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吸涂防火隔热液的消防应急逃生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3624发布日期:2022-12-17 12:5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吸涂防火隔热液的消防应急逃生装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吸涂防火隔热液的消防应急逃生装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居大多数都是住在高楼层建筑中,随着各种电气设备的增加导致用电负荷增量较大,加之线路老化等因素增加了发生火灾的频率。当火灾发生后,现场首先展开火场人员逃生和自助抢险灭火,同时快速报警119前来营救。在逃生和抢险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消防救援官兵及装备不能快速地到达火灾现场施救;二是大多数小区都严重存在消防通道受阻;三是高楼层较多,很多消防救援的装备满足不了高楼层救援条件,因消防救援官兵及装备不能较快和较准确地进入火灾现场灭火,使火势更加猛烈更难扑灭,造成较大的人生伤亡和财产损失。
3.当前一些酒店、写字楼、商场以及很多家庭都在相关位置存放了一些消防应急装备,但这些装备大多数是保护呼吸系统的防毒烟呼吸器而不能保护全身。也就是说发生火灾时,逃生者基本上都要冲过火焰区,但由于当前所备用的逃生保护装备里基本就没有保护身体部位的,根据自然反应现象,逃生者从心里上害怕冲过猛烈的火焰而失去逃生的最佳时机,结果遭受到更大的损害或伤亡。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21228258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快速穿戴的全封闭式防火逃生服,其包括防火逃生服主体及密封拉链,所述防火逃生服主体符合人体的体型,所述密封拉链固定在所述防火逃生服主体从面部至腹部,用来实现快速穿戴;该防火逃生服采用全封闭式设计,将人与火灾现场的火源、高温辐射、烟雾相隔绝,能够快速穿戴,在短时间内可供人快速逃生。但实际上发生火灾时现场温度将超过1000℃以上,而现有防火逃生服通常采用普通的防火阻燃材料制成,其耐1000℃高温的效果较差,且经实验,该类防火逃生服在1000℃以上猛烈的火焰中燃烧的时间约2s左右,当超过2s时,服装的外表开始出现孔洞现象。也就是说,现有防火逃生服在高温下坚持的时间较短,当火势较猛且范围较宽时,该类服装并不能起到更好的逃生作用。
5.综上,有必要研发新技术提高消防装备的耐高温时间及阻燃效果,以便于达到有效逃生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吸涂防火隔热液的消防应急逃生装备,该装备在使用时能够利用真空产生的负压将专用的防火隔热液自动吸附涂抹到防火服上,从而提高防火服的耐高温性能和延长在高温火焰中的阻燃时间,以有效解决现有消防装备耐高温时间短不利于逃生的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自动吸涂防火隔热液的消防应急逃生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压缩袋、防
火服、密封盖和用于容纳防火隔热液的隔离袋,所述隔离袋分别设置在真空压缩袋的内部两侧,所述防火服折叠设置在隔离袋之间,所述密封盖分别从真空压缩袋的外部两侧密封固定在隔离袋的开口上。
9.所述密封盖通过真空压缩袋螺纹固定在隔离袋的开口上。
10.所述隔离袋的开口分别位于真空压缩袋内部两侧的上部和下部。
11.所述隔离袋的开口呈l形。
12.所述隔离袋粘固在真空压缩袋上。
13.所述真空压缩袋包括位于端部的可开闭密封口和位于上部的真空排气阀。
14.所述真空压缩袋的展开面积为0.6-1m2,所述隔离袋的体积为0.2—0.3m3。
15.所述防火服为连体结构或分体式结构,防火服的面料厚度为2-5mm。
16.所述的消防应急逃生装备还包括箱体,真空压缩袋设置在箱体内。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改进之处在于通过外设的密封盖密封位于真空压缩袋内部的隔离袋,使用时从外部松开密封盖就能够利用真空压缩袋内部真空产生的负压将专用的防火隔热液自动吸附涂抹到防火服的外表面上,以提高防火服的耐高温性能和延长防火服在高温火焰中的阻燃时间,从而达到有效逃生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新型将隔离袋分别设置在真空压缩袋的两侧,其使得灭火隔离液能够较为全面的“吸涂”到防火服上,从而有利于提高防火服的整体防护效果。
19.2、本实用新型使密封盖通过真空压缩袋螺纹固定在隔离袋的开口上,一方面使得密封盖能够以真空压缩袋的侧壁为密封膜对隔离袋进行密封,另一方面则便于密封盖的快速紧固与松开。
20.3、本实用新型将隔离袋的开口分别设置在真空压缩袋内部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其在使用时能够从上下两方面同时进行吸附涂抹过程,有利于提升防火隔热液自动吸附涂抹的全面性并减少时间。
21.4、本实用新型将隔离袋的开口设置为l形,其优点在于便于与隔离袋开口之间的固定与松开。
22.5、本实用新型将隔离袋粘固在真空压缩袋上,使得隔离袋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真空压缩袋内的预设位置而不会移位,有利于保证更好的“吸涂”效果。
23.6、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开闭密封口便于真空压缩袋的开启与关闭,通过真空排气阀便于快速地对真空压缩袋抽真空。
24.7、本实用新型将真空压缩袋的展开面积设置为0.6-1m2,将隔离袋的体积设置为0.2—0.3m3,采用该特定参数,有利于使防火隔热液较为全面快速地自动吸附涂抹到防火服上。
25.8、本实用新型可将防火服设计为连体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具有便于穿戴、防护效果好、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点。而将防火服的面料厚度设置为2-5mm,则使得防火服具有重量轻的优点,此时可将防火服作为逃生服使用,有利于减轻逃生者的身体负担,从而提高逃生机率。另外,通过增加面料的厚度,还可将防火服作为消防服(消防救援服)使用,以便于为救援人员提供更高安全等级的防护效果并延长救援时间
26.9、本实用新型通过箱体能够对真空压缩袋及内部组件形成保护,有利于延长装备
的使用寿命。
27.10、本实用新型防火服一是具有对逃生人员的全身保护功能。二是整体重量轻,整体服装的总重量约1.35公斤,其材料柔软舒适。三是防火服总体穿佩戴时间短,总时间约90秒左右(包括吸涂防火隔热液体)。四是防火服能在1000度的猛烈火焰中直燃30-60秒左右,而防火服内的温度约在40度左右,较大程度地提高直燃标准。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隔离袋和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火服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标记为:1、真空压缩袋,2、防火服,3、箱体,4、密封盖,5、隔离袋,6、可开闭密封口,7、真空排气阀,8、连体上衣,9、连体下裤,10、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34.实施例1
3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吸涂防火隔热液的消防应急逃生装备,该消防应急逃生装备能够利用真空负压将专用的防火隔热液自动吸附涂抹到防火服2上,以便于提高防火服2的耐高温性能和延长防火服2在高温火焰中的阻燃时间。如图1-3所示,其包括真空压缩袋1、防火服2、密封盖4和隔离袋5。其中,
36.所述真空压缩袋1包括位于端部的可开闭密封口6和位于上部的真空排气阀7,通过可开闭的密封口可打开或关闭真空压缩袋1,通过真空排气阀7可对真空压缩袋1抽真空,真空压缩袋1的长宽厚分别可为1000mm、800mm和300mm,其展开面积为0.6-1m2,优选展开面积为0.8 m2。需要说明的是,真空压缩袋1的大小可根据防火服2的大小相应改变,上述参数为优选,但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参数。
37.所述隔离袋5用于容纳防火隔热液,隔离袋5的体积为0.2—0.3m3,优选体积为0.24m3,隔离袋5的数量通常设置为两个,隔离袋5可分别直接放置在真空压缩袋1的内部两侧,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吸附涂抹效果,隔离袋5优选以粘固的方式分别固定在真空压缩袋1的内部两侧。另外,隔离袋5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为一个或多个,当为一个时,该隔离袋5优选呈v形或u形设置在真空压缩袋1内,即隔离袋5的中部位于真空压缩袋1的底部,而隔离袋5的两侧则分别位于真空压缩袋1的内部两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防火隔热液既可采用现有常规市售的水系防火隔热液,也可采用公开号为cn110801596a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水系灭火剂。
38.所述防火服2折叠后设置在真空压缩袋1内的隔离袋5之间。需要说明的是,防火服2折叠后有些部位是隐藏的,为保证折叠后的防火服2上隐藏部分也能够尽可能的吸涂到防火隔热液,本实施例优选防火服2的外部不反转,折叠时不要把救援服内层外反折叠在外部就可以,保持打开防火隔热液后,使防火隔热液能够尽可能的吸涂到防火服2的外表面。
39.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防火服2可为连体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具体的,防火服2
包括连体上衣8和连体下裤9,且连体下裤9上设有固定用背带10。穿戴连体下裤9时,将背带10挂在人体肩膀上即可实现连体下裤9的快速固定。当然,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将连体上衣8和连体下裤9设置为连体结构。另外,防火服2可采用消防领域国家标准材质制备而成,根据用途不同,其面料厚度也不同。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作为逃生装备使用,因而可将防火服2的面料厚度设置为2-5mm,并优选其厚度为4mm,以使防火服2的整体重量较轻(约1.35公斤),更有利于减轻逃生者的负担并提高逃生机率。可选的,将防火服2的面料厚度设置为大于5mm时,可将防火服2作为消防服(消防救援服)使用,以便于为救援人员提供更高安全等级的防护效果并延长救援时间。
40.所述密封盖4分别从真空压缩袋1的外部两侧密封固定在隔离袋5的开口上,具体的,密封盖4通过真空压缩袋1螺纹固定在隔离袋5的开口上,该结构相当于是密封盖4以真空压缩袋1的侧面为密封膜或密封垫固定在隔离袋5的开口上,隔离后部分该部分膜位于密封盖4与隔离袋5的开口之间。另外,优选将隔离袋5的开口设置为呈l形结构,以便于密封盖4与隔离袋5之间的有效固定。
41.本实施例的组装方式为:
42.1、分别向两侧的隔离袋5内装入防火隔热液,并使用密封盖4从外部固定密封隔离袋5。
43.2、将已折叠好的整体防火服2入真空压缩袋1内,并使其位于隔离袋5的中间位置。
44.3、通过可开闭封口关闭真空压缩袋1,并使用工具连接真空排气阀7,对真空压缩袋1抽真空,完成该消防装备的组装。
45.本实施例在需要使用时,先旋扭松开两侧的密封盖4,隔离袋5的开口被打开并与真空压缩袋1内部相通,此时真空状态的真空压缩袋1通过负压作用将两个隔离袋5内的防火隔热液吸出来,由于防火服2是抽了真空的,都有很强的吸力,两个隔离袋5内的防火隔热液很快就被吸涂到防火服2整体上,经测试28-35s即可完成吸涂。若需要更好的吸涂效果,还可手动轻轻揉搓10-30s,以便于使防火隔热液能够更全面的涂敷到防火服2上,然后再快速穿戴防火服2即可进行救援。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运用了真空包装和软体质液体容器结合为一体的包装形式,主要设计的目的是使该防火隔热液在消防应急救援的火灾事故现场应用时,能够自动吸涂到防火服2上,能较大程度地增加防火服2的防火隔热功能和增加关键点的灭火效能。并且该防火隔热液是包装在特种容器中,如果没有火灾事故出现不需要打开该装备时,该液体就一直被存放在特制的容器中与防火服2保持分离状态,对防火服2无任何影响。
47.实施例2
4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优选将隔离袋5的开口分别设置在真空压缩袋1内部两侧的上部和下部,进而使防火隔热液能够较为全面的自动吸附涂抹到防火服2上。
49.实施例3
50.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所述的自吸液消防装备还包括箱体3,以便于将真空压缩袋1设置在箱体3内形成更好的保护。本实施例对箱体3的形状、结构等不作限定,能够有效容纳并保护真空压缩袋1即可。
51.实施例4
52.本实施例取实施例2所述的装备进行了试验,该试验以公开号为cn110801596a的
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水系灭火剂作为防火隔热液,以满足国家标准的同一批次防火服2作为试验服。如下:
53.验证条件:该防火服2的试验条件是:在办理好所有许可手续后,按试验的方案作好所有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由专人负责指挥整个实验过程,由专人负责安全保障,该试验是以真实试验人员进入火场进行试验,所述试验火场状态为:以足够的燃烧物搭建成类似房屋结构,为让火势更加猛烈,再在燃烧物上增加柴油和汽油,点燃后,让已进行过消防专业知识的试验人员佩戴好正压空气呼吸器,再按该防火服2的穿佩戴说明穿好防火服2,接受现场指挥人命令,直接进入火场开始救急抢险工作。
54.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试验时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此试验前,经过多次的单项火烧试验,如把该种防火服2的手袖直接拿到某高温火场中进行燃烧测试,在不吸涂防火隔热液的情况下,测试其在温度1000℃以上的火场环境下的防火隔热参数。同时,当吸涂防火隔热液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火场中燃烧,测试其防火性能参数。经过多次的小试、中试、大试后,再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整体试验,经过试验中的改进和完善,已证明试验人员穿佩戴上该吸涂有防火隔热液的防火服2能在1000℃以上猛烈的火焰中燃烧30-60s左右,最终才让试验人员佩戴该防火服2到火场中进行试验。
55.验证过程及结果:分别穿戴未吸涂防火隔热液的防火服2和已吸涂防火隔热液的防火服2,如下:
56.(1)、在未吸涂防火隔热液时,在1000℃以上猛烈的火焰中燃烧的时间为2s,其外部温度已达到1000℃以上,其内部温度在40℃左右(此试验以内部温度不大于40℃为限制)。燃烧试验后检查外部没有孔洞现象,但是当超过2s时,外部开始出现孔洞现象。
57.(2)、在吸涂防火隔热液后,在1000℃以上猛烈的火焰中燃烧的时间为近30-60s,其外部温度已达到1200℃以上,其内部温度在40℃左右。燃烧试验后检查外部没有孔洞现象,该项试验已有实际的试验视频记录。
58.验证结论:由上述验证过程及结果可知,吸涂了防火隔热液的防火服2比未吸涂防火隔热液的防火服2的直燃时间超出了15-30倍,说明吸涂液后的良好效果,因而有效地提高了防火服2的耐高温性能和延长了防火服2在高温火焰中的阻燃时间。
5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防火隔热液的种类不同,效果不同,因此选用不同的防火隔热液将导致结果不同,但无论采用哪种防火隔热液,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吸液消防装备,都能够在原有防火服2的基础上大幅提升服务的耐高温性能和在高温火焰中的阻燃时间。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所公开的所有特征、或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