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缓冲车载消防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4358发布日期:2021-12-08 18:0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缓冲车载消防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缓冲车载消防泵。


背景技术:

2.消防泵顾名思义,消防上用的泵,消防泵是引进国外产品,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不同的种类以它全密封、无泄漏、耐腐蚀之特点,广泛应用于环保、水处理、消防等部门,是用来抽送各类液体,是创建无泄漏、无污染文明车间、文明工厂的理想用泵与消防系统的,泵类型都差不多的,只是扬程和流量有不同,消防泵的选型依据,应根据工艺流程,给排水要求,等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3.车载消防泵由于其特殊用途,有其独特的工作特点,国家标准gb6245

2006中规定了高压(4mpa)、中压(2mpa)、低压(1mpa)、高低压、中低压及高中压六种泵各种工况的技术要求。
4.消防泵大多数都安装在消防车、固定灭火系统上,用作输送水或泡沫溶液等液体灭火剂的专用泵,但现有的消防泵在消防车上安装时的固定机构不稳定,抗冲击能力较差,不具备缓冲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缓冲车载消防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缓冲车载消防泵,包括消防车、固定台和缓冲机构,所述固定台固定安装于消防车的顶部右侧,所述缓冲机构固定安装于固定台的顶部。
7.所述缓冲机构由缓冲套、减震板、弹簧杆、套筒、螺纹杆和侧板组成,所述缓冲套固定安装于固定台的顶部,所述减震板固定安装于缓冲套的内部底部,所述弹簧杆固定安装于缓冲套的内壁左右两侧,所述套筒固定安装于缓冲套的侧面,所述螺纹杆设置于套筒的内部,所述侧板固定安装于缓冲套的顶部。
8.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杆等间距分布于缓冲套的内壁左右两侧,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于套筒的内部,所述套筒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适配的螺纹,所述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套筒分别固定安装于缓冲套的左右两侧,缓冲套内部的减震板可以有效降低消防泵在使用时产生的作用力,降低消防泵对消防车的冲击,通过弹簧杆等间距分布于缓冲套的内壁,消防泵在使用时的冲击力会被弹簧杆自身的回复力抵消,使消防泵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缓冲套的内壁产生冲击。
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消防泵,所述消防车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10.进一步的,所述消防泵由抽水泵、出水管、进水管和抽水管组成,所述抽水泵固定
安装于控制机构的顶部,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于抽水泵的右侧,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于抽水泵的左侧,所述抽水管固定连接于进水管远离抽水泵的一端。
11.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与抽水泵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阀,所述抽水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水箱的内部,在消防泵使用时,首先启动抽水泵,抽水泵通过抽水管将水箱内部的水从进水管抽入,经过加压后从出水管连接的水管喷出。
1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由信号接收器、控制器和控制开关组成,所述信号接收器固定安装于控制机构的内部左侧,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于控制机构的内部底部,所述控制开关固定安装于控制机构的正面。
13.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液位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与抽水泵信号连接,在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箱内部的水量不足时,会向信号接收器发出信号,信号接收器接收带到信号后,会显示在控制机构的正面,提醒消防人员向水箱内加水,在未使用消防泵时,控制器会通过控制开关启动抽水泵,将水箱内部的水通过抽水管抽至泵内部进行存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套内部的减震板可以有效降低消防泵在使用时产生的作用力,降低消防泵对消防车的冲击,通过弹簧杆等间距分布于缓冲套的内壁,消防泵在使用时的冲击力会被弹簧杆自身的回复力抵消,使消防泵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缓冲套的内壁产生冲击,通过螺纹杆螺纹连接于套筒的内部,增加了缓冲套的稳定性,可实现对消防泵本体的弹性支撑,可对消防泵本体进行弹性缓冲保护。
16.2.本实用新型在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箱内部的水量不足时,会向信号接收器发出信号,信号接收器接收带到信号后,会显示在控制机构的正面,提醒消防人员向水箱内加水,在未使用消防泵时,控制器会通过控制开关启动抽水泵,将水箱内部的水通过抽水管抽至泵内部进行存储,使得在下一次使用时,启动消防泵后可以直接喷出水流,使消防泵完成自吸功能,方便下一次使用。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泵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消防车;2、水箱;3、固定台;4、缓冲机构;401、缓冲套;402、减震板;403、弹簧杆;404、套筒;405、螺纹杆;406、侧板;5、控制机构;501、信号接收器;502、控制器;503、控制开关;6、消防泵;601、抽水泵;602、出水管;603、进水管;604、抽水管;7、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缓冲车载消防泵,包括消防车1、固定台3和缓冲机构4,固定台3固定安装于消防车1的顶部右侧,缓冲机构4固定安装于固定台3的顶部,缓冲机构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5,控制机构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消防泵6,消防车1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水箱2,水箱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7。
25.缓冲机构4由缓冲套401、减震板402、弹簧杆403、套筒404、螺纹杆405和侧板406组成,缓冲套401固定安装于固定台3的顶部,减震板402固定安装于缓冲套401的内部底部,弹簧杆403固定安装于缓冲套401的内壁左右两侧,套筒404固定安装于缓冲套401的侧面,螺纹杆405设置于套筒404的内部,侧板406固定安装于缓冲套401的顶部,弹簧杆403等间距分布于缓冲套401的内壁左右两侧,螺纹杆405螺纹连接于套筒404的内部,套筒404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405适配的螺纹,套筒40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404分别固定安装于缓冲套401的左右两侧,通过缓冲套401内部的减震板可402以有效降低消防泵6在使用时产生的作用力,降低消防泵6对消防车1的冲击,通过弹簧杆403等间距分布于缓冲套401的内壁,消防泵6在使用时的冲击力会被弹簧杆403自身的回复力抵消,使消防泵6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缓冲套401的内壁产生冲击,通过螺纹杆405螺纹连接于套筒404的内部,增加了缓冲套的401稳定性,可实现对消防泵6本体的弹性支撑,可对消防泵6本体进行弹性缓冲保护。
26.控制机构5由信号接收器501、控制器502和控制开关503组成,信号接收器501固定安装于控制机构5的内部左侧,控制器502固定安装于控制机构5的内部底部,控制开关503固定安装于控制机构5的正面,信号接收器501与液位传感器7信号连接,控制器502与信号接收器501电性连接,控制器502与控制开关503电性连接,控制开关503与抽水泵601信号连接,在液位传感器7检测到水箱2内部的水量不足时,会向信号接收器501发出信号,信号接收器501接收带到信号后,会显示在控制机构5的正面,提醒消防人员向水箱2内加水,在未使用消防泵6时,控制器502会通过控制开关503启动抽水泵601,将水箱2内部的水通过抽水管604抽至泵内部进行存储,使得在下一次使用时,启动消防泵6后可以直接喷出水流,使消防泵6完成自吸功能,方便下一次使用。
27.消防泵6由抽水泵601、出水管602、进水管603和抽水管604组成,抽水泵601固定安装于控制机构5的顶部,出水管602固定连接于抽水泵601的右侧,进水管603固定连接于抽水泵601的左侧,抽水管604固定连接于进水管603远离抽水泵601的一端,出水管602和进水管603与抽水泵60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阀,抽水管604远离进水管603的一端延伸至水箱2的内部,在消防泵6使用时,首先启动抽水泵601,抽水泵601通过抽水管604将水箱2内部的水从进水管603抽入,经过加压后从出水管602连接的水管喷出。
28.在使用时,首先启动抽水泵601,抽水泵601通过抽水管604将水箱2内部的水从进水管603抽入,经过加压后从出水管602连接的水管喷出,在液位传感器7检测到水箱2内部的水量不足时,会向信号接收器501发出信号,信号接收器501接收带到信号后,会显示在控制机构5的正面,提醒消防人员向水箱2内加水,在未使用消防泵6时,控制器502会通过控制开关503启动抽水泵601,将水箱2内部的水通过抽水管604抽至泵内部进行存储。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