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88891发布日期:2024-05-17 11:46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灭火器,特别涉及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


背景技术:

1、灭火器是一种用于灭火的工具。灭火器内放置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灾。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内装填的成分不一样,是专为不同的火灾起因而设的,我们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生命危险。其中有一种灭火器为热气溶胶灭火,即产生火灾时,通过相关的点活结构点燃药柱,药柱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热气溶胶汽化并喷出,喷出的热气溶胶气体覆盖住火源使得火源缺氧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在这个专利申请cn201810031343.2、申请日2018年01月12日、名称“一种手持式灭火器及灭火方法”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现有的热熔胶灭火器。

2、现有的热熔胶灭火器存在以下不足:喷射出的气溶胶为实体锥形去覆盖火源而使得火源缺氧而熄灭,该方式由于气溶胶需要填充的空间大,为了实现有效的对火源除氧,单位时间内需要耗用的气溶胶量大(也即在气溶胶量一定时灭火时间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隔绝氧气灭火时耗用气溶胶量少的灭火器出口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气溶胶灭火器耗用气溶胶量大的问题。

2、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灭灭火器出口结构,包括外壳前端壁,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前端壁的前端面上的第一圆凹坑、设置在第一凹坑的底壁上的第二圆凹坑和穿设在第一圆凹坑内的内芯,第一圆凹坑和第二圆凹坑之间形成沿内芯周向延伸的环形台阶,内芯同轴设有穿设在第二圆凹坑内的轴头,所述内芯通过穿过内芯的轴心的螺纹连接在第二圆凹坑的底壁上的螺栓按压在第一圆形凹坑内,内芯同所述螺栓转动连接在一起,内芯和第一圆凹坑之间形成沿内芯周向延伸的第一喷气环槽,内芯遮挡住所述环形台阶而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通过连通通道同所述第一喷气环槽连通,所述环形台阶上设有贯通外壳前端壁的后端面的若干外连通孔,外连通孔沿内芯的周向均匀分布,内芯上设有用于一一对应地封闭所述外连通孔的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孔盖,所述第二圆凹坑的底壁上设有贯通外壳前端壁的后端面的若干内连通孔,内连通孔沿内芯的周向均匀分布,轴头的后端面上设有贯通内芯的前端面的若干喷气孔,排气孔能够一一对应地同所述内连通孔对齐;内连通孔同喷气孔正对而连通时所述孔盖封闭住所述外连通孔,所述孔盖同所述外连通孔完全错开时所述轴头封闭住所有的所述内连通孔。进行灭火的过程为,先使内连通孔同喷气孔连通、外连通孔封闭,气溶胶从排气孔喷出形成实体结构的锥形气溶胶幕(即现有的灭火形式)进行灭火设定时长而使得火源周围的氧气被驱除,然后使内连通孔同喷气孔断开、外连通孔开启,气溶胶从第一喷气环槽喷出形成壳体结构(即空心结构)的锥形气溶胶幕使得火源同周围的空气隔离而防止氧气被驱除后再达到火源导致复燃。而现有的灭火,后续的隔离而防止复燃过程中锥形气溶胶幕都为实体结构,导致气溶胶用量大,本技术方案解决了该问题,其它延长灭火器灭火时间的作用。实现了第二个实用新型目的。

3、作为优选,每一个内连通孔位于第二圆凹坑的一端都设有环绕在内连通孔外围的内连通孔密封圈,内连通孔密封圈同外壳前端壁固定在一起,内连通孔密封腔突出于第二圆凹坑的底壁,轴头通过所述内连通孔密封腔密封住所述内连通孔。进行轴头同内连通孔的密封时方便可靠。

4、作为优选,每一个外连通孔位于环形台阶的一端都设有环绕在外连通孔外围的外连通孔密封圈,外连通孔密封腔同外壳前端壁固定在一起,外连通孔密封腔突出于环形台阶,孔盖通过所述外连通孔密封腔密封住所述外连通孔。进行孔盖和外连通孔的密封时方便。

5、作为优选,第一腔体内固接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沿内芯的周向分布,至少有一个所述孔盖位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内芯朝一个方向转动到位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孔盖同第一限位块抵接在一起而不能够继续转动时孔盖一一对应地封闭住所述外连通孔且喷气孔同内连通孔一一对应对对齐,内芯朝另一个方向转动到位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孔盖同第二限位块抵接在一起而不能够继续转动时轴头封闭住所有的内连通可能且外连通孔同孔盖错开。能够方便的知道内芯是否转动到了需要的位置。

6、作为优选,所述内芯的前端面上设有内芯部凹坑,所述内连通孔贯通内芯部凹坑的底壁,所述螺栓连接在内芯部凹坑的底壁上,所述内芯部凹坑的周面为前端大后端小的圆锥面。能够使得实体结构的热熔胶隔离幕隔离区域在设定范围内。

7、作为优选,所述内芯的外端面上设有旋转内芯用的着力结构。能够使得旋转内芯时着力方便。

8、作为优选,所述着力结构为设置在内芯外端面上的增阻推块或凹陷于内芯外端面的供手指插入的增阻坑。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喷气环槽为进口端小出口端大的锥形槽。能够使得空心结构的热熔胶幕的散开范围在设定范围内。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形成气溶胶隔离壳体使得火源缺氧,相当于现在的气溶胶隔离实体的方式,能够节约气溶胶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包括外壳前端壁,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前端壁的前端面上的第一圆凹坑、设置在第一凹坑的底壁上的第二圆凹坑和穿设在第一圆凹坑内的内芯,第一圆凹坑和第二圆凹坑之间形成沿内芯周向延伸的环形台阶,内芯同轴设有穿设在第二圆凹坑内的轴头,所述内芯通过穿过内芯的轴心的螺纹连接在第二圆凹坑的底壁上的螺栓按压在第一圆形凹坑内,内芯同所述螺栓转动连接在一起,内芯和第一圆凹坑之间形成沿内芯周向延伸的第一喷气环槽,内芯遮挡住所述环形台阶而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通过连通通道同所述第一喷气环槽连通,所述环形台阶上设有贯通外壳前端壁的后端面的若干外连通孔,外连通孔沿内芯的周向均匀分布,内芯上设有用于一一对应地封闭所述外连通孔的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孔盖,所述第二圆凹坑的底壁上设有贯通外壳前端壁的后端面的若干内连通孔,内连通孔沿内芯的周向均匀分布,轴头的后端面上设有贯通内芯的前端面的若干喷气孔,排气孔能够一一对应地同所述内连通孔对齐;内连通孔同喷气孔正对而连通时所述孔盖封闭住所述外连通孔,所述孔盖同所述外连通孔完全错开时所述轴头封闭住所有的所述内连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内连通孔位于第二圆凹坑的一端都设有环绕在内连通孔外围的内连通孔密封圈,内连通孔密封圈同外壳前端壁固定在一起,内连通孔密封腔突出于第二圆凹坑的底壁,轴头通过所述内连通孔密封腔密封住所述内连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外连通孔位于环形台阶的一端都设有环绕在外连通孔外围的外连通孔密封圈,外连通孔密封腔同外壳前端壁固定在一起,外连通孔密封腔突出于环形台阶,孔盖通过所述外连通孔密封腔密封住所述外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腔体内固接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沿内芯的周向分布,至少有一个所述孔盖位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内芯朝一个方向转动到位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孔盖同第一限位块抵接在一起而不能够继续转动时孔盖一对一对应地封闭住所述外连通孔且喷气孔同内连通孔一一对应对对齐,内芯朝另一个方向转动到位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孔盖同第二限位块抵接在一起而不能够继续转动时轴头封闭住所有的内连通可能且外连通孔同孔盖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前端面上设有内芯部凹坑,所述内连通孔贯通内芯部凹坑的底壁,所述螺栓连接在内芯部凹坑的底壁上,所述内芯部凹坑的周面为前端大后端小的圆锥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外端面上设有旋转内芯用的着力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力结构为设置在内芯外端面上的增阻推块或凹陷于内芯外端面的供手指插入的增阻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气环槽为进口端小出口端大的锥形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灭火器出口结构,包括外壳前端壁、设置在所述外壳前端壁的前端面上的第一圆凹坑、第二圆凹坑和内芯,第一圆凹坑和第二圆凹坑之间设环形台阶,内芯能够转动地连接在第二圆凹坑内,内芯和第一圆凹坑之间形成同环形条件连通的第一喷气环槽,环形台阶上设有若干外连通孔,内芯上设有用于封闭外连通孔的孔盖,第二圆凹坑设有若干内连通孔,内心设有能够同内连通孔对齐的若干喷气孔,内连通孔同喷气孔正对而连通时所述孔盖封闭住所述外连通孔,孔盖同所述外连通孔完全错开时所述轴头封闭住所有的所述内连通孔。本技术具有隔绝氧气灭火时耗用气溶胶量少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气溶胶灭火器耗用气溶胶量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孝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山智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