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和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0487发布日期:2022-03-12 13:3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和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应急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和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


背景技术:

2.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等部门,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等工作。目前应急救援人员普遍使用的一种呼吸器是压缩空气呼吸器或压缩氧气呼吸器,这种呼吸器以气瓶内的压缩气体作为供氧源,这使得呼吸器的体积和质量偏大,而且呼吸器使用时间较短,难以满足长时间工作的需求。
3.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有一种采用化学制氧方式的呼吸器,主要使用超氧化钾吸收人体呼出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种呼吸器可以保持2到4小时的正常使用时间,能够延长救援人员的有效救援时间。但是,这种呼吸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体呼出的水和二氧化碳在呼吸器内部反复循环,且由于超氧化钾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呼吸器的使用,会出现呼吸器的吸气温度偏高的情况,佩戴的舒适性降低,也大大缩短了呼吸器的实际使用时长。
4.综上,目前还没有既能满足长时间工作需求又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呼吸器的散热器和承载该散热器的呼吸器。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和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以解决目前呼吸器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不出现温度过高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包括:一级散热器和二级散热器;
7.一级散热器包括进气舱、螺旋形气流挡板、方形气流挡板和多组散热翅片,螺旋形气流挡板和方形气流挡板设置于进气舱内部,并且螺旋形气流挡板和方形气流挡板与进气舱的内壁连接;散热翅片设置于进气舱的外壁;
8.二级散热器包括出气舱、散热板、固定孔和散热器出气口,散热板设置于出气舱的外壁;散热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散热器通过固定孔与呼吸器连接;出气舱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器出气口;
9.一级散热器还包括连接气道,连接气道设置于一级散热器和二级散热器的连接处,一级散热器和二级散热器通过连接气道连通。
10.进一步地,进气舱为圆拱状,进气舱内设置有散热器进气口。
11.进一步地,方形气流挡板交替设置于出气舱内部。
12.进一步地,方形气流挡板交替设置于进气舱内部。
13.进一步地,出气舱为管状结构。
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包括壳体和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散热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
15.进一步地,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还包括:面罩、生氧罐、呼气气囊、吸气气囊、呼气管和吸气管;
16.呼气气囊、生氧罐、散热器和吸气气囊依次串联连接;
17.面罩通过呼气管与呼气气囊连接;面罩通过吸气管与吸气气囊连接。
18.进一步地,呼吸器还包括呼气管接口,呼气管接口可拆卸地与呼气管连接。
19.进一步地,呼吸器还包括吸气管接口,吸气管接口可拆卸地与吸气管连接。
20.进一步地,生氧罐与散热器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
2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和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散热器包括一级散热器和二级散热器,一级散热器包括进气舱、螺旋形气流挡板、方形气流挡板和多组散热翅片,进气舱内设置有散热器进气口,螺旋形气流挡板和方形气流挡板设置于进气舱内部,方形气流挡板交替设置于进气舱内部。二级散热器包括出气舱、散热板、固定孔和散热器出气口。方形气流挡板交替设置于出气舱内部,散热板设置于出气舱的外壁,散热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散热器通过固定孔与呼吸器连接。从生氧罐排出的气体由散热器进气口一次流经一级散热器和二级散热器,由散热器出气口排出散热器,从而降低气体温度,以提高使用者使用呼吸器时的体验感与舒适性。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呼吸器的原理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呼吸器的正面剖视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呼吸器的侧面剖视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呼吸器的侧面视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级散热器的俯视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二级散热器的正面剖视图;
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散热器的正面剖视图;
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呼吸器的吸气气囊和呼气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32.其中:1-壳体;11-呼气管接口;12-吸气管接口;13-固定部;14-散热孔;
33.2-面罩;3-生氧罐;311-生氧罐进气口;4-散热器;
34.41-一级散热器;411-进气舱;412-螺旋形气流挡板;413-方形气流挡板;414-散热翅片;415-连接气道;416-散热器进气口;42-二级散热器;421-出气舱;422-散热固定板;423-固定孔;424-散热器出气口;
35.5-呼气气囊;51-排气阀;52-拉绳;53-循环风扇;54-第二进气口;55-第二出气口;
36.6-吸气气囊;61-过滤盒;62-第一进气口;63-第一出气口;
37.7-呼气管;71-呼气单向阀;
38.8-吸气管;81-吸气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41.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和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散热器用于对呼吸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以避免呼吸器使用过程中出现温度偏高、无法长时间使用的问题。
4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呼吸器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呼吸器的侧面视图,结合图1与图4,一种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面罩2、生氧罐3、呼气气囊5、吸气气囊6、呼气管7和吸气管8,为了描述方便,将散热器描述为散热器4,散热器4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其中,如图1所示,面罩2是为使用者提供的,使用时,使用者可能将口鼻部位罩在面罩2下,面罩2通过呼气管7与呼气气囊5连接,面罩2通过吸气管8与吸气气囊6连接。呼气气囊5、生氧罐3、散热器4和吸气气囊6依次串联连接。
43.继续结合图1与图4,壳体1设置有与呼气气囊5连通的呼气管接口11和与吸气气囊6连通的吸气管接口12,呼气管7能够拆卸地连接于呼气管接口11,吸气管8能够拆卸地连接于吸气管接口12。
4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呼吸器的正面剖视图,结合图1与图2,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吸气气囊6的固定部13。参见图4,壳体1上设置有散热孔14,散热孔14用于散发呼吸器使用过程产生的热量,散热孔14的设置位置本技术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位于壳体1的上部、中部、下部和底部等位置,散热孔14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散热器4等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
4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呼吸器的侧面剖视图,图3中的生氧罐3能够生成氧气,例如,在生氧罐3内可以设置有化学试剂,化学试剂的类型本技术不作限定,如化学试剂可以为碱金属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或者为其他试剂,通过化学反应与人体呼出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等。
46.继续参见图3,一种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4包括一级散热器41和二级散热器42,也就是说,本技术采用两级散热器结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级散热器的俯视图,结合图5与图6,一级散热器41包括进气舱411、螺旋形气流挡板412、方形气流挡板413和多组散热翅片414。其中,进气舱411为圆拱状,进气舱411内设置有散热器进气口416,如,可以在进气舱4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散热器进气口416,散热器进气口416可以通过管道连接于生氧罐3。
47.螺旋形气流挡板412和方形气流挡板413设置于进气舱411内部,螺旋形气流挡板
412在进气舱411内部成螺旋型设置,方形气流挡板413交替设置于进气舱411内部,并且螺旋形气流挡板412和方形气流挡板413与进气舱411的内壁连接。散热翅片414设置于进气舱411的外部,均匀密集排列并连接于进气舱411的外壁。
48.一级散热器41还包括连接气道415,连接气道415设置于一级散热器41和二级散热器42的连接处,一级散热器41和二级散热器42通过连接气道415连通。具体地,二级散热器42与一级散热器41相互垂直,中间通过连接气道415连通。
4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二级散热器的正面剖视图,如图7所示,二级散热器42包括出气舱421、散热固定板422、固定孔423和散热器出气口424。其中,方形气流挡板413交替设置于出气舱421内部,出气舱421为管状结构,这样,结合图6,方形气流挡板413在进气舱411和出气舱421内交替设置(方形气流挡板413的其中一侧可以与进气舱411和出气舱421内壁连接),在进气舱411和出气舱421内部成往复折返结构,可加长气体流经的通道,散热翅片414连接于进气舱411外部,散热固定板422连接于出气舱421外部,散热翅片414和散热固定板422能够将进气舱411和出气舱421内传递的热量快速散发。这样,散热器4可以使经过一级散热器41和二级散热器42的气体快速散热,从而降低气体温度,以提高使用者使用呼吸器时的体验感与舒适性。具体地,可根据呼吸器的外形和空间设计不同的进气舱411和出气舱421外形结构或多个串联连接,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50.散热固定板422位于出气舱421的外部,并连接与出气舱421的外壁,即散热固定板422设置于出气舱421的外壁,散热固定板422上设置有固定孔423,散热器通过固定孔423与呼吸器连接。出气舱42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散热器出气口4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散热器的正面剖视图,具体地,可以在二级散热器42的上部设置有散热器出气口424。散热器出气口424可以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气气囊6。在使用呼吸器时,从生氧罐3排出的气体由散热器进气口416一次流经一级散热器41和二级散热器42,由散热器出气口424排出散热器4。这样,散热器4使生氧罐3在生成氧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的散发出去,避免高温的氧气进去吸气气囊6。
51.进一步参见图1,呼气气囊5和吸气气囊6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吸气气囊6和呼气气囊5的形状可根据壳体1的形状形成为圆柱形、立方形等。吸气气囊6设置有第一进气口62和第一出气口63,吸气气囊6的第一进气口62连接于散热器出气口424,吸气气囊6的第一出气口63通过吸气管8连接于面罩。呼气气囊5设置有第二进气口54和第二出气口55,呼气气囊5的第二进气口54通过呼气管7连接于面罩,呼气气囊5的第二出气口55连接于生氧罐3的生氧罐进气口311。在吸气气囊6的进气口处设置有过滤盒61,过滤盒61内可以设置有过滤片,过滤片可以过滤粉尘,防止粉尘进入吸气气囊6。进一步地,呼气气囊5的出气口和生氧罐进气口311之间设置有循环风扇53,循环风扇53帮助呼气气囊5内的气体通过生氧罐3和散热器4进入吸气气囊6。
52.为了便于对呼吸器、散热器及二者之间结构的配合进行进一步理解,以下对呼吸器和散热器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呼吸器中,呼气管7设置有呼气单向阀71,呼气单向阀71能够使气体通过呼气管7进入呼气气囊5。吸气管8设置有吸气单向阀81,吸气单向阀81能够使吸气气囊6内的气体通过吸气管8通向面罩2。
53.当发生紧急情况需要使用该呼吸器时,使用者带上面罩2进行呼吸。在使用者呼气时,连接在呼气管7与呼气气囊5之间的呼气单向阀71因气压变化而被打开,呼出的气体通
过呼气管7进入呼气气囊5,呼出的气体可以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循环风扇53将呼气气囊5中的气体送至生氧罐3,气体在生氧罐3内的药剂的作用下会发生反应。例如,生氧罐3内可以有生氧剂34,二氧化碳和水与生氧剂34反应能够生成氧气并且释放热量,经过生氧罐3后至少部分的二氧化碳反应被消耗并产生氧气。这些气体经过散热器4可以降低温度,再经过过滤盒61过滤后进入吸气气囊6。使用者吸气时,吸气单向阀81打开,可以吸入吸气气囊6内的气体。
5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呼吸器的吸气气囊和呼气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吸气气囊6的体积大于呼气气囊5的体积,呼气气囊5设置于吸气气囊6的内部。其中,呼气气囊5用于容纳呼出的气体,吸气气囊6用于容纳从生氧罐3释放的气体。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呼气气囊5和吸气气囊6可以具有重合部分,呼气气囊5和吸气气囊6的重合部分设置有排气阀51,吸气气囊6内可以设置有拉绳52,拉绳52的位置可以为,排气阀51的阀片连接拉绳52的一端,拉绳52的另一端连接于吸气气囊6。当吸气气囊6内的气体填充过量时,吸气气囊6涨开使拉绳52紧崩,打开排气阀51,使呼气气囊5中的气体排出。容易理解的是,呼气气囊5的体积缩小,使吸气气囊6有空间容纳更多的氧气。并且,排出呼气气囊5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与生氧罐3中的生氧剂34反应后释放的氧气,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吸气气囊6持续膨胀,同时也节约了生氧剂34的用量。
55.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呼吸器的散热器和承载散热器的呼吸器,散热器4包括一级散热器41和二级散热器42,一级散热器41包括进气舱411、螺旋形气流挡板412、方形气流挡板413和多组散热翅片414。其中,进气舱411为圆拱状,进气舱411内设置有散热器进气口416,散热器进气口416可以通过管道连接于生氧罐3。螺旋形气流挡板412和方形气流挡板413设置于进气舱411内部,方形气流挡板413交替设置于进气舱411内部。二级散热器42包括出气舱421、散热固定板422、固定孔423和散热器出气口424。其中,方形气流挡板413交替设置于出气舱421内部,散热固定板422设置于出气舱421的外壁,散热固定板422上设置有固定孔423,散热器通过固定孔423与呼吸器连接。散热器出气口424可以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气气囊6。从生氧罐3排出的气体由散热器进气口416一次流经一级散热器41和二级散热器42,由散热器出气口424排出散热器4。这样,一级散热器41和二级散热器42通过连接气道415连通,散热器4可以使经过一级散热器41和二级散热器42的气体快速散热,从而降低气体温度,以提高使用者使用呼吸器时的体验感与舒适性。
56.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