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消防机器人

文档序号:38054135发布日期:2024-05-20 11:3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消防机器人

本发明涉及智能消防,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人工智能消防机器人。


背景技术:

1、消防指消除隐患、预防隐患的总称,根据现有常识,以至于在建筑房屋内发生消防险情时,可先让智能消防机器人进入到一些较为偏僻的区域进行探索以及救援,从而能够提高消防险情的救助效果,然后结合机器人的辅助作业下能进一步提高对建筑房屋内的明火进行快速扑灭,大幅度的提高消防人员的安全系数;

2、综上所述本发明人检索发现:

3、其一:申请号为“cn202221964624.1”的“一种人工智能消防机器人”通过设定程序进行整体机器人的移动巡逻,在范围内使用者可通过远端设备配合监控头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测掌握,当现场出现明火时,会被机器人搭载框架一侧设置的明火检测传感器进行检测,同时将预警信息传递至控制组件,此时机器人顶端的蜂鸣器和led警报灯会同时运作发起警报,而机器人本体则通过控制组件操作增压喷射机构对明火方向进行阻燃液体的喷射灭火过程,使用者在整套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控头全程观测或者辅助操控,提升安全性和对现场作业情况的掌握,提升智能化;

4、其二:申请号为“cn201110206090.6”的“高压细水雾消防机器人”包括底盘、高压细水雾喷射炮和高压细水雾喷头,底盘为现有人工智能消防机器人轮式移动载体,底盘上部加装高压细水雾喷射炮,两侧加装高压细水雾喷头,后部设有高压进水快速接头,底盘上装有与机器人相连的电池,为机器人提供动力能源,从而达成使用方便,应用面广,无环境污染,灭火效果好,有效解决在危险复杂环境下的灭火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但还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当前智能消防机器人在进入某些坍塌位置区域时,如探测到内部有遇险人员则会发出警报,但无法将所坍塌的石块或木材进行辅助挪开而增加可移动的空间,使得消防人员还需手动将坍塌的石块、木材进行搬运,进而会降低对遇险人员的救助效率以及降低消防机器人的智能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智能消防机器人,其结构包括:灭火构件、升降辅助器、主机、强化避震轮、程序控制盒,所述灭火构件侧边装有升降辅助器并进行间距配合,同时均安装于主机的上端并与之进行电连接,所述主机下端与强化避震轮相适配,所述程序控制盒嵌入于主机的侧边部位并进行电连接。

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辅助器设有连接板、中心块、支撑柱、滑块、延伸板、承重块,所述连接板与中心块侧边表层相连接,所述中心块垂直焊接于支撑柱的下端中心,所述滑块嵌入于支撑柱的侧边部位,所述延伸板安装于支撑柱的内层区域并与之相适配,所述承重块下端与延伸板上端相连接,所述承重块通过延伸板、支撑柱设置于主机的上方部位;所述连接板为实心不锈钢材质所制成,所述中心块与支撑柱共设有两组并且均与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柱内部开拓有垂直滑道,所述滑块分布在支撑柱边缘两侧,所述延伸板体积小于支撑柱的体积其与之相适配,所述承重块为碳钢制品并与延伸板相互垂直。

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重块设有实心体、固定件、衔接块、平行板、防护块、磨砂层,所述实心体内部中心与固定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块焊接于实心体的侧边部位,所述平行板通过衔接块与实心体相连接,所述防护块嵌入于平行板的表层两侧,所述磨砂层将平行板表层进行覆盖并进行卡合衔接,所述平行板通过衔接块、实心体设置于延伸板的上端;所述衔接块在固定件侧边装有一块长方形衔接块,所述衔接块内含有凹槽,所述平行板边缘含有两块实心防护块,其以完全对称方位进行布置,所述磨砂层表面为粗糙形态。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行板设有凸块、板体、磁吸层、卡块、存放槽一、存放槽二,所述凸块设置于板体的左右两侧中心部位,所述磁吸层与板体上端边缘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块嵌入于板体的内部中心,所述存放槽一、存放槽二分别设置于板体内部的左右两侧并与卡块相通,所述存放槽一、存放槽二通过卡块上方被磨砂层所覆盖,所述卡块与磨砂层进行卡合衔接,所述板体通过凸块与衔接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凸块在板体左右两侧中心各设有一块,所述磁吸层为长方形框架形态,所述卡块位于板体的内部正中部位并以垂直方位进行安装,所述存放槽一与存放槽二为一致,其深度与卡块的垂直长度为一致。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体内部底层新增设有定位端、重合层、装载端、定位件、除湿条、透气环,所述定位端设置于重合层的中心部位,所述重合层两侧与装载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件埋藏于装载端内部并与重合层的内层边缘相连接,所述定位件通过装载端、重合层与定位端互不相通,所述除湿条底部通过定位件固定于装载端表层并与定位端相通,所述透气环嵌入于除湿条当中,所述重合层的定位端与卡块下端相互平行,所述除湿条、透气环通过装载端、重合层与存放槽一、存放槽二相通;所述定位端为抛平形态,所述重合层的装载端装有多组垂直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开拓有三处长方形空槽,以横向直线方位进行开拓,所述除湿条结合透气环达成除湿效果并且透气环内含有小型风扇。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构件设有高压喷水管、减震体、上下方位调节器、锁定块、吸水件、软管,所述高压喷水管嵌入于减震体的前端中心,所述减震体侧边表层被上下方位调节器所贯穿,所述上下方位调节器通过贯穿减震体侧边与高压喷水管进行活动连接,所述锁定块设置于减震体的下端,所述吸水件与锁定块相互垂直,所述软管与吸水件下端相连接,所述上下方位调节器通过减震体与主机进行电连接,所述吸水件通过锁定块可携带软管安装于主机的内部水箱当中;所述高压喷水管以碳钢材质所制成,所述减震体为三角梯形形状,所述上下调节器以横向直线方位进行嵌入减震体当中,所述锁定块与吸水件的形状相互适配。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下方位调节器设有线轴块、绝缘体、穿透框架、中心栓、电动轮、插槽、组装盘,所述线轴块与绝缘体相连接,所述绝缘体固定于穿透框架的上端,所述中心设置于穿透框架的中心部位,所述电动轮通过中心栓安装于穿透框架的内部并且中心点相互重合,所述插槽开拓于电动轮的边缘部位,所述组装盘与插槽处于同一圆心点并与电动轮边缘相连接,所述插槽可让高压喷水管侧边进行嵌入然后由组装盘进行连接;所述线轴块宽度小于绝缘体的宽度,所述穿透框架为正方形形状,所述中心栓为小型螺栓形态,所述电动轮侧边中心开拓有一处弧形插槽,所述组装盘形状与插槽形状相适配。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本发明由升降辅助器进一步改进后,通过连接板以及中心块的配合下能确保两组支撑柱同时运动时保持在同一平行线上防止高度不同产生的倾斜,进而支撑柱内部所加装的延伸板以及延伸板顶部的承重块能二次伸出,使之达成可通行空间的进一步扩大,避免单纯利用支撑柱的长度支撑产生的大物件或体积较大的人员难以通行,进一步的提高消防机器人的智能化特性。

10、2.本发明由承重块侧边固定的平行板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板体内部的卡块能与磨砂层达成可拆卸效果,从而利用存放槽一、存放槽二可将消防小器械进行装载,使之能减轻消防人员的负重以及便于在角落区域进行取放器械的效果,然后板体内部新增的除湿条以及透气环能产生风能气体,达成将存放槽一、存放槽二内部的潮湿气体进行去除,避免内部小零件持续受潮产生的锈蚀影响后期使用的情况。

11、3.本发明由灭火构件进一步改进后,通过减震体的配合下能将高压喷水管所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缓解,提高灭火时的稳定性,进而减震体上的上下方位调节器能通过主机的巡视功能带动内部电动轮进行上下方位的旋转,为此电动轮能通过插槽改变高压喷水管的上下方位,加强对细节区域的灭火完整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