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

文档序号:35724348发布日期:2023-10-14 15:1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

本技术涉及航空供氧面罩,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


背景技术:

1、航空供氧面罩是飞行员的主要个体防护装具,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尤其是高空飞行)必须佩戴供氧面罩,以防止高空缺氧对飞行安全的危害。而在长航时飞行中如何安全、可靠、方便的进食(水),也是该领域一直研究的课题,目前,主要有两种饮食(水)方式,一种是飞行人员摘掉供氧面罩进行饮食(水),另一种方式是在航空供氧面罩上建立饮食(水)通道,飞行员可以在不摘掉供氧面罩的情况下进行饮食(水)。第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携带飞行远航食品和瓶装矿泉水分别解决饮食和饮水问题,然而摘掉供氧面罩,打开食品包装或拧开瓶装矿泉水,过程较为复杂,这种饮食保障方式对飞行员来说,过程繁琐,不利于其执行任务,且该进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包装或矿泉水容易洒落在机舱内,影响飞行安全。第二种方式相对操作比较简单,方便飞行员进行饮食(水),例如现有技术gb2426711a给出的技术方案,一种带饮水管的供氧面罩,通过面罩主体提供饮水管,进入面罩内表面和飞行员面部之间限定的面罩腔,以便在面罩佩戴时饮水管末端位于飞行员嘴巴的前面,飞行员可以在必要时进行饮水,而不需要将面罩从头盔上拆下并使面罩脱离他的脸部。然而在执行任务时,飞行员和其中的所有设备要承受9倍重力的压力,为了防止在高压下面罩从飞行员脸部向下拉动,需要面罩质量尽可能的小,现有技术中在航空供氧面罩单独增加饮食系统,必然会增加面罩的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能够使饮食过程简化,节约时间,同时不显著增加航空供氧面罩的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包括面罩本体,还包括:

4、设于面罩本体上的吸气机构、呼气机构、管饲机构;

5、管饲机构包括螺旋盖、底座,螺旋盖上端中心位置设有凸起的控制开关,螺旋盖上设有贯穿螺旋盖的管饲接口,螺旋盖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底座外侧壁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螺旋盖与底座之间设有密封膜片,密封膜片上设有密封膜片接口,密封膜片接口对应的底座位置设有贯穿通孔。

6、优选地,吸气机构设于面罩本体左侧,呼气机构设于面罩本体右侧。

7、优选地,管饲机构设于吸气机构与呼气机构之间。

8、优选地,底座中心位置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弹簧,弹簧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弹簧顶端与密封膜片固定连接。

9、优选地,底座底部设有左右对称的限位台,螺旋盖侧边底部与限位台顶部抵接时,管饲接口、密封膜片接口、贯穿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通过面罩主体提供饮水管,不必摘下面罩进食,简化饮食流程。

12、2.吸管和盛装流质食物的容器不是供氧面罩上的装置,可以有效减轻面罩质量。

13、3.管饲接口是纯机械装置,工作可靠性强。

14、4.密封膜片可以保证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的密封性。

15、5.限位台可以保证管饲接口处于正确位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吸气机构(3)设于面罩本体(1)左侧,呼气机构(2)设于面罩本体(1)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其特征在于,管饲机构(4)设于吸气机构(3)与呼气机构(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底座(4-6)中心位置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弹簧(4-5),弹簧(4-5)底端与底座(4-6)固定连接,弹簧(4-5)顶端与密封膜片(4-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其特征在于,底座(4-6)底部设有左右对称的限位台(4-6-1),螺旋盖(4-2)侧边底部与限位台(4-6-1)顶部抵接时,管饲接口(4-3)、密封膜片接口(4-4-1)、贯穿通孔(4-9)位于同一直线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管饲机构的航空供氧面罩,该面罩包括面罩本体,还包括:设于面罩本体上的吸气机构、呼气机构、管饲机构;管饲机构包括螺旋盖、底座,螺旋盖上端中心位置设有凸起的控制开关,螺旋盖上设有贯穿螺旋盖的管饲接口,螺旋盖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底座外侧壁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螺旋盖与底座之间设有密封膜片,密封膜片上设有密封膜片接口,密封膜片接口对应的底座位置设有贯穿通孔。本技术不必摘下面罩进食,简化饮食流程。吸管和盛装流质食物的容器不是供氧面罩上的装置,可以有效减轻面罩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刘涛,朱文娴,张珊珊,李建松,靳超,寇梦茹,田俊青,叶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