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系统中的消防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3313发布日期:2023-01-04 02:4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宇系统中的消防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消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楼宇系统中的消防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楼宇系统都会配备自己的消防控制系统,当火灾发生时楼宇系统控制消防控制系统进行消防灭火。
3.目前的技术中,发生火灾时,楼宇系统会发出指令,消防控制系统接收到楼宇系统发出的指令进行消防灭火,而火势过大时,楼宇系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消防控制系统进行消防灭火。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当火势过大,楼宇系统受到影响时,进而导致消防控制系统失效,影响消防灭火,消防灭火不具有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在火势过大时,为保障消防控制系统能正常工作,提高消防灭火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楼宇系统中的消防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楼宇系统中的消防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消防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烟尘浓度和火焰强度是否达到各自的预定阈值,还用于检测楼宇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消防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在所述室内温度、所述烟尘浓度和所述火焰强度中任意一项达到设定阈值时,且所述楼宇系统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控制所述消防模块进行消防灭火;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消防模块提供消防用电。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系统转为自动控制,消防控制系统不再被楼宇系统控制,而传统楼宇系统不是消防电路,在火势过大时可能导致瘫痪,进而导致消防控制系统失效,不能及时进行消防灭火,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本方案中,在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系统无需受控于楼宇系统,可以实现进行自主消防工作的目的,从而提高消防灭火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保障了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8.可选的,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使楼宇系统和消防控制系统具有相同电压信号。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各系统独立控制,需要控制信号匹配,只有当信号统一才能进行控制权限转移,消防直流电压源具有良好的统一楼宇系统和消防控制系统的电压信号的效果,便于消防控制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可以通过自主控制,从而提高消防灭火的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感温检测单元、感烟检测元和火焰检测单元。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模块通过检测各种可引发火灾的情况,通过全方位的检测可以实时发现问题,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证第一时间发现火灾,并传递给消防控制系统进行消防灭火,确保第一时间进行消防灭火,大大提高了灭火的效率和稳定性,一定程度保障了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2.可选的,所述消防线缆用于在所述室内温度、所述烟尘浓度和所述火焰强度中任意一项达到设定阈值时,维持所述消防控制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防线缆为消防控制系统专用消防灭火线缆,具有高稳定性,在火势过大时,消防控制系统仍然保持高稳定性,保证发生火灾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消防灭火。
14.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风阀控制单元,所述风阀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消防线缆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连接方法简单,节约资源。在火灾发生时,风阀控制单元可以实现快速转换控制权,将楼宇系统主控制权转移给消防控制系统,由消防控制系统进行消防工作。
16.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ddc控制单元,所述ddc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ddc控制单元与电源负极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在火灾发生时切换风阀控制器的控制权,当风阀控制器控制权归属消防控制系统时,消防控制系统控制风阀控制器的开关。
18.可选的,所述消防模块包括:第一消防单元,所述第一消防单元通过消防线缆与所述风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消防单元与所述ddc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消防单元通过消防线缆与风阀控制单元和ddc控制单元电性连接,风阀控制器由楼宇自控ddc的模拟量输出模块控制,无论第二消防单元处于何种状态都不影响风阀控制器工作。
20.可选的,所述消防模块还包括:第二消防单元,所述第二消防单元通过所述消防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消防单元、所述风阀控制单元和所述ddc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生火灾时,楼宇系统中的消防控制系统由第二消防单元控制,无论楼宇自控ddc控制单元处于何种状态都不影响风阀控制器工作。
22.可选的,所述ddc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脑、监视器、键盘、打印机、通讯接口。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单元结构简单,各个硬件之间相互关联,能够实时监控整栋楼宇各个系统的运转情况,并且传递信息给消防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面对特定情况快速做出作出响应。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5.1.消防控制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可以通过自主控制,实时进行消防灭火,大大提高了消防灭火的稳定性,保障了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6.2.控制单元结构简单,各个硬件之间相互关联,同时能够实时监控整栋楼宇各个系统的运转情况,并且传递信息给消防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面对特定情况快速做出作出回应。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系统中的消防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系统中的消防控制系统的装置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电源模块;2、检测模块;21、感温检测单元;22、感烟检测单元;23、火
焰检测单元;3、控制模块;31、风阀控制单元;32、ddc控制单元;4、消防模块;41、第一消防单元;42、第二消防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根据图1和图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楼宇系统中的消防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1、检测模块2、控制模块3和消防模块4。
32.具体的,电源模块1选用消防直流24v电压源,消防直流24v电压源为消防灭火专业用电,在火势过大时满足消防模块4的正常供电需求。
33.其中检测模块2包含感温检测单元21、感烟检测单元22和火焰检测单元23,用于实时监测环境中可能引发火灾的因素。控制模块3包括风阀控制单元31和ddc控制单元32,用于控制消防模块4进行消防灭火。消防模块4包括第一消防单元41和第二消防单元42,都用于消防灭火。消防控制系统还包括楼宇自控线缆和消防线缆,楼宇自控线缆用于连接楼宇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线缆,楼宇自控线缆可以为连接家庭线路的普通线缆。消防线缆是消防专用线缆,用于在火势过大时维持消防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34.感温检测单元21具体为差温式探测器,当火灾引起温度上升,上升速率超过规定值发出警报;感烟检测单元22具体为感烟探测器,用于检测空气中烟粒子,当烟粒子进入电离化区域时,由于与离子相结合而降低空气导电性,导电性过低发出警报;火焰检测单元23具体为火焰检测器,一般由两个火焰检测器组成,利用两个火焰检测器的视线形成交叉点,将交叉点对准燃烧空间位置的中心点,两个探测器采集到的火焰信号始终保持一致,根据火焰信号判断火焰燃烧情况。
35.检测模块2和控制模块4通信连接,用于先检测室内温度、烟尘浓度和火焰强度中任意一项是否到达设定阈值,若其中任意一项到达设定阈值,向控制模块4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消防模块5进行消防灭火。
36.具体的,消防直流24v电压源的正极通过消防线缆与风阀控制单元41电性连接,风阀控制单元选用风阀控制器,风阀控制器有三个接口,分别为1号接口、2号接口和3号接口,分别用来连接电源模块1和消防模块4。消防直流24v电压源的负极与风阀控制器的1号接口电性连接,正极与风阀控制器的2号接口电性连接。
37.ddc控制单元32可以为ddc控制器,ddc控制器有开阀和关阀,ddc控制器的开阀电压为10v,通过楼宇自控线缆电性连接第一消防单元41的常闭触点,ddc控制器关阀电压为0v,通过上述楼宇自控线缆电性连接到直流24v电压源的正极和风阀控制器1号接口之间。
38.所述ddc控制单元32包括控制电脑、监视器、键盘、打印机、通讯接口。
39.第一消防单元41采用单刀双掷继电器输出,有公共开关、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第一消防单元41的功能为切换风阀控制器的控制权,正常状态时风阀控制器的控制权归属楼宇控制系统,火灾发生时,风阀控制器的控制权归属消防控制系统,第一消防单元41的公共开关通过上述消防线缆与风阀控制器3号接口电性连接,第一消防单元41的常开触点通过消防线缆与第二消防单元42电性连接,第一消防单元41的常闭触点还通过楼宇自控线缆与ddc控制器的开阀电性连接。
40.第二消防单元42有公共开关、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第二消防单元42的功能是当
风阀控制器的控制权属于消防控制系统时,控制风阀控制器的开启和关闭,第二消防单元42的公共开关通过上述消防线缆电性连接于第一消防单元41的常开触点上,第二消防单元42的常开触点通过上述消防线缆电性连接到消防直流24v电压源的正极上,第二消防单元42的常闭触点通过消防线缆电线连接到消防直流24v电压源的负极上。
4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42.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