电流表,所述电压表和电流表与柜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人机界面17激活巡检功能,再自由设置巡检间隔时间,水泵巡检运行时间以及巡检水泵的数量,然后与现有消防泵控制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除了具有传统控制设备的功能外还自带自动巡检功能,能解决消防泵定时运行检修的需求问题,在人机界面上自由设置所需参数,适用性强,满足各种现场状况,减少维保人员的工作量。

2、通过可编程控制器8接收用户设置的相关数据后自动进入巡检倒计时显示,倒计时为零后开启巡检启动相应消防泵23,同时泄压控制器22检测消防管网的压力,当巡检工程中压力上升过高时自动进行泄压,增设与消防控制设备有联动关系的泄压控制器,根据系统要求自动控制调整消防管网的压力,防止消防管网压力过高,保证消防管网的安全,并且支持故障记录导出,便于维保人员整理统计以及后期分析,同时自带密码保护功能,只有有权限的人员才可操作,避免传统消防控制设备任何人都可操作的尴尬现象。

综上所述,该装置能够对消防水泵进行自动巡检,能够有效防止检修人员漏检消防设备,并且管网压力过高可自动泄压,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元件结构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柜门元件结构布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控制设备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照明灯管;2、电源进线端子;3、断路器;4、熔断器;5、电流互感器;6、开关电源;7、交流接触器;8、可编程控制器;9、中间继电器;10、时间继电器;11、动力接线端子;12、信号接线端子;13、地排;14、柜体;15、电压表;16、电流表;17、人机界面;18、状态指示灯;19、启停按钮;20、手动旋钮;21、急停按钮;22、泄压控制器;23、消防泵;24、压力开关;25、出水管道;26、消防水池;27、消防报警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带有巡检功能的消防控制设备,包括出水管道25,所述出水管道25的圆周侧壁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24,所述出水管道25上固定安装有泄压控制器22、消防水池26、消防泵23和柜体14,所述柜体14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照明灯管1,所述柜体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源进线端子2、断路器3、熔断器4、电流互感器5和开关电源6,所述电流互感器5位于电源进线端子2的底端,所述电源进线端子2的底端设置有交流接触器7,所述交流接触器7的底端设置有可编程控制器8、中间继电器9和时间继电器10,且所述可编程控制器8、中间继电器9、时间继电器10和交流接触器7均与柜体14固定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8的底端设置有动力接线端子11、信号接线端子12和地排13,所述动力接线端子11、信号接线端子12和地排13均与柜体14固定连接,所述地排13位于动力接线端子11的底端,所述柜体1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消防报警灯27,所述柜体14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人机界面17,所述人机界面17的底端设置有手动旋钮20和急停按钮21,所述可编程控制器8、人机界面17、断路器3、交流接触器7、中间继电器9、时间继电器10、消防报警灯27、电源进线端子2、动力接线端子11、信号接线端子12和开关电源6均电性连接,所述人机界面17的底端设置有状态指示灯18和启停按钮19,所述熔断器4与可编程控制器8、手动旋钮20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源6与人机界面17、信号接线端子12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线端子12与压力开关24相连接,所述人机界面17的顶端设置有电压表15和电流表16,所述电压表15和电流表16与柜体14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将压力开关24安装在与水泵相连接的出水管道25上,消防控制柜体14接收压力开关的信号控制消防泵23的启停,泄压控制器22安装在出水管道25与消防水池26相连接的支管道上,当管网压力过高时自动打开泄压,保证消防管网安全,然后电源进线端子2与断路器3、交流接触器7连接接入动力接线端子11,从主电路引出一路220v线路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8、接触器线圈、中间继电器9、开关电源6、人机界面17、消防报警灯27、信号接线端子等12连接,然后柜体14的顶部设有消防报警灯27,具有声音与灯光报警,状态提示清楚直观,然后该柜体14带有自动工频巡检功能,可通过人机界面17激活巡检功能,再自由设置巡检间隔时间,水泵巡检运行时间以及巡检水泵的数量。

可编程控制器8接收用户设置的相关数据后自动进入巡检倒计时显示,倒计时为零后开启巡检启动相应消防泵23,同时泄压控制器22检测消防管网的压力,当巡检工程中压力上升过高时自动进行泄压;在巡检中如发现有消防泵23故障,人机界面17自动进行故障记录并触发声光报警,提醒维保人员进行检修同时屏蔽故障泵进行下一台泵巡检;当此轮巡检结束后自动复位进行下一轮巡检的倒计时统计,如此循环往返,该控制柜还带有故障报警记录,通过人机界面17中的故障指示灯以及报警流动条进行显示,同时在人机界面17中还可故障报警记录查询故障的发生时间、详细内容,该柜体14还带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熔断器4、开关电源6,熔断器4与二次回路中可编程控制器8、按钮相连接,开关电源6与人机界面17、信号接线端子12连接,为外部信号接入提供安全电压回路,柜体14中还设有信号接线端子12,信号接线端子12与外部压力开关24、消防中控室等相连接,柜体14中还设有可编程控制器8与人机界面17,通过程序编写,在人机界面17中自由选择手动控制或者自动控制,在自动控制时可屏蔽任意一台水泵;同时还可以实现水泵定时轮换使用,自动交替启动以提高水泵的使用寿命以及工作效率。

该柜体14还带有故障自投功能,通过可编程控制器8中程序编写,检测水泵运行状态,当水泵故障时自投投入备用泵,并且下次启动时还会自动避开故障泵,同时还可通过人机界面17中对应水泵的自动投入开关人为屏蔽故障泵,该柜体14还带有支持预留远程监控接口功能,根据需要预留国际标准的rs485通讯接口,该柜体14中还设有故障记录导出功能,插入u盘即可导出人机界面17中的故障记录,便于维保人员归纳整理;该柜体14还具有密码保护功能,通过密码保护可以有效阻止非专业人员的误操作或无管理权限人员的非法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