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消防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37810发布日期:2023-04-22 16:3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消防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消防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2、智慧消防管理系统就是把gi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物联网终端技术等高端技术一起应用在消防工作的管理、监督、采集、监测服务,在消防管理工作中体现的是:各项数据的实时更新、动态监测,巡检运维工作的闭环式管理,人员工作情况在线显示等多项数据平台化展现,通过把消防工作中各个要素、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打破信息传输的障碍,让在线监测数据与消防工作内容相结合、匹配、优化,让消防管理工作各个环节流程,清晰。

3、当前的智慧消防管理系统对于火灾自动报警的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管理都是通过在规定时间内拆卸送检,在日常没有有效的检测管理手段,无法保证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消防管理系统,通过点检管理模块和测试终端实现对分布设置的检测传感器的日常点检,保证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的有效性。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消防管理系统,包括:消防水源监控模块、消防巡检模块、视频监控模块和火灾自动报警器管理模块,还包括:点检管理模块;

3、点检管理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4、当接收到用户的点检指令时,获取待测试的区域内的火灾自动报警器的第一检测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和测试终端的当前位置;

5、基于设置位置和当前位置,规划测试路径并生成测试任务;

6、将测试任务并发送至测试终端;

7、接收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数据;

8、解析测试数据,确定第一检测传感器的状态。

9、优选的,点检管理模块基于设置位置和当前位置,规划测试路径并生成测试任务,执行如下操作:

10、获取待测试的区域的平面结构图;

11、基于平面结构图,构建路径规划空间;

12、将设置位置和当前位置分别映射至路径规划空间的第一位置点和第二位置点;

13、规划第二位置点至各个第一位置点的最短路径作为待筛选路径;

14、确定各个待筛选路径经过的第二位置点的数量;

15、将数量最大的待筛选路径作为参考路径;

16、将未规划进参考路径中的各个第一位置点置为第三位置点;

17、规划各个第三位置点至参考路径上各个第一位置点的最短路径;

18、依据第三位置点至参考路径上各个第一位置点的最短路径中最短的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对第三位置点进行排序;

19、提取排序后第一位的第三位置点;

20、以提取的第三位置点到参考路径的最短路径,将第三位置点添加进参考路径;添加完成后,重新规划、排序,然后进行下一个第三位置点的提取添加;

21、当第三位置点都添加进参考路径时,形成测试路径。

22、优选的,点检管理模块解析测试数据,确定第一检测传感器的状态,执行如下操作:

23、解析测试数据,确定标准值、标准值对应的测试时间以及测试位置;

24、基于测试时间和测试位置,提取第一检测传感器的对应标准值的测试值;

25、基于标准值和测试值,构建分析数据;

26、对分析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特征值;

27、基于多个特征值,构建状态分析向量;

28、将状态分析向量与预设的状态分析库中各个状态标准向量匹配;

29、获取与状态分析向量匹配的状态标准向量对应关联的状态分析结果。

30、优选的,测试终端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底端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第二主体底端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第一主体内的长距通讯模块、第一短距通讯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设置在第一主体外周的第一导航模块,设置在第一主体上的第二检测传感器,第一导航模块、长距通讯模块、第一短距通讯模块、第二检测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设置在第二主体内的第二短距通讯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设置在第二主体外周的第二导航模块,设置在第二主体上的烟雾发生器,第二短距通讯模块、第二导航模块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

31、优选的,在第一主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二检测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上;

32、在第二主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烟雾发生器设置在第二升降机构上;

33、在第一主体内设置有第一定位模块;在第二主体内设置有第二定位模块;

34、在第一升降机构设置有第一摄像模块;在第二升降机构设置有第二摄像模块。

35、优选的,第一控制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36、通过长距通讯模块接收点检管理模块发送的测试任务;

37、解析测试任务,确定测试路径;

38、控制第一主体的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一导航模块动作依次前往测试路径的测试位置,进行测试。

39、优选的,当第一主体到达测试位置时,第一控制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40、获取测试位置对应的测试区域的平面区域图;

41、确定第一主体位于平面区域图的第一位置、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的第一相对位置;

42、基于平面区域图、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一位置,构建环境勘察路线;

43、基于环境勘察路线,生成环境勘察指令;

44、第二控制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45、通过第二短距通讯模块、第一短距通讯模块接收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环境勘察指令;

46、解析环境勘察指令,确定环境勘察路线;

47、控制第二移动机构动作,沿着环境勘察路线行驶;

48、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第二摄像模块拍摄环境勘察路线两侧的环境的第二图像并通过第二短距通讯模块和第一短距通讯模块发送至第一控制模块。

49、优选的,第一控制模块还执行如下操作:

50、获取第一控制模块通过第一短距通讯模块和第二短距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二图像;

51、对第二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是否包括危险源,以及当包括危险源时,危险源对应的危险等级;

52、当直至第二控制模块执行完环境勘察指令时获取的第二图像都不包括危险源时,按照预设的测试点位提取规则从平面区域图中提取至少一个第一测试点位并将第一测试点位发送至第二控制模块;

53、当直至第二控制模块执行完环境勘察指令时获取的第二图像包括危险源时,基于危险等级对危险源进行筛选,获取待测源;确定各个待测源的第二位置;根据待测源的位置、平面区域图和第一检测传感器的第三位置,确定第二测试点位;将第二测试点位发送至第二控制模块。

54、优选的,当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移动机构移动至第一测试点位或第二测试点位时,第一控制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55、获取第一定位模块的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定位模块的第二定位数据;

56、基于第一定位数据和第二定位数据,确定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

57、控制第一升降机构伸长;

58、在第一升降机构伸长过程中获取第一摄像模块拍摄的第一图像;

59、对第一图像进行识别,确定第一检测传感器与第二检测传感器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

60、当第三相对位置符合预设的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第一升降机构停止动作;

61、基于第二相对位置、第三相对位置,确定烟雾发生器分别至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的距离;

62、当烟雾发生器分别至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的距离的差值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时,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开始测试指令;

63、当烟雾发生器分别至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的距离的差值不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动作,使烟雾发生器分别至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的距离的差值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后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开始测试指令。

64、优选的,第一控制模块根据待测源的位置、平面区域图和第一检测传感器的第三位置,确定第二测试点位,执行如下操作:

65、当待测源的位置不在平面区域图范围内时,将第一检测传感器的第三位置与待测源的位置的连线与平面区域图交汇点作为第二测试点位;

66、解析待测源对应的第二图像,确定待测源对应的第一高度;

67、获取第一检测传感器的第二高度;

68、确定第二测试点位至第三位置的第一距离值和第二测试点位至待测源的位置的第二距离值;

69、基于第一距离值、第二距离值、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确定第二升降机构的动作参数并将动作参数发送至第二控制模块。

7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7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