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3064发布日期:2023-12-06 20:1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换电站设备制造,特别涉及一种防爆箱。


背景技术:

1、换电站的消防措施对换电站的安全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技术中,换电站内的消防设备仅用于对着火物体的表面进行灭火,而在换电站内设有大量的电池包,且电池包着火内多为由内至外燃烧,且蔓延性较强。目前项目放在站内的有灌水的防爆小车装置是通过提前灌满水进行灭火,而提前罐装的水同站内环境相通,长期挥发水量减少影响对电池的灭火效果,且容易导致站内空气湿度过大,对站内的电器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爆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爆小车装置是通过提前灌满水进行灭火,而提前罐装的水同站内环境相通,长期挥发水量减少影响对电池的灭火效果,且容易导致站内空气湿度过大,对站内的电器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爆箱,包括:

4、防爆箱体1、储水袋2以及至少一个刺破结构;

5、所述防爆箱体1的顶面设置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的尺寸大于或等于将待灭火电池包3的尺寸;

6、所述储水袋2容置于所述防爆箱体1内;

7、所述刺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水袋2外部的第一状态,以及至少部分刺破所述储水袋2的第二状态。

8、进一步地,所述刺破结构,包括:

9、穿刺杆4或者驱动结构和穿刺杆4。

10、进一步地,所述刺破结构包括所述穿刺杆4;

11、所述穿刺杆4的第一端与所述防爆箱体1内壁活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储水袋2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12、进一步地,所述刺破结构包括所述驱动结构和所述穿刺杆4;

13、所述穿刺杆4的第一端与所述防爆箱体1内壁活动连接;

14、所述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穿刺杆4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15、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穿刺杆4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储水袋2,且与所述防爆箱体1内壁贴合;

16、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穿刺杆4的第二端刺入所述储水袋2。

17、进一步地,所述储水袋2与所述防爆箱体1固定连接,且所述储水袋2设置于所述防爆箱体1的中心。

18、进一步地,所述防爆箱还包括:行走部5;

19、所述行走部5设置于所述防爆箱体1底部,且所述行走部5上设置有刹车结构。

20、进一步地,所述行走部5为万向轮;

21、所述刹车结构为脚踏锁止扣。

22、进一步地,所述储水袋2的材质为橡胶。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爆箱,通过设置所述储水袋,能够避免所述防爆箱内的水因在长期与外界相通而挥发;通过在所述防爆箱体的顶面设置开口,便于将燃烧的电池包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防爆箱内;通过设置所述刺破结构刺破所述储水袋,使得储水袋内的水将所述电池包淹没,从而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灭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爆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爆小车装置是通过提前灌满水进行灭火,而提前罐装的水同站内环境相通,长期挥发水量减少影响对电池的灭火效果,且容易导致站内空气湿度过大,对站内的电器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结构包括所述穿刺杆(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结构包括所述驱动结构和所述穿刺杆(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穿刺杆(4)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储水袋(2),且与所述防爆箱体(1)内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袋与所述防爆箱体(1)固定连接,且所述储水袋(2)设置于所述防爆箱体(1)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箱还包括:行走部(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5)上设置有刹车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5)为万向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袋(2)的材质为橡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爆箱,涉及换电站设备制造技术领域。该防爆箱包括:防爆箱体、储水袋以及至少一个刺破结构;防爆箱体的顶面设置有开口,开口的尺寸大于或等于将待灭火电池包的尺寸;储水袋容置于防爆箱体内;刺破结构包括设置在储水袋外部的第一状态,以及至少部分刺破储水袋的第二状态。本技术的方案,通过设置储水袋,能够避免防爆箱内的水因在长期与外界相通而挥发;通过设置刺破结构刺破储水袋,使得储水袋内的水将电池包淹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爆小车装置是通过提前灌满水进行灭火,而提前罐装的水同站内环境相通,容易导致站内空气湿度过大,对站内的电器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于云海,胥明华,李继明,朱志远,关呈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