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5392发布日期:2021-11-22 15:3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灾害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


背景技术:

2.cn207085096u公开了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其中的偏心变速模块包括设置在三级传动体上的两个偏心轮、分别设置在偏心轮上的滚动轴承以及分别设置在滚动轴承上的偏移滑块,偏移滑块上分别设有对应第一定位轴的偏移滑孔,偏移滑孔内过盈配合有光滑孔圈,第一定位轴上分别对应光滑孔圈套装有光滑轴套,两个偏心轮相对于三级传动体的偏心方向相反,两个偏移滑块在偏心轮的作用下快速交替上下滑动,从而达到控制下楼人迅速平稳地下降至地面。cn207085096u中使用了两个偏移滑块,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偏移滑块,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包括壳体、第一定位轴、第二定位轴和洛克三角形控速模块,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平行设置在壳体内,洛克三角形控速模块包括洛克三角形凸轮和摆动块,摆动块具有第一定位轴固定孔和凸轮腔室,摆动块通过第一定位轴固定孔设置在第一定位轴上,洛克三角形凸轮中心的凸轮轴孔设置在第二定位轴上,洛克三角形凸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凸轮腔室内,凸轮腔室的宽度等于洛克三角形凸轮在径向方向上的宽度。
6.进一步地,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还包括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的中心具有半圆孔,洛克三角形凸轮具有半圆形凸台,半圆形凸台配合连接在半圆孔内,半圆形凸台设有凸轮轴孔。
7.进一步地,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还包括两个轴向定位环,第一轴向定位环设置在第一定位轴上,第一轴向定位环位于摆动块和壳体之间,第二轴向定位环设置在第二定位轴上,第二轴向定位环位于散热风扇和壳体之间。
8.进一步地,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还包括锁盖和导向板,锁盖和导向板位于壳体的外部,导向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的侧壁,锁盖的一端可转动地和壳体连接,锁盖的另一端具有将导向板固定在壳体的侧面的凸起。
9.进一步地,壳体和导向板之间具有钢丝绳槽,壳体的靠近导向板的侧面具有槽轮通孔。
10.进一步地,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还包括限制锁盖转动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锁钩,壳体具有第一锁孔,锁钩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锁钩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锁孔内,锁盖位于壳体的顶部,锁盖设有使锁钩穿出的第二锁孔。
11.进一步地,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还包括弹性销,壳体的内部设有容纳弹性销的空
间,壳体靠近锁盖的壁面具有使弹性销穿过的通孔,容纳弹性销的空间内具有弹簧,弹性销通过弹簧的弹力和锁盖抵接。
12.进一步地,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还包括安全锁,安全锁可转动地连接锁盖。
13.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和外壳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穿设于外壳体,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靠近外壳体的一端的圆周面上具有卡簧槽,卡簧槽上套设有卡簧。
14.进一步地,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还包括月牙形凸台,月牙形凸台设置在内壳体的上部,月牙形凸台上侧的弧面和外壳体的侧壁抵接。
15.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方案仅使用一个摆动块,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洛克三角形凸轮在凸轮腔室内转动时,洛克三角形凸轮使摆动块围绕第一定位轴左右摆动,从而达到控制速度的目的,使逃生人员匀速平稳的下降至地面,该方案更适合于工厂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可以让被困人员在短时间内平安下楼逃出火灾现场。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洛克三角形控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锁止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解锁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和两个升降车的具体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内壳里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内壳外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洛克三角形控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轴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安全钩和三角挂板611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的安全钩和安全钩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00

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

洛克三角形凸轮;2

摆动块;3

凸轮腔室;4

散热风扇;5

半圆孔;6

半圆形凸台;7

凸轮轴孔;8

外壳体;9

内壳体;101

第一定位轴固定孔;10

定位轴固定孔;11

第一定位轴;12

第二定位轴;13

卡簧槽;14

月牙形凸台;15

锁盖;16

导向板;17

铰链;18

钢丝绳槽;19

槽轮通孔;20

锁钩;21

第一锁孔;22

第二锁孔;23

凸起;24

弹性销;25

弹簧;26

安全锁;27

弹簧;101

缆绳;102

升降锁;103

升降车;104

定位绳索;105

滑轮;401

钢丝绳;402

绳盘613;403

挂钩;404

拉簧;405

拉绳;406

皮碗;407

安全钩;408

三角挂板;409

摇柄;601

梯形槽轮;602

轴卡簧;603

行星齿轮;604

太阳齿轮;605

洛克三角形;606

滑动块;607

滑动架;608

齿圈;609

中心轴孔;610

安全钩轴孔;611

三角形挂板;612

安全钩;613

绳盘;614

安全带;615

安全钩轴。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35.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是对cn207085096u中的实施例1的改进,以下内容仅对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包括壳体、第一定位轴11、第二定位轴12和洛克三角形控速模块,第一定位轴11和第二定位轴12平行设置在壳体内,洛克三角形控速模块包括洛克三角形凸轮1和摆动块2,摆动块2具有第一定位轴固定孔101和凸轮腔室3,摆动块2通过第一定位轴固定孔101设置在第一定位轴11上,洛克三角形凸轮1中心的凸轮轴孔7设置在第二定位轴12上,洛克三角形凸轮1可转动地设置在凸轮腔室3内,凸轮腔室3的宽度等于洛克三角形凸轮1在径向方向上的宽度。
36.具体地,洛克三角形凸轮1的截面为洛克三角形形状,洛克三角形又称为鲁洛克斯三角形,洛克三角形的特点是:在任何径向方向上都有相同的宽度,在本方案中凸轮腔室3的宽度等于或者略大于洛克三角形凸轮1的宽度,洛克三角形凸轮1在凸轮腔室3内转动时,洛克三角形凸轮1使摆动块2围绕第一定位轴11左右摆动,从而达到控制速度的目的,使逃生人员匀速平稳的下降至地面,本方案用洛克三角形控速模块代替了cn207085096u中的偏心变速模块,本方案更适合于工厂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可以让被困人员在短时间内平安下楼逃出火灾现场。本方案仅使用一个摆动块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3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散热风扇4和洛克三角形凸轮1都是套装在小齿轮上,洛克三角形凸轮1和散热风扇4并排串联在三级传动齿轮上,风扇贴着洛克三角形转动。
3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还包括散热风扇4,散热风扇4的中心具有半圆孔5,洛克三角形凸轮1具有半圆形凸台6,半圆形凸台6配合连
接在半圆孔5内,半圆形凸台6设有凸轮轴孔7。具体地,半圆孔5的外周面包括圆面和平面,圆面的圆心到平面的距离小于圆面的半径,在本方案中,凸轮轴孔7的中心和半圆形凸台6的圆心重合,转动的洛克三角形凸轮1带动散热风扇4一起转动。
3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还包括两个轴向定位环,第一轴向定位环设置在第一定位轴11上,第一轴向定位环位于摆动块2和外壳体8之间,第二轴向定位环设置在第二定位轴12上,第二轴向定位环位于散热风扇4和外壳体8之间,第一定位轴11和第二定位轴12的靠近外壳体8的一端的圆周面上具有卡簧槽13,卡簧槽13上套设有卡簧。第一轴向定位环和第二轴向定位环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两个定位环的作用是限位,避免定位轴上的零部件轴向位移。
40.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还包括齿轮变速模块、主驱动轮、一级变速齿轮、二级变速齿轮、三级传动体、导绳器、钢丝绳、绳盘、压绳扣、安全带,与cn207085096u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1.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是对cn207085096u中的实施例2的改进,以下内容仅对不同之处进行描述。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还包括锁盖15和导向板16,锁盖15和导向板16位于壳体的外部,导向板16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的侧壁,锁盖15的一端可转动地和壳体连接,锁盖15的另一端具有将导向板16固定在壳体的侧面的凸起23。在本方案中,如图3所示,壳体包括外壳体8和内壳体9,外壳体8的侧壁可以设有铰链17,导向板16通过铰链17连接在外壳体8的侧壁,外壳体8的顶壁具有铰链17,锁盖15通过铰链17和外壳体8的顶壁连接,锁盖15可以向远离外壳体8的方向转动,当锁盖15运动到远离外壳体8的位置时,导向板16可以向远离外壳体8的方向转动,使钢丝绳和外壳体8分离,使得逃生人员快速撤离现场。
4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壳体和导向板16之间具有使钢丝绳穿过的钢丝绳槽18,壳体的靠近导向板16的侧面具有使梯形槽轮穿出的槽轮通孔19。在本方案中,梯形槽轮内侧均匀环设有多个半球凹槽,钢丝绳上均匀焊接有与半球凹槽相匹配的钢球,用以大大减少钢丝绳在人体重力影响下的间歇过快或过慢滑动,提高钢丝绳与梯形槽轮之间的滑动同步性,使得逃生人员的下落速度更加匀速平稳。
4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4和图5所示,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还包括限制锁盖15转动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锁钩20,壳体具有第一锁孔21,锁钩20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锁钩20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锁孔21内,锁盖15位于壳体的顶部,锁盖15设有使锁钩20穿出的第二锁孔22。在本方案中,锁钩20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体8内部的侧壁上,转动锁钩20到锁定位置,锁钩20穿过第一锁孔21和第二锁孔22,锁钩20挡住锁盖15,将锁盖15的凸起23挡住导向板16,避免导向板16开启,钢丝绳松脱造成危险。锁钩20转动到开启位置,锁钩20不限制锁盖15的转动,锁盖15转动以使凸起23和导向板16分离,使导向板16可以打开,将钢丝绳和壳体分离。
4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还包括弹簧27,弹簧27一端连接锁钩20,另一端连接在外壳体8的内壁上。将锁钩20拉到锁定位置。
4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5所示,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还包括弹性销24,壳体的内部设有容纳弹性销24的空间,壳体靠近锁盖15的壁面具有使弹性销24穿过的通孔,容纳弹性销24的空间内具有弹簧25,弹性销24通过弹簧25的弹力和锁盖15抵接。锁钩20
转动到开启位置时,锁钩20不限制锁盖15的转动,锁盖15通过弹簧25的弹力向上转动,不需要人工转动锁盖15,提高解锁速度,节省逃生时间。
4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还包括安全锁26,安全锁26可转动地连接锁盖15。安全锁26位于锁定位置时,安全锁26与锁钩20抵接,限制锁钩20的转动,安全锁26将锁钩20保持在锁定位置,转动安全锁26,安全锁26离开锁钩20,使锁钩20可以自由转动,锁钩20能够转动到解锁位置。
4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壳体包括内壳体9和外壳体8,内壳体9和外壳体8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定位轴11和第二定位轴12穿设于外壳体8,第一定位轴11和第二定位轴12靠近外壳体8的一端的圆周面上具有卡簧槽13,卡簧槽13上套设有卡簧。在本方案中,如图4所示,内壳体9的外形为“l”形,类似角钢,内壳体9和外壳体8组装后形成完整的壳体,外壳体8的一侧具有开口,另一侧具有定位轴孔,内壳体9扣合在外壳体8的开口处,内壳体9具有定位轴固定孔10,定位轴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定位轴固定孔10,另一端穿过外壳体8上的定位轴孔,靠卡簧槽13上的卡簧将外壳体8与内壳体9连接固定。
4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还包括月牙形凸台14,月牙形凸台14设置在内壳体9的上部,月牙形凸台14上侧的弧面和外壳体8的侧壁抵接。月牙形凸台14支撑外壳体8,避免在使用时,外壳体8对第一定位轴11和第二定位轴12的支撑力度不足,导致两个定位轴变形以及外壳体8相对于内壳体9发生错位的情况。
49.实施例3:实施例3中的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是按比例增大的实施例1中的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固定在楼顶,引出的钢丝绳9分别经过固定在楼沿上的滑轮105,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还包括两个升降车103、缆绳101和定位绳索104,升降车103设置在缆绳101的两端,两个升降车103分别设置可以进人的门,每个升降车103可以容纳十人站立,缆绳101穿过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使升降车103吊设在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100的两侧,升降车103具有升降锁102,定位绳索104的上端分别用导绳固定螺栓固定在楼顶,定位绳索104的下端分别用导绳固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定位绳索104穿过升降锁102,升降锁102起到锁定高度的作用,能将升降车103锁定在某个楼层,定位绳索104起到水平定位的作用,避免升降车103随风摆动。使用时,两个升降车103交替升降,第一个升降车103上升到顶时,第二个升降车103位于地面,已经获救的人员走出第二个升降车103,然后待救人员走进第一个升降车103,第一个升降车103的质量大于第二个升降车103,使第一个升降车103下降到地面,第二个升降车103升到顶,如此往复,将楼内的所有人员安全转移到地面。
50.实施例4:实施例4和实施例1相同,只是减掉里面的风扇和垫圈,减掉钢丝绳两端的安全带,钢丝绳401的一端连接在绳盘402上,另一端连接一个挂钩403,挂钩上设置一个拉簧404和一个拉绳405,拉簧404的另一端连接皮碗406的下沿,拉绳405的另一端连接皮碗406的顶端,一条安全带用安全钩连接在安全钩407上,上壳体对应摆动块的位置设置一个停止按钮,绳盘402用支架连接在定位轴上。一个三角挂板408固定在墙上,当发生火灾等危急情况时,拿出救生器安全带套在腋下,把挂钩403钩在三角挂板408上,皮碗406往三角挂板408上面的墙面上按压,使皮碗406吸附在墙面上,拉紧钢丝绳401从窗口下降至某个高度需要停止时,用手扳动停止按钮,停止按钮顶住摆动块使主驱动轮停止转动,从而让救生器悬停于此处,完成某项任务后再扳动停止按钮继续下降,到达地面后把安全带从腋下取下
来,往上松一点钢丝绳401,拉簧404把挂钩403从三角挂板408上拉脱出来,地面上的人往远处站一点,稍用一点力下拉钢丝绳401,拉绳405就把皮碗406从墙面上拉下来,把摇柄409扳出来连续摇动,钢丝绳401就缠在绳盘402上了。
51.实施例5和实施例4的结构、使用方法一致,只是把救生器安装在背包里,背包上有带子绑系在人身上。
52.实施例6:如图9至图13所示,梯形槽轮601里设置一个轴承,梯形槽轮601的一侧固定焊接一个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轴上用轴卡簧602连接一个行星齿轮603,行星齿轮603的里侧齿面啮合连接一个太阳齿轮604,太阳齿轮604同轴连接洛克三角形605,洛克三角形605外面设置滑动块606,滑动块606的外面是滑动架607,滑动架607设置在圆形外壳里面,滑动块606可在滑动架607上左右滑动。行星齿轮603的外侧齿面啮合连接齿圈608,齿圈608与外壳是一个整体,圆形外壳两个侧面分别设置左侧盖与右侧盖,每个侧盖上分别设置中心轴孔609和安全钩轴孔610,左侧盖下端设置三个小轴承做导绳器。用一根中心轴分别连接左侧盖、梯形槽轮601、太阳齿轮604、洛克三角形605、右侧盖,轴两端分别用轴卡簧602卡住两个侧盖。用一根安全钩轴615穿过左侧盖和右侧盖的安全钩轴孔610,安全钩轴615两端用轴卡簧602卡住,安全钩轴615上设置一个安全钩612。一根钢丝绳绕设于梯形槽轮601一周,钢丝绳两端经过左侧盖上的导绳器和钢丝绳进出口到圆形外壳外,钢丝绳两端分别用压绳扣压制一个绳环,绳环上分别设置一条安全带614,其中一条安全带614连同钢丝绳缠绕在绳盘613上。
53.箱子底面的一侧用四个小螺丝固定一个绳盘轴,把绳盘613套在绳盘轴上,用两颗小螺丝把u形环固定在箱子的底面上挡住绳盘613,箱子底面的另一侧用一个三角形挂板611和三个膨胀螺栓把箱子固定在墙上,救生器上的安全钩612钩在三角形挂板611上。
54.当发生火灾时打开箱子盖,把救生器上的安全带614拿出来套在腋下,把安全带614卡扣往胸前拉紧,从窗口或者是阳台跳下,钢丝绳带动梯形槽轮601和行星齿轮603转动,行星齿轮603啮合连接齿圈608和太阳齿轮604,齿圈608是固定的,不会转动,行星齿轮603带动太阳齿轮604和洛克三角形605快速转动,洛克三角形605带动摆动块在滑动架607上左右滑动,从而达到控制速度的目的,第一个人到达地面后把安全带614从腋下取下来,此时另一端的安全带614也从绳盘613上转下来了,第二个人再把安全带614套在腋下继续下楼,以此类推,都是用同样方法就可以安全下楼。
55.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