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设备水电联防用电源状态智能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4348发布日期:2022-12-10 00:2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设备水电联防用电源状态智能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消防电源智能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设备水电联防用电源状态智能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消防安全问题愈加受到重视。在常规的火灾事故中,消防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决定了灭火的效率和质量,消防设备一般分为电器设备和水源设备,通过电器设备对火灾进行检测,通过水源设备进行消防灭火,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消防设备也逐渐向智能领域靠近。
3.然而,现有的消防设备多是电器和水源分离式设计,为了满足智能消防的需求,需要对电器和水源设备进行分别操控,且每个都需要设置一个电源,使水电分离,在进行日常维护时,也需要对水电分别进行维护,保证消防电源的稳定性。消防电源长期处于备战状态,但遇到火情时,必须要能迅速启用,因此常常通过人工进行巡检,而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4.此外,消防用水洁净度一般不会太高,水中含有较大成分的杂质、盐类物质,在一些流动不便的地方,长期处于静默状态,容易造成杂质淤积,影响消防水流动,严重时设置会造成局部堵塞,严重危害消防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设备水电联防用电源状态智能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消防设备水电联防用电源状态智能监测装置,智能监测装置分别与主电源和消防水管连接,包括壳体、导流装置、切换装置、蜂鸣器和备用电源,壳体和导流装置连接,导流装置和备用电源电连接,切换装置和壳体活动连接,切换装置和导流装置电连接,切换装置和备用电源连接,蜂鸣器和壳体紧固连接,备用电源与蜂鸣器电连接,壳体一侧设有进液道和出液道,进液道和出液道与消防水管连通。
8.壳体为主要的安装基础,通过壳体对其他装置进行安装,通过导流装置进行液体导流,从而对消防水管中的消防水进行压力监测,通过切换装置进行电路切换,通过备用电源对装置进行备用供电,当主电源失效时,通过备用电源驱动蜂鸣器发出警报,进行自动监测,防止影响消防安全,壳体通过进液道和出液道对消防水管内的消防水进行循环导流,防止消防水管内的消防水携带杂质在管道淤积,阻塞消防水流通,影响消防安全性。
9.进一步的,壳体上设有配电腔,备用电源置于配电腔内,导流装置包括感压组件、循环泵和调节组件,主电源和循环泵电连,进液道包括进水口,进水口和消防水管连通,感压组件包括基板和若干滑板,基板上设有若干滑槽,滑板一端插入滑槽内,滑板和滑槽滑动连接,滑板底端设有预紧弹簧,滑板通过预紧弹簧和滑槽末端连接,滑板远离预紧弹簧一端
和进水口滑动连接,进水口侧壁上设有两个检测腔,调节组件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置于两个检测腔内,正极板和负极板相向布置,备用电源分别与正极板和负极板电连接,壳体上设有循环室,循环室位于进液道和出液道之间,循环泵置于循环室内,循环泵进口通过导流道和进液道连通,循环泵出口通过出液道和消防水管连通。
10.通过配电腔对备用电源进行安装,初始状态下,主电源对循环泵进行供电,当主电源失效时,切换到备用电源,对蜂鸣器进行供电,提示进行供电检测,保证主电源失效过程中仍能满足消防功能,不存在无电源供能的空窗期,循环泵通过进水口和消防水管连通,进水口和循环泵之间设置导流道,从而使进水口两侧存在压差,当将电源状态智能监测装置安装到位时,各电源、水源连通,使进水口靠近消防水管一侧压力升高,在压力作用下,推动基板移动,进水口远离消防水管一端高度渐缩设置,随着进水口高度降低,滑板沿进水口壁面滑动过程中,克服预紧弹簧弹力,沿滑槽向内收缩,并对预紧弹簧进行压紧,进水口粗糙度沿消防管道向内逐渐增大,随着粗糙度增大,滑板和进水口壁面摩擦力增大,进水口和导流道之间设有开槽,通过开槽进行连通,在压力作用下使基板向内滑动,当消防水管内压力为标准值时,基板带动滑板进入开槽行程内,使进水口和导流道连通,当消防水流经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时,由于消防水内含有导电粒子,通过备用电源供电,使电路导通,当消防水管受损时,消防水管内发生压降,基板两侧压差降低,使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产生气隙,通过气隙对电流进行隔绝,电路不导通,电路上不产生电流或者极小的电流值,通过备用电源控制蜂鸣器响应,自动进行警报,通过循环泵对导流道内的液体进行导流,重新进入消防水管内,对消防水进行循环,防止消防水静默过程中杂质淤积,影响消防水流动,使消防水时刻保持动水状态。
11.进一步的,切换装置包括绝缘棒,绝缘棒两端分别设有接电板,两个接电板分别和主电源电连,绝缘棒和配电腔滑动连接,两个接电板分别朝向备用电源的正极端和负极端。
12.通过绝缘棒对两个接电板进行分割,两个接电板分别和主电源电连,通过备用电源对正极板和负极板进行供电,从而对消防水导电率进行检测,随着检测的进行,备用电源电量降低,主电源通过两个接电板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接触,从而对备用电源进行充电,保证电源监测稳定性。
13.进一步的,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磁铁和复位电磁铁,进水口远离消防水管一端设有复位槽,复位电磁铁置于复位槽内,调节磁铁和基板紧固连接,备用电源、正极板和负极板构成检测电路,复位电磁铁和检测电路电连;
14.调节时:调节磁铁和复位电磁铁相向端呈同名磁极。
15.通过调节组件对基板位移进行微调节,通过检测电路对流经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消防水含杂率进行检测,当消防水中的杂质越多时,导电率越大,使检测电路的电流值递增,从而使复位电磁铁和调节磁铁之间的磁极斥力增加,复位槽对复位电磁铁进行限位,在磁极斥力作用下,推动调节磁铁移动,使基板反向移动,开槽过流截面减小,随着过流截面减小,使消防水流速增加,防止杂质在导流道内淤积,提高流动平顺性,杂质越多时,过流截面越小,使流速越快。
16.进一步的,切换装置还包括补偿电磁铁和切换磁铁,补偿电磁铁和检测电路电连,补偿电磁铁位于备用电源一侧,切换磁铁和绝缘棒传动连接。
17.通过补偿电磁铁和切换磁铁自动控制补偿电路的导通和中断,从而使供电电流降
低,初始状态,备用电源为满电状态,补偿电路不导通,随着备用电源的使用,备用电源电压降低,供电电流值减小,使切换磁铁通过绝缘棒带动接电板移动,直到两个接电板分别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接触,补偿电路导通,对备用电源进行自动补电,提高电源状态监测稳定性。
18.进一步的,配电腔倾斜布置,配电腔靠近备用电源一侧位于低位;
19.通电时:切换磁铁和补偿电磁铁相向端为同名磁极;
20.补偿时:两个接电板分别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接触。
21.通过配电腔倾斜布置,当检测电路导通时,检测电路上产生电流值,检测初期,备用电源为满电状态,检测电路电流值较大,在磁极斥力作用下,补偿电磁铁推动切换磁铁向配电腔高位移动,对绝缘棒重力进行自动平衡,当备用电源电量降到限定值时,磁极斥力减小,在绝缘棒重力作用下,绝缘棒带动两侧的接电板下移,并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接触,对消耗的电量进行自动补偿,防止备用电源电量耗尽失效。
22.作为优化,进水口的进口朝向消防水管上层,出液道出口朝向消防水管下层。进水口的进口位于上方,根据消防水管内的消防水高度设置进水口高度,使进水口处于完全浸没状态,便于进行入水引流,完成含杂率检测后,通过循环泵增压,并通过出液道导流,对消防水管下层进行射流,防止消防水内的杂质淤积,影响消防水流通性能。
23.作为优化,壳体上设有泄流道,泄流道和导流道间歇连通。通过泄流道进行泄流,当需要进行消防灭火时,循环泵不启动,消防水从导流道进入泄流道内,泄流道和消防设备连通,便于进行消防灭火。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初始状态下,主电源对循环泵进行供电,当主电源失效时,切换到备用电源,对蜂鸣器进行供电,提示进行供电检测,保证主电源失效过程中仍能满足消防功能,不存在无电源供能的空窗期;当将电源状态智能监测装置安装到位时,各电源、水源连通,通过备用电源供电,使电路导通,当消防水管受损时,消防水管内发生压降,使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产生气隙,通过气隙对电流进行隔绝,电路不导通,通过备用电源控制蜂鸣器响应,自动进行警报;循环泵对消防水进行循环,防止消防水静默过程中杂质淤积,影响消防水流动,使消防水时刻保持动水状态;当消防水中的杂质越多时,导电率越大,开槽过流截面减小,使消防水流速增加,防止杂质在导流道内淤积,提高流动平顺性,杂质越多时,过流截面越小,使流速越快;检测初期,备用电源为满电状态,检测电路电流值较大,在磁极斥力作用下,补偿电磁铁推动切换磁铁向配电腔高位移动,对绝缘棒重力进行自动平衡,当备用电源电量降到限定值时,磁极斥力减小,在绝缘棒重力作用下,绝缘棒带动两侧的接电板下移,并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接触,对消耗的电量进行自动补偿,防止备用电源电量耗尽失效,保证电源监测稳定性。
附图说明
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6.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的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发明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的检测电路导通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2视图的局部a放大视图;
31.图6是本发明的消防水循环示意图;
32.图中:1-壳体、11-进液道、111-进水口、112-检测腔、113-复位槽、12-导流道、13-循环室、14-配电腔、15-泄流道、16-出液道、2-导流装置、21-感压组件、211-基板、2111-滑槽、212-滑板、213-预紧弹簧、22-循环泵、23-调节组件、231-正极板、232-负极板、233-调节磁铁、234-复位电磁铁、3-切换装置、31-接电板、32-绝缘棒、33-补偿电磁铁、34-切换磁铁、6-蜂鸣器、7-备用电源、8-主电源、9-消防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
35.如图1所示,一种消防设备水电联防用电源状态智能监测装置,智能监测装置分别与主电源8和消防水管9连接,包括壳体1、导流装置2、切换装置3、蜂鸣器6和备用电源7,壳体1和导流装置2连接,导流装置2和备用电源7电连接,切换装置3和壳体1活动连接,切换装置3和导流装置2电连接,切换装置3和备用电源7连接,蜂鸣器6和壳体1紧固连接,备用电源7与蜂鸣器6电连接,壳体1一侧设有进液道11和出液道16,进液道11和出液道16与消防水管9连通。
36.壳体1为主要的安装基础,通过壳体1对其他装置进行安装,通过导流装置2进行液体导流,从而对消防水管9中的消防水进行压力监测,通过切换装置3进行电路切换,通过备用电源7对装置进行备用供电,当主电源8失效时,通过备用电源7驱动蜂鸣器6发出警报,进行自动监测,防止影响消防安全,壳体1通过进液道11和出液道16对消防水管9内的消防水进行循环导流,防止消防水管9内的消防水携带杂质在管道淤积,阻塞消防水流通,影响消防安全性。
37.如图1~图3、图5所示,壳体1上设有配电腔14,备用电源7置于配电腔14内,导流装置2包括感压组件21、循环泵22和调节组件23,主电源8和循环泵22电连,进液道11包括进水口111,进水口111和消防水管9连通,感压组件21包括基板211和若干滑板212,基板211上设有若干滑槽2111,滑板212一端插入滑槽2111内,滑板212和滑槽2111滑动连接,滑板212底端设有预紧弹簧213,滑板212通过预紧弹簧213和滑槽2111末端连接,滑板212远离预紧弹簧213一端和进水口111滑动连接,进水口111侧壁上设有两个检测腔112,调节组件23包括正极板231和负极板232,正极板231和负极板232分别置于两个检测腔112内,正极板231和负极板232相向布置,备用电源7分别与正极板231和负极板232电连接,壳体1上设有循环室13,循环室13位于进液道11和出液道16之间,循环泵22置于循环室13内,循环泵22进口通过导流道12和进液道11连通,循环泵22出口通过出液道16和消防水管9连通。
38.通过配电腔14对备用电源7进行安装,初始状态下,主电源8对循环泵22进行供电,当主电源8失效时,切换到备用电源7,对蜂鸣器6进行供电,提示进行供电检测,保证主电源
8失效过程中仍能满足消防功能,不存在无电源供能的空窗期,循环泵22通过进水口111和消防水管9连通,进水口111和循环泵22之间设置导流道12,从而使进水口111两侧存在压差,当将电源状态智能监测装置安装到位时,各电源、水源连通,使进水口111靠近消防水管9一侧压力升高,在压力作用下,推动基板211移动,进水口111远离消防水管一端高度渐缩设置,随着进水口111高度降低,滑板212沿进水口111壁面滑动过程中,克服预紧弹簧213弹力,沿滑槽2111向内收缩,并对预紧弹簧213进行压紧,进水口111粗糙度沿消防管道9向内逐渐增大,随着粗糙度增大,滑板212和进水口111壁面摩擦力增大,进水口111和导流道12之间设有开槽,通过开槽进行连通,在压力作用下使基板211向内滑动,当消防水管内压力为标准值时,基板211带动滑板212进入开槽行程内,使进水口111和导流道12连通,当消防水流经正极板231和负极板232之间时,由于消防水内含有导电粒子,通过备用电源7供电,使电路导通,当消防水管9受损时,消防水管9内发生压降,基板211两侧压差降低,使正极板231和负极板232之间产生气隙,通过气隙对电流进行隔绝,电路不导通,电路上不产生电流或者极小的电流值,通过备用电源7控制蜂鸣器6响应,自动进行警报,通过循环泵22对导流道12内的液体进行导流,重新进入消防水管9内,对消防水进行循环,防止消防水静默过程中杂质淤积,影响消防水流动,使消防水时刻保持动水状态。
39.如图1、图3所示,切换装置3包括绝缘棒32,绝缘棒32两端分别设有接电板31,两个接电板31分别和主电源8电连,绝缘棒32和配电腔14滑动连接,两个接电板31分别朝向备用电源7的正极端和负极端。
40.通过绝缘棒32对两个接电板31进行分割,两个接电板31分别和主电源8电连,通过备用电源7对正极板231和负极板232进行供电,从而对消防水导电率进行检测,随着检测的进行,备用电源7电量降低,主电源8通过两个接电板31与备用电源7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接触,从而对备用电源7进行充电,保证电源监测稳定性。
41.进一步的,调节组件23还包括调节磁铁233和复位电磁铁234,进水口111远离消防水管9一端设有复位槽113,复位电磁铁234置于复位槽113内,调节磁铁233和基板211紧固连接,备用电源7、正极板231和负极板232构成检测电路,复位电磁铁234和检测电路电连;
42.调节时:调节磁铁233和复位电磁铁234相向端呈同名磁极。
43.通过调节组件23对基板211位移进行微调节,通过检测电路对流经正极板231和负极板232之间的消防水含杂率进行检测,当消防水中的杂质越多时,导电率越大,使检测电路的电流值递增,从而使复位电磁铁234和调节磁铁233之间的磁极斥力增加,复位槽113对复位电磁铁234进行限位,在磁极斥力作用下,推动调节磁铁233移动,使基板211反向移动,开槽过流截面减小,随着过流截面减小,使消防水流速增加,防止杂质在导流道12内淤积,提高流动平顺性,杂质越多时,过流截面越小,使流速越快。
44.如图1、图3~图4所示,切换装置3还包括补偿电磁铁33和切换磁铁34,补偿电磁铁33和检测电路电连,补偿电磁铁33位于备用电源7一侧,切换磁铁34和绝缘棒32传动连接。
45.通过补偿电磁铁33和切换磁铁34自动控制补偿电路的导通和中断,从而使供电电流降低,初始状态,备用电源7为满电状态,补偿电路不导通,随着备用电源7的使用,备用电源7电压降低,供电电流值减小,使切换磁铁34通过绝缘棒32带动接电板31移动,直到两个接电板31分别与备用电源7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接触,补偿电路导通,对备用电源7进行自动补电,提高电源状态监测稳定性。
46.如图3所示,配电腔14倾斜布置,配电腔14靠近备用电源7一侧位于低位;
47.通电时:切换磁铁34和补偿电磁铁33相向端为同名磁极;
48.补偿时:两个接电板31分别与备用电源7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接触。
49.通过配电腔14倾斜布置,当检测电路导通时,检测电路上产生电流值,检测初期,备用电源7为满电状态,检测电路电流值较大,在磁极斥力作用下,补偿电磁铁33推动切换磁铁34向配电腔14高位移动,对绝缘棒32重力进行自动平衡,当备用电源7电量降到限定值时,磁极斥力减小,在绝缘棒32重力作用下,绝缘棒32带动两侧的接电板31下移,并与备用电源7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接触,对消耗的电量进行自动补偿,防止备用电源7电量耗尽失效。
50.作为优化,进水口111的进口朝向消防水管9上层,出液道16出口朝向消防水管9下层。进水口111的进口位于上方,根据消防水管9内的消防水高度设置进水口111高度,使进水口111处于完全浸没状态,便于进行入水引流,完成含杂率检测后,通过循环泵22增压,并通过出液道16导流,对消防水管9下层进行射流,防止消防水内的杂质淤积,影响消防水流通性能。
51.作为优化,壳体1上设有泄流道15,泄流道15和导流道12间歇连通。通过泄流道15进行泄流,当需要进行消防灭火时,循环泵22不启动,消防水从导流道12进入泄流道15内,泄流道15和消防设备连通,便于进行消防灭火。
5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初始状态下,主电源8对循环泵22进行供电,当主电源8失效时,切换到备用电源7,对蜂鸣器6进行供电,提示进行供电检测,保证主电源8失效过程中仍能满足消防功能;当将电源状态智能监测装置安装到位时,各电源、水源连通,在压力作用下,推动基板211移动,当消防水管9内压力为标准值时,使进水口111和导流道12连通,由于消防水内含有导电粒子,通过备用电源7供电,使电路导通,当消防水管9受损时,消防水管9内发生压降,基板211两侧压差降低,使正极板231和负极板232之间产生气隙,通过气隙对电流进行隔绝,电路不导通,电路上不产生电流或者极小的电流值,通过备用电源7控制蜂鸣器6响应,自动进行警报;当消防水中的杂质越多时,导电率越大,使检测电路的电流值递增,从而使复位电磁铁234和调节磁铁233之间的磁极斥力增加,复位槽113对复位电磁铁234进行限位,在磁极斥力作用下,推动调节磁铁233移动,使基板211反向移动,开槽过流截面减小,随着过流截面减小,使消防水流速增加,防止杂质在导流道12内淤积;当检测电路导通时,检测电路上产生电流值,检测初期,备用电源7为满电状态,检测电路电流值较大,在磁极斥力作用下,补偿电磁铁33推动切换磁铁34向配电腔14高位移动,对绝缘棒32重力进行自动平衡,当备用电源7电量降到限定值时,磁极斥力减小,在绝缘棒32重力作用下,绝缘棒32带动两侧的接电板31下移,并与备用电源7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接触,对消耗的电量进行自动补偿。
5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