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攀登自锁功能的后背安全绳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3418发布日期:2023-02-28 20:4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具有攀登自锁功能的后背安全绳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攀登自锁功能的后背安全绳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高压输电线及设备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需要工作人员攀爬至钢管杆的顶部进行操作,钢管杆的外壁上通常安装有爬梯供操作人员使用。攀爬及作业过程中需要保证人员的安全,以避免操作人员坠落伤亡。操作人员需要穿戴安全带,攀爬过程中需要通过攀爬绳和自锁器对人员保护,到达作业位置后,将安全绳挂在钢管杆后,拆掉与攀爬绳的连接,操作复杂,现有自锁器的安全性不足,作业过程中仅靠一根安全绳保护,操作安全性能不足,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攀登自锁功能的后背安全绳保护装置,以杜绝操作人员的坠落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攀登自锁功能的后背安全绳保护装置,解决操作人员攀爬过程中安全性不足,到达作业位置后拆掉自锁器,作业过程中保护能力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5.一种具有攀登自锁功能的后背安全绳保护装置,包括全身安全带、缓冲包、第一保护绳及自锁器,缓冲包的一端通过扣件与全身安全带的胸部或背部相连。
6.缓冲包的另一端与第一保护绳的一端相连,第一保护绳的另一端与挂接钩相连。
7.第一保护绳上连接有第二保护绳,所述第二保护绳的一端与第一保护绳固定相连,第一保护绳与第二保护绳相连构成y形结构。
8.第二保护绳的另一端通过d型扣与自锁器相连,所述自锁器包括钢制v形结构的外壳,外壳的内侧具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侧与外壳铰接,安装座的另一侧与外壳可拆卸固定相连。
9.安装座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其空腔内部设有锁杆和驱动杆,所述锁杆的一端与安装座转动相连,其另一端可伸出安装座与外壳内侧壁相配合锁住攀爬绳。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靠近外壳开口位置的一侧通过销轴与外壳转动相连,安装座靠近外壳开口位置的另一侧设置有销栓,外壳上开设有与销栓相配合的插孔。
11.进一步地,缓冲包包括第一壳体和缓冲带,缓冲带的主体部分位于第一壳体的内部,缓冲带的一端穿出第一壳体与扣件相连,其另一端穿出第一壳体与第一保护绳固定相连。
12.进一步地,缓冲带的主体部分在第一壳体的内部呈蛇形规则布置,任意平行且相邻的两段缓冲带之间均通过一组线束环相连。
13.每组线束环包括至少两个线束环,同组各线束环沿每段缓冲带的长度方向等间隔
设置。
14.进一步地,缓冲包包括第二壳体和缓冲绳,缓冲绳的主体部分位于第一壳体的内部,缓冲绳的一端穿出第二壳体与扣件相连,其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与第一保护绳固定相连。
15.进一步地,缓冲绳的主体部分在第一壳体的内部呈螺旋状规则布置,任意平行且相邻的两个圆周段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环形扎带相连。
16.进一步地,外壳与安装座相对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一段齿条,齿条与安装座之间具有可供攀登绳通过的空间。
17.安装座空腔顶壁上设有第一支座,锁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支座转动相连。
18.驱动杆为l形结构,其拐角处通过第二转轴与设置在安装座空腔下壁上的第二支座转动相连。
19.锁杆的底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驱动杆的一端伸至安装座的外部,并带有与d型扣相连的圆孔,驱动杆的另一端伸至滑槽内与锁杆滑动配合。
20.进一步地,安装座的空腔靠近外壳开口处的端口为喇叭口。
21.驱动杆转动至上止点时,驱动杆体贴合于喇叭口的上侧壁。
22.驱动杆转动至下止点时,驱动杆体贴合于喇叭口的下侧壁。
23.进一步地,第一、第二转轴上均套设有扭力弹性,扭力弹性的一端与其内侧转轴相连,另一端与对应的支座相连。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自锁器操作简便,安全性能更高,采用y形结构的绳索将挂接钩与自锁器结合在一起,作业过程中可起到双保险的作用,自锁器方便拆卸,更换作业位置时,可将自锁器与攀爬绳拆开并随身携带,到新的作业位置后,再重新连接另一攀爬绳,作业过程始终保持双安全绳连接,极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8.图4是图3中示出的自锁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0.实施例1,结合图1、图3和图4,一种具有攀登自锁功能的后背安全绳保护装置,包括全身安全带1、缓冲包2、第一保护绳3及自锁器4,缓冲包2的一端通过扣件与全身安全带1的胸部或背部相连。高空作业人员在攀爬钢管杆前,将全身安全带1穿在身上并检查是否扣好,再将自锁器4打开并扣合在下垂的攀爬绳上。
31.缓冲包2的另一端与第一保护绳3的一端相连,第一保护绳3的另一端与挂接钩6相连。缓冲包2包括第一壳体21和缓冲带22,缓冲带22的主体部分位于第一壳体21的内部,缓
冲带22的一端穿出第一壳体21与扣件相连,其另一端穿出第一壳体21与第一保护绳3固定相连。
32.缓冲带22的主体部分在第一壳体21的内部呈蛇形规则布置,任意平行且相邻的两段缓冲带22之间均通过一组线束环23相连。每组线束环23包括至少两个线束环23,同组各线束环23沿每段缓冲带2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线束环23由棉线制成的,受到一定拉力时会断裂。
33.攀爬及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因意外坠落时,因下降重力会拉断各线束环23,使缓冲带22展开,线束环23的断开会对作业人员的坠落起缓冲作用,降低对第一保护绳3和挂接钩6的冲击力,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34.第一保护绳3上连接有第二保护绳7,所述第二保护绳7的一端与第一保护绳3固定相连,第一保护绳3与第二保护绳7相连构成y形结构。
35.第二保护绳7的另一端通过d型扣与自锁器4相连,所述自锁器4包括钢制v形结构的外壳41,外壳41的内侧具有安装座42,所述安装座42的一侧与外壳41铰接,安装座42的另一侧与外壳41可拆卸固定相连。操作人员沿钢管杆攀爬时,会带动自锁器4沿攀爬绳向上自由行走,到达作为位置后,将第一保护绳3上的挂接钩6与钢管杆相连,作业过程中起到双保险的作用,提高安全性能。
36.具体地,外壳41与安装座42相对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一段齿条43,齿条43与安装座42之间具有可供攀登绳通过的空间。外壳41与安装座42相对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一段齿条43,齿条43与安装座42之间具有可供攀登绳通过的空间。
37.安装座4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其空腔内部设有锁杆44和驱动杆45,所述锁杆44的一端与安装座42转动相连,其另一端可伸出安装座42与外壳41内侧壁相配合锁住攀爬绳。
38.所述安装座42靠近外壳41开口位置的一侧通过销轴与外壳41转动相连,安装座42靠近外壳41开口位置的另一侧设置有销栓411,外壳41上开设有与销栓411相配合的插孔。销栓411穿入外壳41的插孔后,外壳41上的拉簧与销栓411挂接,弹簧的拉力保证销栓411不会与外壳41脱开,实现安装座42与外壳41固定相连,是攀爬绳始终保持在安装座42与外壳内壁之间。需要将自锁器4取下时,拆开拉簧与销栓的411挂接,销栓411与外壳41的插孔脱开,绕销轴转动安装座42使其与外壳41分开,可将自锁器4从攀爬绳上取下,挂在全身安全带1上。此时,保持第一保护绳3上的挂接钩6与钢管杆挂接,更换作业位置后,再将自锁器4安装在另一个攀爬绳上,进行作业。
39.安装座42空腔顶壁上设有第一支座421,锁杆44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422与第一支座421转动相连。驱动杆45为l形结构,其拐角处通过第二转轴424与设置在安装座42空腔下壁上的第二支座423转动相连。
40.锁杆44的底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441,驱动杆45的一端伸至安装座42的外部,并带有与d型扣相连的圆孔451,驱动杆45的另一端伸至滑槽441内与锁杆44滑动配合。第一转轴422和第二转轴424上均套设有扭力弹性,扭力弹性的一端与其内侧转轴相连,另一端与对应的支座相连。
41.安装座42的空腔靠近外壳41开口处的端口为喇叭口425。驱动杆45转动至上止点时,驱动杆45体贴合于喇叭口425的上侧壁。驱动杆45转动至下止点时,驱动杆45体贴合于喇叭口425的下侧壁。
42.正常情况下,扭力弹性可使驱动杆45体贴合于喇叭口425的上侧壁,并且锁杆44收入安装座42内,保持驱动杆45的另一端与锁杆44的滑槽441始终接触,不会对自锁器4沿攀爬绳的升降造成阻力。意外情况发生时,下落的重力会瞬间使驱动杆45转动至下止点,驱动杆45体贴合于喇叭口425的下侧壁,驱动杆45带动锁杆44转动使其端部伸出安装座42,将攀爬绳锁住,攀爬绳摩擦阻力使自锁器4不会继续下落,对操作人员起到双重安全保护的作用。
43.实施例2,结合图2、图3和图4,一种具有攀登自锁功能的后背安全绳保护装置,包括全身安全带1、缓冲包2、第一保护绳3及自锁器4,缓冲包2的一端通过扣件与全身安全带1的胸部或背部相连。高空作业人员在攀爬钢管杆前,将全身安全带1穿在身上并检查是否扣好,再将自锁器4打开并扣合在下垂的攀爬绳上。
44.缓冲包2包括第二壳体81和缓冲绳82,缓冲绳82的主体部分位于第一壳体21的内部,缓冲绳82的一端穿出第二壳体81与扣件相连,其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81与第一保护绳3固定相连。
45.具体地,缓冲绳82的主体部分在第一壳体21的内部呈螺旋状规则布置,任意平行且相邻的两个圆周段之间通过均匀布置的两个环形扎带83相连,环形扎带83是由尼龙制成的,受到一定拉力时会断裂。攀爬及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因意外坠落时,因下降重力会拉断各环形扎带83,使缓冲绳82展开,环形扎带83的断开会对作业人员的坠落起缓冲作用,降低对第一保护绳3和挂接钩6的冲击力,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46.第一保护绳3上连接有第二保护绳7,所述第二保护绳7的一端与第一保护绳3固定相连,第一保护绳3与第二保护绳7相连构成y形结构。
47.第二保护绳7的另一端通过d型扣与自锁器4相连,所述自锁器4包括钢制v形结构的外壳41,外壳41的内侧具有安装座42,所述安装座42的一侧与外壳41铰接,安装座42的另一侧与外壳41可拆卸固定相连。操作人员沿钢管杆攀爬时,会带动自锁器4沿攀爬绳向上自由行走,到达作为位置后,将第一保护绳3上的挂接钩6与钢管杆相连,作业过程中起到双保险的作用,提高安全性能。
48.具体地,外壳41与安装座42相对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一段齿条43,齿条43与安装座42之间具有可供攀登绳通过的空间。外壳41与安装座42相对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一段齿条43,齿条43与安装座42之间具有可供攀登绳通过的空间。
49.安装座4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其空腔内部设有锁杆44和驱动杆45,所述锁杆44的一端与安装座42转动相连,其另一端可伸出安装座42与外壳41内侧壁相配合锁住攀爬绳。
50.所述安装座42靠近外壳41开口位置的一侧通过销轴与外壳41转动相连,安装座42靠近外壳41开口位置的另一侧设置有销栓411,外壳41上开设有与销栓411相配合的插孔。销栓411穿入外壳41的插孔后,外壳41上的拉簧与销栓411挂接,弹簧的拉力保证销栓411不会与外壳41脱开,实现安装座42与外壳41固定相连,是攀爬绳始终保持在安装座42与外壳内壁之间。需要将自锁器4取下时,拆开拉簧与销栓的411挂接,销栓411与外壳41的插孔脱开,绕销轴转动安装座42使其与外壳41分开,可将自锁器4从攀爬绳上取下,挂在全身安全带1上。此时,保持第一保护绳3上的挂接钩6与钢管杆挂接,更换作业位置后,再将自锁器4安装在另一个攀爬绳上,进行作业。
51.安装座42空腔顶壁上设有第一支座421,锁杆44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422与第一支
座421转动相连。驱动杆45为l形结构,其拐角处通过第二转轴424与设置在安装座42空腔下壁上的第二支座423转动相连。
52.锁杆44的底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441,驱动杆45的一端伸至安装座42的外部,并带有与d型扣相连的圆孔451,驱动杆45的另一端伸至滑槽441内与锁杆44滑动配合。第一转轴422和第二转轴424上均套设有扭力弹性,扭力弹性的一端与其内侧转轴相连,另一端与对应的支座相连。
53.安装座42的空腔靠近外壳41开口处的端口为喇叭口425。驱动杆45转动至上止点时,驱动杆45体贴合于喇叭口425的上侧壁。驱动杆45转动至下止点时,驱动杆45体贴合于喇叭口425的下侧壁。
54.正常情况下,扭力弹性可使驱动杆45体贴合于喇叭口425的上侧壁,并且锁杆44收入安装座42内,保持驱动杆45的另一端与锁杆44的滑槽441始终接触,不会对自锁器4沿攀爬绳的升降造成阻力。意外情况发生时,下落的重力会瞬间使驱动杆45转动至下止点,驱动杆45体贴合于喇叭口425的下侧壁,驱动杆45带动锁杆44转动使其端部伸出安装座42,将攀爬绳锁住,攀爬绳摩擦阻力使自锁器4不会继续下落,对操作人员起到双重安全保护的作用。
55.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5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