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绳式爆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8790发布日期:2022-12-07 06:1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绳式爆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爆玻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绳式爆玻器。


背景技术:

2.破窗器是装置于车辆上,用于在车辆发生故障、事故等情况时便于乘客以及司机击碎车窗玻璃从车厢内逃离。然而普通大巴车的破窗器通常是可拆卸设置在车窗玻璃上的手持安全锤,此类破窗器极容易遗失,同时家用轿车的车窗上通常不设置有破窗器。为此,市面上出现了较多的自动爆玻器,用户将自动爆玻器的爆玻口靠近车窗,再启动自动爆玻器则可以破碎车窗。拉绳式爆玻器是目前市面上较多的一种手动机械式爆玻器,然而传统的拉绳式爆玻器存在以下问题:
3.1.难以反复使用。
4.2.冲击撞针击打车窗玻璃所需要的冲击力通常由爆玻器内部的蓄能弹簧即冲击弹簧提供,传统的手动拉绳式爆玻器若是将压缩弹簧的行程提高,则容易出现弹簧扭转、偏斜等情况导致爆玻器卡死无法使用的情况。因此通常采用了高弹性系数、短形变量行程的弹簧做蓄能弹簧,这也导致力气较小的用户,或是浸没于水中难以施力的情况下用户无法完成爆玻行为。
5.3.为了保证蓄能弹簧积蓄了足够多的能量并能给冲击撞针提供足够大的冲量,爆玻器内还设置有蓄能机构。传统的爆玻器通常需要由冲击撞针本身顶开或者破坏蓄能机构方可从碎玻口冲出,这将导致部分能量损耗,碎玻效果不好,同时也会增加用户的使用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绳式爆玻器,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7.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中部位置处设置分隔机构,所述分隔机构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上端形成复位腔,所述分隔机构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下端形成冲击腔;
8.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复位腔内,所述导向机构贯穿且可上下活动套设于所述分隔机构内,所述导向机构的外周套设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分隔机构的上端表面,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导向机构远离所述分隔机构的一端,所述导向机构伸出所述分隔机构的部分的下端固设有顶压板;
9.碎玻机构,所述碎玻机构包括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机构内部的冲击杆,所述冲击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下端一体成型设置圆台状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下端表面一体成型设置撞针,所述杆体的外周套设有冲击弹簧,所述冲击弹簧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导向机构内部远离所述分隔机构的一端,所述冲击弹簧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卡接部的上端表面;
10.蓄能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蓄能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
冲击腔的内壁上的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朝靠近所述外壳体的开口端方向设置逐渐收拢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下方设置抵接部,所述卡接部的下端表面嵌设于所述倾斜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
11.牵拉机构,所述牵拉机构包括一与所述导向机构连接的牵拉绳,所述牵拉绳贯穿并伸出所述外壳体,所述牵拉绳远离所述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拉环。
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复位腔靠近所述冲击腔的一侧向内收缩形成第一台阶部;
13.所述分隔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冲击腔内的第一分隔板,嵌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以及第一分隔板之间的导向螺母,所述导向螺母与所述外壳体、第一台阶部以及第一分隔板相贴靠的外侧表面均设置有滚珠,所述牵拉绳绕设于所述导向螺母的外周;
14.所述导向机构具体包括与所述导向螺母适配的丝杆套,所述丝杆套的上端固设第一牵拉板,所述丝杆套的下端固设第一顶压板,所述第一顶压板的外径与所述冲击腔的内径相适配。
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分隔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冲击腔内且轴心位置处开孔的第二分隔板;
16.所述导向机构具体包括贯穿所述第二分隔板的滑杆套,所述滑杆套的上端固设第二牵拉板,所述第二牵拉板与所述牵拉绳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套的下端固设第二顶压板,所述第二顶压板的外径与所述冲击腔的内径相适配。
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复位弹簧呈从上至下外圈直径逐渐缩小的锥形弹簧。
1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蓄能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于所述外壳体的下端侧壁上切舌成型且圆周阵列排布的第一蓄能片,所述第一蓄能片的上端朝靠近所述外壳体的开口端方向设置逐渐收拢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下方设置第一抵接部。
1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外壳体包括至少两个于所述外壳体的下端沿所述外壳体的径向开设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蓄能片,所述第二蓄能片的上端朝靠近所述外壳体的开口端方向设置逐渐收拢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的下方设置第二抵接部。
2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转动槽内沿所述外壳体的切向间隔开设有扭簧槽与限位槽,所述扭簧槽内嵌设扭簧,所述限位槽呈扇弧状;
21.所述第二蓄能片包括基片,所述基片与所述扭簧槽相应位置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套设于所述扭簧内,所述基片与所述限位槽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伸入所述限位槽内。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通过设置导向机构,延长了压缩弹簧的压缩行程并保证弹簧在压缩过程中不会出现扭转、偏移的情况,降低了使用爆玻器所需的力气。
24.2.通过设置蓄能机构,在蓄能机构中的蓄能装置朝靠近外壳体的开口端方向设置逐渐收拢的倾斜部,倾斜部的下方设置抵接部,卡接部的下端表面嵌设于倾斜部与抵接部之间,并且在导向机构伸出分隔机构的部分的下端固设有顶压板,实现了在压缩过程中由顶压板将蓄能装置顶开,进而释放冲击撞针完成碎玻行为。不需由撞针顶开蓄能撞针,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同时也降低了用户在使用时所需的力气。
25.3.通过在冲击杆的下端设置圆台状的卡接部,实现了在冲击前由大外径的面与蓄能装置配合紧固,冲击后由小外径的面与蓄能装置接触再由斜面进行导向将冲击杆回收复位。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或实施例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或实施例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或实施例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或实施例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蓄能机构展示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蓄能机构展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绳式爆玻器,
36.实施例一、
37.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中部位置处设置分隔机构3,所述分隔机构3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上端形成复位腔,所述分隔机构3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下端形成冲击腔;
38.导向机构2,设置于所述复位腔内,所述导向机构2贯穿且可上下活动套设于所述分隔机构3内,所述导向机构2的外周套设复位弹簧22,所述复位弹簧22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分隔机构3的上端表面,所述复位弹簧22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导向机构2远离所述分隔机构3的一端,所述导向机构2伸出所述分隔机构3的部分的下端固设有顶压板23;
39.碎玻机构5,所述碎玻机构5包括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机构2内部的冲击杆,所述冲击杆包括杆体51,所述杆体51的下端一体成型设置圆台状的卡接部52,所述卡接部52的下端表面一体成型设置撞针53,所述杆体51的外周套设有冲击弹簧54,所述冲击弹簧54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导向机构2内部远离所述分隔机构3的一端,所述冲击弹簧54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卡接部52的上端表面;
40.蓄能机构4,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的下端开口处,所述蓄能机构4包括活动设置于所
述冲击腔的内壁上的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朝靠近所述外壳体1的开口端方向设置逐渐收拢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下方设置抵接部,所述卡接部52的下端表面嵌设于所述倾斜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
41.牵拉机构,所述牵拉机构包括一与所述导向机构2连接的牵拉绳,所述牵拉绳贯穿并伸出所述外壳体1,所述牵拉绳远离所述外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拉环。
42.实施例二、
4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复位腔靠近所述冲击腔的一侧向内收缩形成第一台阶部34;所述分隔机构3包括固设于所述冲击腔内的第一分隔板35,嵌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部34以及第一分隔板35之间的导向螺母31,所述导向螺母31与所述外壳体1相贴靠的外侧表面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圈滚珠33,所述牵拉绳绕设于所述导向螺母31的外周。
44.所述导向机构2具体包括与所述导向螺母31适配的丝杆套24,所述丝杆套24的上端固设第一牵拉板,所述丝杆套24的下端固设第一顶压板23,所述第一顶压板23的外径与所述冲击腔的内径相适配。
45.本实施例主要通过牵拉绳带动导向螺母31转动,使所述丝杆套24被所述导向螺母31带动而上下移动,实现对蓄能弹簧的蓄能挤压。而在导向螺母31的外周设置滚珠33后,可将导向螺母31与外壳体1内壁之间的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其阻力更小,用户拉动牵拉绳所需的力气也更小。
46.由于拉绳式爆玻器在拉绳过程中除了需要压缩冲击弹簧54外还要对复位弹簧22进行压缩,仅延长冲击弹簧54的压缩行程同样难以降低用户拉动所需的力气。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导向螺母31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的上端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复位弹簧22的下端表面抵接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47.由于导向螺母31由牵拉绳带动转动,因此复位弹簧22不可与所述导向螺母31固定连接。而导向螺母31在转动时与复位弹簧22接触的表面极易被划损,时间长之后容易出现刻痕槽,导致弹簧的下端嵌设进导向螺母31内,阻止导向螺母31的转动。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复位弹簧22的下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垫片。
4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凹槽的槽底还嵌设有若干滚珠33,所述垫片可转动嵌设于所述槽底的表面,且所述垫片的下端表面与所述滚珠33相接触。这使得垫片与导向螺母31之间可发生较为顺畅的相对转动,在导向螺母31转动时,被复位弹簧22抵紧的垫片与复位弹簧22之间发生的相对转动较小,不易出现划痕和损伤,延长了使用寿命。
49.实施例三、
50.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为了减少所述导向螺母31与所述第一台阶部34以及所述第一分隔板35之间的相对摩擦,所述导向螺母31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所述第一台阶部34以及第一分隔板35相贴靠的外侧表面任意一处或多处设置有滚珠33。
51.实施例四、
5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分隔机构3包括固设于所述冲击腔内且轴心位置处开孔的第二分隔板32;
53.所述导向机构2具体包括贯穿所述第二分隔板32的滑杆套21,所述滑杆套21的上端固设第二牵拉板,所述第二牵拉板与所述牵拉绳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套21的下端固设第
二顶压板23,所述第二顶压板23的外径与所述冲击腔的内径相适配。
5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复位弹簧22呈从上至下外圈直径逐渐缩小的锥形弹簧。
55.实施例五、
5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蓄能机构4包括至少两个于所述外壳体1的下端侧壁上切舌成型且圆周阵列排布的第一蓄能片41,所述第一蓄能片41的上端朝靠近所述外壳体1的开口端方向设置逐渐收拢的第一倾斜部411,所述第一倾斜部411的下方设置第一抵接部412。
57.实施例六、
5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外壳体1包括至少两个于所述外壳体1的下端沿所述外壳体1的径向开设的转动槽43,所述转动槽43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蓄能片42,所述第二蓄能片42的上端朝靠近所述外壳体1的开口端方向设置逐渐收拢的第二倾斜部421,所述第二倾斜部421的下方设置第二抵接部422。
5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转动槽43内沿所述外壳体1的切向间隔开设有扭簧槽45与限位槽44,所述扭簧槽45内嵌设扭簧,所述限位槽44呈扇弧状;
60.所述第二蓄能片42包括基片,所述基片与所述扭簧槽45相应位置设置有转动杆424,所述转动杆424套设于所述扭簧内,所述基片与所述限位槽44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杆423,所述限位杆423伸入所述限位槽44内。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