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

文档序号:34405611发布日期:2023-06-08 15:1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21234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包括安装在房顶的固定吊架,固定吊架底部的外壁上焊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底部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的内壁上插接有导水管,且导水管与固定套筒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导水管的一侧外壁上开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壁上插接有自动控制阀,导水管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喷淋盘,火灾发生时,喷淋盘供水向室内的火灾进行灭火处理,达到一种喷水灭火的目的。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喷淋头固定安装在墙壁上,其只能对特定的范围进行灭火,无法应对大面积失火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当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支撑板往复旋转,进而带动喷淋管发生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喷淋管能够获得较大的灭火范围。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升降机构、支撑板、第一转轴、第一电机、蜗杆、蜗轮、第一喷淋管、供水软管和监测机构,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升降机构固设于容纳腔内,升降机构包括滑块,支撑板设置于容纳腔内,支撑板一端固设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与滑块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上固设有蜗轮,第一电机固设于滑块上,蜗杆固设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支撑板底部还固设有第一喷淋管,供水软管一端与第一喷淋管连接,壳体上还固设有监测机构。

4、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丝杆,第二电机固设于所述容纳腔侧壁,丝杆固设于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且丝杆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

5、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均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央处理器上还集成有wifi信号发射器。

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两端均转动连接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上固设有第二喷淋管,第三电机固设于支撑板上,主动齿轮固设于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9、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当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支撑板往复旋转,进而带动喷淋管发生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喷淋管能够获得较大的灭火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升降机构(2)、支撑板(3)、第一转轴(4)、第一电机(5)、蜗杆(6)、蜗轮(7)、第一喷淋管(8)、供水软管(9)和监测机构(10),壳体(1)内开设有容纳腔,升降机构(2)固设于容纳腔内,升降机构(2)包括滑块(21),支撑板(3)设置于容纳腔内,支撑板(3)一端固设有第一转轴(4),且第一转轴(4)与滑块(21)转动连接,第一转轴(4)上固设有蜗轮(7),第一电机(5)固设于滑块(21)上,蜗杆(6)固设于第一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蜗杆(6)与蜗轮(7)相互啮合,支撑板(3)底部还固设有第一喷淋管(8),供水软管(9)一端与第一喷淋管(8)连接,壳体(1)上还固设有监测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还包括第二电机(22)和丝杆(23),第二电机(22)固设于所述容纳腔侧壁,丝杆(23)固设于第二电机(22)的动力输出端,且丝杆(23)与所述滑块(2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10)包括温度传感器(101)、烟雾传感器(102)和中央处理器(103),温度传感器(101)和烟雾传感器(102)均与中央处理器(103)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103)上还集成有wifi信号发射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底部两端均转动连接从动齿轮(13),从动齿轮(13)上固设有第二喷淋管(14),第三电机(11)固设于支撑板(3)上,主动齿轮(12)固设于第三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且主动齿轮(12)与从动齿轮(13)相互啮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升降机构固设于容纳腔内,升降机构包括滑块,支撑板设置于容纳腔内,支撑板两端固设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与滑块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上固设有蜗轮,第一电机固设于滑块上,蜗杆固设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支撑板底部还固设有第一喷淋管,供水软管一端与第一喷淋管连接,壳体上还固设有监测机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在高层建筑室内的防火保护装置,当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支撑板往复旋转,进而带动喷淋管发生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喷淋管能够获得较大的灭火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蒙东刚,周武汉,钟盛壮,廖羚,杨世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