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9897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一种消防桶如图1所示,包括桶体结构,该桶体结构的底部为上大下小的收口锥状,桶体结构顶部设置手柄。该类消防桶具有取水方便,灭火效果好的特点,由于桶体底部具有一个小平台结构,故消防桶在存放过程中不容易被磨损或者损坏。常规的存放方式为挂接方式,在灭火时,取用不是很方便,将消防桶随意堆放,又容易损坏呈收口锥状的桶底。技术人员基于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消防桶置放架(另案申请,具体方案详见实施例二)。该方案也存在一定不足,即:由于消防桶大部是置于桶体部内的,在应急情况下,不熟悉现场情况的灭火人员无法及时识别并取用消防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置放桶体以及智能控制系统;
[0005]置放桶体包括桶体部,所述桶体部侧壁与底壁上设置通风孔,所述桶体部底部中央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呈收口锥状的、用于放置消防桶锥形部的锥形体,所述锥形体口部设置挡圈,所述锥形体的底部设置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垫层,所述垫层上设置若干垫层透水孔,所述垫层透水孔与置放桶体外连通,所述锥形体底部外侧设置截面呈倒T型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底部外周设置凸环,所述凸环外周设置挡圈,所述凸环与所述挡圈配合形成纳水结构;
[0006]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报警按钮以及推动缸,所述推动缸设于与桶体部连接的L型连接件上,所述推动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报警按钮以及所述推动缸连接,当人为触发报警按钮上的报警用第一按钮后,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报警信号,控制推动缸动作,将锥形体顶升至桶体部口部,消防桶整体置于桶体部外,当人为触发报警按钮上的解除报警用第二按钮后,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解除报警信号,控制推动缸复位,锥形体底部与桶体部底部齐平,消防桶整体置于桶体部内。
[0007]优选地:所述推动缸为气缸。
[0008]优选地:所述凸环的外径大于所述锥形体底部的外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智能化程度较高,方便灭火人员识别并取用消防桶,提高了灭火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实施例一中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实施例一中支撑体处局部放大图。
[0012]图3为实施例二中消防桶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实施例二中消防桶置放架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实施例二中横杆左端局部示意图。
[0015]图6为实施例二中第一扩口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1手柄,12桶体结构,13呈收口锥状的底部,14平台结构,2第一立柱,21第一方孔,22第一基座,3第二立柱,31第二方孔,33第二基座,4横杆,51桶体部,52挡圈,53锥形体,41第一紧固销,21a第一扩口结构,6IL型连接件,62气缸,62a活塞杆,71支撑体,72纳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8]实施例一
[0019]参见图1和图2,一种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包括置放桶体以及智能控制系统。
[0020]置放桶体包括桶体部,所述桶体部侧壁与底壁上设置通风孔,所述桶体部底部中央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呈收口锥状的、用于放置消防桶锥形部的锥形体,所述锥形体口部设置挡圈,所述锥形体的底部设置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垫层,所述垫层上设置若干垫层透水孔,所述垫层透水孔与置放桶体外连通,所述锥形体底部外侧设置截面呈倒T型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底部外周设置凸环,所述凸环外周设置挡圈,所述凸环与所述挡圈配合形成纳水结构。纳水结构用于收纳从锥形体底部流出的,由消防桶外壁沾染的少许残留水,防止该部分水顺着活塞杆流入缸体内部,缸体部分下文详述。
[0021]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报警按钮以及推动缸,所述推动缸设于与桶体部连接的L型连接件上,所述推动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体连接,优选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连接),当纳水结构存有水后,可拆卸下来进行处理,所述单片机与所述报警按钮以及所述推动缸连接,当人为触发报警按钮上的报警用第一按钮后,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报警信号,控制推动缸动作,将锥形体顶升至桶体部口部,消防桶整体置于桶体部外,当人为触发报警按钮上的解除报警用第二按钮后,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解除报警信号,控制推动缸复位,锥形体底部与桶体部底部齐平,消防桶整体置于桶体部内。控制部分可参考现有技术来实现。
[0022]所述推动缸为气缸。所述凸环的外径大于所述锥形体底部的外径(纳水效果更好,保护作用更强)。
[0023]特别的是,挡圈顶部设置密封圈,当推动缸复位后,密封圈抵紧桶体部的底部外侦牝防水以及防溢水能力更好。
[0024]实施例二
[0025]参见图3到图6,一种消防桶置放架,包括第一和第二立柱、横杆以及若干个置放桶体。
[0026]第一、第二立柱分别设置在左右侧,第一立柱上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第一方孔,所述第一方孔沿着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上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第二方孔,所述第二方孔沿着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立柱,且第二方孔与第一方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底部设置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底部设置若干点状凸起,所述第二立柱底部设置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底部设置若干点状凸起。
[0027]通过选择不同的第一、第二方孔,可以调节下文述及的横杆的高度,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第一、第二基座底部设置的凸起起到防腐蚀的作用,雨水过后,积累在地面与基座间的水分可以及时风干。
[0028]截面呈方形的横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立柱之间,且左端置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第一方孔内,右端置于所述第二立柱上的、与所述第一方孔对应的第二方孔内,所述横杆左端沿着竖向设置第一紧固销孔,所述横杆右端沿着竖向设置第二紧固销孔,所述第一紧固销孔内设置呈T型的第一紧固销,所述第二紧固销孔内设置呈T型的第二紧固销。
[0029]第一、第二紧固销防止横杆左右随意移动。当需要拆除置放架时,拔出第一、第二紧固销,即可拆卸掉横杆。
[0030]若干个置放桶体沿着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布置,每个置放桶体包括桶体部,所述桶体部侧壁与底壁上设置通风孔,所述桶体部内侧底部设置呈收口锥状的、用于放置消防桶锥形部的锥形体,所述锥形体口部设置挡圈,所述锥形体的底部设置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垫层,所述垫层上设置若干垫层透水孔,所述垫层透水孔与置放桶体外连通。
[0031]消防桶直接放置在置放桶体内,消防桶呈收口锥状的底部正好处于锥形体内,垫层起到保护消防桶底部的作用(消防桶外底部残存的液体可随垫层透水孔排出或蒸发),挡圈用于环绕布置在消防桶的桶体结构底部区域,使得消防桶存放更加稳固。消防桶的手柄平时处于竖立状态,便于提拉。
[0032]第一和第二基座均通过螺栓与地面紧固。第一方孔为3-6个,第二方孔为3-6个。每个第一方孔的右端设置用于便于横杆插入的第一扩口结构,每个第二方孔的左端设置用于便于横杆插入的第二扩口结构。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置放桶体以及智能控制系统; 置放桶体包括桶体部,所述桶体部侧壁与底壁上设置通风孔,所述桶体部底部中央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呈收口锥状的、用于放置消防桶锥形部的锥形体,所述锥形体口部设置挡圈,所述锥形体的底部设置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垫层,所述垫层上设置若干垫层透水孔,所述垫层透水孔与置放桶体外连通,所述锥形体底部外侧设置截面呈倒T型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底部外周设置凸环,所述凸环外周设置挡圈,所述凸环与所述挡圈配合形成纳水结构; 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报警按钮以及推动缸,所述推动缸设于与桶体部连接的L型连接件上,所述推动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报警按钮以及所述推动缸连接,当人为触发报警按钮上的报警用第一按钮后,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报警信号,控制推动缸动作,将锥形体顶升至桶体部口部,消防桶整体置于桶体部外,当人为触发报警按钮上的解除报警用第二按钮后,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解除报警信号,控制推动缸复位,锥形体底部与桶体部底部齐平,消防桶整体置于桶体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缸为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的外径大于所述锥形体底部的外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防桶置放架用智能型置放桶体,包括置放桶体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置放桶体包括桶体部,桶体部底部中央设置通孔,通孔处设置锥形体,锥形体口部设置挡圈,锥形体的底部设置垫层,垫层上设置若干垫层透水孔,垫层透水孔与置放桶体外连通,锥形体底部外侧设置截面呈倒T型的支撑体,支撑体底部外周设置凸环,凸环外周设置挡圈,凸环与挡圈配合形成纳水结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报警按钮以及推动缸,推动缸设于与桶体部连接的L型连接件上,推动缸的活塞杆与支撑体连接,单片机与报警按钮以及推动缸连接。本实用新型智能化程度较高,方便灭火人员识别并取用消防桶,提高了灭火效率。
【IPC分类】A62C8-02, A62C37-00
【公开号】CN204337564
【申请号】CN201420805594
【发明人】杨子江, 周才银
【申请人】重庆帝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