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7959发布日期:2021-12-18 01:0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楼逃生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大城市进行生活,大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是当发生火灾、地震等需要逃生的情况是,处于高楼层的用户会被困在高楼上,现有的一些高楼逃生装置要么需要在高楼上安装升降设备,要么就是需要用户通过逃生缓降器自行下降到地面,但是如果出现伤员或者行动不便者,逃生人员无法自行实用逃生缓降器进行逃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楼逃生装置,通过安全钩、绳索、控制器和搭载平台配合,无需安装升降设备,操作简单,且可以通过搭载平台同时下降多人,方便救援伤者或者行动不便的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包括安全钩、绳索、控制器和搭载平台,所述绳索一端绑设于所述安全钩上,所述绳索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控制器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所述搭载平台,所述控制器滑动连接于所述绳索上。
5.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下上端分别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绳索的开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滑轮,所述绳索绕设于所述滑轮上。
6.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制动片,所述制动片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制动片设置于其中一组所述滑轮组旁,所述制动片远离所述滑轮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制动片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设置并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外侧铰接。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
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侧远离所述减速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握把。
9.优选的,所述搭载平台为上部开口的框体结构。
10.优选的,所述搭载平台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充气垫层。
11.优选的,所述搭载平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轮子。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安全钩、绳索、控制器和搭载平台配合,无需在大楼额外安装升降装置,破坏大楼整体外观,并且通过搭载平台同时搭载一人或多人,方便救助伤者或者不便行动的人。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搭载平台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所示:1

安全钩;2

绳索;3

控制器;31

壳体;32

滑轮;33

制动片;34

连接杆;35

减速器;36

复位弹簧;37

握把;4

搭载平台;41

充气垫层;42

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

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包括安全钩1、绳索2、控制器3和搭载平台4,所述安全钩1为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钩1,安全钩1的钩环处设置有锁闭功能,能够有效的防止脱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所述绳索2为一根足够长的安全绳,安全绳的材料可以为合成纤维编织而成或者钢丝绳,所述绳索2一端与所述安全钩1固定,所述绳索2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控制器3滑动连接于所述绳索2上,所述控制器3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搭载平台4,具体的,所述控制器3底部设置有挂钩,所述搭载平台4通过安全绳绑设在挂钩上,使搭载平台4与控制器3固定。
18.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器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上下上端分别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绳索2的开口,所述壳体31内设置有至少一组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滑轮32,所述绳索2绕设于所述滑轮32上。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有两组,每组滑轮组包括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滑轮32,两组六个滑轮组成“s”型分布,绳索2从控制器3的壳体31上端开口插入,然后绕设于全部滑轮32之上,最后从壳体31下端的开口穿出,通过微调滑轮32的位置可以限制控制器3在绳索2上的滑动速度,从而控制搭载平台4的下降速度,生产前可以通过试验,调整好滑轮32之间的间距,使控制器3在搭载人员的时候下降速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过快坠落或者下落的太慢。
20.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31内设置有制动片33,所述制动片33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31内,且所述制动片33设置于其中一组所述滑轮组旁,所述制动片33远离所述滑轮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远离所述制动片33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31设置并连接有减速器35,所述减速器35一端与所述壳体31的外侧铰接。
21.在本实施例中,壳体31的内壁设置有滑轨,制动片33一侧设置有与该滑轨配合的滑块,通过制动片33在滑轨上滑动靠近滚轮,通过制动片33与滚轮接触产生摩擦制动,从而影响控制器3在绳索2上移动速度,通过按压减速器35,减速器35带动连接杆34移动,连接杆34带动制动片33接触滑轮32进行减速和紧急刹车。
22.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杆3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36。通过复位弹簧36将按压过后的减速器35复位,使用户在松开减速器35后可以解除减速。
23.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31的外侧远离所述减速器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握把37。用户在使用时,一只手握住握把37,另一只手可以按压减速器35,方便用户施力。
24.如图3所示,所述搭载平台4为上部开口的框体结构。方便用户爬进搭载平台4。
25.如图3所示,所述搭载平台4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充气垫层41。充气垫层41的重量轻,且在用户落在地面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冲击力太大导致受伤。
26.如图3所示,所述搭载平台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轮子42。在下滑过程中,搭载平台4有可能会接触大楼的外墙,为了避免碰撞摩擦影响下落,通过在搭载平台4靠近大楼的一侧安装若干个轮子42,方便下落。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大楼遇到火灾或者其它险情,高楼住户无法通过电梯或者楼梯逃离险境,但是又无法停留在大楼等待救援时,可以通过安全钩1固定在窗台或者长椅等位置,然后将绳索2垂落到地面,用户攀爬进入搭载平台4,然后通过窗户或者阳台垂下的绳索2下降,下降时,用户双手握住控制器3,其中一只手握住控制器3的握把37,另一只手握住减速器35,方便随时通过减速器35控制下降速度,直到慢慢降落到地面后即可脱离大楼。
2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