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救援工具及救援收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3831发布日期:2023-03-07 18:1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救援工具及救援收纳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救援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救援工具及救援收纳箱。


背景技术:

2.在现代生活中,常发生各类与人命相关的意外与灾害,例如火灾、地震、山洪、溺水等等。由于事故发生场所的特殊性,甚至多样性,造成救援的不便。因此,常需要各种救援工具辅助救援工作的开展。目前的一些救生工具,由于工具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事故现场救援的需要。同时,在救援时,通常需要将各种可能运用到的救生工具携带,现有的救生工具数量多且重量较重,造成携带不便,增加救生人员的携带负担,甚至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救援工具及救援收纳箱,救援工具丰富,轻巧便携,使用简单,救援安全性高。
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多功能救援工具,包括伸缩杆,与所述伸缩杆一侧端部可拆卸连接的蜂窝摘取机械手;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包括与所述伸缩杆连接的第一接头,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的第一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另一侧端部的切割刀,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且与所述第一支架垂直的气瓶架,以及与所述气瓶架通过弹簧连接的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气瓶架之间还设置有活动支撑件。
6.优选的,所述活动支撑件包括设于所述拉杆上的底座,以及一侧端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端部与所述气瓶架连接。
7.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杆可拆卸连接的水下打捞钩;所述水下打捞钩包括与所述伸缩杆连接的第二接头,以及至少两个设于所述第二接头上的钩片。
8.优选的,所述钩片呈倒鱼刺形状设置。
9.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杆可拆卸连接的弹力捕获器;所述弹力捕获器包括与所述伸缩杆连接的第三接头,设于所述第三接头上的第一钢丝,以及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一钢丝连接的第二钢丝;所述第二钢丝的另一侧端部通过圆环套设在所述第一钢丝上,且所述第一钢丝与所述第二钢丝之间形成封闭空间。
10.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杆可拆卸连接的救生保护圈;所述救生保护圈包括与所述伸缩杆连接的第四接头,以及设于所述第四接头上的圈体。
11.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杆可拆卸连接的绳桥连接件;所述绳桥连接件包括与所述伸缩杆连接的第五接头,设于所述第五接头顶部的环体,设于所述第五接头侧壁上的u型支架,以及与所述u型支架配合使用的连接锁。
12.优选的,所述u型支架开口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有挂钩,且两侧端部的所述挂钩的
开口方向呈相反设置;在所述u型支架的底部与侧壁上设置有一连杆。
13.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杆可拆卸连接的救生工具件;所述救生工具件包括与所述伸缩杆连接的第六接头,设于所述第六接头上的且可伸缩的第二支架,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六接头可拆卸连接的救援钩。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救援收纳箱,所述救援收纳箱上设置有扶手;
15.和/或,所述救援收纳箱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伸缩杆的凹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多功能救援工具,包括伸缩杆,与所述伸缩杆可拆卸连接的蜂窝摘取机械手、水下打捞钩、弹力捕获器、救生保护圈、绳桥连接件、救生工具件,且所述救生工具件可以通过调整可伸缩的第二支架,以及设置不同数量的救援钩,可组装为不同类型的救援工具。本实用新型的救援工具丰富,轻巧便携,使用简单,救援安全性高,适合在火场、地震、水域、深井、高空、泥潭沼泽、山涧峡谷、洪灾等遇险地带救援使用,可以安全、快速的实施营救被困人员和处置险情,有效提升救援能力。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蜂窝摘取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水下打捞钩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弹力捕获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救生保护圈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绳桥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救生工具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救生工具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救援收纳箱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伸缩杆,2-第一外螺纹,3-蜂窝摘取机械手,4-第一接头,5-第一支架,6-切割刀,7-第一刀刃,8-第二刀刃,9-气瓶架,10-弹簧,11-拉杆,12-第一杆体,13-第二杆体,14-活动支撑件,15-第一细绳,16-水下打捞钩,17-第二接头,18-钩片,19-弹力捕获器,20-第三接头,21-第一钢丝,22-第二钢丝,23-圆环,24-救生保护圈,25-第四接头,26-圈体,27-绳桥连接件,28-第五接头,29-环体,30-u型支架,31-连接锁,32-v型挂钩,33-n型挂钩,34-连杆,35-水面救援钩,36-消防火钩,37-第六接头,38-第二支架,39-救援钩,40-救援收纳箱。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救援工具,参照图1至图8,包括伸缩杆1,与所述伸缩杆1可拆卸连接的蜂窝摘取机械手3、水下打捞钩16、弹力捕获器19、救生保护圈24、绳桥连接件27、救生工具件,救援工具丰富,轻巧便携,使用简单,救援安全性高,适合在火场、地震、水域、深井、高空、泥潭沼泽、山涧峡谷、洪灾等遇险地带救援使用,可以安全、快速的实施营救被困人员和处置险情,有效提升救援能力。
31.具体的,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1为超轻碳纤维杆,其重量为1.8公斤。所述伸缩杆1伸长时共有七节,包括一个套筒,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的六节空心杆,分别设于所述套筒与空心杆的一侧端部的阻挡环,以及设于所述阻挡块一侧的限位件。相邻所述空心杆的内径逐节减小,以便伸缩;所述阻挡环的设置,可以防止相邻的空心杆滑脱;所述限位件的设置,当所述伸缩杆1伸长时,可以限制每节空心杆的位置,防止其滑回所述套筒内。构成所述伸缩杆1的套筒与每节空心杆的长度均为1.7米,所述伸缩杆1伸开的最大长度为12米,缩回时的长度为2米;所述伸缩杆1最大载重为100公斤,其悬挂重量为30公斤以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1的长度、节数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伸缩杆1的一侧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相应地,在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3、水下打捞钩16、弹力捕获器19、救生保护圈24、绳桥连接件27以及救生工具件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2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伸缩杆1的一侧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在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3、水下打捞钩16、弹力捕获器19、救生保护圈24、绳桥连接件27以及救生工具件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
32.具体的,参照图2,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一侧端部可拆卸连接的蜂窝摘取机械手3,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3用于切除高空、树上的蜂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3的重量为0.5公斤。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3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连接的第一接头4,所述第一接头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且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伸缩杆1外壁上的第一外螺纹2相适配;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3与所述伸缩杆1通过第一外螺纹2与第一内螺纹的配合使用,从而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4上连接有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远离所述第一接头4的一侧端部设置有切割刀6,所述切割刀6包括第一刀刃7与第二刀刃8;所述第一刀刃7与第一支架5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刀刃8设置在所述第一刀刃7相对的一侧,且呈弧形设置。当需要对树上的蜂巢进行清理时,所述第一刀刃7用于刮除蜂巢,所述第二刀刃8可以清除蜂巢周边的树枝,以便第一刀刃7更好地对蜂巢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支架5上还设置有气瓶架9,且所述气瓶架9与所述第一支架5垂直设置;所述气瓶架9用于固定杀虫剂,辅助所述切割刀6除去蜂巢。在所述气瓶架9的一侧端部通过弹簧10连接有拉杆11,所述拉杆11用于打开所述气瓶架9上的杀虫剂的瓶口,以便杀虫剂进行喷药。在所述拉杆11与所述气瓶架9支架之间还设置有活动支撑件14,且所述弹簧10与所述活动支撑件14连接在所述拉杆11的中部。所述拉杆11包括与所述弹簧10和活动支撑件14连接的第一杆体12,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12一侧端部的第二杆体13。所述活动支撑件1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杆体12上的底座,以及一侧端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端部与所述气瓶架9连接。使用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3时,配合第一细绳使用,将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3安装在所述伸缩杆1上,杀虫剂安装在所述气瓶架9上,且杀虫剂的瓶口朝向所述第二杆体13,
在所述第一杆体12的另一端上连接第一细绳15,使用所述第一刀刃7去刮除蜂巢,当蜂巢位于树上时,可以采用第二刀刃8除去树枝;当需要喷药时,向下拉第一细绳15,带动所述拉杆11运动,所述第二杆体13运动至所述杀虫剂瓶口处,并将其打开进行喷药。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3可以由1至2个人进行操作,使用简单,便于携带,可以安全快速的摘除马蜂窝。
33.所述伸缩杆1与所述水下打捞钩16、弹力捕获器19、救生保护圈24、绳桥连接件27以及救生工具件均为可拆卸连接,且连接方式与所述伸缩杆1和所述蜂窝摘取机械手3可拆卸连接方式相同,以下不重复叙述。
34.具体的,参照图3,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可拆卸连接的水下打捞钩16;所述水下打捞钩16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连接的第二接头17,以及至少两个设于所述第二接头17上的钩片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钩片18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所述钩片18呈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接头17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钩片18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例如2个、5个。为了方便救援,快速钩住被救人员的衣物,所述钩片18呈倒鱼刺形状设置。
35.具体的,参照图4,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可拆卸连接的弹力捕获器19;所述弹力捕获器19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连接的第三接头20,设于所述第三接头20上的第一钢丝21,以及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一钢丝21连接的第二钢丝22;所述第二钢丝22的另一侧端部通过圆环23套设在所述第一钢丝21上,且所述第一钢丝21与所述第二钢丝22之间形成封闭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丝21长度为80厘米,直径为8毫米,且所述第一钢丝21弯折成弧形状;所述第二钢丝22的长度为20厘米,直径为4毫米。第一钢丝21与所述第二钢丝22之间形成封闭空间,且形成的封闭空间最大内径为40厘米;所述第二钢丝22的一侧端部通过圆环23套在所述第一钢丝21上,使用时,方便快速收紧,且安全牢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丝21与第二钢丝22的长度、内径可以根据实际捕获的需要而选择不同尺寸的钢丝。
36.具体的,参照图5,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可拆卸连接的救生保护圈24;所述救生保护圈24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连接的第四接头25,以及设于所述第四接头25上的圈体26。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圈体26呈椭圆形设置,且所述圈体26的最大内径为20厘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圈体的最大内径还可以为30厘米、40厘米等等。
37.具体的,参照图6,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可拆卸连接的绳桥连接件27,所述绳桥连接件27与第二细绳配合使用。所述绳桥连接件27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连接的第五接头28,设于所述第五接头28顶部的环体29,所述环体29与所述第五接头28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五接头28的侧壁上设置有u型支架,且还包括与所述u型支架配合使用的连接锁31。所述u型支架开口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有挂钩,且两侧端部的所述挂钩的开口方向呈相反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支架开口的一侧端的挂钩为v型挂钩32,另一侧端的挂钩为n型挂钩33;使用时,v型挂钩32位于n型挂钩33的正上方,方便后续操作。在所述u型支架的底部与侧壁上设置有一连杆3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细绳的长度为10米;所述连接锁31的长度为25厘米;所述u型支架的宽为25厘米,高为40厘米,最大开口为18厘米。使用时,所述绳桥连接件27与所述伸缩杆1连接,将第二细绳一端穿过所述环体29,并与挂在所述v型挂钩32上,同时与所述连接锁31连接,且所述连接锁31连接在所述u型支架内。例如需要过河时,使用所述伸缩杆1将所述绳桥连接件27送至河对岸的树干上,到达树干处时,通过所述连接锁31带动第二细绳滑落,挂在所述n型挂钩33上,第二细绳随着所述绳桥连接件27由所述伸缩杆1带回,从而使第二细绳形成绳桥。在其他实施例中,设在所述u型支架开口两侧端部的挂钩还可以设
置为其他形状,需要注意的是,两侧端部的所述挂钩的开口方向呈相反设置,才能保证第二细绳形成绳桥。
38.具体的,结合参照图7与图8,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可拆卸连接的救生工具件;所述救生工具件包括与所述伸缩杆1连接的第六接头37,设于所述第六接头37上的且可伸缩的第二支架38,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六接头37可拆卸连接的救援钩39。所述第六接头37的一侧端部与所述伸缩杆1连接;所述第六接头37的另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架38和所述救援钩39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8固定在所述第六接头37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支架38包括与所述第六接头37连接的套管,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的套杆,且所述套杆具有尖刺部;同时还设置有防止所述套杆滑出所述套管的阻挡件,以及防止使用时套杆滑回所述套管的凸起。在所述第六接头37设置有三个螺栓孔,且所述螺栓孔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架38的周围。在所述救援钩39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孔相适配的第三螺纹,且对应设置三个所述救援钩39;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2个、4个救援钩39,且对应在所述第六接头37上设置2个、4个螺栓孔。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救援钩39与所述第六接头37还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方式,例如,在所述第六接头37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救援钩39相适配的开孔,所述救援钩39卡合在所述开孔内,并加上铁丝将所述救援钩39固定在所述开孔内。优选的,所述救援钩39由不锈钢制成,其直径为6毫米,每个所述救援钩39的长度为30厘米;所述第二支架38伸长的最大长度为25或30厘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救援钩39的内径还可以为12毫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救生工具件可以通过调整可伸缩的第二支架38,以及设置不同数量的救援钩39,可组装为不同类型的救援工具。实施例一,参照图7,将所述第二支架38缩短,在所述第六接头37上安装三个所述救援钩39,则组装成水面救援钩35。实施例二,参照图8,将所述第二支架38伸长,且在所述第六接头37上安装一个所述救援钩39,则组装成消防火钩36。
39.参照图9,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救援收纳箱,所述救援收纳箱内用于承装蜂窝摘取机械手3、水下打捞钩16、弹力捕获器19、救生保护圈24、绳桥连接件27、救生工具件等,方便携带。所述救援收纳箱40呈矩形框体设置,且由加厚铝合金组成;在所述救援收纳箱40上设置有多个铆钉,用于加固所述救援收纳箱40,可以增强其承重力;在所述救援收纳箱40上还设置扶手,便于提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救援收纳箱40的尺寸为50厘米*42厘米*22厘米,且在所述救援箱40上设置有一凹槽41,用于放置所述伸缩杆1;并在所述凹槽41上设置绑带,用于将所述伸缩杆1固定。
4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救援工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