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字钢的安全带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5670发布日期:2022-11-15 20:26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字钢的安全带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字钢的安全带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其中存在着大量需要高处作业和临边作业的工作任务,为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一般在高处作业或者临边作业时需要佩戴安全带,现有安全带的一端常设有用于悬挂的卡钩,但在高处只有钢结构时,无法为安全带提供一个悬挂点。
3.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往往在工字钢的翼缘处设置有安全带悬挂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两块用于夹持工字钢底端翼缘的夹块,该夹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工字钢的翼缘上,两夹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但这种传统结构中,高处作业的工作人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拧紧多个螺栓,进而固定该安全带悬挂装置,比较麻烦。
4.为实现较快速的安拆,申请号为cn21002976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工字钢吊具,其主要结构包括:底板以及可在底板上相对滑动的两片夹片,该夹片上设有定位销,通过定位销与底板上设有的定位孔相配合以实现锁止夹片并夹紧工字钢的目的。
5.但在这种结构中,工作人员为夹紧工字钢,需要手动推动夹片使得设置在夹片上的定位销与设置在底板上的定位孔相对齐,操作仍然不够方便。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悬挂装置,往往具有开口,并在开口侧对工字钢进行夹持,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字钢的安全带悬挂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带悬挂装置安拆较慢以及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用于工字钢的安全带悬挂装置,其包括:固定部、棘条、棘爪以及解锁机构,其中,
8.所述固定部具有两块,两块所述固定部的顶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为所述工字钢的延伸方向,两块所述固定部均为平底“u”形结构且其开口侧相对设置,所述固定部上设有挂环;
9.所述棘条与所述棘爪分别安装在两块所述固定部的底部,所述棘条呈圆弧条状且其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同轴线,所述棘条与所述棘爪可相互扣合以将两块所述固定部单向锁止;
10.所述解锁机构安装在任一所述固定部的底部用以分离所述棘条与所述棘爪。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高处作业时,首先将本装置顶部放置在工字钢上,随后工作人员同时推动两块固定部绕着第一转轴相向转动,直至固定部完全将工字钢包裹,同时棘条与棘爪也随着固定部的相向转动而逐步扣合并实现单向锁止以防止两块固定部松动与脱离,最后通过设在固定部上的挂环为安全带提供悬挂点。当
需要拆除该装置时,工作人员启动解锁结构,使棘条与棘爪分离,之后便可反向转动固定部直至脱离工字钢。由于本装置采取的是将工字钢整体包裹的方式进行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开口侧去卡接工字钢的结构,其安全性能更高。此外,通过转动固定部即可悬挂并锁止在工字钢上,十分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的俯视图。
14.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15.图4为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16.图5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17.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棘条与棘爪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侧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9为图8中d处局部放大图。
21.上述附图中:1、固定部;2、棘条;3、棘爪;4、辅助限位片;5、第一转轴;6、挂环;7、容腔;8、定位凸起;9、滑动杆;10、拉手;11、弹簧;12、第二转轴;13、连接杆;14、滑块;15、滑槽;16、挡片;1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工字钢的安全带悬挂装置,包括:固定部1、棘条2、棘爪3以及解锁机构,其中,
24.结合图1、图2、图3、图4与图8所示,固定部1具有左右两块,两块固定部1的顶部通过第一转轴5转动连接,第一转轴5的轴向为工字钢的延伸方向,两块固定部1均为平底“u”形结构且其开口侧相对设置,两块固定部1可相向转动并抱合工字钢,此时,工字钢的上表面与两块固定部1的顶部的下端面相贴合,两块固定部1相对的左右两侧同时也被工字钢的左右两侧限位,固定部1的底部设有防止其旋转过程中与工字钢相互碰撞的避让弧面,该避让弧面与第一转轴5的轴线共线,固定部1上还设有挂环6;
25.棘条2与棘爪3分别安装在左右两块固定部1的底部,为使得棘爪3在跟随右侧固定部1旋转时能够顺利与棘条2相互配合并将两块固定部1单向锁止,棘条2呈圆弧条状且其与第一转轴5的同轴线,本实施例中,棘条2与棘爪3配合时,棘条2位于棘爪3的上方,此时需要扭簧将棘爪3抵靠在棘条2上,当然,棘条2与棘爪3也可采用其他位置关系配合,比如棘爪3也可位于棘条2上方,此时棘爪3便可因自重而摆落在棘条2上,此处棘条2与棘爪3的具体结构以及配合关系可参考现有的棘轮与棘爪3,此处不再赘述;
26.解锁机构安装在固定部1的底部用以分离棘条2与棘爪3。
27.采用上述方案:
28.在高处作业时,首先将本装置顶部放置在工字钢上,随后工作人员同时推动两块固定部1绕着第一转轴5相向转动,直至固定部1完全将工字钢包裹,同时棘条2与棘爪3也随
着固定部1的相向转动而逐步扣合并实现单向锁止以防止两块固定部1松动与脱离,最后通过设在固定部1上的挂环6为安全带提供悬挂点。当需要拆除该装置时,工作人员需要启动解锁结构,使棘条2与棘爪3分离,之后便可反向转动固定部1直至脱离工字钢。由于本装置采取的是将工字钢整体包裹的方式进行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开口侧去卡接工字钢的结构,其安全性能更高。此外,通过转动固定部1即可悬挂并锁止在工字钢上,十分快捷方便。
29.进一步的,结合图4、图5、与图6所示,两块固定部1在工字钢两侧对称分布,两块固定部1的底部相对的一侧上分别设有容腔7与定位凸起8,容腔7具有开口,棘条2安装在容腔7内,棘爪3通过第四转轴(图中未示出)回转连接在定位凸起8上,第四转轴平行于第一转轴5,锁止时,定位凸起8穿过开口并插入容腔7内,固定部1的底部相对的一侧相贴合;当该装置的挂环6受到向下的拉力时,该向下的拉力会通过挂环6给两块固定部1产生一个相互挤压的水平分力,该水平分力可被固定部1底部相贴合的一侧抵消,而不会影响到棘条2与棘爪3,同时,由于棘爪3插入容腔7内与棘条2相配合,使得整个装置的对中性更好,更加牢固稳定,定位凸起8上还设有用以将棘爪3按压在棘条2上的扭簧(图中未示出),该扭簧同轴套设在第四转轴上,扭簧的一端固设在棘爪3上,扭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定位凸起8上,该扭簧同时也能在棘爪3脱离棘条2后将其复位,以确保棘爪3能够顺利的再次与棘条2相配合。
30.进一步的,结合图6与图7所示,棘条2沿第一转轴5的轴向滑动连接在容腔7内,解锁机构包括一端固设在棘条2上的滑动杆9,滑动杆9沿着第一转轴5的轴向延伸并穿出固定部1,当需要解锁棘条2与棘爪3时,便可拉动滑动杆9,使其带动棘条2在容腔7内滑动直至与棘爪3实现错位直至脱离棘爪3,以达到解锁该棘条2与棘爪3的目的,为方便拉动滑动杆9,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杆9穿出固定部1的一端上还设有拉手10,同时,为确保棘条2与棘爪3配合过程中不发生在工字钢延伸方向上的滑动,以及方便解锁棘条2与棘爪3后,棘条2能够自动复位,滑动杆9上同轴套设有弹簧11,该弹簧11一端与滑动杆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在固定部1固定连接。当然,该解锁机构还可以是与第四转轴同轴设置的旋转杆,该旋转杆固定在棘爪3上,通过转动旋转杆带动棘爪3自转即可解锁棘条2与棘爪3。
31.进一步的,如图1、图3与图5所示,为增强该装置的稳固效果,各固定部1的底端分别沿第一转轴5的轴向对称的固设有第二转轴12,各第二转轴12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杆13,挂环6设有两个且其分别与两个连接杆13固定连接,使用时,安全带需同时穿过两个挂环6;通过此设置,当挂环6受到向下的力时,该力会通过连接杆13平分到两块固定部1上,同时会给两块固定部1产生一个向内挤压的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使得两块固定部1同时在三个方向上(即向下的拉力、向左和向右的水平挤压力)挤压工字钢,提高该装置的稳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同时为提高挂环6的自由度,连接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12上并可在该转轴上滑动,这样即使两块固定部1轻微错位时,也能通过连接杆13的滑动与旋转从而自动调节挂环6与安全带卡环的相对位置,进而保证安全带卡环对两个挂环6的压力一致,使左右两侧固定部1受力始终均匀。
32.进一步的,结合图2、图8与图9所示,为增强本装置的安全性能,其中一块固定部1上设有滑槽15,另一块固定部1上沿第一转轴5的径向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4,该固定部1上还设有防止滑块14脱出的限位凸起(图中未示出),滑块14的一端可滑动至滑槽15内,由于该滑块14可同时位于左右两块固定部1上,所以该滑块14便可有效的防止固定部1绕着第一转
轴5回转,同时为方便滑动滑块14以及防止滑块14因为抖动等原因而脱离滑槽15,滑块14上还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滑块14上且其回转轴线与第一转轴5的轴线平行,第三转轴上固设有挡片16,右侧固定部1上设有卡槽17,卡槽17的开口侧向右,通过摆动挡片16,使其卡接在卡槽17内,即可对挡片16限位,进而对第三转轴以及滑块14限位。
33.进一步的,为减小固定部1顶端的受力,各固定部1上分别固设有可抵靠在工字钢底部翼缘的上壁面的辅助限位片4,当两块固定部1夹紧工字钢时,该辅助限位片4的底面刚好贴合工字钢底部翼缘的上壁面。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要安全带悬挂点时,可先将本装置的两块固定部1张开并抱合住工字钢,使其顶部接触到工字钢上表面,再相向转动两块固定部1,使棘爪3在棘条2上滑动并实现单向锁止以防止该固定部1抖动以及脱离,此时工字钢上表面与两块固定部1的顶部的下端面相贴合,工字钢底部翼缘插入避让弧面与辅助限位片4的凹槽内,然后将其中一固定部1顶端的滑块14滑动至另一固定部1的滑槽15内,并旋转设置在该滑块14的挡片16至卡槽17内,以确保当棘条2与棘爪3意外损坏后,固定部1仍能被限位而不能反向转动直至脱离,最后将安全带的卡环同时穿过固定部1的底端设有的挂环6即可。当工作人员不小心从高处掉落时,安全带的卡环通过拉动挂环6,会给装置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带动左右两块固定部1挤压工字钢,增强其稳固性。当需要将本装置从工字钢上拆下时,首先转动挡片16解锁滑块14,再滑动滑块14直至脱离滑槽15,然后将安全带的卡环与挂环6分开并拉动滑动杆9使棘条2与棘爪3相分离,最后便可转动两块固定部1使其脱离工字钢。
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