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7274发布日期:2022-06-22 00:4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带领域,具体是一种施工安全带。


背景技术:

2.安全带是运用在设备上的安全件,乘坐飞机等飞行器,或在高空作业与进行技艺表演时,为保障安全所用的带子,主要原料是涤纶,丙纶,尼龙,安全带不单指织带,除了织带,安全带还有其它零件组装而成,工地进行施工时能够保障操作者的使用安全,提高操作安全性,同时保障操作人员受到伤害。
3.在进行操作安全带时通过连接的肩带将双肩进行佩戴,通过连接的连接环将带子进行穿入固定,然后将连接的安全带本体与腰部进行贴合,使用锁扣进行卡合固定,同时将腿部的带子进行穿入固定,使连接更加牢固。
4.现有的安全带操作使用不够快捷,打开使用速度不够快,同时在进行操作使用时浪费时间,无法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在进行连接时不够快速的缺点;
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施工安全带。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安全带操作使用不够快捷,打开使用速度不够快,同时在进行操作使用时浪费时间,无法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在进行连接时不够快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施工安全带。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施工安全带,包括安全带本体,所述安全带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锁扣本体,所述锁扣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所述安全带本体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肩带,所述肩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带环,所述带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反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安全带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腿带,所述安全带本体与锁扣本体之间紧密贴合,所述锁扣本体与连接机构的水平中心线之间相重合。
8.所述安全带本体与肩带之间紧密贴合,所述肩带的数量为两个,且肩带以调节机构的中轴线之间相对称,所述肩带与带环之间紧密贴合,所述安全带本体与腿带之间紧密贴合。
9.优选的,所述锁扣本体包含有外壳、凹槽和按压块,且外壳的一侧开设有凹槽,通过拿持外壳进行凹槽的对接安装,能够直接进行拿持安装,提高操作快捷性。
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按压块,且按压块与外壳之间紧密贴合,通过按压块手动按压进行打开使用,提高设备的操作拆卸速度。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含有定位板和圆环,且定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环,且定位板与圆环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接,通过对接板与操作者背部进行贴合,使连接的安装板更加方便进行安装固定。
12.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含有对接板、安装板、卡环和挂钩,且对接板的正面固定
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与对接板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接,通过对接板与操作者背部进行贴合,使连接的安装板更加方便进行安装固定。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环,且卡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挂钩,且卡环与安装板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通过卡环进行挂钩的对接固定,使连接的挂钩能够方便进行固定,同时节省正面施工时的空间使用。
14.优选的,所述腿带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缠绕带,且缠绕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紧固环,且缠绕带与腿带之间紧密贴合,通过缠绕带进行连接,使操作者在进行腿带的穿入固定时,与操作者贴合更加舒适。
15.优选的,所述紧固环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松紧带,且松紧带与紧固环之间紧密贴合,通过紧固环进行穿入固定,在进行受力时,使连接的松紧带更加牢固。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全带本体、锁扣本体、连接机构、带环、固定带、调节机构和腿带的相互配合连接使用,实现了将上方的连接的肩带与操作者的肩部进行接触,然后将肩带连接的带环和固定带进行穿入固定,同时将安全带本体与操作者腰部进行贴合,使用连接的锁扣本体的凹槽与连接机构进行拿持直接卡合安装,然后将底部的腿带与操作者的腿部进行贴合固定,通过拿持松紧带穿入连接的紧固环内部进行固定,使操作连接更加快速,提高操作安装速度,解决了原有的安全带操作速度慢的问题,提高了安装使用的效率;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接板、安装板、卡环和挂钩的相互配合连接使用,实现了通过连接的对接板与操作者背部进行接触,使贴合更加舒适,使连接的安装板和卡环更加方便进行挂钩的固定使用,使操作使用设备更加方便快捷,解决了原有的设备操作不够快捷的问题,提高了运行使用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锁扣本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中:1、安全带本体;2、锁扣本体;201、外壳;202、凹槽;203、按压块;3、连接机构;301、定位板;302、圆环;4、肩带;5、带环;6、固定带;7、调节机构;701、对接板;702、安装板;703、卡环;704、挂钩;8、腿带;9、缠绕带;10、紧固环;11、松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施工安全带,包括安全带本体1,安全带本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锁扣本体2,锁扣本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3,安全带本体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肩带4,肩带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带环5,带环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6,固定带6的反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7,安全带本体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腿带8,安全带本体1与锁扣本体2之间紧密贴合,锁扣本体2与连接机构3的水平中心线之间相重合。
28.安全带本体1与肩带4之间紧密贴合,肩带4的数量为两个,且肩带4以调节机构7的中轴线之间相对称,肩带4与带环5之间紧密贴合,安全带本体1与腿带8之间紧密贴合;工作时,通过安全带本体1、锁扣本体2、连接机构3、带环5、固定带6、调节机构7和腿带8的相互配合连接使用,实现了将上方的连接的肩带4与操作者的肩部进行接触,然后将肩带4连接的带环5和固定带6进行穿入固定,同时将安全带本体1与操作者腰部进行贴合,使用连接的锁扣本体2的凹槽202与连接机构3进行拿持直接卡合安装,然后将底部的腿带8与操作者的腿部进行贴合固定,通过拿持松紧带11穿入连接的紧固环10内部进行固定,使操作连接更加快速,提高操作安装速度,解决了原有的安全带操作速度慢的问题,提高了安装使用的效率。
29.本实施例,锁扣本体2包含有外壳201、凹槽202和按压块203,且外壳20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02;工作时,通过拿持外壳201进行凹槽202的对接安装,能够直接进行拿持安装,提高操作快捷性。
30.本实施例,外壳201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按压块203,且按压块203与外壳201之间紧密贴合;工作时,通过按压块203手动按压进行打开使用,提高设备的操作拆卸速度。
31.本实施例,连接机构3包含有定位板301和圆环302,且定位板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环302,且定位板301与圆环302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接;工作时,通过定位板301进行连接,使连接的圆环302在进行拿持插入时更加精准。
32.本实施例,调节机构7包含有对接板701、安装板702、卡环703和挂钩704,且对接板70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02,且安装板702与对接板701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接;工作时,通过对接板701与操作者背部进行贴合,使连接的安装板702更加方便进行安装固定。
33.本实施例,安装板70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环703,且卡环7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挂钩704,且卡环703与安装板702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工作时,通过卡环703进行挂钩704的对接固定,使连接的挂钩704能够方便进行固定,同时节省正面施工时的空间使用。
34.本实施例,腿带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缠绕带9,且缠绕带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紧固环10,且缠绕带9与腿带8之间紧密贴合;工作时,通过缠绕带9进行连接,使操作者在进行腿带8的穿入固定时,与操作者贴合更加舒适。
35.本实施例,紧固环10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松紧带11,且松紧带11与紧固环10之间紧密贴合;工作时,通过紧固环10进行穿入固定,在进行受力时,使连接的松紧带11更加牢固。
36.工作原理,通过拿持安全带本体1进行佩戴使用,首先将上方的连接的肩带4与操作者的肩部进行接触,然后将肩带4连接的带环5和固定带6进行穿入固定,同时将安全带本体1与操作者腰部进行贴合,使用连接的锁扣本体2的凹槽202与连接机构3进行拿持直接卡合安装,然后将底部的腿带8与操作者的腿部进行贴合固定,通过拿持松紧带11穿入连接的
紧固环10内部进行固定。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